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蜀都中学西侧道路中凯段道路工程
桩板墙施工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蜀都中学西侧道路中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各项参数
1、工程概况:K0+280~K0+515右侧挖方边坡高度为12m~22m,坡顶为现状蜀都中学,放坡条件受限,根据地质条件,分别采用了锚杆挡墙、抗滑桩挡墙、桩板式挡墙、仰斜式路堑挡墙或组合支挡形式。其中K0+280.000~K0+306.400采用锚杆挡墙+抗滑桩挡墙的防护型式;K0+306.4~K0+376.150采用两级锚杆挡墙+桩板墙的防护型式;K0+376.150~504.290采用锚杆挡墙(局部为两级)的防护型式;K0+504.290~K0+515采用仰斜式路堑挡墙的防护型式。本方案着中对K0+280~K0+376.150段抗滑桩挡墙、桩板墙的施工工艺、安全措施、文明施工措施等进行说明。
2、施工图设计边坡地勘评价 (1)1#挡墙
1
K0+135~K0+306.4段右侧边坡地勘评价
经地勘现场调查,该现状边坡无变形迹象出现,该边坡基本稳定,待拟建道路修建时,对该现状边坡进行切坡,将形成最高16.0m高的新土质边坡,土质边坡长约175.0m,坡高4.0~16.0m,倾向292°,坡体为杂填土,坡顶表层含有少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待拟建道路修建后,该边坡有可能沿拟建道路边缘发生剪切破坏,故需对该边坡进行滑移验算。
根据地勘资料,该开挖边坡在天然状态下,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Ks=1.229~1.487,属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Ks=1.109~1.179,属于基本稳定状态,建议对新土质边坡进行支挡,再进行拟建道路的开挖。 1#挡墙设计
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填土较厚,且存在沿岩土截面滑动风险,经我院按边坡清除上部存在滑动风险覆土、边坡直接支挡和放坡后支挡三个方案进行比较,边坡直接清除覆土方案更为经济且安全性高。
该段边坡处理,K0+135~K0+280段清除边坡上部覆土,K0+280~306.4段因边坡下部岩石出露,且上部为已建蜀都中学,没有清除覆土条件,所以该段按下部岩质边坡
赤投影图1 采用肋板式锚杆挡墙进行支护,岩质边坡赤投影图详图1,由图可知:层面①和组合交线⑤顺向边坡④,其余裂隙及组合交线均切向于边坡④,但由
2
于层面①和组合交线⑤的倾角较为平缓(不超过10°),故该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主要受控于该边坡的自身的稳定性。上部覆土采用抗滑挡墙进行支护。
挡墙下部为肋板式锚杆挡墙,坡率1:0.3;肋柱尺寸0.3×0.5m,沿道路走向间距2.0m,挡板厚0.25m。锚杆采用2φ28普通砂浆锚杆,考虑锚杆挡墙顶为抗滑桩板墙,为控制边坡顶变形,挡墙最上排锚杆采用一根R51N预应力中空锚杆,锚杆间距2.0×2.5m,锚入假想破裂面后稳定基岩内5.0m,若锚杆在桩基嵌固深度范围内,则锚入桩后5.0m。边坡安全等级根据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Ks= 1.30。
挡墙上部往上后退至既有挡墙前2m设抗滑桩板墙,确保工程安全。桩板挡墙桩截面1.5m×2.0m,沿道路走向间距5.0m,为增加桩整体性,桩顶设置冠梁,冠梁截面2.0m×1.0m,挡板厚度0.4m。 (2) 2#挡墙
K0+306.4~K0+376.15段右侧边坡地勘评价
该段拟建道路右侧为江北区蜀都中学用地,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该段将形成岩土质边坡,坡高约17.0~29.0m,坡向约290°,由于属于蜀都中学范围内,土层最厚约12.0m,对土层稳定性进行计算,天然状态Ks=1.660,暴雨状态Ks=1.514,故土层较为稳定。下部基岩为泥岩,局部段含
赤投影图2
3
④③②①结构面结构面、线产状表倾向(°)倾角(°)①层面27310②裂隙23461③裂隙15376④边坡29090⑤交线3207⑥交线2418⑦交线21760产状
有薄层砂岩,岩体较为完整,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该边坡岩体属Ⅳ类,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二级。通过分析赤平投影图2可知:层面①顺向于边坡④,其裂隙和组合交线切向于边坡④,该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主要受控于岩层①,但由于岩层倾角较平缓(不超过10°),故边坡不可能沿岩层产生滑移现象,故该基本稳定。
2#挡墙设计
根据该段地质情况,边坡支护采用下部两阶肋板锚杆挡墙,上部土层采用桩板挡墙的形式进行支护。挡墙下部二阶为肋板式锚杆挡墙,坡率1:0.3;肋柱尺寸0.3×0.5m,沿道路走向间距2.0m,挡板厚0.25m。锚杆采用2φ28普通砂浆锚杆,考虑锚杆挡墙顶为桩板挡墙,且高度较高,为控制边坡顶变形,挡墙最上排锚杆采用二根R51N预应力中空锚杆,锚杆间距2.0×2.5m,锚入假想破裂面后稳定基岩内5.0m,若锚杆在桩基嵌固深度范围内,则锚入桩后5.0m。边坡安全等级根据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Ks= 1.30。
上部桩板挡墙桩截面1.5m×2.0m,沿道路走向间距5.0m,为增加桩整体性,桩顶设置冠梁,冠梁截面2.0m×1.0m,挡板厚度0.4m。
3、各项施工参数:
(1)抗滑桩间距5.0m(中-中),桩截面尺寸1.5*2.0m。 (2)桩基深度:
抗滑桩挡墙桩基深度为嵌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6.0米,桩顶平齐现状
