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2023-08-24 来源:乌哈旅游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21 伟大的悲剧(1)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2.品味意味深长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的壮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探险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2.品味意味深长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的壮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探险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知识链接】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拽.出来__ 无垠.___ 战栗.___ 履.行___ 辜.负___ 钦.佩___ 鲁莽.___ 告罄.___ 2.成语填空

坚持不( ) 不可思( ) 风( )露宿 精疲力( ) 毛骨( )然 ( )武扬威 寸步之( ) 海市( )楼 3.课文内容填空

(1)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

( )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 )显得太晚太晚了。

(2)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 )到了第二天,( )吃掉一天的口粮外,( )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3)因为( )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 )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二、合作探究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热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找出答案。

三、当堂检测

阅读“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至“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回答问题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 2.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

3、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4、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四、作业

1、完成下节导学案;

2、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21 伟大的悲剧(2)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角色复述,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能力;

2.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3.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拽(zhuài)出来 毋(wú)宁 坚持不懈(xiè) 毛骨悚(sǒng)然

B.威尔逊(xùn) 贮(zhù)藏 怏怏(yāng)不乐 广阔无垠(yín) C.战栗(lì) 胆怯(què) 风餐露(loù)宿 寒风凛冽(liè) D.厄(è)运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可思议 徒劳无获 夺眶而出 精疲力竭 B. 萎缩不前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忧心仲仲 C. 疲惫不堪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踉踉跄跄 D. 步履蹒跚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闷闷不乐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二、合作探究 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指什么事?

2.斯科特将“我的妻子”改成了“我的遗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3、.在文章中,作者表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请你说一说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语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2、为何要写“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3、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四、作业

1、完成下节导学案;

2、完成练习册---剩余部分。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22 在沙漠中心(1)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生词 3、培养学生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和主旨。 重点难点:1、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生词。

3、培养学生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和主旨。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硌( ) fú( )射 筛糠( ) 犁铧( ) 脐带( ) 真dì( ) yún yún( )( )众生 协奏(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因惊吓或受冻而浑身发抖。( ) (2)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3)形容众多的人。( ) (4)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国家)作家,他的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的生活,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叙写了 。 2、我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我采用了哪些应对困难的的办法?

3、划出第二段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说其作用。

4、找出表达我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绪.

三、当堂检测-------课内语段阅读

在这没有水气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的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了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的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1、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 看法。

2、文中哪些词语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3、文章在写“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四、作业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22 在沙漠中心(2)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感悟作者热爱生命,富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1、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感悟作者热爱生命,富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收集描写沙漠的有关诗句:

2、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的所思所想,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二、研读探究:

1、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2)“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3)“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2、深度思考

(1)、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三、当堂检测。

1、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 你懒惰时,它呼唤你勤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起来。

2、中午,你因出黑板报延误了吃饭时间,当你赶到餐厅时,发现王师傅正在关闭卖饭的窗口,你说:“_____________ 。” 四、作业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23 登上地球之巅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提高概括课文的能力,有详有略的复述课文。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的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有详有略的复述课文,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2.关于背景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里,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在大本营,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尽早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进行了许多适应性的行军。登山队决定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来进行,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的计划,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登山队员完成了第一个“战役”,安全返回大本营。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了,打响了第二个“战役”。这一次的难度明显比第一阶段高,冰崩和雪崩随时都可能出现。登山队员十多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硬是打通了通往北坳的大道。4月11日,队长史占春带领队员沿着副队长许竞打通的道路,终于上升到7300米的高度,为第三次行军到达8000米以上的进军路线,进行了必要的侦察并确定了初步方案。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行军过程中,有的人因为缺氧而晕倒,但困难吓不倒他们,经过两天的奋斗,他们终于安全到达7600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耸.立___ 缭.绕___ 峰巅.___ 摄.氏度___ 滞.留___ 崎岖.___ 窒.息___ 轮廓.___ 2.多音字注音组词

济( )___颤( )___绕( )___散(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3.成语填空

养精蓄( ) 斩钉( )铁 异口同( ) 齐心( )力 勇往直( ) 步( )艰难 头( )眼花 腰( )背痛

二、合作探究

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

三、当堂检测-----精读精练

阅读“天开始黑下来”到“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指什么?

2.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

3.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4.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 四、作业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24 真正的英雄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太空探索的进程。

2.了解文章的结构方式及演讲辞的基本特点。

3.理解文中含深刻的语句,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 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链接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哀悼.( ) 锲.而不舍( ) 勋.章( ) 锤.炼( ) 阴霾.( ) 孜.孜不倦( ) 企.求( ) 凝.聚( ) 战栗.( ) 拓.荒( ) 弥.补( ) 不朽.

