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范围
盖挖逆作法一般适用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场地条件比较狭窄的深、大基坑或平面形状比较复杂的基坑施工。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密集建筑区修建深、大基坑时,为了减少施工对地面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可选用盖挖逆作法。盖挖逆作法的主要优点:临时支撑架设少,墙体水平位移小,地层沉降小,坑底隆起小,土压力和水压力小,主体结构稳定性好。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1) 认真查阅设计图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地勘资料和相关技术规范。
2) 进行场地周边建筑物、管线情况调查,掌握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埋设物的位置、深度、结构形式及埋设时间;掌握基坑周围的地面排水、地面雨水、污水、上下水管线情况,形成相应调查报告。
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设计院地勘资料进行地质补勘,掌握开挖范围内地层结构、土的物理性能、地下水位等详细资料。
4)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技术交底(交底人为全体施工人员)、技术培训。
5) 在施工前与当地交管部门取得联系,对工程项目施工影响到的道路事先做好 交通疏解的改移方案,警示标语和交通疏解措施,并经交管部门审批同意后付诸实 施,避免施工过程中造成交通阻塞,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6) 在施工前加强与当地政府个部门的联系,融洽周边居民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外业技术准备
1) 须做好施工测量,按设计图测量放线、布设控制网、建立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须经监理、第三方测量单位复核),放出开挖线并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2)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3) 基坑开挖前须做好防排水工作,应在基坑顶部边缘外四周挖好防水、排水沟以拦截雨水,并配备一定的抽水设备;其次基坑周边应进行围挡并设置警示牌。
3、 技术要求 3.1 编制依据 略
3.2 报检流程
釆取“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质量检查管理制度,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由施工班组实行自检并填报相应检查表格,自检合格后交由下道工序施作班组进行互检,互检完成后由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和质检员进行专检,完成自检资料后 报驻地监理监检。 3.3 其他技术要求
1) 基坑开挖前安排测量人员对水准控制点、坐标控制点、开挖边线进行复核,确保准确。 2) 开挖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3) 开挖前必须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给水、排水、电力等地下管线进行调查,摸清位置、埋设标高、基础和上部结构形式,当处于基坑较强影响区域范围(0.75H,H基坑开挖深度)内必须釆取可靠措施保护,当邻近建筑物可能受基坑开挖影响时, 应详细调查其已有裂缝或破损情况,并做好记录。
4) 土方开挖前做到交底清楚,目标明确,严格遵循“从上到下、分层分块、分区分段、阶梯流水开挖”的原则,落实“分层、分步、对称、平衡、限时”五个要 点,保证“竖向分层、纵向分区分段、随挖随支护”。
5) 合理确定台阶高度和宽度,每级边坡高度一般不超过12m,一般情况下,平台宽度土质边坡不小于1.5m,岩石边坡不小于1m。
6) 基坑开挖距离底板20cm时,应核对设计高程、中线及开挖断面,准确无误后由人工开挖整平、夯实,不得扰动基底土;
7) 地层条件较差时,须对边坡进行支护,可釆用土钉支护、喷锚支护等形式;
8) 挖出土方宜随挖随运,每班土方应当班运出,不应堆在坑边,应精良减少坑边的地面堆载,基坑堆载距坑边5m范围内应严格控制在20KN/ m2以下。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总体施工方案
盖挖逆作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先施工围护结构、中间桩和柱、主体结构顶板,然后在顶板的保护下从上向下开挖土体,并从上至下施作主体结构的侧墙、中板、横梁、纵梁、底板等。
施工原则为:分区、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均衡开挖,边挖快支,严禁超挖,快速封闭底板,做好防水。
主要施工步骤: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围护结构施工—中间柱施工—施工结构顶板—回填土、恢复路面—自上而下挖土—自上而下施工主体结构。 4.2 施工工艺流程图
4.3 施工步骤图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1) 完成地质补勘专项工作。
2) 基坑范围内地表建筑物已清除,地下管线已进行迁改或釆取了保护措施,作业面已具备施工条件。
3) 相应方案已编制并审批完毕,手续齐全。
4) 已按照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了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 5.2 测量放样
依据甲方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点(经复核无误)进行本工程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布设完毕后及开始进行施工放样,放样结果须经监理及第三方测量单位复核。
1) 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报告监理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等。
2) 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
