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前置性作业、教案设计(第四单元)
13、孔子拜师
备课日期:9.9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6 :
前置性作业:
一、认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然后完成下面两个题。(自由朗读课文,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会读: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孔丘 不比我差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我会组词: 洛( )( ) 仆( )( )迎( )( )等( )( )
袍( )( ) 納( )( ) 差( )( )境( )( )
二、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规范地书写两遍。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经过,感受他谦虚好学的品行。
3、学会借助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句名言,(出示课后四句名言)。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知道这四句名言是哪位名人说的吗?(师板书:孔子)看,这就是孔子,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谁能说说看?(学生汇报孔子资料)和老师一起去了解了解孔子。(课件出示课后资料袋)对孔子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孔子吗?(谦虚、好学、伟大„„)就是这样一位谦虚好学的孔子却要去拜师(师板书:拜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13课,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就让我们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同走进孔子的世界。 二、 朗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孔子、老子的图像,师生一起介绍孔子老子,并来说一说孔子的名言)
1、教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并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3、学生读本课的词,在组内说说对词语的理解,不理解的可以讨论讨论。 4、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师说意思,生猜是哪个词。
①形容不论远处、近处都知道他的名字。(远近闻名)找个近义词。 ②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辛。(风餐露宿)注意两个字的读音。
③形容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地赶路。(日夜兼程)“兼”是生字,你还会组别的词吗?
④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风尘仆仆)找到这个词在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你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
⑤形容一点儿也不留,全都给了别人。(毫无保留)
(2)老师要考考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孔子拜师,孔子拜谁为师?(孔子拜老子为师。) 什么样的孔子拜老子为师?请用上大屏幕上的词语。 (3)老师这儿还有几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纳闷、孔丘、传授、佩服
孔丘是一个人的名字,知道是谁吗?为什么孔子又叫孔丘呢?古人除了自己的名字外,还有字什么,名什么,号什么。谁还能给“丘”组词?
(出示“纳闷”)指名读。什么是“纳闷”?这两个字除了会认,还要会写。观察“纳”,什么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师写,生书空)“闷”是什么结构?书空。观察大屏幕,哪个字和它长得像?注意区分。 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有几段?指名读课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是否准确,语句是否流利。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每段写了什么?
3、刚才同学们在提问题时,问“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到书中找一找。
(师板书:渊博)什么是“渊博”?你觉得孔子学识渊博吗?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你觉得什么才是“远近闻名”?
孔子学识渊博,远近闻名,但他却总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渊博,于是离开家乡,到洛阳拜老子为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孔子?
带着你对孔子的敬佩之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段。(自由读、指读、范读、齐读)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他总觉得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历经千辛万苦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在拜师的过程中,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师总结:一个诲人不倦,一个学无止境,我们怎不佩服他们,齐读最后一段)
诲人不倦
板书:老子=======================孔子
学无止境
教后记:
备课日期:9.9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7 13、孔子拜师(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一、再读课文思考 。
整体感知内容设计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自由朗读课文,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内容设计(合作学习)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3、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然后练习写生字。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深入理解吗? 二、朗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描写孔子和老子的言行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自己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感受。写完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2、学生自由练读。 3、朗读感悟。 (1)谈孔子
①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突出路途十分遥远。
②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指导朗读,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
5、练习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6、教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自由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读书汇报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我心中的孔子”为话题,从多方面介绍孔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
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老子:毫无保留 传授
诲人不倦
孔子=============================老子
谦虚好学
教后记:
备课日期: 9.10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8 14.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设计:
一、认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规范地书写两遍。 三、我自学生字也会组词:
暗( ) 丈( ) 血( ) 缓( ) 累( ) 宗( ) 踩( ) 阔( ) 创( )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一)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② 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2)引导学生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反义词,找出来,读一读,以后可以用在写作上。)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1)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2)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
板书设计:盘古开天地
混=======清 轻=======重
教后记:
备课日期:9.11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9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设计:
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
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你读懂了什么?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学习内容
1、 请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最好?
