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2021-01-25 来源:乌哈旅游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黄梅县新开镇第二小学

一、所属模块:网页制作 二、学时:20学时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Dreamweaver的界面,了解Dreamweaver菜单、属性面板、对象面板用法,掌握超级链接、表格、层等概念。

(2)掌握文本网页的制作技术,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超级链接。

(3)掌握网页插入图像技术,会设置网页背景,了解翻转图像、图片热点等网页动态图片效果的制作技术。

(4)掌握表格制作技术,会利用表格把数据排放整齐,使网页更加清晰、有条理。能利用表格灵活划分网页版面,使网页布局更合理。

(5)掌握网页特效制作技术,会利用Behaviors(行为)、Timeline(时间线)实现网页特效。

3、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分享与合作、提升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教法、学法: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进行小组讨论、班内测评与交流,通过对网络中素材的整合,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设计思路 班内分组 学生行为 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学生按兴趣表。 经过组内的交流,组内分工分为课题分工、职责分工、知识分工。 课题分工(按子课题数量划分) 解决在分工时产生的一些教师行为 教师提供课题名称及简单powerpoint展示。 和特点自主选择。并填写学生问卷调查介绍,在全体同学面前用组内分工 内部矛盾 职责分工(包括组长、资料、美工、分组采用小组间平衡,既将策划等) 学生按操作技能、是否学生干知识分工(按“网页的制作与发布”部、家里是否有计算机、男女比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分工) 例、组内各种能力互补的原则。每组一般为4~6人,且组内要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在求分工明确、工作不重复。 分工时同时要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组长初步分完工后,会与各组员进行讨论协商,然后确定最终的任务分工。 了解机房网络环境(重点是组内共享空间----FTP上传和下载、组内交流空间----邮箱、口令)。组内交流,实践中巩固。 根据知识分工,个人制作本节知识教师监督各组的内部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一定量的演讲展示了解组内任务完成情况。 强调积极参加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对于严重违反研究纪律的人将取消资格; 组内任务 的知识重点,并在组内交流软件功能,使组内成员均掌握学习软件。 探讨课题研究方案。确立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即子课题题目),完成开题报告。并在组间交流,以使开题报告合理、可行。 根据课题分工,个人研究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在组内交流。 以个人为主,制作各子专题网页。并在组内交流。 根据组内交流情况,完成中期报告,并在组间交流。 组长牵头,合成本课题网页。并在组间交流。 总结交流,进行评估。 任务分工后,个人先进入自己学习阶段,有疑惑的问题可以向合作伙伴或组内协老师请教。然后每个人把自己学习的成作 果展示给别的学习者,扩大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成果。通过几次协商,大家一起把学习的成果整合出来。 班内交流 过程评估 终期汇报 成果评价 参加展示会,公共讨论,与其他组的成员共同讨论学习内容,并进行评估。 每次任务完成后,成员都要通过测评系统评价他人和自己在本次协作、交流、制作中的表现。 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一起阐述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包含网页、论文两方面) 教师和组间成员对各组的学习成果给予评定,优秀的放到校园网上展示 建立网络测评系统 在平台上组织全班的共同评估。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图一、教学设计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或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

实际研究中,以信息技术课中“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知识学习为学习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为实施依据,进行研究。

1、研究时间安排:

将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排为连课,并且与研究性学习的两课时合并使用。在课上,前两节课主要以学习方法和技术操作的研究为主;后两节课主要以问题的组内讨论和组间的评价交流为主;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制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则放在课后完成。

2、建立网络环境:

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FTP共享空间和个人的电子邮箱。 建立本次活动的活动平台,详见课题。 3、确定选题:

确定一组分布于各学科的研究课题。按学科划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确定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学生选题前,先由课题的负责教师对本课题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先对该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本次实践涉及的主题详见学生问卷调查表。

4、课题分组:

在本次活动中,受硬件环境的影响,我们挑选全年级12个教学班中的三个班作为本次活动的实验班,三个班中的每位同学依个人兴趣爱好,从教师提供的课题中进行选题,并在选题时填写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师根据汇总填表情况,按志愿顺序和分组原则进行学习分组。分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小组间平衡,既将学生按操作技能优劣、是否学生干部、家里是否有计算机、男女比例、组内各种能力互补的原则进行划分。每组一般为4~6人。

