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虹伊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第6期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姜虹伊
(长春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最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信息传播,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更多便利。但是,与此同时,更多的不良信息渗透程度也在加大,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阅历有限,更容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干扰。因此,各高校应当勇于剖析主要矛盾,以此为基础,自觉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响应党的号召,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思想境界,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基于当代环境实际,对开展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些新方式、新建议,希望能够对高校教师有所裨益。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35-0019-0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在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中逐渐成年,作为新时代的继承者和接班人,这类人群并未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里生活过,已经习惯了中国共产党所带来的改革红利,加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诱惑不断增多,西方的一些思想伴随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当中,潜移默化地将一些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的观点传输给我国大学生,为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因为上述原因,政治情感淡漠、社会责任不足、历史使命感缺失等诸多问题在大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并在对党的光辉历史、方针政策等的了解上缺乏学习动力,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对先进思想的认识和内化,推进大学生掌握“八个明确”,把握时代主题。宏观上,推进大学生从多个角度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两大规律的理解,微观上,从多个方面推进大学生从民族利益、国家角度出发看待国内国外时事政治,用心去关注就业、反腐倡廉、三农、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等现实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互联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互联网+”时代各种特征,在各行各业与互联网技术、产业发生广泛融合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发生巨大的变革[1]。
(一)构造大数据全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作为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大数据在推进人的思维习惯、消费方式等各方面变革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一项针对大学生有关“上网使用最多的App类型”的调查中,有三成同学选择了
“聊天类”软件,还有其他各两成选择了“游戏”“视频”。在大数据和各类软件结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创新空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高校应当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等方式,利用大数据平台挖掘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新价值,从更广范更深层次加强“校—生”之间的互动,在发现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倾向性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互联网思维”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不能让理论学习只停留在表面,要联系实际,领会真谛。在此方面,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思想观念的改变是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这种教育不是线下教育的简单复制,不是线下资料的在线传送“电子版”。教育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思维定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看到互联网带来的不同时代需求,冲破陈旧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有效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更要开拓创新、提高媒体素养。清醒地认识、把握网络媒介的发展变化趋势,正确运用互联网行为方式和话语形态就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2]。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落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实际、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更要针对大学生思想的隐蔽性较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观念比较滞后等特点,研究相应对策,坚持立德树人,在当前形势的挑战中找到机遇,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芳.“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4).
[2]詹丽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