2、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在抄下来。
《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2.学生自由练习。 3.提名说,集体评议。 三、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①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
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 2.练习书写。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4.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布置作业(讲故事小游戏,在故事中体会故事的魅力)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教后记:
备课日期:9.12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0 15、赵州桥(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
一、认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然后完成下面两个题。
我会读: 安济桥 隋朝 石匠 桥墩 横跨 坚固 雕刻 减轻 图案 缠绕 我会组词:
县( )( ) 部( )( ) 举( )( ) 隋( )( ) 横( )( ) 减( )( ) 参( )( ) 宽( )( ) 案( )( ) 二、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规范地书写两遍。
赵州桥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中国名桥,并谈谈感受(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桥,走过的桥,并说一说它带给你的感受)
1、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桥,我们来欣赏一下。 2、课件播放中国名桥的图片 二、引出课题
1、这些桥千姿百态,瑰丽多彩,它们或气势雄伟,或精巧别致,或精妙绝伦,或华彩夺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中国还有一座桥,被称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它遐迩闻名,甲于天下,它就是“赵州桥”。 2、课件出示赵州桥 ,今天就来欣赏一下赵州桥。
三、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划出不会的生字和词语,并和同桌互读纠正。然后出示生字词:
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
2、谁能读得既正确又响亮?(指名读) 3、谁能用上二至三个词语说句话
4、指导学生写“县、参、部、横、跨、举”,“县”字的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左竖相连; “横”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把其中的“由”写成“田”;“举”字的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且上短下长;这些易错的部分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参”字下面三撇的占位,“跨”字的结构布局,是把字写美观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5、 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师引导,交流心得
1、通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从那两方面来写赵州桥的?分别又是如何来写的?)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完以后问一问自己,赵州桥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心得
请学生谈谈赵州桥的什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随机引导:
a、赵州桥历史悠久给你印象深刻(板书赵州桥历史悠久。指名诵读,要求读出悠久的味道)
b、赵州桥雄伟坚固令你难忘(赵州桥雄伟坚固。指名诵读,要求读出雄伟的气势)
c、赵州桥造型美观让你惊叹(赵州桥造型美观。指名诵读,要求读出美观) 五、小结 板书: 坚固 赵州桥
美观
教后记:
备课日期:9.12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1 赵州桥教案设计
前置性作业设计:
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精读课文内容(合作学习) 二、读书、思考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是怎样写赵州桥的?
2、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课文的第三段写得很生动,我要把它抄下来。
赵州桥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赵州桥的造型美观,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2、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感受赵州桥的历史悠久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你了解到了赵州桥的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指名学生说,重点理解“世界闻名”。(全世界闻名,你感到自豪吗?指名读,读出自豪之情)
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赵州桥建于公元595-605年,到今年
已有1400年,1400年是多么久远,一般的建筑物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早于是什么模样?残垣断壁,崩塌毁坏,化为灰烬。)如果说赵州桥是一位老人,他会是以为怎样的老人呢?伫立在河上一站便是上千年。
而赵州桥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马重压和风化腐蚀等考验,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持着桥基、桥身的原来结构,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你的心情?请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让你赞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读,再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词语和句子
3、教师组织交流,指名谈赞叹之处,引导学生重点读悟以下句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比较“创举”与“创造”的异同。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①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②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③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媒体演示,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此句,指名诵读。
“赵州桥非常雄伟。”想象赵州桥上的小狮子还有什么形态的呢?
赵州桥的雄伟表现在哪里?赵州桥的雄伟表现在桥长、桥宽、构造非同凡响等。这也是一个总起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的具体描写。指名朗读此段,读出雄伟,读出自豪。 (三)感受赵州桥的美观
1、认真仔细的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让你赞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读,再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词语和句子
3、教师组织交流,指名谈赞叹之处,引导学生重点读悟以下句子: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让我们默读这一节,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课件呈现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出图案中龙的自在的情景。)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课件呈现让学生欣赏并根据画面和文中的句子所描绘的内容,同桌进行演示,体会图案中龙的神态。) 有的刻着双龙戏珠。(课件呈现让学生观察,讨论“戏”字的含义。) (课件呈现句子)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 (出示三种龙的姿态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说一说,试着背一背。 )
引导想象:除了书中描绘的三种龙以外,你大胆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姿态的龙?用“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四)赞美劳动人民
1、(指板书:赵州桥历史悠久b、赵州桥雄伟坚固c、赵州桥造型美观,同学们,我们把着三段话连在一起,变成一段话。请把这一段话跟课文最后一段联系起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建筑赵州桥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指名回答)是的,那是一个科技落后、战争频繁、百姓穷苦的年代。在那样一个年代,要建起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赵州桥,容易吗?简单吗?
