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国际化:促进国际理解

大学国际化:促进国际理解

2022-09-15 来源:乌哈旅游
2013年第6期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No.6,2013 (总第1062期) HEILONG]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Appraisa1) Sefi ̄No.1062 ■高教研究与评估 大学国际化:促进国际理解 赵风波 (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当前,大学国际化是我国大陆高等教育加速国际理解的主导思路,这不仅包括我国教育政策强调大学 国际化促进国际理解,而且我国大学正在通过实践行动积极践行。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个案,指出该校多渠道的 交流合作和多元化的项目设计,是其提升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太学;国际化;国际理解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6-0014-03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国际理解的核心路 确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任务。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径 编写了《国际理解教育指南》,确定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主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高等教育的纵深 要目标嘲。1994年第44届会议通过的《国际理解教育的 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促进国 总结与展望》的寅言(第8O号建议)及其《为和平、人权 际理解的核心路径。换言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深 和民主的教育综合行动纲领》。其中,1994年宣言和行 刻影响着国际理解的深度和广度。1998年,联合国教科 动纲领的提出,标志着“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在理论与 文组织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主题为“2l世纪的高等教育: 政策上的确立,这种价值观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基本精 展望与行动”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该会明确提出高等 神。可见,通过高等教育的途径来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与 教育的使命和职责,其中第一条的第四点为“帮助在文 精神的交流,达到各国人们的相互理解,是高等教育国 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环境中理解、体现、保护、增强、促 际化的实质所在,也是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有走向嘲。 进、传播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以及国际文化。”Ⅲ (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促进国际理解的关键 (一)国际理解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题中之意 国际理解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价值,高等教育 “国际理解”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重在培 的国际化是促进国际理解的关键和有力保障。就理念意 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 识层面而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构筑离不开多元、 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嘲。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 交往与理解。换言之,文化的责任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 化的当前,国际理解更是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的题中之 必然走向理解。在国际化的浪潮中,在趋同与趋近的发 意网。把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思想和全球价值观作为教 展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多元的意义,谁也不愿意看到高 学的重点,已成为当前诸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策 等教育国际化“可能付出代价——特别是丧失多种多样 略和具体举措州。 的遗产”f7】。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让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 国际理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中,它实际 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人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互 上包括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 助。 际教育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在其 其次,就世界各国政策而言,许多国家的政府在应 通过的大会建议和宣言中,多次直接涉及国际理解及其 对全球化挑战时.相当重视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至 教育的主题,例如,1948年第l1届会议通过的《青年的 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并加以资金投入和法律上的保证 国际理解精神的培养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教学》第24号 [81。尽管各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广度和深度表现 建议;1968年第31届会议通过的《作为学校课程和生 不一,然而日益增多的国家已开始将国际理解作为当前 活之组成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第64号建议;1974年 和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甚至有些国家已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 “国际理解与合作”置于大学教学、科研与服务的中心。 平的教育以及关于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教育的建议》,明 譬如,美国通过国际教育服务计划(International Educa一 收稿日期:2013-01-20 作者简介:赵风波(1983一),女,浙江慈溪人,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 育国际化、国际教育与质量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留学人员的支持服务体系研究——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Y201224603) ̄成果 14 大学国际化:促进国际理解 tion Programs Service)开展国际教育,发展形式多样的语 握,是了解和理解他国文化并展开深入合作的前提。