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作文文化思想积淀:对于古风文化的流行:你怎么看?

高考作文文化思想积淀:对于古风文化的流行:你怎么看?

2023-02-12 来源:乌哈旅游


高考作文文化思想积淀:对于古风文化的流行:你怎么看?

时事:为什么人们会喜欢古风文化?

古风、国风、中国风,“大同小异”还是“殊途同归”?

近年来,古风文化日渐流行,它从最初的“圈地自萌”到逐渐火热出圈,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并收获了更多拥趸。

在ACGN领域,“古风圈”可谓强势的存在,许多人即便不谙此道,也会听说过那些正当红的热门作品。《牵丝戏》《权御天下》等古风歌曲,从5sing原创音乐基地席卷B站热门榜单,引人打call,甚至衍生出二次创作。除了网络歌曲,以“古风文化”为背景或卖点的作品更不胜枚举,小说、漫画,乃至游戏都是受现代人青睐的呈现形式。

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古风爱好者的身影。荧屏中交替的文化节目、博物馆更迭的文化展览,总能掀起新一轮的古典热、文物热、诗词热。当踏春出游或出行参展,我们总能看到爱好者们身着汉服,声响叮当、衣袖随风,成为街头靓丽的风景线,宋制对襟衫、明制马面裙,种种形制花样缭乱了眼睛。

门类众多,分歧自然也多,“古风”“国风”之辨,在“圈内人”看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在大众眼中,形式内涵虽异,但实则“殊途同归”,它们有着同样的文化内核、审美特质。即便不能道出其中门道,我们也能很容易地感知其中的浪漫情怀,不需要精深钻研,也能代入其中情境,只因这是中华民族所共通的审美倾向、文化传承。

媒 体 评 论

“古风”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集合,内涵也需要甄别。先秦诸子是古,魏晋风骨是古,宣德红釉成化斗彩是古,八大山人桐城古文也是古,到底哪一阶段应该蔚然成“风”?其实,古风不同于古史。后者讲究准确,前者但求神似。古风音乐的文辞,无论是大历史的宏阔,还是小人物的悲欢,往往出于现代人对古代的想象与建构。所以,有的作品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夹杂了神怪小说、玄幻游戏,甚至无病呻吟的爱情故事、堆砌辞藻的“大杂烩”时有出现。换句话说,“古风”走红,鱼目混珠的作品也就有了可乘之机,尤须受众提高鉴别力。

——人民日报

《古风音乐走红 用“流行味”唱出“中国风”》

古风音乐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古风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两种元素,让听众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东西,激起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二是随着

1

社会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投入到古风音乐的创作中;三是随着技术发展,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可以通过视频、舞蹈等方式,更加全面地展示古风音乐。

——中国青年报

《不只“红颜”与“江山”,古风音乐里有00后的时代》

近些年来“古风圈”一直尝试着扩大圈地,王宁也表示他在与古风圈交流中觉得,“他们很想出圈,希望更多人被他们作品中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感染。”遗憾的是,古风尽管在大众文化中有一个相对模糊的形象,但这个形象本身太过含糊,且争议性很强,未必能突破“小众文化”的局限实现“出圈”设想。更何况“古风”的生命力源泉在于当代话语对过去的重塑,本身与历史叙事之间存在深层次的冲突。

——澎湃新闻

《<国风美少年>:“国风”“古风”,说不清楚》

喜好古风是“文化返祖”吗?

