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贽对王艮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李贽对王艮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1-06-20 来源:乌哈旅游
第33卷第3期 2015年O6月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Vo1.33 NO.3 Jun.2015 李贽对王艮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李贽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和发展了王艮的教育思想,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李贽从学以经世的角度出发,主张学不执一,尤其反对死守孔子;认为阴阳依存无高下,主张教育平等;倡导个 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主张发展童心,因材并育;同样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倡导真读书,并提出了读书 不受限、读书要思考等一系列主张。 关键词:李贽;王艮;教育思想;泰州学派 中图分类号:G40—092.48 收稿日期:2014—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15)03—0007—05 作者简介:张树俊(1957一),男,江苏姜堰人,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研究。 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他是我国明末启蒙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中 古自由学派鼻祖、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第三代传人,也是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 方面,扬商贾功绩,反对重农抑商,倡导功利价值。其存世著作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李贽 虽为泰州学派传人,但因其接受的思想较杂,所以在对泰州学派思想的诠释与宣传上不同于王艮。就教 育思想而言,李贽与王艮既有较多的一致性,也有一定的区别。 一、学以经世不执一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出发,要求学者学好儒家经典,始终把尧、舜、文王、孔子 的思想和精神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他认为学习就要学孔子之学,因为孔子之学是一种至简至易之道,学 起来不费气力。为此,他一生都力推《大学》《论语》。当然,王艮也不是死守儒道。他认为,能知能行便 是“道”,“道”就存在于百姓日用之中,所以学习者应该在百姓日用中求“道”。事实上,王艮也是一个不 严守门派家法的人。他跟随王阳明学习就不泥传注,不守师说。王艮这种“开放”的思想给李贽很大影 响。李贽也善于读儒书,基本上是一个儒者,但他却认为教育的内容不应该只是儒家经典,应该坚持教 育内容与世推移,也就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变而变化。李贽这一思想与王艮崇儒、守儒、尊孔 的思想有所不同,在教育内容上也把人们从死学孑L子中解放出来。 李贽认为,要做到学以经世,就必须“不执一”。他说理学家们“执一之说”的实质是“持刊定死本,而 欲印行以通天下后世也,是执一也,执一便是害道”,而“不执一说便可通行,不定死法便足活世”[1j5 。为 此,对于过去的“迹”,“不必践,不可践,不当践。 ̄E21519他坚决反对以孔子是非为衡量“道”的标准。他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 为人乎!”[ 李贽对《六经》《孟子》之类的儒家经典持轻蔑的态度,说这些书其实不过是“史官过为褒崇 之词”,“臣子极为赞美之语”,是孔孟的迂腐门徒“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的残缺不全的笔记,是孔孟“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一等懵懂弟子”的医方而已,根本不是“万世之至 论”,而且由于道学家经常用它们来骗人和吓人,就成了“道学之口矣,假人之渊蔽”,是藏垢纳污之所在, 制造两面派伪君子的总根子¨3I9 。 李贽之所以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还因为他看到了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性。他说:“前三代, 8 泉卅l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06月 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而为 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H是而今日非矣,今H 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孑L子复生于今,又不知如何非是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尝哉?”l2 李贽的这种是非 观是一种动态的历史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这种在任何时代都不以一个定论作为是非的标准,不以一 个时代某一个人的是非来判断一切时代是非的思想,不仅在过去,就是在今天都有其积极意义。李贽不 仅彻底否定把《六经》《论语》《孟子》作为“万世之至论”,还否定了儒家经典的绝对真理之说。他说,“儒 家不足以治天下国家”,孔子也没有教人以他为榜样,而道学家尊重孔子,也都是盲从,这些人师徒相传, 并不真正了解孔子,只是像犬吠一样,“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_4 J6。。 李贽认为,千百年来,在圣人、圣教的至上权威面前,人们只能闭塞耳目,沿袭古训,万口一辞地背诵 教条,不要思考,只要盲从,这是一种文化垄断和教育垄断。当然,李贽这里所说的教育垄断主要是就教 育内容而言的。李贽认为墨子、商鞅、申子、韩非子、张仪、苏秦等都有一定的学术,只有儒家瞻前虑后, 左顾右盼,无学术可言。他认为:李悝变法“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他称赞吴起“料敌制胜,号知兵矣”,肯 定他“废公族疏远,以养战士”的进步主张,说吴起的主张“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则楚伯(霸)”;他说商鞅 “相秦不过十年,能使秦立致富强,成帝业”;他高度赞扬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封他为“千古一帝”;他 认为李斯所说的“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是“甚可贵”l5I3 。为此,李贽要求人们学习“不 执一”,不要抱住儒家经典不放,要多学实用性的东西。