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步骤、预期成果以及研究成员的分工、经费预算等。
一、研究背景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如何让学生在轻负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在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氛围中得以幸福地成长,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同时在现实中又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话题。
现实中,经我们调查发现日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不和谐“音符”:
学生在教师授课前就预习课本的基本没有;
老师上课时基本按照预设好的“教案”一讲到底; 后课所布置的作业与上课的配套性严重脱节;
高三复习课基本按照外来教辅书做“样本”――第一教材; ……
怎样改变目前以“传递――接受式”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寻求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又如何运作、考核和评价?这都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急切想搞清楚的。
200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布《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2007年下半年,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推广“轻
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2008年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在全省确定11个县(市、区)为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点,我市是其中之一。
市教育局将“轻负担高质量”的顺序调整为“轻负担高质量”作一项工程来抓。
2009年省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第四次会议后,江山市教育局落实会议精神,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中所倡导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人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重知识、轻能力,教师老是牵着学生的手不放,拧着学生的耳朵强制性地灌输知识的被动型的学习方式。授权市教研室: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在高中段课堂教学中推行“学案导引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研究意义
翻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体系已被打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自然延伸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等现实领域。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引人入胜,“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展现其间,为实施素质教育和争取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我们开展“学案导引,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学校和教师因认识上的偏差,对“学案导引,自主学习”不够重视,只是把它等同于“课堂小练习”或进行本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训练”或“解题技能的指导”,未能真正实现该课程“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研究,让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真正摒弃一些认识上误区,如何将“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真正开展起来,为学生的发展潜能得以真正的开发。从而达到正本清源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通过“学案导引 自主学习”课题引领,以构建有效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轻负高质”的有效教学为着眼点,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旨在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展示实在有用的课;关注学生的课业负担,确保课内练习时间。
1
-
三、研究概述
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并不完全是新鲜事物,教育史上很多教育家和教育理论流派都阐述过类似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孔子的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精神内核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注重引导和探问的“产婆术”;卢梭()的“发现教学论”;杜威()的“活动教学”和“主动作业”;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自主学习模式等等。尚有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先练后教、先考后教”课堂模式;辽宁凤城一中的“学案教学”模式;晋中市灵石县翠峰中心校的“学案教学”模式;威海乳山市怡园中学的“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模式;2010年《教育前沿》所披露的“问题导引式学案导学”模式等,都是在了解学生之后再讲,不会说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的废话。其特点是“问题探究是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阅读思考是特色;巩固练习是着力点。”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2月14日至16日,浙江省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第四次会议东阳市教育局局长陈绍龙作了题为《坚守“三条底线”,实施“四维减负”,区域性强势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实践》的专题经验介绍,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大的借鉴意义。如,“确保一小时”、“坚守三底线”、实施“四维减负”(即心理减负、课堂减负、课外减负、家庭减负)等。
以上的教学模式中尚没有真正提出“学案导引,自主学习”,关键的“引”未能凸现,在评价机制还未正式形成,故而有必要再进一步进行研究。当然,也可以说,今天我们的“学案导引,自主学习”与这些先辈们终生捍卫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一脉相承,也和这些名校的教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在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根据社会的不同要求对这些思想和方法做出了不同阐述而已。
四、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学习是一种探究定向的、内在驱动的学习,这种学习正是“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基本主张。在“学案导引,自主学习”中,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只有建构性学习才最符合学习的本质,最有利于开发人脑的潜力,最能促进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 2.巴特勒“七段”教学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教学的7要素,并提出“七段”教学论。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他的教学七步骤中的情境是指学习的内外部的各种情况,内部情况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外部情况是指学习环境,它的组成要因素有:个别差异、元认知、环境因子。动机是学习新知识的各种诱因,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情绪感受、注意、区分、意向。组织
2
-
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关联起来,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相互联系、联想、构思、建立模型。应用是对新知识的初步尝试,它的构成要素有:参与、尝试、体验、结果。评价是对新知识初步尝试使用之后的评定,它的组成要素有:告知、比较、赋予价值、选择。重复是练习与巩固的过程,它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强化、练习、形成习惯、常规、记忆、遗忘。拓展是把新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它的构成要素有延伸、迁移、转换、系统、综合。
“学案导引,自主学习”同样适合于“学案导引,自主学习”。 当然“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还符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教师的教学能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过“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由“推”变为“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构建“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及“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六、研究内容
1.“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界定
(1)“学案”:是由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而设计的,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作二度创作后编写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甚至可由师生来共同完成)