4
蜀都中学围墙靠道路侧2.0米原地面标高;桩板墙桩基深度为嵌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8.0米,桩顶平齐现状蜀都中学围墙靠道路侧2.0米原地面标高。
(3)桩基主筋采用φ28,箍筋主要用φ16和φ10钢筋,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现浇。
(4)挡板水平向主筋采用φ16(变形缝处采用φ20),纵向主筋采用φ12,箍筋采用φ8,桩基与挡板钢筋连接采用桩间采用φ16钢筋焊接,焊接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5d。挡板采用C30混凝土。
(5)冠梁结构尺寸为1.0米×2.0米。纵向主筋上面采用φ16,两侧面采用φ20,箍筋采用φ12,内部加强筋采用φ10钢筋弯曲成钩状。冠梁采用C30混凝土。
(6)护壁设置在土层和破碎的强风化岩层范围。纵向主筋采用φ8,护壁环状主筋采用φ10绑扎成型,锁口设置四道环状φ8箍筋。护壁采用C25混凝土。
三、抗滑桩挡墙、桩板墙施工方案
1、技术准备
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桩位放样及复核。测放出孔位桩及十字护桩。经复核无误、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挖孔施工,施工时注意保护护桩。
2、材料准备
按图纸进行护壁钢筋的加工并将浇注护壁混凝土需要的各种材料准备
5
到位。
3、桩基开挖及护壁施工
受地形等诸多因素影响,桩基础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前应将桩基施工范围内的杂草,树木,地表松散土等进行清理,并在基坑顶搭设雨棚,并设土围,桩板墙施工前周围应做好防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及地表水进入基坑内。护壁锁口应高于原地面0.3米,厚0.3米,四周宽度应超出桩基1.0米,洞口地段不能堆碴和车辆通行.做好挖孔记录,详细记载各个地质层的变化。
桩基开挖过程中如有涌水,及少量地下水时,采用挖小坑潜水泵抽水的方法将水排出孔外。及时制作护壁,保持孔内无积水。
开挖深度达1.0m时立即立模并灌筑砼护壁。护壁采用木模支护,顶层砼护壁灌筑高应高出原地面0.3m。
孔壁支撑砼由上而下逐层灌筑。顶层应一次整体灌筑,以下各层开挖一层灌注一层,防止井壁长时间暴露在外,开挖每层高度控制在1.0m范围内,上下层砼纵向接缝应纵向相互错开,并预留0.2m钢筋,用于锚入下一层护壁。每节护壁下部采用短钢筋进行锚固。
混凝土护壁厚度为30cm,机械拌合,人工浇注,机械振捣;模板加工为上口直径比下口直径稍大的锥柱形,以利于砼入模。
挖孔过程中每挖1.0米左右及时检查桩孔的尺寸和垂直度,使截面尺
6
寸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孔壁、孔底处理,做到平整、无松碴、无淤泥、无积水等,对孔底进行地质核对,符合设计后并通过驻地监理工程师的签认同意后方可吊装已加工制作好的钢筋笼及砼灌注。
4、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图制作,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钢筋加工时要预留好钢筋接头位置,保证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能超过钢筋数量的50%,吊装前对钢筋笼每隔4米增加支撑,保证钢筋笼装运和下孔过程中不发生变形。钢筋笼过长时,应分段加工,吊装时逐段吊装到位,接头位置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并且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数量不能超过50%,相邻的焊接接头应至少错开1.0米。钢筋笼就位后应予以固定,避免灌注砼时钢筋笼上浮。
5、无水砼浇注
在孔内无积水或能将水抽出排尽时,混凝土可不采用水下灌注法施工,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并设置串筒或其它减速装置,以避免砼混合料从高处向模板内倾泄时产生离析。
砼混合料分层进行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要仔细,以免漏振。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
7
6、有水砼浇注
在孔内涌水较大时,须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cm。
导管吊装前先试拼,并进行水密性试验。接口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同时检查拼装后的垂直情况与密封性。根据桩孔的深度,确定导管的拼装长度,吊装时导管应位于桩孔中央,并在灌筑前进行升降实验。
首批初灌混凝土将导管埋深不小于1.5m;灌筑应连续进行。砼灌注过程中随时检查导管埋置深度和砼浇注深度,导管埋深应控制在2~6米。砼灌注应连续作业。灌注完成后砼顶面标高要较设计桩顶标高高10~15cm。
在灌注砼时,每根桩均按规定制作砼试块,并妥善养护,强度测试后,填写试验报告表。有关砼灌注情况,各灌注时间以及发生的异常现象等,指定专人进行记录,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指导下一根桩的施工。
7、挡板的施工
相邻两根抗滑桩施工完毕以后,即可进行挡板的土方开挖,开挖主要采用人工进行,以保证对周围土体的振动减到最小,保证边坡稳定。
按照设计图纸将加工好的钢筋进行安装到位。与桩体预留钢筋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为5d,并错开焊接位置。
