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方餐桌礼仪探究
作者:沈竹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32期
摘 要:礼仪是一种人们于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尊重彼此而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规范。而餐桌礼仪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然,在跨文化的交流中,饮食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鉴于地域上的不同,使得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也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而相应地在餐桌礼仪方面,中西方国家亦有所不同。对此,为了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时刻保持对对方的尊重,便需要对餐桌礼仪文化给予高度关注,而本文将借由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特征的分析,以探讨中西方餐桌礼仪有何不同之处,以便能为中西方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中西方;餐桌礼仪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跨文化的交际已然成为当代国家及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个国家也因所在地区及民族等各方面差异而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国家文化。而餐桌礼仪作为国家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对此,为避免因不恰当的行为导致双方误解或引发交际障碍,则针对中西方文化饮食差异以及餐桌礼仪方面的研究便显得极有其必要性。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简介
就我国的餐桌礼仪而言,有相关记录可查的便是食礼,而最早的食礼是与祭祀和祭审礼仪相关,诸如古代最早的文献记录显示,原始社会的居民们,其将猪肉放置在石头之上烤制,而后将之献给神明,以代表对鬼神的敬畏,而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密切的人际关系以及愈加复杂化的社会关系使得最原始的食礼也逐步发展并衍生出了“先秦五礼”,其分别指代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以及佳礼,这为后世饮食理制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直至到了周代,我国已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而该礼仪制度通常是由主人首先向宾客发送请柬并在约定时间准时到门外迎客,待宾客至则双方相互问候,随后便有专人负责将宾客引至客厅小坐并奉茶,待宴请宾客全数到齐后便将之导入客席。当然,宾客入席亦需遵守相关的礼仪,诸如在客席中,其中一座为首席,与首座相对的位置为二座。此外,在首席之下还分三座,而二座之下则分四座,待宾客依照安排悉数落座后,主人便开始敬酒敬菜,而宾客则答谢主人的热情招待。至于在敬酒过程中,也有相关的礼仪需要遵守,诸如在主人敬酒之时,应首先从长者或主宾开始,而当主人敬完所有的宾客后,宾客再回敬主人。后当宴会结束,需再度将宾客引领至客厅小坐并奉茶,此期间,主人需与宾客热聊直至宾客主动辞别。就以上礼仪制度而言,我国至今仍保留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至于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则始于法国的梅罗纹加王朝,后逐步发展至罗马帝国。相较于我国的传统餐桌礼仪文化,则在此时期中的古罗马餐桌礼仪则要略显复杂,且带有浓厚的专制味道。诸如在实际用餐过程中,基于皇家的餐桌礼仪文化,则皇帝所坐之椅必然要比其他位置高出一截,且开饭前必须奏乐,而在奏乐过程中,王公贵族需将此次餐点的名单首先上呈至皇帝观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民族逐渐形成了拥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身鲜明特色的餐饮文化,诸如在古罗马时期,人民通常喜欢躺着进食,而法国人无论是在用餐过程中或是用餐完毕后,均将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会将双手放在大腿之上,时至今日,各国在餐饮文化方面仍旧有着极大的不同,但相较之下,西方国家人们往往更重视用餐礼仪,诸如西方儿童,其通常在四岁时便专门学习用餐的全部礼仪,譬如在餐前将餐具摆好,餐后将餐具送至洗碗槽等力所能及之事,均是西方儿童较早接触到的餐桌礼仪项目。 二、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性 (一)座位安排上的差异
