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水
(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摘要]普惠金融通过提供可惠及、低成本和扶持性的金融服务,提高资金供给的覆盖面,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提升资金投放精准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支撑。目前,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农业供应链创新不足、资金供需结构失衡和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等问题。通过完善普惠金融环境,创新普惠金融工具和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效率,更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键词]乡村振兴;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4-0109-02普惠金融通过提供普惠平等的金融产品,在商业可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绿色信贷投入,
推广林权抵押持续原则上,降低资金信贷成本,对于实施乡村振兴具有等绿色金融产品,配合三明市林权制度和发展康养旅游、重要的支撑作用。学者们通过不同角度,研究了普惠金融花卉苗木、淡水鱼养殖产业等绿色经济新业态提供了资金对乡村振兴的正向作用。
如,谢琳(2020)从农村普惠金融保障。金融部门通过对一些有规模、有效益、市场前景好、资源配置功能、系统便利清算和支付功能、风险分散功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进行重点支持培育,引三个方面研究了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1]
。马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合小龙(2020)从建立农村金融教育长效机制、
加大农户创作,实现资源和优势的合理配置,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业信贷政策扶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信用体
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系与环境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对策
[2]
。郭新
(二)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信贷风险控制明(2020)则基于江苏省的具体实践,梳理金融支持地方普惠金融借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依振兴的经验[3]
。孙继国、孙茂林(2020)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托基层政府组织,对乡村振兴中的信贷对象精准定位,对对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规模递增效应[4]
。贷款人的资金用途、贷款额度和资质要求明确掌握,有效学者们还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地提升了资金投放的精准性。普惠金融通过农业供应链径。如,董玉峰等(2020)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精准画金融创新,提供了一条利率低、贷款期限长、还款方式灵像目标,有效提升贫困及偏远地区的金融可获得性[5]
。庞活特点的惠农金融绿色通道,
大大缓解了“三农”发展中艳宾(2020)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监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不匹配的矛盾。
一方面,政府主导的管等角度研究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6]
。总体来说,研究文惠及“三农”的普惠金融,消除了金融机构对于金融风险献普遍发现,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明显,且呈现一管控的顾虑,另一方面,市场力量参与的金融产品供给激定区域异质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提升乡村造血功发了农业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
能,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三)普惠金融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化解“三农”融资一、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优势
困难
普惠金融通过提供可惠及、低成本、扶持性的金融工金融机构开展银政合作,为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授信具,为提供乡村振兴所需要的资金需求创造了基础条件。
额度,为担保对象提供利率优惠、额度充裕的贷款。同时,(一)普惠金融通过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通过支持发展产业项目,对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性改革
工业、农村服务业、“农家乐”等农村二、三产业项目,给予普惠金融有力地促进了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转重点小额信贷帮扶。为产业发展提供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型升级。三明市各县区大力推广的“互联网+”涉农信贷产展资金、加工业的加工成本、商业及运输业的费用补助等品的实践,如“福E贷”“E捷贷”“小微快贷”“金穗快农贷”项目,既部分化解了农村的融资难,也降低了农业融资的等,在申请、审批、签约、支用、还款全流程网络化、自主化资金成本。特别是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后,数字普惠金融可操作等,有力地解决了“三农”客户,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以有效提升贫困及偏远地区的金融可获得性,有效减少资金需求。同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中,金融
了信贷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
[作者简介]李清水(1969-),福建仙游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决策分析。[基金项目]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一战线与农村科学发展三明研究基地(JDY201705)。-109-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商业经济第2021年第4期(四)普惠金融通过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全面乡村振兴通过普惠金融制度化,银行机构体不断完善,实现金融机构网点乡镇全覆盖和村级金融服务全覆盖。三明市各县区推进的村村通工程,在乡镇、村设立银行卡自助支付设备,布放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的电话支付终端,改善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打造“助农取款优质服务示范点”,规范管理、创新模式,强化监管,构建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同时,通过金融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推动了本地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品牌化,为解决农村就业,农民增收致富,县域经济壮大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二、基于乡村振兴的普惠金融发展困境
