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3-12-08
来源:乌哈旅游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 红色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张莉杰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红色旅游经过10余年的发展,本着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原则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生动地进行了政治宣 传,灵活地开展了革命教育,切实地丰富了旅游产品,有效地保护了文化遗产,全面地促进了社会发展。当然,在发展中还存 在诸多问题,今后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科学规划合理的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加强红色旅游区域之间的合作;融人地域文化, 整合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扶贫相结合;优化景区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力度推广红色旅游。 [关键词]红色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295(2011)o5—0107—06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与发展背景 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人文旅游资源,属文化范畴,是指以 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的丰功 这表明国家将要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 伟绩所形成的纪念物、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 展。2005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也 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O周年。 游者对先烈的缅怀学习及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同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2月22 时,发展红色旅游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方面的 El颁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 意义,且对培育文明道德、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作 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红色旅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 用(王玉成,2o05)。 展的阶段。 1999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1年 2005年,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随着中 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号。2003年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 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部长刘云山在江西视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红色旅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全国掀起了发展红 游,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红色旅 色旅游的大潮。例如,四川省斥资4O亿,全方位包 游打造成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2004年1月,在郑 装广安小平故里和以巴中、达州等地为主的川陕革 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由江西发起,北京、 命根据地两个板块和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四川的一条 上海、福建、河北、广东、陕西七省市共同参与签订了 线路。福建省把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开发确定为全 《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在全国引起强烈 省8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此外,上海、江苏、 反响,各地纷纷推出发展红色旅游的新举措。2004 福建、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地都结合自己的实际 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在理论版头条发表了《打 和特点,加大投入,在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旅 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的文章。2004 游精品路线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各自的特色。 年1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2004— 二、红色旅游的特点与原则 [收稿日期]2011—09—20 [作者简介]张莉杰(1979一),女,内蒙古满洲里人,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从事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 107 (一)红色旅游的特点 1.以历史属性为主 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已形 成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因此,发展红 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地位是其吸引力的主要决 色旅游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定因素。革命纪念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高低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红色旅游与旅 和影响力大小决定了资源价值的高低,而资源的价 游区当地历史文化脉络整合,可以形成红色文化与 值直接影响着旅游吸引力。从历史角度看,延安、韶 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客家文化的历史传统资源的融 山、遵义、井冈山、瑞金、西柏坡等地在中国革命史上 合,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红色旅游者。红 性。红色旅游产品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体现,其前赴 色旅游资源中的红色精神,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 后继,奋斗不止的精神也是中华传统精神的延续,深 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的产物,是对历史传统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 新的民族精神。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 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 2.公费旅游比重较大 从景区性质来看,红色旅游目的地多数是爱国 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从客源市场看,红色旅 游的主体多数是党政机关干部、军人、学生等;从旅 游形式看,多数是团体公共活动,这就在客观上为公 费旅游提供了市场。 3.政治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将革命历史资源与 旅游巧妙结合的一种创新,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是教育人民特 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是新时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载体。它集革命传统教 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乐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它对 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不容忽视的 作用。“红色资源”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质,其 具体内容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 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以及反映这些精神 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 多种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感染力强、价值永恒的“红 色资源”,为红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基 础,而建立在这种独特资源基础之上的集革命传统 教育与游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又为我们对广大人 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提 供了很好的契机。 4.