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教师版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教师版

2024-05-13 来源:乌哈旅游
《夜归鹿门歌》教案教师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二、教学过程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它的题目叫什么?它的作者是?你可能记不准,一时说不出来,但同学们一定不会不记得这首诗!有谁不是从小就背诵这首诗的呢?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悄悄走进你的童年的诗人,甚至于是终生与你相伴的唐代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童年旧梦,再次走进孟浩然的世界吧。 2、作者简介

地位: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孟山人”。

诗歌:体裁:擅长五绝和七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诗集: 《孟浩然集》名篇《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 3、背景介绍 (见同步) 三、诗歌内容赏析

(一)请回答文章中有哪些景的描写?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场景一:明确: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场景二: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场景一:黄昏江景图

1、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 ——黄昏;渔梁渡头;人们争渡回家,我归鹿门。

2、诗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诗人所见所闻各有什么特点?诗人心情感受如何?

——钟声、喧闹声;争渡情景;钟声显示了山寺的安宁僻静,渡头的喧哗声显

1

示了尘世的杂乱喧闹;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3、此处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对比;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向往隐居、怡然自得之情。(悠然的钟声 — 嘈杂的人声 佛门清静 — 尘世纷繁) 场景二:月夜山景图

1、 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 ——夜晚;鹿门山栖隐处;诗人上鹿门山回隐居处。

2、行走在鹿门山路上,诗人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境分析) 月亮 皎洁清冷

烟树 树影朦胧 静景 岩扉 幽深僻静 寂静 松径 清静寂寥 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 神情: 欣喜 沉醉 迷恋 感情: 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四、合作探究

1、全诗体现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2、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诗歌中: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3、这首诗除了诗人隐逸的志趣与超然自得外,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 ——除了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外,还有一种孤寂无奈之情。 五、深入探究——诗眼题型

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争”字写得好。“争”为“争夺”之意。“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2、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能否把“惟”换成“还”?

答:不能。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

2

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六、拓展训练

1、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小结: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2、比较阅读《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课本),说说两首诗的异同 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澹泊 。 七、知识积累

【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1. 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 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 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 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

2. 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化虚为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3.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4. 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悠闲自得

八、常见不同类型诗歌所表达思想内容: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将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或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或统治者的穷兵黩武。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⑥送别诗,对所送之人依依难舍的留恋;殷勤相问的关切;渴望重逢的期盼等。 ⑦.山水田园诗: 或描写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或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或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⑧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⑨闺怨诗:或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或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