总的来说,李贽要求不限读儒书,不以“万世之至 论”作为唯一的真理和教学内容是一种进步,是对王艮教育思想的发展。 二、阴阳依存无高下 泰州学派是平民哲学学派,平等思想是泰州学派极其重要的思想。不过,王艮的平等思想是建立在 良知天然的理论基础上的。王艮认为,人性本自然,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天然自足的良知,因而人人天地 性,个个圣贤心。在王艮看来,普通百姓与所谓圣人一样,都能致知,差别只在对自身存在的“道知”与 “不知”。王艮这一思想与他的老师王阳明有明显的不同。王阳明虽然讲“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 同”,但仍认为,圣愚存在差别。他说:“惟圣人能致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所由分也。”_6¨∞这 就把“圣人”与“百姓”严格区别开来。而王艮则认为,人与人之问的智力类型有不同,但在智能上没有什 么高低,有的只是先知与后知的问题,能知能行便是“道”,“道”乃存在于百姓H用之中。 李贽接过了王艮人人平等的大旗,且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基础上深入阐明了男女平等的主张,这是王 艮所没有述及的。李贽坚决反击道学家们“妇人见短,不堪学道”的谬论。他认为,男人和女人都是人, 都有“见”,都可以“学道”,并专门写了《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他还说:“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短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 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l3_5。李贽认为,那些身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妇女,如能不听道学家们的“俗 语”,敢于“出世”,那么,她们的才识就会大大超过那些株守礼法的男子。为此,他在《初谭集・夫妇篇》 中专门立了“才识”一目,罗列了25位“才智过人,见识绝甚”的妇女,并为之大唱颂歌。他认为这25位 有才识的妇女乃“男子不如也”_7』】。。 李贽男女平等思想是在王艮圣愚平等、“满街都是圣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认为,天下 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无一刻不生知,在“生知”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人人生知,人人也 都可以成为圣人。李贽人人生知的思想是受了王阳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影响,但他与王艮一样否定了 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别,提出更为平等的思想,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是有进步意义的。 李贽一直坚持男女平等的观念,而产生这种观念的深层次原因毫无疑问来自于他的世界观。李贽 反对宋明理学家所讲的“理”,尤其反对理学家把“理”说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他说,最初生出人类时, 是由阴阳二气、男女双方结合产生的,并无所谓“一”和“理”的存在,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太极”。他用 夫妇来比喻天地,一方面说明万物都是由对立的两方生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夫妇或天地之间相互依 存的关系。这说明他已意识到阴与阳、男与女这些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概念。李贽不仅认为男女 第3期 张树俊:李贽对王艮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9 平等,而且认为在某些方面妇女超过男人。据史料记载,李贽不仅在口头上宣传男女平等,还把这一思 想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在芝佛院讲学传道期间,他招收了一些女子作弟子,并接受一个寡妇的供奉。 李贽还用通信的形式同一些女子研究学问、探究道义,并吸收8位女学者参加编写《博纂二王真草隶篆 千文印数书镜》的活动。可见,李贽在王艮“圣愚平等”的基础上大大跨出了一步,他的男女平等的教育 思想,为后来进步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发展童心展个性 王艮认为,按照良知的运行要求,作为良知主体的人,也应有活泼自然的特性,而人要有活泼自然的 特性就要反对一切外在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行事。因此在学习问题上,他提出了“自得之学”,强 调率性和发挥“内求”的作用。在王艮看来,人的天性活泼之体有率性之妙,所以他主张“内求”,而不主 张“外铄”。同时,他认为,人的学习是一个自悟的过程,是以“吾心”默默参究的结果。也就是说,学习要 充分发挥“内求”的作用。王艮所提出的“自得之学”,实质上就是强调学习的个性。王艮自己的学习就 是随意的,如他读经主张“印证吾心”l8]。当然,他的这种以“吾心”来解释六经,以六经来印证主体之心, 也是王阳明的“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的发挥E j1 。 李贽认为,教育必须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个性解放除了要冲破封建名教的 束缚,还要做到这样两点。首先要发展“童心”。何谓“童心”?李贽在《童心说》中说:“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 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认为,人生而具有童心,后来因为受了理学的 阻碍,人们的童心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以致“言假事,事假事,文假文”,“终于满场是假”l3]9 。可见,童 心的丧失,完全是受理学家1'i'l ̄L义说教熏染的结果。对于理学家们扼杀童心的行径,李贽表示了极大的 愤慨。他呼唤“最初一念之本心”,要求复“真心”,做“真人”_5]3船。李贽认为,理学家绞杀“童心”主要是要 求人们“灭人欲”,所以要发展“童心”,就必须反对理学家们的“灭欲”思想。李贽认为凡人都不能不衣不 食,人有势利之心,是一种自然禀赋(当然,李贽又认为人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先验的道德论,说明他反 对理欲之分也是不彻底的)。李贽甚至认为,学习也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尤其是满足个人的物质需 求。他比喻说,人努力种田,是为了秋天的收获,努力读书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因此在满足物欲之需问 题上,人人都是一样的,讲圣人不欲富贵,那是骗人的。