教师引读:所以,我们在赞叹赵州桥的巧妙设计和精致美观时,在赞美李春的了不起时,我们更应该赞美和感谢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就没有赵州桥。让我们自豪地说(读第四自然段);赵州桥,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的石板和条石筑成的,不如说是一个个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让我们自豪地对全国人民说(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说(读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凡是游览过赵州桥的人,无不赞不绝口,古人有诗云: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的名句。此时此刻,面对雄伟坚固,奇巧精美的赵州桥,你想怎么夸它?(指名说) (五)写话训练 1、再出示第三自然段
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这里的冒号是起了提出下文的作用。)
再请同学看课文中有的……有的……还有的……后面是什么标点?这些标点说明什么?现在我们边看课件边朗读。当读到“有的”“有的”“还有的”时,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这一内容。(教师利用课件,点出描绘龙的句子让学生朗读。) 〔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
3、 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例: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六)总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雄伟坚固和美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板书: 我国的骄傲 遗产 智慧的结晶
教后记:
备课日期:9.13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2 16、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前置性作业:
一、认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考考自己。
我会读: 张择端 汴梁 保存 摊贩 官吏 小摊 作坊 形态 悠闲
请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可以和组内同学交流,可以记下你写的句子。对词语的理解:
三、读书回答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内容(合作学习)
2、 认真阅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动的句子。 3、 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
4、 “作坊”、“一乘轿子”是什么意思?(提醒学生可以用查字典
的方法)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
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揭题: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不但有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还有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画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画大师张择端。(图片导入,出示清明上河图,谈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勾画不理解和读音难以把握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机指导。
读下列词语:名扬中外 撑船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甚至 拽住了 惊扰 作坊 店铺 摊贩 摆小摊 都城 特别注意多音字“作”、“都”的读法。
4.理解 “名扬中外”的意思,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引导学生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5.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请你说一说。
6.能读好第1自然段吗?齐读。(过渡,提问: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 二、欣赏图画,明确方法
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由观赏,注意画面的细节,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自己学习课文。
3.方法引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自学课文?随机板书:图文对照。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2──5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2)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以此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3)读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4)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6)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仔细读文,提问:这里所说的古都风貌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介绍介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回顾前文,将前后内容融合起来) 2.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4.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别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技精湛 名扬中外 教后记:
备课日期:9.14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3 17、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1、会写4个字:断、楚、碧、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中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前置作业设计
1、 认识生字:断、楚、碧、孤,分别给这几个字注音。 2、 自读古诗,读正确连贯。
3、 反复读诗句,借助插图,想想:诗中都描写了?
4、 在田格本中用钢笔练写生字断、楚、碧、孤,做到笔顺正确、主笔突出、写好中线笔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回忆自己积累过的李白的诗句,背一背。介绍李白,并背一背以前学过的关于李白的诗。
2、 谈谈在以往学习或其他途径中对李白这一人物的认识。
(师补充总结: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生随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
依据前置学习的问题,把自学情况在组内做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三、展示学习
(一)古诗朗读(通过读诗句,顺便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1、从优、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中抽几名读。 2、齐读、分组赛读。
(二)生字练习
1、学生以选择板写的方式反馈自己的生字书写情况。 2、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指导书写。
(三)理解古诗(小组合作探讨,自己试着来翻译翻译诗句,把不会的词句画出来,过会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1、通过读诗句、观察图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水相接之处,一叶小帆船从那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3、练读,加深认识。
(四)领悟诗情(出示画面,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中的事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感受诗中长江的雄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2、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加深体会人物情感: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3、用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句的认识,表现作者抒发的情感。 (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多种形式的读,尽可能达到背诵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1、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练背古诗。 2、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望天门山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教后反思:
备课日期: 9.15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4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会写5个字:饮、蒙、亦、欲、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背诵古诗。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3、读中感悟,理解诗中描写景物的特点,感受西湖不同天气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不同风姿。 前置作业设计
1、认识5个字:饮、蒙、亦、欲、妆,分别给这几个字注音,在田格中练习。 2、自读古诗,读正确连贯。
3、反复读诗句,想想:哪几句是写晴天西湖的,哪几句是写雨中西湖的? 4、收集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画面美的前提下,来学习古诗)
1、展示西湖风光图片,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介绍苏轼,以及他的有关诗句)
2、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1、根据前置作业自主回顾整理。 2、以组为单位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3、根据组内交流情况,继续完善自己的学习记录。 三、展示学习 (一)、生字部分 1、生字认读
2、个别字教师指导书写。“蒙”、“欲” (二)古诗朗读
1、小组推荐代表朗读古诗。——重点放在帮扶生的展示上。 2、教师重点指导:潋 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3、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三)、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1、诗句中哪几句是写晴天西湖的,哪几句是写雨中西湖的?分别读读句子。 2、作者笔下晴天的西湖景色如何?雨天的西湖又是什么景象?
