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

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

2020-08-16 来源:乌哈旅游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7,35(32):10523-10524责任编辑金琼琼责任校对王淼

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

刘晓辉(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受环境因素制约,贵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跳出的圈子,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为休闲者提供“数量农业”、“大农业”

实体形态或服务形态的精神产品。分析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关键词贵州;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7)32-10523-02

DiscussonDevelopingLeisurelyAgriculturalTourisminGuizhou

LIUXiao!huietal(InternationalCollegeofTourismandCulture,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

AbstractDuetothelimitedenvironmental,agriculturaleconomicshouldnotemphasisonlargescaleandquantityofagricultureinGuizhou,whileshoulddevelopleisurelyagriculturaltourism,provide"intellectualproducts".Theconditionsofdevelopingleisurelyagriculturaltourismwereanalyzedandthedetailed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KeywordsGuizhou;Leisurelyagriculturaltourism;Ruraltourism

1贵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份,贵州省

传统的不利因素变成了有利因素。贵州大部分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不适合对量的追求,小农经济的生产“现代大农业”方式不适合发展规模化的大农业,而休闲农业则以土、特、奇、小为优势,符合这些地区的资源状况。休闲农业依托于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原生态的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农耕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主动地对加以保护,“过去和现在”从而使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典型的农耕环境在休闲农业中成为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力。

与规模经济的大农业不同,小规模的特色休闲农业使参与开发和经营的农户从中直接获利,符合贵州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农村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属于第一产业,但将其作为休闲产品和旅游产品来开发,则属于第二、三产业。在休闲农业经济中,农民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休闲产业,开发特色休闲产品进行销售,并在旅游季节从事旅游服务如餐饮、民俗表演、田园观光等。休闲农业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挖掘农村特色资源、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变原来单一的农业经济为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三产业,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服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农产品就地增值。如开阳县素有之称的凤凰寨,土地资源有限,农户户均年“十里画廊”产稻谷1000kg,卖粮的收入约1600元,发展休闲农业后,农民平时在地头进行农业生产,产出的粮食在旅游季节变成供给前来度假的游客,普通的粮食变成了“农家饭”“原产地”米、“新米”,受到游客的欢迎,附加值提高至原来的百倍,当地的自然生态与地域民族文化也得到保护和发掘。

的农业经济比重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与发达区域差距较大。2001年全国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已下降到15.0%,东部地区仅为11.5%,而贵州省到2003年还高达21.9%。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85.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3254.90元,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77.00元,处于全

国的第31位[1]。全省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1.7%,适宜农耕的山间平坝区仅占7.5%,随着人口增加以及非农业用地增多,使耕地面积进一步缩小;喀斯特地貌造成地表土壤贫瘠,一些地区石漠化的状况相当严重。

根据以上条件,笔者认为:贵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当跳出的圈子,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休闲“数量农业”、“大农业”农业等特色“小农业”。2007年贵州提出力争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左右的发展目标,因此必须立足该省实际,探索现代农业的不同模式,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休闲农业,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休闲农业是为休闲消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农业。传统农业提供的是满足人们对粮食、蔬菜、水果等物质需求的农产品,而休闲农业提供的是满足人们对农村自然、文化环境和氛围需求的休闲农业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精神产品”。文资源产品化、服务化,通过或的方式为“走出去”“请进来”城市休闲消费需求服务。是针对实体休闲农产品“走出去”进行营销,包括农村特色休闲产品的开发、品牌定位与塑造等,特色农产品在经过加工、包装、策划后成为供城市休闲者购买的特殊消费品,以鲜明的产品特色和乡土文化气息进入城市休闲者的消费空间;“请进来”是把休闲旅游者吸引到农村进行旅游消费,如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农业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等多种以农村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产品,从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满足休闲者的需求。

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思想指导下,贵州农业的一些

作者简介收稿日期

刘晓辉(1964-),女,贵州遵义人,副教授,从事旅游营销和

贵州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2贵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

全国乃至世界休闲需求的增长,给休闲资源丰富的贵

州带来了机会。西方发达国家、日、韩等已进入休闲时代,我国城市居民也正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英国预测,21世纪休闲产业将取代信息《经济学家报》产业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休闲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体验经济,它是以商品为道具(载体),以服务为舞台商品是有形的,服(依托),为消费者创造愉悦的体验和回忆。

休闲经济以人为务是无形的,而创造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本,关注消费过程中人的感觉、认知和情感过程以及随之产生的愉悦感受,人们通过消费休闲产品来体验休闲,通过消费的过程来参与休闲。