这里,李贽把自私自利说成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是 错误的,但他尖锐地批判了理学教育的流毒,要求学习者保持一颗真心,不用虚假的东西来约束自己,还 是有积极作用的。 其次,要发展个性就必须“因材”“并育”。李贽虽然认为“天下无一不生知”,不“高视一切圣人”,但 他并不认为一切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李贽认为,在材力和好尚方面,人与人之间也有个性差异,所以在 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材”“并育”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他说,圣人在教育过程中只能任自然的不 齐,不能强迫归齐。根据自然现象的分类法,他把各种不同的人物分为八类,用各种具体的品物来比拟 他们,名之日“八物”。八物各有特点,各有用处。所谓八物就是:一是鸟兽草木。指一种人,他们的一羽 毛、一草木,皆堪人世之用。二是楼台殿阁。指一种人,他们未易动摇,有足贵者。三是芝草瑞兰。指一 种人,他们譬之玩物,无取于温饱。四是杉松活柏。指一种人,他们经历岁时,可任栋梁。五是布帛菽 粟。指一种人,他们最平常,也最有用,可以使人易饱易暖,同饱同暖。六是千里八百。指一种人,他们 能任重致远,犹之日行千里八百的骏马。七是江淮河海。指一种人,他们能生人,能杀人,能贫人,能富 人,利害相半。八是日月星辰。指一种人,他们能照见大地,物物赋成_5]3船。他认为,只有根据不同类型 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实现大成大、小成小的教育目标。李贽从自然角度进行人类个性的分类显然是不 科学的,但他阐明了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性,要求教育能够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这是非常可 取的。 四、学问之功乐读书 乐学思想是王艮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艮认为,学习要做到乐学,而要做到乐学就要 1O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O6月 做到学不累人。他把所谓“天理”、“人性”与“自然”统一起来,认为自然自有之理就是天理,天性就是人 性,而天理、人性就像自然一样那么活泼,那么有秩序。由此看来,王艮乐学思想的要义就是顺自然而学 习。他认为,“道”既然是天然自有之理,并且不能加人人的意见,那么,天理也好,良知也好,都自然而然 地存在于人心之中,既无需通过即物穷理,也无需借助刻意修养去追求,只要顺从人心,听其自然也就能 获得快乐。 李贽与王艮一样,也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即“乐学”。不过王艮的“乐学”总体上还是笼统 的,而李贽的“乐学”则是具体的。李贽的乐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读书乐”上,它与王艮“顺自然”之乐明显 不同。李贽注重问学,尤其重视读书。万历二十四年(1596),李贽已7O岁,专门作了《读书乐诗》。诗中 说:“四时读书,不知其余。”“世界何窄,方册何宽。”[g]他认为,在这个坎坷狭窄的世界里,只有读书才是 一个广阔的天地,才是人生最大的乐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读书乐”呢?归纳起来有五点。 一是读什么书不受限制。李贽爱读书,非常勤勉。同时,李贽读书不限于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 无所不读,尤精史学。他认为读书应该不限一家,自己喜爱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要“执一”。只有不 受限制的读书,才有乐的享受。 二是强调真读书。王艮主张“即事是学,即事是道”[8]。李贽受了这一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不只是 明义理,更重要的是要有“证验”。他认为,如果没有“证验”,即使读了书,也还是“未识字”。李贽经常约 朋友集会讲学,向朋友说:“君辈以高科登仕籍,岂不读书?但若未识字,须一讲耳。”又说:“《论语》《大 学》岂非君所尝读耶?然《论语》开卷便是一‘学’字,《大学》开卷便是‘大学’二字。此二字吾敢道诸君未 识得。何也?此事须有证验始可。如识《论语》中‘学’字,便悦、乐、不愠;识‘大学’二字,便定、静、安、 虑。今都未能,如何自负识得此字邪?”|】叩所以读书要“乐”,必须在“证验”上下功夫。 三是读书要“钻”得进去。李贽在《读书乐诗》云:“夫读书论世,古多有之,或见皮面,或见体肤,或见 血脉,或见筋骨,然至骨极矣。纵自谓能洞五脏,其实尚未刺骨也。……是以老而乐学,作《读书乐》以乐 焉。”他的《读诗乐》说:“……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其乐无穷,寸阴可惜,易敢 从容!”l_g 他不但以读书为乐,而且要求读书必须见其筋骨,就是彻底理解书的内容,不能停留在皮肤上, 也不可只深入到五脏,而必须深入筋骨[11] 。李贽认为,只要真正“钻”到书中去,就能体验到读书的 乐趣。 四是读书要思考。李贽认为,既要认真刻苦精读细览,又要发挥独立思考的精神,读出书“味”来。 他在《读书乐诗》中说:“歌哭相从,其乐无穷。寸阴可惜,曷敢从容!”[9 他的读书生活是与其深刻的思 考、强烈的爱憎融合在一起的。李贽读书之乐还表现在他能将读书所“悟”,也就是自己读出的新见解发 表出来。沈瓒在《近事丛残》中记载:“李卓吾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其学以解脱直截 为宗,少年高旷豪举之士多乐慕之,后学如狂。不但儒教防溃,而释氏绳检亦多所屑弃。”[1。] 五是读书须有师友。李贽认为求学不能没有师友。他说:“学道人脚根未稳,当离不得朋友;脚根既 稳,当尤离不得朋友。何者?友者,有也。故日道德由师友有之,此可见朋友之不可离矣。”李贽劝告青 年要有超然志气,到四方去求师问友。但他也认为,真正的师友难得,师友的关系要真实得像“同志”的 关系一样。他认为“得一同志,胜于得~同胞”,有了“同志”与“同胞”,就更能感受到读书的“无边之 乐”了 ] 。 总的来说,李贽既继承又深化和发展了王艮的教育思想。两个人的教育思想在历史上都有相当高 的地位,在当今仍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深入地进行研究,取二者之长为今天的教育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贽.李贽文集:第3卷[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李贽.藏书EM].北京:中华书局,1974. E3]李贽.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李贽.续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林子秋,马伯良,胡维定.王艮与泰州学派[M].成都:四JII辞书出版社,1999 (下转第32页) 32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06月 [8] 张春琴.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机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9]唐卫宁,徐福缘.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4):25—29. r1o]万静芳,李渝萍.