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中药的用药指导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中药的用药指导

2023-07-26 来源:乌哈旅游
第12卷第2期・总第178期2014年1月・下半月刊呷国哼荩为瑰代远程教育lem辘s£鞘旺目:艄E轴0。Ig粕D嚣酞∞£∞蠛溯0M0}C}孵蛾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中药的用药指导宋帼华(吉林省四平市妇婴医院科教科,四平136000)关键词:肾功能不全;用药指导;中药不良反应doi:10.3969/jissrL1672_2779.2014.02.070文誊编号:167}2779(2014)一02-0105—01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长期用药,使这部分患者在用西药的时候十分注意阅读说明书,对具有明确肾损害的药物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在此情况下,一些中药的品种越来越受到这部分人群的青睐,许多中药品种宣传的“纯中药制剂,无毒无害”、“药性平和,无任何毒副作用”等将人们引入了中药无害论的误区。伴随着中药学的发展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部分中药造成的导致肾功能损害的报道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作为执业药师,有必要肩负起对这些患者使用中药进行科学指导的责任,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1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肾脏作为人体排泄器官,其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决定了其是最易受到药物损害的脏器之一[2]。由于肾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大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流经肾脏,加之肾脏本身代谢酶活性高,药物在此可转化生成有毒代谢产物,由于肾小管具有强大的浓缩功能,使肾小管内药物浓度远远高于血液,而肾小管代谢状态旺盛,因而容易受到损伤,导致酸性药物蛋白结合率下降,碱性药物蛋白结合率不变或降低,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3]。由于受到药物代谢和排泄的影响,对于同一种药物的相同剂量,肾功能正常患者使用是安全的,但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则可能会引起蓄积,而加重损害。2含有肾毒性成分的中药中药的使用往往存在使用周期长、效果呈现缓慢的特点,因而用药损害也是一个逐步积累和渐进的过程。著名的“龙胆泻肝丸事件”就是众所周知的典型案例。其中的马兜铃酸做为致病源无来源专属性,不仅存在于木通,同时也存在于与其同属的其他部分品种中。[4]这就要求执业药师要掌握常见中药品种的主要成分和毒性成分,必要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2.1含有马兜铃酸成分已知或怀疑含马兜铃酸成分的药材有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细辛、广防己等,含此成分的中成药包括龙胆泻肝丸、大黄清胃丸、小儿咳喘颗粒、当归四逆汤、冠心苏合丸、辛夷丸、儿童清肺丸、小青龙合剂等。2.2雷公藤类主要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有大毒,含此成分的成药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火把花根片、昆明山海棠片等。2.3柴胡类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含此成分的成药有万方数据小柴胡片、柴胡口服液、舒肝和胃丸、牛黄清心丸、逍遥丸等。2.4草乌主要含乌头碱,含有乌头碱的中药主要有乌头、附子、草乌、雪上一枝篙、落地金钱、血乌、铁棒锤等。中成药中含有上述药材的也含有乌头碱,如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二味翼首散、人参再造丸、三七伤药片、小儿至宝丸、小金丸、小活络丸、天麻丸、中华跌打丸、风湿骨痛胶囊、狗皮膏、附子理中丸等。2.5朱砂类主要成分为硫化汞,易导致汞中毒,含此类药物的成药包括一捻金、七厘散、小儿惊风散、天王补心丸、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柏子养心丸、复方芦荟胶囊等。2.6雄黄类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成药包括小儿清热片、牛黄至宝丸、牛黄消炎片、牛黄解毒丸、纯阳正气丸、牛黄清心丸等凸]。3对患者用药的科学指导执业药师作为患者用药的最后一道屏障,对病人的用药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执业药师要具备对肾功能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指导的有效和准确的技能,帮助他们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作用。根据患者病情及现状做出准确的分析,合理选择药物,既要针对适应症,又要排除禁忌症。同患者分析利弊关系,明确治疗要达到的目标。熟悉药物基本成分,对含有肾毒性药物的中药应谨慎向患者推荐,对可导致肾损害的药物尽量不用,必须使用者,尽量使用损害小的药物来替代,可短期或交替使用,不可滥用。定期检查,严密监测肾功能。要叮嘱患者严密观察病程发展,定期检查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掌握病程发展,可按对肾功能损害程度及时调整剂量和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轻对肾脏的损害。参考文献[1]易家志,丁国华.药物对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J]I世界临床药物,2009,(2):82-84.[2]于秀丽.对肾功能不全者中药使用的认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5):109.110.[3]陈瑛.监测患者肌酐清除率实现个体化给药[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24_25.[4]朱立勤.基于临床药师的用药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一05.[5]张敏,高秀,刘建华,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6(8):34-36.(本文责编:张文娟本文校对:王会玲收稿日期:2013-10_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