第 言教学,重视在教育工作者之间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可 对内的外语教学。就国内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加强 一,见,如何借助国家的国际化教育政策来呼应国际教育理 外语教学方面。例如同济大学对其在校就读生(非德语 念,以及如何真正有效地引领本国大学的教育发展以促 专业的普通本科生)开设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德语学习 进国际理解,这些无疑是近些年来各国高等教育实践发 班,实施集中和系统的德语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的 展的重要议题 。 中法联合办学,向本校国内学生开放选修法语的课程。 二、大学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加速国际理解 第二,对外的汉语推广。就对海外学生而言,主要体现为 汉语教学的推广,比如,国家汉办2007年建立“孔子学 的主导思路 秉持着“全球的视野,本土的行动”,旨在成为传播 大学国际化已经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口号, 院”, 而且已成为一项具体的实践,关键思路是国家教育政策 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㈣。的引领,充分重视大学国际化促国际理解。此外,借助各 地方的积极响应,借助多元途径积极促进学生、大学、政 府各个层面的相互理解。 (一)相关教育政策的引领:重视大学国际化。促国 际理解 伴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大学国际化 已日益成为一种有效促进国际理解的关键方式。这与大 学国际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培养国际性人才,提升学生 学者的国际理解力”是紧密相关的。 就国家层面而言,我国教育部在实施《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部分大学创建世界一 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高 等教育国际化的命题㈣。最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将实施留学 中国计划,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之后,教育部公 布了一份指导未来10年来华留学工作的《留学中国计 划》…】。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 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 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 留学生达到15万人。 此外,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引领下,包括上海市 在内的诸多城市已经制定了可行的配套政策和策略。例 如,上海已经出台了“上海市的中长朗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Y21,指出“教育国际化:让学生 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包括:积极引进消 化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交流的国际化人 才,还提出发展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增进留学生 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等。如今,作为国际化大都市 的上海市,是继北京市之外我国最大的国际学生聚集的 城市,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学生来此求学。 (二)国内大学的响应:大学国际化的主要实现路径 虽然通过政策指南、融资、规划、监管框架和部门政 策协调等,在国家、部门一级能够对大学国际问题发挥 重要影响,但国际化活动的开展仍在大学层次(OECD, 2010)i”I。近年来,国际理解已成为我国大学国际化的核 心价值和理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本质和目标。其中,主 要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语言教学是基础。语言教学主要是指“对内 的外语教学”和“对外的汉语推广”两大方面。语言的掌 2.大学内部多元课程的开发。扩大人文、社会科学 方面的课程设置。譬如,增设国际关系、地区文化、国别 史等更多的国际教育课程,使学生接受“全方位的国际 化教育”。“学会独立”,“挑战自我”,“学习新文化”是留 学生用来描述自身最佳体验的词l151。华东师范大学等近 些年来在提升大学国际化的过程中,先后开发了提升国 际学生国际理解力的多门课程,包括《中国都市发展》、 《中国电影与社会》、《当代中国文化与社会》、《当代中国 外交》、《中国语境下的学校领导》等,这些课程促进国际 学生更为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 3.其他类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里特别强调新技 术背景下“开放课程”的推广和应用。新信息技术在当前 大学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组织视频会 议讲座,邀请一流的学者参与,或将新兴通信技术作为 国际化研究合作的基础等。其中应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用于支持远程教育。具体而言,学生可以参加其他国家 的大学远程教育课程,增强国际文化交流和理解【161。这 种途径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消除了人类交往的地域障 碍,从而打破了人们在观念、文化上的界限,极大地促进 了国际交流和理解。 三、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化的个案:提升国际理 解的重要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国家985重点建设的大学,在推 进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拓宽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加强 校际交流和合作,增进国际理解。 (一)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增进国际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以“开阔国际视野,引进优质资源,拓 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 响”作为基本工作思路,推进与国外大学校际间的交流 与合作。以2009年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的“对外合作与 交流呈现出不断蓬勃向上的新局面”,许多国际知名大 学率团来访。在亚洲,新加坡教育部长、亚洲协会副主 席、韩国庆星大学校长等率领的代表团来华东师范大学 访问,双方就国际交流、教师教育、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等 方面进行会谈,并签署了合作项目。在欧美,美国弗吉尼 亚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英国艾克赛特大学、德国美 因茨大学等大学的代表团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双方就共 同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本科生互派、博士生联合培养等 方面签署合作协定。与此同时,华东师范大学领导也率 团走出国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大学进行校际交流。