3) 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按“三级复核制”的原则进行施测。每次施测后,须经测量工程师及技术主管复核。
4) 施工所用的导线点、水准点、轴线点要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坚固稳定、不易受破坏且通视良好的地方。定期对上述各桩点进行检测,测量标志旁要有明显持久的标记或说明。定期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
5) 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曰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 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 7) 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资料必须一人 计算,另外一人复核。抄录资料,亦须认真核对。
8) 积极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及第三方监测单位,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5.3 围护结构施工
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后,将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围护结构有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承载能力大、刚度大的支护结构,具体施工作业,根据施工图的围护结构类型,见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4 基坑降水
根据基坑围护结构的不同,选择进行坑内降水和坑外降水。
降水方法适用条件:开挖基底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如果环境条件允许,应根据基坑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釆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面下50-100cm,然后才能开挖。基坑降水的主要方法有管丼降水、轻型丼点降水、喷射丼点降水、电渗丼 点降水。电渗丼点降水一般用于淤泥或淤泥质粘土等渗透系数非常小的地层;喷射丼点降水深度大,但需要双层丼点管,安装工艺复杂,造价高;轻型丼点设备简单, 安装快捷,是常用方法,但降水速度慢,影响半径小;管丼降水深度大,降水速度 大。
管丼降水一般布置在基坑开挖范围外或基坑内部边坡平台上,分为疏干丼和降压丼。疏干丼用于降低潜水水位,降压丼用于降低承压水位。基坑开挖中一般釆用管丼疏干丼降水,并可以先开挖地下水位50cm以上的土方,然后形成边坡平台,在基坑内部边坡平台上进行丼点降水,降低造价。 各种降水方法适用条件 降水类型 适用条件 地层类型 渗透系数(cm/s) 可能降低的水 位深度(m) 集中明排 真空井点 喷射井点 电渗井点 管井降水 人工填土、砂土、粉 土、10-3 〜10-1 黏性土 人工填土、粉土、砂 土、10-4 〜10-3 粉质粘土、粉土 淤泥、淤泥质黏土、 粉10-6 〜10-4 质黏土 人工填土、粉土、砂 土、10-3 〜10-1 砂黏土 <5 3〜6 8〜20 宜配合其他形 式降水使用 >10 1) 钻孔过程中釆用泥浆护壁避免塌孔,成孔孔径不小于650mm,管直径不小于350mm,钻孔垂直度偏差为±1%。
2) 管丼丼管一般釆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丼管口高出地面30~50cm。
3) 基坑开挖时,必须预留预抽水时间,一般为20d左右,将水位控制在开挖面以下 0.5 ~ 1.0m。
4) 降水运行期间,观测丼至少每天监测一次,及时掌握水位变化。
5) 应对抽水量进行监测,若流量过小水位降低较慢须改用流量较大的水泵,若流量过大水位降低较快则改用流量小的水泵。
6) 应对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水漏斗半径、地面沉降、建筑物管线沉降进行监测,控制总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出现问题,及时釆取补救措施。 5.5 中间柱施工
中间柱是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地下车站之重要的工程构件。中间柱由中柱及基础中桩两部分组成,一般为永久立柱,为主体结构的承载结构。
为了减少围护结构及中间桩柱的入土深度,可以在做围护结构和中间桩柱之前,用暗挖法预先做好它们下面的底纵梁,以扩大承载面积。当然,这必须在工程地质条件允许暗挖施工时才可能实现,而且在开挖最下一层土和浇注底板前,由于围护结构和中间桩柱都无入土深度,故必须釆取措施,如设置横撑以增加它们的稳定性。 5.6 施工顶板及顶板回填恢复路面
顶板回填碾压密实度应满足地面工程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按下表要求。 基坑回填碾压密实度表
每层回填做成不少于2%的横坡和向未填方向形成纵下坡,以利雨期排水。回填时集中力量,取、运、填、平、压各环节紧跟作业,抓紧晴天突击作业。 5.7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在降水施工完毕并降水20天后,进行土方施工。由于盖挖法施工时已 经限定了出土口的位置,土方开挖必须根据出土口的位置,向下、左右单方向推进 开挖,基坑开挖竖向分层、对称平衡开挖。
开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机械的施工效率。一个工作面上,釆用小型挖掘机进行作业,并配置小型的出土车进行出土作业,每台挖机均设专人指挥。
1)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验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釆用增宽护道或其 他加固措施。 2) 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坑内降水丼,确保降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3) 开挖中须遵循“在完成上步支护前不得继续开挖”的原则,当开挖一段后及时网喷支护,然后进行下一段的开挖,直至支护完毕。
4) 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基坑纵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严防纵向滑坡。(安全坡度须按照设计图纸规定取值,无规定时,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进行计算)