追溯来源,“古风”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先进犹近古风,故从之。”指的是前代礼乐制度的风貌与精神,而“风”则如《诗经·国风》,是取自民间的诗歌、乐曲。

此后,“古风”一词在古文卷帙中并不少见,既指古人质朴的风尚、气度,又可指代特定的文学体裁,即唐以后的人所作的古体诗,如我们所熟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短歌行》。

但无论内涵如何,“古风”都意味着在前代风尚逐渐式微的背景下,人们对古时文化的追思与怀念,而这种“崇古”的追求与倾向早在民族情怀中留下烙印。

在如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更有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人们忧虑文化传承的断层,而为了走出这一困境,则需要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找寻符合自身精神追求的文化符号。

“古风文化”正满足了这一需求,人们开始拾起传统经典,钩沉其中的内蕴与美好,从中获得中华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而优质的、再创作的“古风”“中国风”作品,在给人审美感受的同时,亦激起受众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除了中华民族共通的精神追求,“古风文化”的流行也在于其对个人审美的满足。

古来文人名士寄情山水、挥洒文墨,借此超脱现世的痛苦,而在浮躁又匆忙的当下,传统习俗在消逝,旧日风景难寻,人们很难感叹“归去来兮”便置身理想田园。

“古风文化”的世界,时空无限,借着视听、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我们得以“朝游北海暮栖苍梧”,

2

在恢弘雄奇、缥缈幻丽中邂逅“遗失的美好”,也满足怀旧、安宁的审美需求。

用法解析

适用于虚拟与现实、文化爱好、怀旧等主题。 示例:

现代生活中,新鲜多元的文化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却常常使我们遗忘了那些沉淀却被搁置的美好,宫商角徵羽为流行乐音取代、诗词文赋不及“快餐”便捷。然而却仍有一群人,也许是为了传统文化的振兴,也许是出于个人的审美志趣,他们去芜存菁,给古风文化以新的生命力,让有着共同精神追求的人们得以找到精神栖身所,在那个怀旧却新兴的世界里邂逅“遗失的美好”

古风迷惑行为VS古风的正确打开方式

20世纪初,对于许多文艺创作而言,“古风”“中国风”的作品多是偶然的灵光乍现、一时的兴趣使然,而在2007年,我国才诞生了第一支古风音乐创作团队——“墨明棋妙”。

这支以河图为首的团队,创作出《倾尽天下》《风起天阑》等作品,以古代文化为主要创作元素,歌词雅致、曲调唯美,极具古典意韵。如今,HITA、银临、祖娅纳惜等网络歌手异军突起,古风创作、翻唱也成为国内新兴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其他文艺领域,“传统文化”“古典文化”的再创作、再复兴也屡见不鲜。央视接连推出文化节目,古诗新唱的《经典咏流传》、钩沉古典诗词的《中国诗词大会》,以新形式让古典文化再放光彩。

但是,每当一种文化或存在蔚然成风后,也会滋生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端。“古风文化”也是如此,一旦失控,便是“东施效颦”,只能为“人类迷惑行为大赏”加上一笔。

“大学教授怒批《盗将行》”曾一度刷上各大平台热榜,身为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小说创作者的迦楼罗火翼批判花粥所作歌曲《盗将行》文辞不通、逻辑荒谬。

3

某网络歌曲歌词(部分)

虽有人辩解这首歌属民谣,但争论早已不在事件本身,人们纷纷起底古风歌填词的种种“奇葩”行径。在旁人看来,“词藻堆砌”“强行古风”已成为古风歌的标签,只因这些创作者强行追求辞藻华丽、押韵谐音,而忽视语法逻辑。此外,由于脱离生活体验, “为赋新词强说愁”,受众自然也无法感知到作品的情感内核。

“古风文化”创作、“中国风”振兴,都出乎情怀,但决不能止于情怀,文化的传承创作从来“在骨不在皮”,虚浮的存在终将在时间的冲洗、大众的品鉴中化为齑粉。

用法解析

适用于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等主题。 示例:

从传统文化一脉而来、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的古风文化,似乎能将人们从繁杂的生活中抽离,走向更广阔灿烂的世界,邂逅中华独有的审美意境。

“古风”可以是故宫红墙琉璃瓦,也可是江南水乡吴侬语,又或在那游园惊梦、笙箫筝笛间,只因这是古来中华民族皆可会意的审美意蕴。但若只停留在表面,而无根可溯、无情可究,只会让人“食之无味”,逐渐随时间凋亡。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