(以学生在对诗句古文今译味基础,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 面对西湖,作者把它比作古典美女西施,可见作者对西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看完图画,理解诗句,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中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和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四)、反复吟诵、背诵积累
1、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2、熟读成诵
四、拓展练习、妙笔生花。
西湖景色这么美,你想不想发挥自己的表达潜能,用一段精美的文字向别人介绍这“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可以配上精美的绘图。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西子(西施)
淡妆、浓抹 ====== 总相宜 教学反思:
备课日期:9.15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5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前置作业设计:
1、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读正确、连贯。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对西沙群岛有哪些认识?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地方来描述西沙的? 2、标出文中的生词读一读,不理解的词语与同学合作理解。
3、本课生字很多,选择几个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在田字格中练写,把握该如何占格,掌握字的结构。
4、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先出示西沙群岛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知西沙的美丽。)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1、根据前置作业自主回顾整理。
2、以组为单位交流。A、生字认读 b、课文朗读 c、词语理解 d、对课文的认知。
3、根据组内交流情况,继续完善自己的学习记录。 三、展示学习
(一)生字词语1、生字认读 (“参”字不在生字表中,但也要做强调) 2、个别生字指导书写:懒(左中右三部分的比例) 武(竖中线上的笔画,斜钩笔画的书写)
卵(左右两部分的高低、宽窄)3、理解词语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富饶 (饶) 前哨(哨) 庞大(庞) 蠕动(蠕) 懒洋洋(懒) 绽开(绽)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再读,加深认识
各式各样(小组讨论:课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浏览的?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1、问:想想什么意思?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4、分别以这两个词语为中心词,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文朗读
1、优中差生分别展示读。 2、自由选择读。 (三)课文感知
1、给每一自然段概括段意,并试着以“总分总”的结构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通过读课文你对西沙群岛有哪些认识 3、补充拓展
搜集资料的同学便展示,边介绍西沙群岛。 4、 谈谈西沙群岛留给你什么印象? 相机进行基本的爱国教育 四、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海水 海底 海滩
备课日期:9.16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北宋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前置作业设计:
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画出相关的句子,带着自己的情感练习朗读。
2、课文里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复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西沙群岛有哪些认识? 口头填空 西沙群岛(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什么都有 ( ) 物产丰富 ( ) 形容很神气的样子 ( ) 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 ) 总结学生掌握情况,导入本课学习。 二、回顾整理(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
1、根据前置作业的要求,组内交流。(读句子,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2、根据小组交流情况,自主整理完善。 三、展示学习 (一)课文内容理解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画出相关的句子,带着自己的情感练习朗读。(不一定非得按照文中介绍的顺序,每部分交流完后,采用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1、海水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弄懂: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光十色的 指导美读。 2、海底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水产,说说他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的特别好。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这些东西我们叫它水产。 珊瑚——有的„„有的„„
海参——蠕动 (做动作理解蠕动)
大龙虾——威武 (给威武找近义词神气、威风做动作理解划过来划过去) 鱼——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可存疑)?写了鱼的什么特点?(样子各异,数量多))(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句话)
△理解句子“正像人们说的哪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是(选择)1、西沙群岛的海里,左一半是水,右一半是鱼。 2、西沙群岛的海里,有一半是水,还有一半是鱼。 3、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很多。
再分析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比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更明确的概括了鱼样子各异,数量多的特点。所以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这句话更合适。 3、海滩
贝壳、海龟有什么特点,从那些词看出来的? ①贝壳美丽 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随机理解“千奇百怪”。想象贝壳还会有哪些颜色、哪些形状。 用句式说话 海滩上的贝壳( ),捡也捡不完。 ②海龟庞大 四角朝天 理解成群结队 交流后思考
①这段讲了几个内容? ②每个内容是怎么写的? ③这几个内容是怎么衔接的?(学习写法: 这一段先写海滩上的贝壳,再写海滩上的海龟,中间用最有趣的要属海龟了,把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4、海岛
鸟的天下
(二)写作方法指导
1、2-----6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找到每段开头的总起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2、三四两段话都是用并列段式写的,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第三段的并列事物间没有衔接句。)只要符合在一段话里并列的写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不管有没有衔接句都是并列段式。