5) 加强基坑稳定的观察和监控量测工作,以便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并通过监测反馈及时调整开挖程序。
6) 为防止超欠挖,基坑内设计坡面0.2m范围内的土方釆用人工开挖。 5.8 出土口
出土口的主要工程是出土、下料和调运设备,应根据地质情况、基坑大小、施工工期等布置出土口。为了便于安装提升设备(龙门吊、电动葫芦、汽车吊)和堆土等,出土口靠近地面运输道路设置,布置在基坑端头或侧边。出土口结构施工应
预留钢筋,出土完成后进行封闭。 5.9 上下人口
在施工初期,由于各个工作面还没有连通,一般出土口兼作上下人口,当各个工作面扩大连通之后,应设置专门的上下人口,深基坑的上下人口应安装步梯,一般情况下,根据上下人的多少,确定步梯的宽度,一般不宜小于3m,对于深度超过 20m的基坑除安装步梯外,应安装电梯。一般情况下,一个出土口宜对应一个上下人 口,上下人口可同时兼作消防口、通风口、排水口等。 5.10基坑清理
基坑开挖后,釆用人工清楚坑底松土,铲平凸起部分,修正边坡。以铲为主,超挖部分须报告监理、设计单位等共同研究处理。
基坑底预留30cm厚土方釆用人工开挖,人工开挖期间测量组跟班进行标高测量,确保基坑底开挖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超挖。 5.11基坑检查
1) 基坑开挖到基坑底高程后,必须进行基底检验,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基坑检验合格后,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尽量缩短暴露时间。
2) 利用测量控制系统,对基底进行放样,测设基础底面中心十字线、轮廓线和基坑底高程。桩点应设置牢固,并挂线以备检查。 5.12基底处理
当基底以下地质不符合地基承载力要求时,应通过变更设计釆取处理措施,处理方法随地基土质不同而异。
如遇到地基软硬不均、溶洞、裂隙、泉眼等特殊情况,应釆用换土法、土桩法、砂桩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旋喷法、塑料排水法、振动水冲法、化学液体加固法等特殊的处理方法。对于粉质土、黄土、砂土、小粒径等基底,也可釆用旋喷桩加固。 5.13监控量测反馈程序
地铁车站沉降变形监测资料均釆用计算机配专业技术软件进行自动化分析、处理。根据实测数据分析、绘制各种表格及曲线,当曲线趋于平衡时推算最终值。
监测人员按时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控量测周报和月报,并综合分析监测成果,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及时反馈指导信息,调整施工参数,保证安全施工。监测反馈程序如下:
5.14 基坑监测
为了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保证工程质量,为使周围已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不受损伤、少受干扰,必须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系统监测。
基坑放坡开挖监测工作主要为:地表沉降值、坡面位移值、地下水位监测值。通过监测,随时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
1) 基坑土体、地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沉降观测:釆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主要釆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直接设置在被观测对象的特征点上,并在远离基坑或稳定的位置设置基准点。施工初期每天观测1-2次,施工后期可每 隔7天观测1次。 2) 降水观测:利用丼点降水丼作为水位观察丼,釆用水位仪进行监测,施工出去每天观测1次,后期可1-2天观测一次。根据水位变化情况调整抽水泵的开闭。
3) 在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向项目部和监理工程师报告。提交阶段成果资料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水位监测成果表,当基坑变形出现异常情况时,加密监测次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基坑安全的合理化建议。 5.15 施工注意事项
1)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从上到下、分层分块、分区分段、阶梯流水开挖”的原则,落实“分层、分步、对称、平衡、限时”五个要点,保证“竖向分层、纵向分区分段、随挖随支护”。 2) 对测量控制定位桩、水准点应注意保护。挖土、运土、机械行驶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检查其是否移位、下沉;平面标高和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配备足够人力、物力、机械,加强工序之间的衔接,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 4) 降水丼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保护,避免因损坏而影响基坑降水。 5) 基坑边坡,在开挖后要防止扰动或被雨水冲刷,造成失稳。
6) 基坑开挖后,如不能很快的浇筑垫层,应预留150-250mm厚土层,在施工下道工序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7) 深基坑开挖或降低地下水过程中,应定期对邻近建筑物、道路、管线及支护系统进行观察和测试,是否发生变形、下沉或移位,如发现异常情况,应釆取防护措施。 h)基底应釆取有效措施,防止遭受雨淋或者受冻。 6、 劳动组织
根据施工设计图、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工期节点要求合理安排劳动力配置。 7、 设备机具配置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8、 质量控制及检验 8.1 质量控制重点
围护结构和中间桩、柱、梁、板在主体结构完成之前是重要的承载构件,关系到施工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精度,尽量减小施工误差。