“学案”一般应包括学习目标、预习任务、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包括随堂作业)、课后知识整理的“骨架”(留空白让学生总结梳理)以及课后作业等部分。它既支持了学生的预习,又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又是学生复习的资料。
“学案”与教案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上来。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学环节都是预设好的。
(2)“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围绕课程标准,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原理出发,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的“学案”。让学生在“学案”导引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自学中理解知识、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培养能力、解决问题,在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启发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使师生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把理论性原理与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实际结合起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
(3)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1)“学案”的设计
3
-
在课堂教学上要实施“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模式,首要问题是“学案”的设计,而要设计好一个“学案”就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元素。
I、“学案”的设计思路
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③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对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要配以适当的导学问题与情景设计,课后应有巩固练习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II、“学案”的设计要素
课堂上,教师按教案教,学生根据“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因此,教案与“学案”要力求保持完成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编写“学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
①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②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找到最佳切入点
“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层次性。
④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的练习。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III、“学案”的设计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发挥学科备课组的作用,一人主笔的“学案”难免失之偏颇,所以,要编好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学案,必须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集体分工编写,共同研讨确定;“学案”的编写应简洁、易懂,可操作,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等)应有不同的特点;“学案”最好以一节课为单位设计。“学案”的设计要不断更新,注重新颖性,“学”案是教师为指
4
-
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
②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导入、设问、质疑、释疑、拓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③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习。
④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⑤层次化原则 “学案”的设计要根据学习的目标、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要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则出发。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一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的编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计算,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运用活动与探究方式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实际生活生产中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问题。
重点难点:运用探究方式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问题引入
比较下列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炸药的爆炸反应比石灰石溶洞形成的反应____。 铁与水的反应比金属钠与水的反应______。
为什么化学反应有快有慢?根据以下事实推测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生活生产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如何影响 因素 钠与水反应比铁与水反应快 夏天食物比冬天易变质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加速产 生氧气 工业合成氨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比块状碳酸 钙快 如何验证以上的推测是否正确? 5
-
实验检验
实验1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L-1盐酸,再剪取相同大小(为什么?_______)的镁条和铝片,用砂纸打磨(为什么?_______)后,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两个实验的异: ________;同: 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比较两个反应放出氢气的快慢,镁与盐酸反应比铝与盐酸反应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什么因素)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
实验2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12%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的变化。
比较两个实验的异: ___________;同: __________。
实验现象: 比较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什么因素)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 ______________(如何影响)
实验3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药匙向其中一支试管内加入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观察发生的变化。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所产生的气体。
写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比较两个实验的异: __________;同: 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比较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什么因素)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 ______________(如何影响)
实验4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4%,5mL12%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各加入几滴﹒L-1氯化铁溶液(作催化剂),观察气泡生成的快慢。
比较两个实验的异: __________;同: 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比较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什么因素)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 ______________(如何影响) 验证结果: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内因: ______________;
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先通过预习与讨论,产生困惑,然后再做实验,释惑)
过渡:以上都只是对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个定性表示,如何定量表示化学反应快慢呢?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填空:
用_________表示化学反应快慢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反应时间。即v=Δc/Δt。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6
-
根据以上概念,完成下列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一份双氧水样品经过2h,H2O2的浓度从5×10-2 mol·L-1下降到3×10-2 mol·L-1.该双氧水在这2h中分解的平均速率是多大?
问题解决: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解释下列问题。 1、氢气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为什么会发生爆炸?