基于组织模式的产业集群创新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9(10):20—22. [11]沈润.中国物流产业集群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1(7):30 32. 『12]吴松强,郑垂勇.基于知识和组织学习理论的技术联盟形成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9(1):30—31. [13] 赵娟.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成员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123—124. r14]唐卫宁.基于物流链整合的物流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6):157—160. [15]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泉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z].闽经贸运行(2011)685号文. r16] 马永红,王丽丽,王展昭.产业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与构建[J].科技与产业,2011(8):90 94. El7] 王晓玉.边界管理人员关系与企业间关系——一信任的核心作用[J].管理学报,2006(11):728—732. [18]刘琨瑛,丘海雄,张宇翔.产业集群内企业间信任机制的转变:从关系型信任到制度型信任——来自珠江i角洲产业集群的经验 [J].产经评论,2013(5):28—34. (责任编辑至一) A Research about the Path and Mechanism on Promoting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by Technology Alliance HU Yu—xia (Economy Management School,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other related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relies on technologica1 innovation.Because of the constraints of small scale and poor economic strength.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allies to reduce logistics costs,solve technica1 problem and improve logistics efficiency.Based on the study of Quanzhou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mode1,the author summes the effect of logistics and technology alliance,and puts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how the alliance to D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and after considering the state o{Quanzhou logistics industry.At last,the author suggests some methods on building the selection mechanism,the division mechanism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cluster;regional economy;new Quanzhou model; Key words:technology alliance;logistics industrial Quanzhou }扑* .卜廿1{}* **{}* }* * }{卜{}+卜* }*{÷**{÷**{} } (上接第1O页) [6]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全译本)[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73李贽.初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袁承业.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z].东台:明刻清修本,1912. [9]许贵文.李贽读书乐并引[DB/OL].(2011-06—04)[2014—1卜16].http://blog.sina.corn.cn/s/blog一492e93560100sjpb.htm1. [10] 刘婷.浅谈李贽的教育思想[DB/O1 ].(2014—07—02)[2014—11—01].http://ⅥnⅣw.bosslunwen.com/a/qitaqikan/2014o7o2—1510.html ru]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2]沈瓒.近事丛残(卷一)[c]//李贽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74. (责任编辑陈静雄) In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Thoughts of Wang Gen by Li Zhi ZHANG Shu—j un (Party School of Tai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Taizhou,225300,China) Abstract:As a disciPle of Wang Gen,who was taken as the founder of Taizhou School,Li Zhi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Wang Gen's education thoughts but with some differences.From the aspect of adminis— tration,Li Zhi held that any study needn't to stick to a school,and particularly opposed to cling to Con— fucius thoughts.He claimed equal education chance,personality freedom and liherty,original study ea— gernes:and proposed happy and serious study,study with no limitation and thinking while studying. Key words:Li Zhi;Wang Gen;education thoughts;Taizhou Schoo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