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创作观新解
2021-09-21
来源:乌哈旅游
第1O卷第1O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O,No.10 2012年1O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0ct.2O12 《文心雕龙》创作观新解 袁恩培,徐霜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文心雕龙》作为美学理论,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美学思想,而且包容了儒道玄佛各家的思想精义。依据现代文艺理论, 在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艺术体验、构思和传达三个方面对《文心雕龙》的创作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作者 “道法自然”、“以情为本”、“雕镂龙文”和“为文之用心”的创作观,从艺术创作的维度以新的视角探讨这部经典著作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文心雕龙》;道法自然;以情为本;创作观;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12)10—0117—03 《文心雕龙》通常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批 作家冈察洛夫曾经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 评专著,然而在新时期,随着对《文心雕龙》更加系统 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 而深入的研究,理论家们已经开拓出了更为广阔的 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 天地,许多研究者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文心雕龙》 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_4]可见体验对于艺术创作 的美学性质。詹镆先生指出:“《文心雕龙》研究文采 的重要性。 的美,因而以‘雕镂龙文’为喻,从现代的角度看来, 刘勰在创作论中没有直接提到艺术体验,但是 《文心雕龙》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属于美学范畴。”[】] 在“文思”中强调了体验的重要。“是以陶钧文思,贵 研究《文心雕龙》,我们不难看出:刘勰吸收、借鉴了 在虚静”_5]2们,酝酿文思,重点在虚心和宁静。“虚是 古代各家思想的精髓,形成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 不主观,静是不躁动。有了主观成见,就不可能看到 的哲学基础,“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和美学 外界的真实情况……不主观而虚心,不躁动而深思, ‘元典’,《文心雕龙》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美学思 能够做好构思前的准备工作”-6],只有在虚静中才能 想,而且包容了儒道玄佛各家的思想精义”[2]。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第三部分通常称为《创 认真地感受、观察和思考生活,达到真实的体验。 作论》,包括从《神思》至《总术》共十九篇,研究文思、 “这种饱含艺术家情感的切身体验,就是刘勰所讲的 风格、体势、变通、谋篇、修辞、声律、章句等创作问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1291。刘勰强 题。刘勰谓之“剖情析采”,从想象到文思,从文思到 调“博见为馈贫之粮”[5]4 ,见识广博能像粮食一样 表达,论述作品的创作过程。清代画家郑板桥曾经 滋养贫乏的内心,而见识广博更是来源于体验,所以 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 有“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 之竹”三个阶段,正如现代文艺理论通常把“艺术创 也”_5]4 。所有的思想修养和艺术技巧,不在于凭空 作过程大致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 苦思冥想,而是要去仔细体会外物的美好,表达了作 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3]2 。以下将 者文艺创作的本质论思想——“道法自然”。所谓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分别于这三个方面对《文心雕龙》 “王羲之看鹅掌拨水的姿势,取其意为书法;司马迁 创作论进行分析,并研究它的创作观和美学思想。 遍游名山大川之后,文章的气势日益浩壮”[7j1 ,也 正是“道法自然”创作观的体现。 一、创作本质论——道法自然 二、文学创作观——以情为本 艺术离不开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应当观 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创作的准备阶段。俄国著名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 *收稿日期:2012一O9一O4 作者简介:袁恩培(1954一),男,重庆人,重庆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1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cn 2012年1O月 一的审美意象的过程。“对于艺术构思来讲,多重审 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些 心理因素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 (一)文思酝酿。神与物游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 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51493文章的 构思、想象可以连接千载,通达万里,不受时间、空间 的限制,可见《文心雕龙》创作论十分看重想象对文 思酝酿的作用。但同时又提出了“规矩虚位,刻镂无 形”[5]4%,在构思过程中想象要统辖于思想,要“规 矩”、“刻镂”,因为想象的自由性,归根到底不能凭空 产生,不能离开生活和体验,“凡是艺术创造都是平 常材料的不平常综合,创造的想象就是这种综合作 用所必须的心灵活动 ̄[7]179。从另一方面讲,想象也 只有规矩,在创作活动中才能构成文思,所以有“思 理为妙,神与物游”[5]4”。作者的精神与客观物体一 起活动,作家之“神”与自然之“物”之间产生了共鸣, “则物无隐貌”[5j4%。 (二)剖情析采,以情为本 关于创作构思中的情感,“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 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m[31296。著 名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就认为,音乐之所以被认为 是最崇高的艺术,是因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 沁人心脾的感情火焰。其实不仅在音乐中,在所有 的优秀艺术创作中都融人了艺术家真挚、浓烈的 感情。 刘勰则更是在《文心雕龙》中概括了他以情为本 的文学观,如:“万趣会文,不离辞情”[5j5“;“绘事图 色,文辞尽情”_5]5 。