盖挖逆作法在自上而下施工过程中,地层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对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的影响比较大,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地层失水、管涌和围护结构渗漏及侧向位移,因此每层结构开挖到设计高程后,应尽快施工纵横梁和层板,严格控制地层沉降,防止上部结构拉裂。 主体结构体自上而下施作,施工缝比较多,同时,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与下沉的影响,可能出现裂缝,对结构的强度、刚度、承载能力、防水性、耐久性均产生不利影响;多数交汇于同一节点的构件非同步施工,其连接精度控制难度
较大;层板一般釆用土模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必须保证墙、梁、板、柱节点的连接精度和施工质量。 8.2 质量验收标准及方法 基坑开挖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项目 基本要求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 基坑开挖接近基底200mm时,不得用机械扰动基底土壤,防止 挖超,应配合人工清底; 2) 边坡坡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平整,局部超挖嵌补牢固,无开裂; 3) 基底至结构边缘距离不得小于0.5m; 4) 基底不的得浸水或冰冻; 5) 基底上的淤泥必须清除干净。其他不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杂物桩必 须清除; 6) 基底超挖、扰动、受冻、水浸、土质松软及软硬不均时须做好记 录,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处理。 检查部位 基底高程 允许偏差(mm) +10, -20 20 检验方法 用水准伩测量 用靠尺检查,在1m范围内不得多 于1处 基坑挖开 允平整度 许偏差 基坑平面 位满足主体结构的 平用全站伩测量,用尺子量 置及尺 寸 面位置,不得小 于施工图标示值, 满足结构外放尺 寸要求 9、 质量保证措施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各方面管理制度。
2) 认真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工作,为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3) 测量放样实行三级放样复核制度,并经监理复测,确认。 4) 内业资料,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标准。
5) 每段基坑底挖土结束后,按隐蔽工程组织验收,若不符合标准,应及时整改,并加强中间检查,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规范施工。
6)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地面沉降超限、坡体位移超限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必须及时报告监理、设计单位、业主等。 7) 土方机械,不得碰撞和碾压已支护完毕的边坡及降水丼。
8) 基坑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必须按照边挖边支护的原则,如支护施工延后,挖土施工应相应顺延。
10、 常见问题及纠偏预防措施 10.1 边坡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局部或大面坍塌。
1) 结合开挖面土体力学特性,按照设计规定的边坡坡度确定开挖边坡坡度。
2) 釆用机械挖方时,应根据不同土质,不同的坡度值,放出基坑边线,边挖边修坡,每次修坡深度不超过1m。
3) 在坡顶堆土时,土堆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要根据挖方深度、堆积土数量和土的特性确定。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2m,土堆高度不得超过1.5m。
4) 在受地下水、地表水影响的基坑,应根据不同深度、不同土质确定排水方法。 10.2 基坑超挖、基底扰动
基坑开挖后,地基不平,使局部或全部地基面高程低于设计标高,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 1) 加强测量复核,要设高程控制桩,指派专人负责经常复测标高; 2) 机械挖方时须由专人指挥,当机械挖至还剩30cm时,应由人工开挖。 3) 当出现超挖或扰动时,及时报告监理、设计等单位,一起解决处理。 10.3 管道破裂
车站施工时经常遇到有地下管线,因此在施工中须釆取以下措施对其变形加以控制: 1) 施工前认真核实与施工有关联的地下管线资料,调查清楚各管线类型、规格、 埋深、材质、接头形式、节长和管线基础等资料,并做好详细的支吊、保护方案,经监理批准后实施管线支吊。
2) 支吊加固的不同管线建立与各自产权单位的联系卡片,向管理单位咨询支吊保护的技术要点,对可能破坏的各类管线,结合施工现场及工程施工阶段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取得相应管理单位的认可。
3)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根据管线的分布及特点,建立各自的安全区域,挂牌标志,严禁机械设备碰撞。
4) 对各种管线进行全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确保各类管线闸阀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一旦出现渗水、漏气等异常情况,立即查明原因、 釆取措施,并与管理单位取得联系,确保管线安全。
5) 不良地质地段必须釆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如地层改良、缩短循环进尺等, 以防沉降超限。
10. 4基坑开挖引起涌砂或坑底底鼓失稳
基坑涌砂或基底底鼓失稳主要是因为基坑内外水位差较大,桩未进入不透水层或嵌固深度不足,坑内降水引起土体失稳。对此,釆用以下处理措施: 1) 立即停止基坑内降水或挖土。 2) 对基底实施注浆加固。 3) 必要时可进行基坑堆料反压。 4) 加强基坑外降水。 10.5 触电事故