1、写话练习:介绍某处的风景、一个活动场景等,做到: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分述部分用并列段式。(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师生合作完成一篇范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全面练笔)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摘录优美句子、有感情朗读三、四两段
以上三条练习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也可以作为这篇课文的第三课时进行处理 教后反思:
备课日期:9.17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7 19、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尝试给课文分段。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前置作业设计: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在此基础上把课文读正确、连贯,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画出本课生词,借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不理解的与同学一起讨论。
3、认真写写本课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字音、字形,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小兴安岭的?按什么顺序?)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3、师结:小兴安岭:我国重要林区之一,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木材;植物种类超过千种;珍贵动物;名贵药材;巨大的宝库。
二、回顾整理(以小组为单位,来找一个季节学一学,你可以用画一画,谈一谈,读一读的方式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1、组长主持,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交流自己所理解的新词。
3、轮流读课文,对于朗读差的,给予指导。
4、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只要学生有话可说就好); 5、提出自己的疑问,组内解决不了的,保留到全班展示时解决。 三、展示学习 (一)生字、词语
1、根据各组汇报情况,专挑学困生有针对的认读生字、词语。
2、学生介绍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每介绍一个都要做口头组词、扩词训练。 3、词语理解
4、用词造句: 欣赏 酸甜可口 诱人 (二)课文朗读
几个学困生必查,优秀生展示读。 (三)课文的整体感知
1、自由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自己知道了什么;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认识按季节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2---5自然段) 4、按“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分成三部分试着概括段意。
(四)、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试着解决,解决不了的留到下节课处理。 四、课堂练习 1、指导写字。
2、、做第二课时的前置准备。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夏
========================= 美丽的大花园 秋 东
教后反思:
备课日期:9.20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前置学习设计
读课文,想一想: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旧知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小兴安岭的哪些知识? 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导入课题:感受小兴安岭四节的不同风光。 二、回顾整理
组内交流:“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提倡优秀生先汇报,给后进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与范例;后进生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要耐心指导,使其提高。 三、展示学习
以“我要选择哪个季节去小小兴安岭,因为„„”的形式介绍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喜欢的同学当堂试背。 【春】
1、学生读句子展示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3、赏析“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谢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表现了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 4、指导朗读想象小鹿可爱的样子。 【夏】
1、学生展示交流
2、赏析第本段第一句话,由“葱葱茏茏”体会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体会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封”既形象的表现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3、朗读表现。 【秋】
1、学生汇报交流 2、由词入手,赏析句子
A、查字典,分别理解“浸、升”的意思。
B、把词语放在文中想象森林这幅“水墨画”的生动美、朦胧美。 3、朗读想象 【冬】 1、学生汇报
2、启发学生想象朗读,感受童话般的境界。 四、拓展练习
1、复习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2、练笔,介绍家乡的一处美景。 板书设计: 19、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生机勃勃 夏:花木繁茂
树多 秋:果实累累 花园、宝库 冬:景色壮丽 教后反思:
备课日期:9.23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19 20“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香港。 3、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香港,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 前置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2、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3、 记录下自己读书的收获;对字词、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师准备:有关香港回归片段的资料片;紫荆花图案。) 一、课题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吗?香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在他的身上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早在1842年香港被英国占领,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有谁知道香港又被人们称为什么? 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有关资料。 3、观看有关香港回归片段的资料片。
4、师结合地图导入:香港曾经被英国强行租用了99年,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代表区花是紫荆花。 二、回顾整理
以组为单位交流,完善。 三、展示学习: (一)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提出不能弄懂的词语,全班共同解决。(亚太地区、贸易、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粤、佳肴、一应俱全、大饱口福、举世闻名、奔流不息、璀璨) (二)课文理解