校 15 大学国际化:促进国际理解 领导先后访问_『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和英国的艾克赛 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自2006年以来,纽约大学、美国国 特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 际教育交流协会(简称CIEE)、弗吉尼亚大学以及法国 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等大 里昂商学院先后在华东师大建立了他们的海外校区(上 学,访问期间,宾主双方达成了许多合作项目,增进了国 海校区/中心)。这一创新的合作模式,加强了双方学术 际理解。 及管理等多方位的联系,同时双方在课程、研究、教师发 此外,主办、承办或参与国际会议是华东师范大学 展等诸多领域的合作也更为紧密。由于国外大学的海外 承担大学责任,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加 中心都配备独立的管理人员,双方管理互相借鉴,有利 深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每年都会举 于共同发展为国际化水平的管理模式,从而孕育能适应 行很多国际性的大会,也会参加很多国际会议。以2009 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创新人才。华东师大与他们的实质性 年为例,在学校国际交流中心统计的报告中就提到了组 合作,诸如留学生汉语修习、课程共享、MBA学员培养、 织和参加的国际大会l8次。其中,多数是学校作为主办 方组织的国际性会议。比如,“东亚社会工作国际论坛”、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的发展”研讨会、“现代视域 中的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计量逻辑与程序量化 国际学术会议、“全球化、创新与城市一区域发展”国际 学术会议、“国际教师教育论坛暨亚太国际教育研讨 会”、“跨国公司、创新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城 市社会结构的变动与重构国际会议等。此外,华东师范 大学代表团也出席了许多国际大会,很多代表在会上作 了比较有影响力的发言,比如,参加了欧洲高等教育论 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三届APEID年会、第六届国 际“工作与学习研究”大会等。 (二)多元化的项目设计,加深国际理解 在合作项目设计方面,华东师范大学成果颇丰。截 至当前,华东师范大学已经与多所国际大学建立国际合 作项目,包括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国际项目、教育学领域 的国际项目,这些项目无疑推动了大学的国际化进程, 加深了国际理解和交流。 一方面,华东师大与法国高师(巴黎高师、加香高 师、里昂高师、文学与人文科学高师)的合作已经开展了 九年。从2002年起,双方在多学科领域开始联合培养研 究生。在人才培养方面,截至2009年,双方已招收了八 届共计177名研究生,已毕业了六届123名学生,他们 都获得了由五校共同颁发的证书,其中有65人作为联 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赴法国学习。从2006年起,华东师 范大学开始正式接受法国高师的学生来华东师范大学 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生。在教师交流方面,9年来,法国高 师先后派出61名教授来华师大授课,许多教授都是法 国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著名学者,其中还包括两位法 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也先后有近20位教师受 邀赴法国高师进行讲学和进修。在科研合作方面,双方 教授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渠道, 在生命科学、化学、社会学、光学和电子科学等学科,双 方教授已开展了共同申请课题的深度科研合作。在学术 交流方面,以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为纽带,双方举 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 另一方面,华东师大积极探索和尝试与国外知名大 学联手的新型合作方式,即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建立 国外大学的海外校区,称为国际教育园区,此举开创了 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模式的先河,成为华东师大国际交流 16 教师发展等各项目和计划也处于逐步展开和推进过程 之中。 参考文献: [1]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_.9O年代来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熊梅,李水霞.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J]. 教育研究,2010,(1). [3][9]楚琳.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国际理解教育改革策略的 新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9,(10). [4]赵永东.高教国际化必须重视国际理解教育[J].教育与 现代化,2007,(2). [5]杨海燕.中小学国际理解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6]李雪飞.走向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索与归途[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2). [7][美]克拉克・克尔;王承绪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 ——2l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徐辉.国际教育初探——比较教育的新进展[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0. [10]王英杰,高益民.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1世纪中国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2). [11]谱写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华美篇章——来华留学工作 60年成就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0—09—30. [1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全文)[EB/OL]:http://www.jlgjx ̄ cn/NewsView.asp?NewsID=4247,2010—10—29. [13]OECD.(2010).Tertiary Education for the Knowl edge Society—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9:OECD Indicators.http://www.oecd.org/dataoecd/59/21/ 41314515.pdf,2010—10—3.P6. [14]国家汉办.孔子学院[EB/OL].http://www.hanban.edu. cn/kzxy.php,2008—09—10. [15]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 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16]黄复生,魏志慧.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多样化——访加 拿大高等教育知名学者格兰・琼斯教授[J].开放教育 研究,200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