5、小组分工:

课题分组以后,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同学间的协作更加愉快,我们要求小组内分工明确且工作不重复。即经过组内的交流,按课题、职责、知识进行分工,使小组成员身兼三职。“课题分工”即按子课题数量划分,由专人负责;“职责分工”即包括组长、素材搜集、美工、技术等,由专人负责;“知识分工”即按“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节数划分,由专人负责。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在分工时同时要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组长初步分完工后,会与各组员进行讨论协商,然后确定最终的任务分工。并填写下表1。

表1、小组分工表

课题________名称: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组号:________ 序号 1 2 3 4 5 6 员 成级 班别 性工 职责分工 课题分工 知识分箱 电子邮6、研究过程:

研究中以dreamweaver软件作为课题研究的辅助工具,以课题研究促进软件学习,使课题的研究和软件的学习相辅相成。这种实践中完成学习的方式,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习方法的建立更加理性。

(1)了解机房网络环境(重点是组内共享空间----FTP上传和下载、组内交流空间----邮箱、口令)。课下,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共享空间、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邮箱;课下,教师介绍网络环境。学生掌握过程采用组内交流,实践中巩固的原则。

(2)知识学习:

组内学习交流:根据知识分工,个人制作本节知识的知识重点,并在组内交流软件功能,使组内成员均掌握学习软件。

组间学习交流:以抽签的形式,决定班内交流展示的组,其他组运用测评体系进行网上评价。

(3)课题开题:

组内探讨课题研究方案。确立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即子课题题目),完成开题报告(word文档)。

组间展示交流,论证开题报告的合理性、可行性。

以网页的形式展现课题初步研究构想,要求初步研究构想中应含有课题名称、课题研究方向、子课题栏目即研究内容、小组分工、知识点的学习、素材来源等栏目。课题初步研究构想为组内按栏目分工完成。

组间学习交流:以抽签的形式,决定班内交流展示的组,其他组运用测评体系进行网上评价。

(4)课题中期:

根据课题分工,个人研究相应子课题,并在组内交流。 以个人为主,制作各子专题网页。并在组内交流。 根据组内交流情况,完成中期报告。

组间学习交流:以抽签的形式,决定班内交流展示的组,其他组运用测评体系进行网上评价。

(5)课题结题:

组长牵头,合成本课题网页。

组间学习交流:以抽签的形式,决定班内交流展示的组,其他组运用测评体系进行网上评价。

以论文形式反映课题研究状况和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总结交流,进行终期评估。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一起阐述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包含网页、论文两方面)

7、评价与交流:

采用成果与过程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中多采用学生间的主观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知识,认识自我,达到自身的提高。学生间的自评与互评是通过教师结合本

课题自制的测评系统来完成的,本系统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将学生的评价动态的反映在网页中,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协作的激励机制之一。

8、终期研究成果:

学习成果包含网页、论文两方面。以网页形式反映学生对“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和课题研究的深度;以论文形式反映课题研究状况和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七、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

1、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制作学习平台,该平台即对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又记载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形成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多元动态组合的媒体。

2、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借助网络进行资料的搜索,扩大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摄取面,体现了网络化教学的优势。

8、教学后记

本次实践把学校学科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和同学们的总结,我们也发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加强。

1、本次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活动中不失时机的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评价的机会,使同学们在长时间的个人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制作技巧,在交流中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学习平台,有助于形成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多元动态组合。为便于学生的学习,记载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课题,平台中包含从课题开始的知识学习到课题结束的成果展示全过程,通过平台便于同学们完成个人个体学习和小组的协作学习,了解组间的动态学习状态,最终形成激励个人学习的目的。

3、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更看重评价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综合任务的完成没有归一的答案,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支持和帮助,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交流评价中,同学们课下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上展示内容的好坏,所以在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学习的欲望,是老师认真思考的。

4、本次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在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许多是课本中不曾涉及的,要求教师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指导和解答。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包括教师的

专业知识方面的,还包括同学们选题中涉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所了解。

5、网络学习的迷航现象,需要得到更多的学习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容易感到盲目无助、容易失去正确的研究航线,其基本原因是其所能得到的学习支持不足,在这个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师资来支持。当前一个误区是网络学习对教师是一个解放,但事实证明网络协作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