2、燃烧含硫矿石(如黄铁矿)制备二氧化硫气体时,要把矿石粉碎成颗粒状,在沸腾炉内鼓入强大空气流,把矿粒吹得剧烈翻腾。
3、一小块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突然燃烧。 当堂检测 1、求出上述H2O2分解问题中以生成H2O和O2表示的反应速率又是多少? 2、合成氨反应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用v(NH3)表示该反应速率。
3、教材中的问题解决曲线图。(略) 作业布置(略)
(2)“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I、教学模式流程
“教学模式”一词的提出,最早出现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的思想和在巴特勒基本教学程序“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的基础上,结合的教学实际,我们在已设计好的“学案”的基础上,将“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反馈循环环节 后教释疑环节 消化检测环节 自学预习环节 学习探究环节 “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是学生基于“学案”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①自学预习环节
这一环节事先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对照自学预习,找出“已会”知识和“不懂”知识。
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案,使学生学会自学,发挥学生的合作性、探究性和自主学习的作用,积极从多角度地去思考与解决问题,认真寻求疑点、难点方面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实质就是学生“先学”阶段,先由教师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这堂课学什么,要掌握哪些知识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并给学生指导自学的方法和提供学习的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各个问题之间区别和内在联系。
②学习探究环节
7
-
这一环节是在上课时,学生通过预习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学案”中未能体现的问题。
重点是培养学生论证解决问题与求异思维的能力。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活泼、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案中以及同学提出的问题和疑点,提倡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这样可以增强探讨和研究的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拓宽思路,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与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推理能力。
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巡视、询问、提问等方法搜集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把主要的、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做到心中有数,为“后教”作好准备,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③“后教”释疑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在学生围绕“学案”讨论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并进行条理性地讲解。重在解决悬而未决的疑点,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
重点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
“后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应用,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就不再重复,学生不会的,一时难以理解的,教师采取启发式、点拨式的方法,给学生引路、指路,反对扶着走,喂着吃。还要开展“兵教兵”活动,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先生,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同学,也使其自身得到深化提高。教师一般只需肯定正确的,补充不完善的,纠正错误的,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的要点,必要时可由教师设疑补充遗漏的问题。
④消化检测环节
这一环节教师必须组织实施有效的“当堂训练”,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布置课堂训练,尤其要针对学生似懂非懂的、容易混淆的问题,练习的内容要精选,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填空、选择、判断、分析说明),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学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训练题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几种类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还有没有消化的“问题”,可以再进入“学习探究环节”,进行循环。
诚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便是好方法。以上四个环节在复习课中,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还可以把复习内容要点化,把要点试题化,把试题系列化,把系列效益化,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加深理解。
II、教学模式运行保障
①组织领导。为保证“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正常运行各校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担负起“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等责任。
②团队合作。要实施好“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体备课。具体为:先学习《化学学科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然后集体讨论,再由一人主讲,最后研讨定“案”并实施。
8
-
③监督评价。建立“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与前面的检测不同,是对“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运行后效果的评价,除了知识点掌握的检测外,还有与研究目标有关的其他评价。
七、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江中和五中的大部学生及化学教师。 (2)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 编制调查表对江中和五中的大部分学生及全体化学教师进行“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调查,对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模式的实施。
②行动研究法
采用四环节的行动研究,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2010年4月-2011年10月)。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学习、研讨阶段(2010年4月—8月)。
①成立由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程标准文件,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拟出本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内容、意义、步骤、具体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③在全市开展“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并在有关学校的学生中进行有关调研,并形成书面分析材料。
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 ①课题组成员及时将根据课题方案分头组织实施。 ②以各校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案导引,自主学习”大讨论并在校内开展相关活动。