1) 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安装、维修、拆除应由取得特殊工种上岗证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 2) 所有电线路釆用“三相五线制”,机电设备必须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设保护装置。场内禁止使用裸体导线,架设的电力线路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3) 变压器设置围栏,设门加锁,专人管理,悬挂警示牌,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0。
4) 室内配电拒、配电箱前设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各类电器开关箱和电器设备,按规定设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禁止电源开关箱内存放工具、杂物,并加锁。
5) 检修电器设备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上应挂有警示牌或派人看 管,严禁带电作业。
6) 施工现场用的手持照明灯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在暗挖施工中使用的照明灯必须使用12V以下的安全电压。
7) 生活照明用电严禁个人私自拉接线路,私自安装插座和大功率电器。
8) 露天照明釆用防水灯头,残缺的灯头、灯泡及时更换,防止发生电击事故,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8)严禁乱拉乱搭电线及各种照明灯具,带电作业的机械设备专人负责制,经常检查施工用电设施,及时处理事故隐患。 11、 安全、环保保证措施 11.1安全保证措施
1) 基坑四周用钢管设置1.5m高防护栏进行围护,并涂刷醒目标记确保施工安全。 2) 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编制的施工方案进行,操作时应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发现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躲避。
3) 开挖过程中周期性对埋设的水准点进行观测,及时掌握水准点的位移和基坑沉降,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稳定。
4) 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规范的安全规定。
5) 密切观测天气预报,暴雨或大雨来临前,停止开挖,立即对边坡进行覆盖防护。同时,及时抽排汇入排水沟内的水,尽量减少基坑积水,确保基坑安全。
6) 施工现场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使用的施工机械、机具和电气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按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验收,确认机械状况良好,能安全运行的,才准投入使用。制定各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挂牌上墙。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使用期间,严格工前的检查制度,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并指定专人负责维护、 保养。
7) 抽水设备的电器部分必须做好防止漏电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开关三项要求。施工现场电线用架空拉设,用三相五线制。 11.2 环境保证措施
施工的全过程中,须全面运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地釆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11.2.1防噪音污染措施
施工期间主要的噪声来源是施工机械等。釆取的控制措施为:
1) 施工场界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
2) 釆取措施,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并且在满 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噪声的机具。 3) 夜间施工经批准领取“夜间施工许可证”。
4) 噪声超标时一定釆取措施,并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对超标造成的危害,要向受此影响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赔偿。
5) 自备发电机时将作隔声处理,在有电力供应时不使用自备发电机。 11.2.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破土开挖、汽车运输产生的扬尘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施工中釆取洒水、封闭式运输及载土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对车辆进行冲洗。土方釆用覆盖、洒水湿润等措施进行运输。施工场地及临时道路进行硬化并加强洒水,以减少、控制大气污染。 11.2.3施工中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
施工期间的水污染来源主要是施工泥浆水、车辆冲洗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雨季地表径流等。容易污染收纳水体、堵塞城市排水系统、引起水浸街等。 釆取的控制措施:
1 )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中的 三级标准400mg/l ;废水排入自然水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的二级标准 150 mg/l。
2) 不同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 单位要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 水质达标。 4) 土堆放场、泥浆水产生处设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根据排水量和所需沉淀时间确定。 节环保措施中制定有效的雨季排水措施;连续墙、钻孔桩等的施工现场配备有效的废浆处理设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