无论是在中国或是西方国家,主人针对客人的座位安排均十分考究。在我国,自古以来便“尊卑有分,长幼有序”之说。而依照历史与传统,面对东方或正门的位置都是留给宴席中地位最高且身份也最为尊贵的客人。而在举行宴会途中,主人使用圆桌也意味着圆圆满满之意。当然,在圆桌的桌位安排方面亦有相应的尊卑之分,诸如直面门口的位置为主座,通常是由年长者或地位高的宾客坐;而在主座两侧则是次主座,次主座之人的重要性仅次于主座主人,而离主座最远位置,通常也是离门口最近的位置便是末座,其桌次在整桌中最低,通常是由主人或陪客者所坐,如若是家庭聚餐,则占据此位者通常为家中的小孩。就如此座位安排原则来看,其尊卑有别之意尤为明显。
而在西方国家,有关餐桌上的礼仪则有一项十分传统的社交规则,那便是“女士优先”,如若参与宴会者有男有女,则最尊贵的位置必然是留给与会的女士,男主则与女主相对而坐。此外,由于西方国家通常“以右为尊”,加之西餐通常使用的是长桌,故而在实际用餐中,他们会遵循如下用餐规则,即座次需围绕男主或女主,如若与宴的宾客,其中两人为夫妻关系,则两者不能相邻而坐,而是要男女交叉。与此同时,女士不能坐于过道处。如若用餐人数为两人,则靠内的位置需留予年龄较长者。此外,还有一体现男士风度的用餐礼仪则是在入席之时,男士需为女士来开椅子,待女士入坐后自己方才入坐,以表示对女性的关怀与照顾。 (二)用餐礼仪
同样与餐桌礼仪相关的便是正式用餐时所需遵循的礼仪。在此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亦较为明显,首先是在上菜的顺序方面,中国上菜的顺序依次为汤、主食、餐酒以及水果,而西方的上菜顺序则是菜与汤、水果、餐酒、主食、甜品以及咖啡。其次是餐具的使用,中西方国家在此方面的差异最为显著,诸如中国人的餐具通常是以筷子和碗为主,而形状大多为圆形而少有棱角,其原因便是我国自古以来便讲究谦谦的君子之风,故而君子应体现出温和圆润的风范。而西方国家的餐具则主要是刀、叉、盘,且在西方,越是重要的场合,越是对餐具的讲究有着许多的规则。不仅如此,在取食过程中,西方也在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如针对不同食物,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餐具,甚至有的食物会同时用到多种餐具。当然,在此过程中,就餐具的使用顺序亦有相应的规则需遵守。最后则是在停餐方面的差异,在中国,若宴席中途有人敬酒,则需将筷子放置在碗上,以表示用餐暂停,而用餐结束则将筷子横放在碟子上,而西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停止用餐则需将餐具平整摆放并指向四点钟方向,如若仅是暂停进食,则需将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
(三)餐桌上取食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不仅在餐桌礼仪文化方面有着迥然的差异,连同所使用的餐具亦大不相同,因而也使得两者在取食的方法方面亦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如在中国,几乎所有人民都使用碗筷这一传统餐具,而取食的过程亦是集体共同取食。即将菜放置在餐桌上,大家可选择性分食。由于此种方式容易影响到他人进餐,故而在我国的取食文化中,亦有一项大家均默默遵守的“规定”,即就近夹菜原则。且一旦取食便不能再将之放回到餐盘之中,而欲取食汤类的食物,需使用公共汤勺而不能直接使用个人汤勺。如若为宴席,则通常要等主宾先夹菜后,其余賓客方才动筷,与此同时,为了能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一次夹菜不宜过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菜品洒落,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给他人留下贪吃的不良印象。如若是因餐桌本身过大而导致自身无法夹取到远处的食物时,也切忌起身夹菜,而是可请餐桌上的其他人员帮忙夹菜。此外,在身边有老人或小孩的情况下,则旁人亦当承担起夹菜的义务,以彰显中国文化的礼让和关爱。
由于西餐大多使用独立的刀叉与餐盘,加之彼此之间的进食过程均相互独立,故而双方相互影响的概率相对较少,但也并非意味着西餐的取食礼仪便较为随意,反而比中餐有更多需注意的事项,诸如在西餐取食文化中,最忌讳使用自身的刀叉为他人夹菜,水果不能整块吞下等。此外,在西餐中,部分食物可直接用手取食,诸如面包、鸡腿等。 三、结语
总之,因中西方国家在地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在饮食方面均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文化,而针对这些独特的文化,我们不仅要对其给予高度的尊重,且需了解其中的差异,如此方能避免一些矛盾和冲突的产生。不仅如此,借由对各国饮食文化的了解,还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到当地的语言文化,继而让我们能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更准确的表达自己思想,以免因表达方式的不恰当而导致交际双方产生误解,影响两国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心如, 徐艳萍.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比中西方餐桌礼仪的不同[J]. 语文学刊, 2013(4):92-94.
[2] 陈胜. 浅谈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J]. 校园英语, 2012(7):131-131. [3] 刘洋.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