2007!06!18

10524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

目前城市居民是休闲产品的消费主体,调查显示,他们最渴望满足的休闲需求是对纯净和富有灵性的自然和文化的体验。理想的乡村是优美的风景画,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农村传统习俗,包括生产、生活方式、民居、宗教、仪式、歌舞、服饰等,有较为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使游客感受到浓郁的、独特的传统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民族特色系自然传承下来的,而不是的民族村、民俗“做出来”村,或那些经过人为出来的景区和景点[2]。“设计”

贵州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保存在农村地区,为开发休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贵州有500多种食用植物,127种果树,500多种菌类,3700多种药材,六大优势林木,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适合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珍稀动物养殖、名特优水果、香料产品、中草药、富硒农产品等。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山区立体生态环境多种多样,土壤类型多,化肥、农药施用量少,适宜于发展绿色特色农业,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贵州农村保存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的人文景观,喀斯特地貌与原始古朴的农事景象结合为独具魅力的乡村自然与人文景观,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把农业生产和游客参与、乡村风貌和游客体验融为一体,游客在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的特色产品和旅游项目而来,形成时空上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

筑、经济管理、兽医、食品加工、民族刺绣等20多种专业的人才实施了阳光培训工程。

3.2创立贵州休闲农业品牌起源于日本山区的“一村一

品”适宜贵州多山区域发展特色农业的实际。是指休“品”闲农产品的品质、特色和独特形象,亦是,是休闲农“品牌”业产品的生命所在。应在分析资源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策划与塑造贵州休闲农业独特而鲜明的形象,创立一系列休闲农业的贵州名牌。充分开发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品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要策划和树立品牌形象,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与消费者沟通,建立品牌的独特形象力。此外,树立休闲农业的贵州品牌还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介入。

3.3休闲农业的绿色营销对休闲农业的消费需求,本质

上就是人们关注生态、追求和谐、崇尚自然的绿色需求。休闲农业必须注重绿色营销,关注区域的自然生态平衡,对产品的创意和生产、促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要主动分析绿色需求,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使用绿色渠道,进行绿色促销,传播区域的绿色形象。管理部门应重视休闲农产品监管,确保源头质量,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推广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绿色管理,达到绿色产品认定标准,从而带动区域绿色形象的提升。

与乡村旅游互动“一村一品”的特色产品3.4“一村一品”

33.1

贵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考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贵州属于欠发达地区,发展休

生产过程具有易参与性、地方性、体验性,且与乡村的自然人文景观紧密结合。游客可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甚至租赁农场自行经营管理,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实践绿色生活理念,这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优势。贵州休闲农业应充分考虑休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旅游互动发展、彼此促进。目前贵州已在旅游区和交通主干线规划兴建精品水果基地,在适宜旅游区引导建设一批观光精品果园,变为,以体现休闲农业的“出售果品”“体验采摘”高附加值,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以深加工果品吸引游人对乡村景观的,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消费”

当前贵州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为乡村观光和“农家乐”消费少,乡村,缺乏丰富的产品组合,游客逗留时间短、旅游缺乏“卖点”。旅游管理和运营部门应积极营造农业文化景观,挖掘农业内在的文化底蕴和休闲特质,增加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如农事的参与和观赏、农耕文化的体验、乡村生态游、村寨度假游,满足游客由到“静”的多样化旅游心理需求,吸引游客消费向纵深发展,延“动”

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增加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休闲农业旅游必须增强参与性、个性化、绿色化、体验式的旅游项目,才能发挥农业拉动旅游、旅游促进农业的乘数效应。参考文献

[1]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2005年全国农业统计提要[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05.

“乡村样本”[2]彭兆荣.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2005:44.

闲农业必须采取政府主导驱动的发展模式。政府扶持休闲农业的措施主要是制定开发政策,设置管理、服务机构,对适合发展休闲农业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开展人才培训,突出特色,因势利导。从宏观上看,我国已开始注重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2007年4月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2个行业的优势,力争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发展“一村一品”,营造乡村环境,实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贵州发展休闲农业的主体应当是广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具有引领作用的公司。贵州农村的基本经济单位为农户,他们是休闲农业经营的主体力量。在开发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完善的经营模式,通过公“公司+农户”司带动农户,使休闲农业由分散经营向基于策略联盟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政府要对新兴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以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对休闲农业开展营销。

农户的积极参与使小型休闲农业经营者增多,农民在休闲农业的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往往缺乏经验,因此,进行人才培训,提高其市场营销能力十分重要。在这方面贵州已有了较好的开端,农村乡土人才首次被列入《贵州省中。贵州省人事厅建立2007年度人才开发需求专业目录》

了农村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对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田秀才”等给予了职称评定,对植保、旅游、乡村规划、园艺、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