按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拌合,入模,因挡板断面较小,应严格控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以防止浇注过程中粗骨料卡在钢筋与土体之间,影响挡板
8
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8、混凝土的养护
桩体混凝土及挡板混凝土在浇注完毕后,应安排专人进行覆盖,洒水等方式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四、抗滑挡墙、桩板墙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
1、混凝土 (1)一般要求
养护要求:混凝土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砼采取相应的保湿保温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指标规定:C40混凝土及以下最大水胶比≤0.45,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应高于4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1‰,最大碱含量3kg/m3(或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应满足混凝土的含碱量最大限值外,混凝土中还应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抑制有效,同时应符合《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的规定要求。
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下。
现浇砼若采用泵送砼,坍落度为16~20cm。
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 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
9
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0C(梁体150C)。
砼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砼、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 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水泥
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
为了控制砼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
(3)掺和料和外加剂
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
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 (4)骨料
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
10
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
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砼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0cm,且不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
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
(5)保护层垫块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不得使保护层垫块成为钢筋腐蚀通道。垫块数量不应过少,应保证所有钢筋的保护层均满足设计要求。
2、钢材
(1)所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l499、GBl3014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合格证。普通钢筋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
(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3)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
11
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
(4)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 (5)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
(6)当直径≥Ф16的钢筋连接应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范》(JGT107-2003)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
(7)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8)钢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 3、挡墙施工
(1)严格按照平面位置进行挡土墙的定位。
(2)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