1、生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你了解到香港什么情况?(试着概括各自然段段意) 1:香港是个著名的港口,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此做生意。 2:在香港有各地的美食,让人大饱口福。 3:香港是个旅游胜地,有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
4:晚上,香港成了灯的海洋。
5: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贸易和金融中心。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细读加深 五、指导朗读
1、让我们为祖国有这么一个繁荣昌盛的特别行政区而自豪吧! 带着对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深深的感情一起朗读全文。 2、喜欢的部分请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教后反思:
三年级语文前置性作业、教案设计(第六单元) 21、《寓言两则》 备课日期:9.24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20 前置性作业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查字典,看看该怎么读,什么意思。 1.我新认识的字(请注上拼音,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窟 窿 狼 叼 街 劝 悔 辙 盘 缠 “圈”在本文中读( ),组词( ),另一种读音是( ),组词( ) 2.我能理解新词(请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1) “亡”的意思是:( )“牢“的意思是( )“补”的意思是( ) (2)“南辕北辙”的近义词是( ) (二)我能把课文读熟练 合作探究 (一)1、读《亡羊补牢》,我懂得了: 2、读《南辕北辙》,我懂得了: (二)你对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疑问或问题,请提出来。 (三)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小游戏:师说语言中的人物,生来猜测)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以小组为单位来分角色表演。)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学生试着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你的启示,然后,教师解释亡羊补牢所言警告人们的话语。要听取别人的好的劝告,有错就敢于承认,敢于改错。)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七、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教后记: 备课日期:9.25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21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理解“不解、奔驰、旅费、诚恳、固执己见”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难点: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读《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二则寓言——《南辕北辙》。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二、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我们预习了《南辕北辙》这则寓意,谁来告诉老师,“辕”是什么意思?“辙”又是什么意思? 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而当车往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2、齐读课文:寓言中有几个人物? 3、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用“—”勾出季梁说的话,用“﹋﹋”勾季梁的朋友说的画。 4、读一读季梁说的话,想一想;季梁是怎样的人? 5、同桌合作学习:读一读季梁的朋友说的话,想一想;季梁的朋友是怎样的人? 教师见机指导学生理解“不解、奔驰、旅费、诚恳、固执己见”等词。指导学生用“虽然……可……”造句。 课件出示: 季梁: 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朋友:不怕,我的马好。 季梁: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朋友: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 季梁: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 朋友: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 (小组成员在充分读故事的前提下,排演课本剧。) 6、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7、教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 8、课件出示:(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楚国就会越远。)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9、自由读寓言:寓言主要讲什么?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南辕北辙》,升华认识与感受。 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知道?(教师放课件) 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要想身体好要经常锻炼身体,不能靠吃补药。) 五、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懂这个寓言的? 2、补充阅读:《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一天,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fān)土,看见一只兔子从旁边的草丛中慌慌张张的窜(chuànɡ)出来,一头撞(zhuànɡ)死在田边的树桩(zhuānɡ)上,死了。农夫高兴极了,他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从此,他再也不种地了,天天守在树桩(zhuānɡ)旁,想捡兔子。可是他再也没有捡到兔子了,而他的田地却荒芜(wú)了。 六、作业选做: (1) 阅读《寓言故事:春秋战国十大愚人》(主要有: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思考其愚在何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 有声有色地地讲述寓言故《南辕北辙》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明白 北辙 寓言:读故事— — →道理。 ↑ 南 辕 北 辙 教后记: 方 ∣ 越 向 ∣ 走 错 ∣ 越 了 ∣ 远 ∣ 南辕 (楚国) 备课日期: 9.27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22 22、《科利亚的木匣》 前置性作业设计: 1.我要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量了十步(liàng liáng )数了十步(shǔ shÙ )木匣(xiá jiá ) 一倍(bèi biè ) 喀山(kē kā ) 法西斯(sī shī ) 2.我要画出不懂的词语,还要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例:法西斯在本课是指________ 合作学习内容 细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A、 科里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B、 科里亚怎么埋木匣的? C、 四年后,科里亚为什么开始没找到木匣?后来为什么又找到了呢?他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D、 科里亚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5、 在生活当中,我也感觉到周围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比如: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难过”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量了十步(liàng liáng )数了十步(shǔ shÙ )木匣(xiá jiá ) 一倍(bèi biè ) 喀山(kē kā ) 法西斯(sī shī ) 2.