③化学教师之间开展观摩课、研讨课教学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应有书面材料。
④讨论设计“学案”的程序:
实施后反馈 学习《意见》 指定主讲 完善学案 集体讨论 ⑤实施“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后的成效与之前的比对。 3.材料汇总,创新提高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整理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析课题研究的结果,调整研究方案,拓宽研究思路,创新研究体系。
4.撰写论文,形成成果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①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写出课题报告及相应论文。
②做好相关推广与后续研究工作。
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在全市高中全面铺开“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9
-
鉴于“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是基于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但是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由于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尤其是在校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掌握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只用一种学习方式是不可想象的。又由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接受式)来积极、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进行新课程学习的学生,还有相当部分仍未适应多种学习方式的学习,学习困难生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后续研究非常有必要,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九、预期成果 1.有形成果。
通过一年研究将一些优秀学案、典型案例、获奖论文、学生的问题探究、模式评价等集结成册,形成文本。将优秀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挂到教研室网站上共享。
2.无形成果。
(1)教师更新理念。澄清了教师们对“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模糊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更新了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模式,既要保证“基础”,又要兼顾“发展层次”,更要考虑到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其中“必修教学”均以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能力来构建本学科的框架体系,学生借此可得到“基础性学力”的培养和发展;“选修教学”则让一些对某学科感兴趣、可能有更高发展水平的学生以知识、方法上的拓展和提高以及发展方向上的鼓励,初步培养其“发展性学力”,为其专业发展和特长发挥奠定基础。
能自觉地以“必修”和“自主选修”教学为载体,在各层面和环节中渗透“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个性,寻求教学与实践的统一,实现全面的“保证基础”和个性化的“分层发展”的良性结合,达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标。
(2)学生得到“实惠”。 在“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热点――研究性学习,这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进而获得人生旅途中生活、发展的“实惠”。
③形成具有江山特色教学模式。
通过“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打造符合江山特色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在大市中加以推广。
十、研究成员分工及条件分析 1、成员分区
组长:赵春才 全面主持研究。
成员:徐良水 设计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结题报告。 郑书林 调查设计方案,搜集有关素材,实施课题研究。 周有兴 设计评价指标,具体实施课题。
10
-
姜素珍 统计有关数据,具体实施,完成相关教学研究。 2、成员分析
――课题负责人赵春才,中学高级,本科学历,数学教育究生主干课程结业。 参与《高中数学课外读物精编》、《高中数学学法指导》两本书的编写;论文《转换思维角度,培养解题能力》发表在2002年《高中教育》第6期上;论文“高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获2003年衢州市一等奖。
――执笔人员徐良水,中学高级,本科(教育管理)学历,教育科研研究生主干课程结业。江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主编过《中学化学智能开拓》等三本中学生课外辅导读物,参与了10多本中学生课外书的撰写工作;《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初探》、《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障碍与超越——发展农职业教育的心理学分析》的论文分别获浙江省二、三等奖和衢州市一等奖。在全国各级各类的学术报刊上发表文章(或论文)1500多篇。2005年浙江省课题《建设人文校园的研究》获一等奖;2003年江山市重点课题《中学班级管理的量化评估》获一等奖。2005年衢州市一般课题《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获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郑书林,中学高级,本科学历。江山市教育局教研室科学教研员,
2007年所撰写的论文《新理念 新问题 新探索――例说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在获衢州市一等奖和省三等奖;《物理概念的建构与生成》获江山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周有兴,中学高级,本科学历。江山中学化学教研组长。 198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且同年分配在江山中学任教,2000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获得浙江省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生层次)学业证书。1996年获江山第二届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教育大比武一等奖;90、93年两次获得江山高中化学创优课一等奖。论文《化学中的“五颜六色”》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2002年4月2日第992期;《例析室内的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发表在《考试报》2002年5月7日第714和715期。
――课题组成员姜素珍,中学一级,本科学历,江山五中化学教研组长。 参与学校《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的编写;参与2007年江山市级一般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研究。
邀请有名望的专家、教授担纲本课题的指导顾问。 十一、经费预算
本课题的科研经费预计需要37000元,均由学校自筹。 具体为:
1、调查问卷估计2000元。
2、外出学习考察估计20000元。 3、请专家指导估计5000元。
4、实施过程中的其他支出估计10000元。 十二、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阶段)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第1版 2009年10月第3次印刷
11
-
2.宋运来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5月第1版
3.王金战 《学习哪有那么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第1版 4.姚宏昌 《教育的灵感与智慧》 杭州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2次印刷
6.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1版
7.夸美纽斯[捷克] 《大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
12
浙江省江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