( ) 2.词语积累

锲而不舍: 迫不及待: 建树: 锤炼: 孜孜不倦: 梦寐以求: 二、合作探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演讲者在演讲中蕴含的感情及变化的脉络是什么?

4.文中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三、当堂检测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漂浮在高远的云雾间。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树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

你会透彻的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

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

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你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娇惯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的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信仰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

1.为下面句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 )在高远的云雾间。(漂浮 耸立)

(2)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 )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纵容 娇惯)

(3)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下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 )你的下滑。

(挡住 遏制)

(4)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 )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相信 信仰)

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四、作业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25 短文两篇 (1)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夸父追日》;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4.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学习重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知识链接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饮.于河、渭( ) 弃其杖.(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逐.走( ) 饮于..

河( )( ) 未.至( ) 道渴.而死( ) 弃其杖.( ) 化为邓.林( ) 3.文学常识填空

《夸父追日》选自( )“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

4、反复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三、当堂检测。

阅读《精卫填海》,完成练习。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

1、解释加点字。

(1)曰发鸠之山( ) (2)其状如乌( )

(3)女娃游于东海 ( ) (4)以堙于东海(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你认为这则神话的主题是什么?

四、作业。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25 短文两篇 (1)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熟读《共工怒触不周山》; 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释加线字词 (1)、昔者( ) (2)、怒而触不周山( ) (3)、地维绝( )( ) (4)、故日月星辰移焉( )( ) (5)、地不满东南( ) (6)、、故水潦尘埃归焉( )( ) 2、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能诵。 二、合作探究。 1、翻译本文。

2、研读探究本文内容。 (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2)、经过:

(3)、 结果:

(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3、讨论人物形象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4、思考,作为神话传说人物,两篇短文主人公有何共同特点?

三、当堂检测。 阅读《庄子欲刺虎》,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加点的词: (1) 庄子欲.刺虎( ) (2) 馆竖子止.

之曰( ) (3) 两虎方且食.牛( ) (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 (5)

两虎果.斗( ) (6)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 ) 2.翻译文中句子。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四、 作业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写作(1)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13 周第 3 课时总第 43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进;

2、教学生审题;

3、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

流程:

一、 总结前几次作文及考试作文的问题。

1、不会在短时间内构思;

2、不会审题乃至于发散自己的写作思路;

3、选材陈旧;

4、结构零散;

5、语句啰嗦、不通、矛盾等;

6、详略不当;

7、抄袭作文。

二、审题

1、抓题目中重点字词:

(1)与修饰限定作用的词。如《我的烦恼》中“我”限定了主人公是“我”;

(2)与感情有关的词。如《我的烦恼》中“烦恼”限定了内容只能写烦恼,而不是快乐。例如《我爱我家》中“爱”限定了主题要表现“爱”。

(3)注意题目中隐含信息。如《收获快乐》中“收获”隐含着信息-----只有付出才

有收获,那你付出了什么,故此,“付出”就成了重点。

2、发散思维

(1)给题目添加使题目更宽。如《把心儿打开》添加A、谁打开谁的心儿,B、怎么打开?等。

(2)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发散思维。如《我的朋友》“朋友”是你的同桌、父母、甚至刚认识的人等,还可以是猫狗等宠物,还可以是书籍、电脑等。

(3)象征手法。例如明显为写景题目的作文,如《春天》除了可以写景外,春天预

示着希望、美丽等好事物和好心情,故可写事,在春天里发生的好事情;春天之前是

冬天,而冬天又象征着困难磨难等,然后是春天,可写所遇困难又得以解决,迎来了

自己的春天。

三、提亮自己的作文

1、开头简短有力,可用比兴手法,开门见山,先声夺人;

2、内容精彩,选材新颖,感情充沛;

3、结尾简洁,照应开头,升华主题,揭示中心,点题;

4、语言流畅,词汇丰富,可多引用古诗词增色;

5、多用写作技巧,欲扬先抑,详略得当,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等。

龙江中学 七 年级 语文(下) 学科导学案

课题 写作(2) 编写人 唐春荣 李恒 审核人 编写时间第 13 周第 4 课时总第 44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进;

2、教学生审题;

3、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

4、当堂作文。 题目:那天,我

要求:1、根据自己的经历,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叙事完整,感情充沛而且真挚; 3、语言流畅,无错别字,首尾照应; 4、600字以上。

提示: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因为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事,碰到很多人,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有的事情让我们高兴,或伤心流泪,或愤恨不已------有的人熟悉却又陌生,有的人陌生却让我们难以忘怀;有的人让我们敬佩不已,有的人让我们鄙视-------有的风景让我们感慨万千,有的风景却让唏嘘流泪,感叹往事-------总之,记忆的口袋总会装上很多,丰富我们的成长之路,想想自己最难忘的,然后把他流畅的写下来,记录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