现实实践中,普惠金融以贴息贷款为主,贴息资金依靠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普惠金融服务受限于地方财力,农户和贫困户享受到的贴息贷款仍然有限。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不足
在实践中,大部分的普惠金融方式是传统存贷业务的延伸,缺乏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乡村振兴是长期战略,大部分项目建设的周期较长,资金收益需等项目建成后才能体现,有的公益项目甚至没有收益,而银行、企业出于生存发展,又不得不考虑短期的利润,这需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投入和利润的关系。大部分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存在还款周期短、
额度低、产品种类少;与之对应的是大多农业产业资金回笼期长,农户不能投入更多资金成本,难以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农户贷款积
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难以普遍适应多元化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金融服务供需结构失衡
当前普惠金融存在为输血型的支持多,造血型的项目少的现象。资金来源依靠财政拨款,金融机构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村级的金融网点布点不足,
在人口少,地理位置偏僻的村落覆盖率低,村民办理业务不方便。农业保险种类少、保险补偿率低、不能做到全覆盖,农户对金融信贷产品存在畏惧心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普惠信贷普及的进程。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开发的信贷产品大都是手续便捷、快速审批的短期贷款,如建行“小微企业快贷”、农行“快农贷”,企业几乎没有选择长期贷款的余地,使得当前短期贷款增长显著高于长期贷款,“短贷长用”现象明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普惠金融市场发展缓慢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参与不足。缺乏多主体参与的联合担保机制,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力度不足,没有赋予普惠金融机构适度浮动贷款利率的权利;金融市场也没有建立全覆盖的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库,难于约束普惠金融相关利益方的信用行为,导致贫困人口与普惠金融机构融洽合作的市场氛围不佳,普惠金融投资者的权益可能难以得到保障。乡镇中主要是信用社提供金融服务,信用社受制于其资本金小的限制以及人员素质的制约,信贷产品以传统的抵押担保为主,单一的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农村居-110-
SHANGYEJINGJI
No.4,2021
民新时代下的信贷需求。
三、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一)完善金融法制环境,培养高质量金融消费群体金融市场要构建健全的金融法制环境,加快建设信用信息公共平台,有力实施对守信的激励和失信的惩戒机制,加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信息共享,严控高杠杆、高风险融资项目,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规范运作管理,防止过度授信。加大力度对普惠金融机构人员的定期培训和教育,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规范和健康发展,提高普惠金融从业人员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做好普惠金融政策有关知识的宣传和解读,培养高质量金融消费群体。
(二)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健全普惠金融平台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创造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支付宝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地区特色的金融产品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拓宽农村金融覆盖面,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工具和手段,为小微企业、农户提供精准服务,实现精准采集、实时监测和准确评估,健全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绿色金融扶贫模式,扶持绿色农业、林业项目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特色农业项目工程。
(三)加快普惠金融市场发展,实现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
加大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参与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发挥好地方政府增信的优势,利用政府搭建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网络,推动符合地方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开发与应用。开发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和创新保险业务,提高普惠对象的风险偿付能力;提供有效的激励政策,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以市场化手段破解信用问题,发展大数据下新型普惠金融模式,推动金融产品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模效应,实现金融服务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实现农村金融网点全覆盖;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扩宽金融服务面,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参考文献]
[1]谢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功能性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0(8):84-89.
[2]马小龙.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破解[J].西南金融,2020(10):36-46.
[3]郭新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江苏实践[J].中国金融,2020(16):23-25).
[4]孙继国,孙茂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系统动力学仿真[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2):104-112.
[5]董玉峰,陈俊兴,杜崇东.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理论逻辑、模式与推进路径[J].南方金融,2020(2):64-73.[6]庞艳宾.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20(10):98-99.
[责任编辑:史朴]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