各种旨趣的文章都离不开文辞 和思想情感;绘画应当讲究色彩的运用,文章就要充 分表达情感。他认为最好的作品都是为情而造文, “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 情而造文也”_5]5弼。 《情采》篇重点探讨了“情”、“采”,并且刘勰把它 作为文学创作的根本,谓之“剖情析采”。剖析情理, 研讨文采,并在“情”与“采”的关系上进行了分析: “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 之本源也。”_5]5 辞藻用于美化语言,而文采的艳丽 却应源自感情的真挚,故以情为文章的经线,文辞为 情理的纬线。经线修正了,纬线才能织好;情理确定 了,文辞才能畅达,这是写作的根本原理。“情”似文 章的思想内容,“采”似表达的形式,由此可见,这也 是刘勰关于写作中的形式与内容的探讨。一如朱光 潜先生所说,“艺术的动机自然必须从内心出 发”[7]1卵,即艺术创作一定要从内心的真情实感出 发。但“艺术的成就在于情趣意象契合融化为一整 体时”[7]1鸵,也就是刘勰所强调的经纬相织。 同时,刘勰在“情”上更强调了感情真挚的重要 性:“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 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 志为本。”_5 。。桃李不言语,来人却络绎不绝,那是凭 借甘美的果实;男子种下兰树,花开不香,因为种兰 之人缺乏爱花之真情。微小的草木也要依靠真情实 感,何况文章呢?鲍桑葵曾经说艺术的“丑”只可以 在虚伪的矫揉造作和貌似神离的作品里发现。“真 宰弗存,翩其反矣 ̄[53538,真心不存在,作品的情感表 达不真挚就不是好的艺术作品。 “因此,‘文心雕龙’之‘文’,既是‘美’的同义语; 同时,文章之美又在于表现人的心灵世界,所谓‘心 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所谓‘有心之器,其无文 欤’。人类必然有美的文事,因为人类独具思想感 情”[8],刘勰这一基本的文学观念贯穿《文心雕龙》的 始终。 三、语言之美——雕镂龙文 艺术传达,即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或语 言,运用艺术技巧或手法将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艺 术作品的过程。“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 须通过各种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因 此,艺术传达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刘勰在《总术》里,探讨了他对创作方法的观点, 认为要对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做全面的研究并掌 握原理即“研术”,方能在写作上有所把握,所谓“才 之能通,必资晓术’,[5] 。同时,《文心雕龙》创作论 还从“声律”到“修辞”,以及“章句”、“丽辞”、“比兴” 等,用了大量的笔墨对创作的技巧进行探讨。如: “刻镂声律,萌芽比兴”[5]4 ,刻求文辞的声音韵律, 运用比喻起兴的手法;“设情有宅,置言有位”[5]5 , 强调文章内容的安排要有适当的位置,言辞的处理 要有一定的次第。还有关于“对偶”的讨论:“夫心生 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5]明。,写文章 时对文辞的运用和谋思须多方考虑,高低上下相呼 应,自然成对偶。这些正是所谓“文心雕龙”中“雕 第1O卷第1O期 袁恩培等:《文心雕龙》创作观新解 龙”二字所强调的:语言必须精雕细琢。 然而,纯熟的技巧要靠思索和勤苦练习。黑格 尔说过:“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这种熟练技巧,才可 以驾驭外在的材料,不至于因为他们不听命而受到 妨碍。”l_g]如果不勤加练习,投机取巧,“弃术任心,如 博塞之邀遇。故博塞之文,借巧傥来,虽前驱有功, 而后援难继”[5]6 。创作文章犹如下棋,要精通棋 术,如弃技巧任凭主观,如赌博碰运气,虽然也可得 偶然功效,但不能长久。 另一方面,刘勰仍然强调他以情为本的文学观, 所谓“声萌我心”、“内听之难,声与心纷”[5]5 。“声” 与“心”是密不可分的,强调声律是为了更好地表达 内心的思想感情,正如“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 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l】 。同 时,刘勰也在文章中用了精妙的比喻来形容这“声” 与“心”的妙合:“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视 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 芳。,,[51656文思泉涌时,情思跳跃般升腾,辞采蜂拥而 至,看像织锦彩绘,听如丝簧合奏,品则味之甘美,佩 则气味芬芳。作者的文中言辞为语言表达佳境作了 最好的注解,可谓范例。 以上我们通过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方面或阶段 对《文心雕龙》创作观进行了探讨,其中我们不难看 到,现代文艺理论关于艺术创作的三阶段其实并不 能截然分开,并且体验、构思和传达是彼此渗透、相 互依存的,在创作活动中,三者通常有机地融合。刘 勰在《神思》的“赞”里很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 声律,萌芽兴比。结虑司契,垂帏制胜。 ̄[53495精神因 与物象融通。才孕育了变化多端的情思,外物用它的 形貌打动作家产生情理,再推求文辞,运用比喻起兴 等技巧,巧妙构思,掌握行文规约,博学勤耕方能成 功。可见《文心雕龙》创作论处处着眼于“为文之用 心”的创作观念,充分传达出作者“自然之道”、“以情 为本”的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詹镆.文心雕龙义证・序例I-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9. E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1卷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3:317.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4]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 1辑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I961:189.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6]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I-M].北京:中华书局,1986:451. [7]朱光潜.文艺心理学I-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42. [8]戚良德.《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研究[D].济南:山 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37—138. [9]黑格尔.美学:第1卷I-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5. [1O]朱光潜.诗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0:91. 责任编辑:邓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