(3)重力式挡墙地基采用承载力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取岩样做极限承载力试验,确保嵌岩深度和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封闭地基。挡土墙嵌岩深度一定范围内严禁采用爆破施工,应采用人工凿打至设计高程。
(4)挡墙施工时,开挖基坑临时边坡坡率建议按照岩层1:0.5,土层1:1取用。同时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临时支护措施,以确保边坡安全。
(5)需待墙身强度达到75%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回填材料采用
12
沙性土,分层填筑碾压,每层的厚度不得大于0.3m。如回填区域属于道路路基范围,回填的密实度应严格按照道路路基要求执行。
(6)挡墙混凝土可分段、分层浇注,但施工缝需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施工缝位置宜嵌入MU30条石以满足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
(7)挡墙地质或地形变化处应增设沉降缝。 4、边坡工程施工
(1)施工前应熟悉边坡地质环境资料,掌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了解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地质特征和边坡破坏模式,精心作好施工组织设计。熟悉边坡周边建(构)筑物的分布和特点,了解坡顶构筑物基础和结构情况,必要时采取预加固措施,施工期间应注意组织好环境排水。并采取可靠的施工保护措施。坡顶必须设置截水沟,采取施工措施水流下渗和冲刷,以保证坡体稳定和施工安全。
(2)边坡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发现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勘察、设计、监理、业主通报,根据险情原因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
(3)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施工单位应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分段跳槽、小开控、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以确保坡顶建(构)筑物的安全。
(4)逆作法施工要求由上往下施工,开挖一段立即支护一段,最大开挖临空高度不得大于2.5m,严禁全面开挖再支护的施工方式。施工时必须注意每一级开挖的施工长度,分段长度建议采用6m,分段跳槽开挖,逐渐
13
往下至要求的场平高程。
(5)应加强整个边坡(含坡肩上部)的排水系统设置,尽量避免地表水和生活废水排入坡体。支挡结构应有良好的泄水设施,坡顶应设置截水沟,坡底应设置排水沟。
(6)边坡施工过程中严禁在坡顶堆载。
(7)岩石边坡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顶建(构)筑物的震害,并进行每次爆破的震动监测,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不超过允许值(如下表)。爆破作业宜采用光面爆破法和预裂爆破技术,坡面预留1~1.5m厚岩层用人工挖掘修整,当有超挖时,不得虚填。
5、其它注意事项
(1)路堑桩板墙施工一般应先开挖桩顶以上土石方,形成工作面,然后开挖基坑,灌注桩身,待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再开挖桩前土石方,严禁超前开挖土石方后施工桩。
(2)施工应尽量安排在旱季,跳桩开挖基坑,护壁及时跟进。桩身砼应及时连续不间断浇灌,避免形成相对软弱截面。滑坡地段开挖桩群应从两端向滑坡主轴间隔开挖。
(3)井口设置锁口,锁口高出地面0.3m,厚0.3m。锁口和护壁砼强度等级同,均为C25。
(4)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或遇到顺层、滑坡地段,有滑动迹象或需快速施工时,宜采用速凝或早强混凝土,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再间隔或
14
分层开挖桩前土体。
(5)须拆除护壁的桩身部分,桩身与护壁间须采取隔离措施,以利拆除及使桩身平整美观。
(6)施工工序:
场地平整→测量放线→人工开挖→施作锁口→绑扎钢筋→护壁→开挖至设计桩底标高→监理检查合格→吊装钢筋笼→混凝土灌注至顶面→地面部分立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
(7)主要技术标准:
桩孔断面尺寸不得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加护壁厚度,桩孔孔型符合设计要求(2.0m×1.5m)。坚向主钢筋或其他钢材的接头应避开土石分界和滑动面处,接头分布及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详见下页表格)。
五、质量保证措施
1、桩板墙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
2、桩的中轴线偏斜不应超过设计要求,截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序号 1 项目 中心位置 允许偏差 纵向±100mm 横向+100m -50mm 检验方法 经纬仪、尺量 2 3 4 断面尺寸 孔底高程 桩孔垂直度 不小于设计值 ±50mm 1% 尺量孔上、中、下三个断面纵、横 水准仪、尺量 吊线、尺量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