我要画出不懂的词语,还要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法西斯在本课是指________ 三、我要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读给同学听,,我还要虚心地听取同学的建议,改正自己在朗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几年前,科利亚还小,所以步子也小。几年后,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大了。) 1、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 ,四年后 。从这件事中感悟到 在变化, 在变化 都在变化。 2.我找到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 ,我能按照“埋木匣——找木匣——得到启示”的思路把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 )段,第二部分( )—( )段,第三部分( )段。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妈妈埋的木匣———,科利亚埋的木匣———,妈妈埋木匣时走了———步,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步,四年后,第一次找木匣妈妈走了———步,挖出了木匣,科利亚走了———步,没有找到木匣,第二次科利亚走了———步,找到了木匣。 4、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我要仔细地看老师范写生字,我还要把本课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练习。 1.我能区分下列生字,还会组词 免( ) 难( ) 敌( ) 抢( ) 鞋( ) 兔( ) 滩( ) 故( ) 创( ) 蛙(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仍然 果然 突然 居然 ①我把一粒花种子丢进一个花盆里,没想到几天后它( )发芽了。 ②有一天半夜,小狮子爱尔莎( )闯进了平时与它和睦相处的驴群里。 ③刘老师生病了,可是他( )坚持给我们上课。 ④小梅今天没有来上学,我想她一定是病了,下午我到她家去一看,她( )躺在床上,身边还放着药。 教后记: 备课日期: 10.5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2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的生字,现在让我们互相听写,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写完后互相评价。 二、品读课文,感悟思想 1.学生质疑,抓住重点问题板书,如:科利亚是怎么挖的,挖出来了吗?有没有遇到困难?怎么解决?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2.小组读书讨论解决(主要) 3.汇报,主要围绕重点问题进行理解。 ⑴抓含“仍然”的句子分析,指导朗读。 ⑵柯利亚找不到箱子,他是怎么思考的?(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请学生边板书边说明板书:四年后挖(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指导朗读,抓含“果然”的句子 ⑶科利亚遇到的这种情况妈妈遇到了吗?板书:30步 ⑷引疑:从板书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为什么妈妈步子不变能挖出箱子,而科利亚不能? ⑸从妈妈和自己身上,柯利亚懂得了什么?(学生读最后一段)板书:懂得:一 切都在起变化“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三、深化拓展 1、科利亚遇到问题能认真思考,所以他能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给《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想想办法,找到那把丢失的剑。 2、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你身边也有,你能举例说说吗? 引导说话:随着时间的……(引发学生多方面思考,如身体变化、家乡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国际形势的演变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个启示,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探寻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启示。 板书设计 22、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 妈妈 (四年前) 埋 10 30 (四年后) 挖 5 30 懂得:一切都在变化 教后记: 备课日期:10.8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24 23、《陶罐和铁罐》 前置性作业: 认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然后完成下面两个题。 1、我会读 骄傲 傲慢 谦虚 神气 兴奋 奚落 懦弱 轻蔑 争辩 相提并论 理会 荒凉 惊讶 光洁 朴素 价值 恼怒 羞耻 兴奋 和睦相处 2、我会写 qiān xū zuǐ nǎo nù gǎn pǔ sù zhí ( ) ( )巴 ( ) ( )谢 ( ) 价( ) 3、我知道 课文中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我的疑惑 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果有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3.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 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我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 一、童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吧!你能说出图中童话故事的名字吗?(播放课件:白雪公主、美人鱼、睡美人、青蛙王子、小猫钓鱼) 2.看来你们的确很喜欢童话故事,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两个小伙伴,(放课件——陶罐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用来盛东西的陶罐!铁罐自我介绍:我是怎么摔也摔不破的铁罐!) 你们欢迎他们的到来吗?他们呀,就来自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今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认真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还要和同学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御厨(yù xiè) 朴素(bǔ pǔ )兴奋(xìng xīng) 倒塌(dào dǎo) 掘开(jÚe qū ) 懦弱(nuò xū ) 2.我要画出不懂的词语,还要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三.我要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课文读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读给同学听,,我还要虚心地听取同学的建议,改正自己在朗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我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和————之间为了——————的一件事情。 2.我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我还知道这种体裁的文章有——————。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一个是—。——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若干年以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五、我要仔细地看老师范写生字,我还要把本课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 (1)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老师范写“陶、虚、荒、捧”等生字。 (2)学生练习。 六、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táo ɡuàn xī luò qiān xū nǎo nù huāng liáng ( ) ( ) ( ) ( ) ( ) pǔ sÙ jià zhí péng qǐ chǎo nào zhÙ zuǐ ( ) ( ) ( ) ( ) ( ) 2、我会用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奚落 耻辱 坚强 骄傲 轻视 华丽 朴素 谦虚 嘲笑 轻蔑 懦弱 羞耻 近义词:( )—( )( )—( )( )—( ) 反义词:( )—( )( )—( )( )—( ) 3.我能区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捧( ) 恼( ) 扑( ) 虚( ) 棒( ) 脑( ) 朴( ) 虑( ) 教后记: 备课日期:10.11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25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课文揭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课文揭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下列词语: 奚落 谦虚 骄傲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兴奋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评析字—反义词、多音字、形近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有体会 1、我要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我找到了一些描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关键词。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关键词,我能体会到它们的品质。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要试着再读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读进去。 三、合作交流,有收获 1、我要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从陶罐和铁罐最后不同的结局中,我得到了一个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能列举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铁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自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交流体会 1、朗读1—9自然段,体会各自态度。 你读懂了什么?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生: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奚落 )你能说一说“奚落”的意思吗? 你能找一个替换词吗?(讽刺、挖苦、嘲笑、讥讽。)嗯,奚落就是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短处。(陶罐和铁罐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对话的呢,同桌两人来试着对一对。) (1)铁罐用了哪些难听的话说陶罐的短处?(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神态的词来。<傲慢>——试读。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试读。 (3)同学们你还从课文中找了到描写铁罐和陶罐这样神态的句子吗? a\\“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是铁罐说的,这时它的神态是(更加轻蔑)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争辩,据理力争,并不是懦弱) c\\“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这又是铁罐说的,这时它的神态是(恼怒) d\\“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e\\“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带着铁罐的傲慢、狂妄和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不卑再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 对话?(学生练习读) 2、学习10——17自然段。 ①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板书坚固、易碎)他们俩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而告终,许多年过去了,事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不是正如铁罐所说,、、、、、、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⑴铁罐的长处是( ),短处是( ),陶罐的长处是( ),短处是( )。 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②交流 陶罐是什么样子?(陶罐还是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文物 铁罐又是什么样子的?连影子也没见到——(用一个词语说——无影无踪、消失)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为什么?因为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1、要谦虚,不要骄傲。2、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3、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五、拓展延伸 (1)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2) 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你是怎样做的?、、、、、、、 六、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或短处。正如有人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板书设计 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傲慢 易碎 坚固 (不生锈) (生锈) 文物 消失 教后记: 备课日期:10.21 上课日期: 主备人:利文敏 序号:26 24、《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前置性作业: 一、自己预习,我能行!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和同学合作,我更行!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我来闯关: 1、我能用“ ”标出正确的读音。 召集(zhāo zhào ) 骆驼( tuo tuó) 脖子( bé bó ) 禁不住 ( jīn jìn)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召集---( ) 恰好---( ) 以为---( ) 称赞----( ) 3、我会填。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是因为: 。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 召(zhào)集 骆(luò)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A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 B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C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D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24、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教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