文化传播特点 红色旅游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在生活水 平提高、体闲时间增多、交通运输便捷条件下追求丰 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果,红色旅游是建立在 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其内涵丰 富,真实直观,特别是内含的独特精神价值,如井冈 108 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丰富了红色旅游的文化 内涵。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外国人带着不同的眼光 来欣赏和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特殊 的旅游享受,红色旅游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在世界范 围内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特殊的作用。 5.经济带动作用 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贫困地区,这些地方 远离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经济基础薄弱,服务设施 较差,发展旅游业有一定困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伟大进程中,老区和西部是难点中的难点。发 展红色旅游,就是借红色旅游这个政治品牌来促进 和培育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众 所周知,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其经济发展 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而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具有乘 数效应,因而,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成为革命老区经济 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提高 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二)红色旅游发展遵循的原则 1.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的全面启动原 则 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重大的政治功 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等三方面属 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先进文化的 传播功能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把发展红色 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挖掘红 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功效,走 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的红色旅游可 持续发展之路。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协同互动原 则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红色旅游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从起步到发展都 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各级政府要在进 一步指导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而各 红色旅游景区必须发挥自身的功能,积极拓宽融资 红色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同时拓宽思路, 渠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开发 放眼未来,把红色旅游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地将中国 旅游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全社会办红色 红色文化推人世界文化遗产体系。 旅游的局面。红色旅游是绝对不允许在政治上和文 三、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 化上出现差错的。所以要由政府做好政治上的保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红色旅游在很多地方已经 证,而文化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遵循市场规律,按 普遍开展,分布在全国l7个省区市的241个老区基 市场化的原则运作红色旅游,真正的把红色旅游推 本上开展的了红色旅游,只不过开展的情况有所不 向市场。 3.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层开发的协调发展原 则 坚持对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结构和开发时 序进行统一部署和总体规划。发展红色旅游要有长 远眼光,各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要服从大局,在盘活 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前提下,优先建设重点景区,以重 点景区的发展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促成红色旅游 协调发展,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共同发展的局面。 4.求同存异、深挖主题、创新形式的特色发展原 则 各地发展红色旅游要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 况,尊重客观现实。“红”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主题和 品牌,但红色旅游和其他各种旅游一样可以形成不 同的内容和形式。红色旅游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 区,自然生态环境好,人文积淀丰厚,有着发展其他 多种旅游的良好基础。红色旅游应主打“红色”品 牌,力推复合型精品,逐步形成红色主题、多彩内容 的红色旅游新理念。各个景区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创 新,改变单一的旧址观光、馆舍展览形式,开发成融 瞻仰、教育、观光、休闲、体验、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复 合型旅游产品,从而进一步地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开 拓红色旅游市场。要充分发挥各红色旅游区的自身 优势,形成一个主题,多种形式,差异化开发,个性化 发展的红色旅游新气象。 5.明确目标、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战略提升原 则 目前红色旅游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际市场份 额很少。针对国内国外市场失衡的状况,应采取措 施促进红色旅游走向国际市场。国内红色旅游在保 持游客人数稳步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质量效益。 快速发展国际红色旅游,以增加红色旅游外汇收人, 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红色旅游人 力资源结构,提高红色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全 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要求。各红色旅游 区在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并坚持这一目标,深刻挖掘 同,有的是初期,有的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总体来 看,红色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一)生动地进行了政治宣传 红色旅游成为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新渠道 使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重大政治活动更加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 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红色旅游,带领广大 党员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回顾其经历 的艰难险阻,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党在伟大征途中 所形成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坚持党的基本 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红色旅游,有 利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切实提高党组织的 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广大党员牢牢坚持党的宗旨,发 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扎扎实 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灵活地开展了革命教育 红色旅游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大众化、常态 化,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创新了教育的方式和 成果。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 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红色旅游,增加了人们对革命历史知识的了解,并且 丰富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将其赋以新的时代特色。 据调查,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几乎涵盖了全社会各 个年龄层次和职业群体,其中,青少年学生占总人数 的20%以上,约5000多万人次,成为受教育面最大 的群体。广大游客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 史,瞻仰领袖人物,缅怀丰功伟绩,切身感受和认识 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由共产党领导是人民的选 择,历史的必然,激发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 情。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此外,它还有利于推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1O9 (三)切实地丰富了旅游产品 (一)管理面I临瓶颈,体制有待健全 1.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红色旅游景点都由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一 红色旅游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市场,许 多红色景区、场馆成为国家A级景区。为确保红色 旅游景区建设有序进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 起管理,由于各自职责的不同往往产生冲突。旅游 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共同制定 部门有开发景点的积极性,却要受到文化部门的限 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 制。而文化部门为事业单位,缺乏发展红色旅游的 内动力,即便有开发的想法,但经验和能力又有限。 文化部门出于对文物资源保护的考虑,也不愿 线、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期,国家发展 同时,改革委安排专项资金20多亿元,新建和改造了187 放手让旅游部门来开发。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 游经典景区名录》,规划了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 个红色旅游项目,提高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质量。 国家和地方共筹资6o多亿元资金,改善了红色旅游 交通条件。 (四)有效地保护了文化遗产 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 护,除国家批准的53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各地 还确定了一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不完全统 计,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有73个获得国家 A级景区(其中3A级以上景区62个),完成《规划 纲要》6年计划目标的63%。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 5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有56个(其中百万人次以上 的有22个),已超过了《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 标。不少地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历史文化 遗产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更加重视保护和有效利 用红色资源,增加必要投入。 (五)全面地促进了社会发展 红色旅游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速了将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有效带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红色旅游给老 区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井冈山把红色旅游与绿 色旅游相结合,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 35%。近年来,河北西柏坡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直 接收人达800多万元,综合效益7500万元,吸纳就 业3300多人。据测算,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 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200亿元,并带动建筑、商 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形 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2009年是红色 旅游红红火火的一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点 燃了红色旅游的激情。据统计,仅2009年国庆中秋 长假期间,北京、延安、湘潭等11个重点红色旅游城 市接待游客就达到1850多万人次,北京、延安、湘 潭、遵义和临沂的游客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四、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1 10 间的利益冲突,使其难以形成合力,对我国红色旅游 发展极为不利。 2.资金管理乏力 我国红色旅游资金大多数是由政府拨款扶持 的,商业投资较少。尽管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 基金,一些景点也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但由于资 金管理不力,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往往都因受资 金数量、使用方式和资金到位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而 搁浅。由此导致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开发利用不足、建设档次低、陈列馆陈旧甚至破烂等 一系列问题。资金管理乏力成为制约我国红色旅游 发展的瓶颈,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 挥。 3.质量管理老套 红色旅游质量管理主要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方式。我国多数红色旅游景点目前仍以传统的参 观、观光等游览方式为主,缺乏参与性项目。此外, 景点强调教化功能,开发的内容形式、展示方法和导 游词的设置都只基于让游客了解历史。然而,红色 旅游作为一项旅游活动,亦是以休闲为目的的。红 色旅游质量管理的这些方式不能为旅游地招来更多 游客,更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4.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红色旅游从业人数不 断增加,但整体素质偏低。虽有调查显示这种现象 是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而 致,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对在业人员培训意识 不强,对人员招聘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红色旅游 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旅游产品发展单一、缺乏规 l 红色旅游景点大多处于各自发展的状态,很少 与其他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相联系,多数红色景点 还停留在“接待经济”的状态。大多数缺乏特色,大 同小异,仅仅局限在观光旅游产品阶段。旅游产品 规划要充分的体现 单一,展品大多是图片和橱窗存放的文物陈列,没有 性循环得发展轨道。与此同时,开发相应的红色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缺乏体验性和 现代旅游的发展需要,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逐步 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接待条件,不能片面的追求规 震撼力,无法使游客产生互动与共鸣。 模和档次造成资源的破坏和资金浪费,影响红色旅 (三)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目前,红色旅游地的宣传并不如其他景区的宣 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红色旅游区域之问的合作 传有力度,或没能把历史知名度很好地转化为旅游 形象知名度。以著名的互联网检索网站google 区域旅游合作是优化旅游产品、产品空间结构、 search上的检索结果为主要依据,搜索(2004—2010 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的条件之一。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的“100个红色 旅游经典景区”中的主要景区,井冈山、延安、西柏坡 等红色经典景区的检索结果明显高于大部分景区。 (四)红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水平低 基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大多数红色旅游 资源位于经济欠发达且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区,这些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区位条件欠佳,交通基础设施 落后,可进人性差。地点分散,就导致“红色旅游” 景区的管理工作难上加难;交通不便,就导致人们对 “红色旅游”景区的参观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 景区接待设施、服务水平较低,如上所述,特别是与 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相关的旅游人才的缺乏也造 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滞后。 (五)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不深,多以静态参观 为主 多数红色旅游景区没能融人到当地特定的地域 文化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没能展现历史文化发展 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性,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表现 为旅游主题单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消费群体和时 间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并且受革命纪念日和政治活 动的影响明显,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过后,很难再吸引 旅客,时效性较强。在展示的形式上已展览陈列为 主,游客早已厌倦这种固定的模式,他们渴望更多的 参与性和自主性。 五、红色旅游开发对策 (一)科学规划合理的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物质基础,发展红色旅游 必须坚持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原则,为此,各地政府 及旅游管理部门应依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 点、价值品位、交通区位因素制定可行性的旅游发展 规划,按照发展的顺序合理布局,防止无序开发和低 水平重复建设,让吸引旅游者主要载体的红色旅游 文物资源得以有效保护,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 累更多资金用于文物的维修和进一步开发、实现红 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走自我完善良 区域合作要防止条块的分割,现行的行政区划调整 各级政府必须适应市场改革创新的新体制。区域旅 游的合作要考虑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红色旅游资 源由于形成的时间、地点、地域环境等因素的不同, 各具特色,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挖掘非 自身的潜力,展示区域的独特性,避免红色旅游景点 重复建设和红色旅游雷同开发。在全面推进区域红 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内的市场 共享机制,形成本区域红色旅游形象体系,实现旅游 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效益共赢,共同打造 “红色旅游”品牌。 (三)融入地域文化,整合旅游资源 旅游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红色旅游产品是 中国革命进程的体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 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文化遗址是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延续和实体的展现,并深深打 上了地域文化的特征,为红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充 分的条件和基础,红色旅游的开发应提升这些遗址 的文化价值,赋予其神圣的精神内涵,避免旅游开发 的庸俗化,将这些遗址打造成净化旅游者灵魂的革 命胜地。另外,红色旅游的主题应融人到当地的地 脉和文脉中去,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有 机的结合,例如: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俗结合等, 形成优势互补,保证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并丰富旅游 的内容,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扶贫相结合 红色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革命区 和贫困区,没有革命老区的奉献就没有中国革命的 成功。红色旅游正在“反哺”革命老区。《纲要》规 定: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 展的优势产业,发展红色旅游业有助于加快贫困地 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红色旅游的发 展使革命老区与经济发达的地区产生了良好的互动 效应。红色旅游资源吸引的客流使老区政府将改善 交通、住宿、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放在经济工 l1 1 作的重要位置,通过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延长旅游者 海外市场,吸引不同层面的游客。近来,各地政府加 的游览时间,提高了消费水平为老区带来了巨大的 大对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例如:国家旅游局将 经济效益,促进了老区人民观念的变化和进步,推动 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四川省以“长征精神永 了老区知名度的提升。然而,较差的经济基础及欠 放光芒”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北京宣传活动月在北京 佳的可进人性导致老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吸引社会 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些都是推广红色旅游的重要举 投资的能力较弱,所以红色旅游开发需要国家在规 措。 划、资金和人才上给予积极引导和资金扶持,在政策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 上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经营建 育,弘扬先进挖掘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 设,同时还鼓励银行等商业部门提供金融支持。当 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 地政府和景区可开发者要结合老区特色资源开展生 态旅游、民俗风情游等多种旅游活动与传统的革命 观光旅游一起促进老区经济的发展。 (五)优化景区管理机制 红色旅游景区往往有旅游、文物、民政等多个部 门管理,条块分割严重,资源整合困难,管理秩序混 乱,旅游部门对景区开发的行业得不到有效体现。 目前除了几个较早起步的红色景区外,多数景区最 近才发展起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陈旧 落后,管理经验缺乏,缺乏竞争的活力与竞争力,难 以适应旅游市场陕速发展的需求。针对红色旅游多 头管理的现象,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可借鉴其他 景点的成功经验,如四川华蓥山“国家拥有资源、民 问投入资本、委托专家管理”模式,它实现了所有权、 开发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使国家利益的长期效益、 企业开发项目的经济收效和专家管理的品牌效益达 到了和谐统一。另外,景点所在省市要建立统一的 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 规划和管理,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驱动地区经济 快速发展的助跑器和动力源。 (六)加强宣传力度推广红色旅游 资源的优势不等于市场的优势,由于红色旅游 发展的时间较短,景区多为事业体制,市场促销意识 不强,旅游者对其还较陌生,需通过宣传的作用使人 们逐步认识这一新兴旅游产品。首先要先对红色旅 游产品进行精心的包装和策划,克服过去开展红色 旅游就是观看展览、凭吊先烈等简单做法,要深入挖 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通过宣传品、节庆活动、传 媒等,将红色旅游品牌推广出去,扩大知名度,提升 市场竞争力。同时,运用国家开展红色旅游有关政 策和红色旅游的“政治品牌”优势,并利用国外旅游 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的好奇心,开拓 ll2 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 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 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 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 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 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 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 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风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J].旅 游学刊,2005,(4). [2]周国宏,等.红色旅游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 现代化,2008,(32). [3]刘丽梅,吕君.内蒙古红色旅游发展分析[J].干旱区资 源与环境,2010,(11). [4]段迎豪,余炳炎.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N].中国旅游报,2005—8—22. [5]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 2002,(7). [6]张雅敏.红色旅游发展走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8). [7]钟先丽.对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商场现 代化,2oOr7,(5). [8]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黄睿,唐英玲,黄乐定.红色旅游文化整合的战略思考 [J].农业考古,2010,(3). [10]刘海洋,明镜.红色旅游:概念、发展历程及开发模式 [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高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