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2.7 李清照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2.7 李清照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2023-10-22 来源:乌哈旅游


[文本落实]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醉花阴[]

□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 本词写于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解析: D项,本句不是虚写,应为“实写”。“虚景”可以是未来之境、已逝之境或梦境;“实景”则为实实在在的景物,实实在在的感情,实实在在的人物。

答案: D

2.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答案: 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声声慢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词又题为“秋情”,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哀愁,情调哀伤凄苦。

B.首句七组叠字渲染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实写词人的动作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冷冷清清”是寻觅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直接表达内心情感。

C.“梧桐”句描写黄昏细雨,梧桐叶落,更添愁思。“兼”和“细”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点点滴滴”展现细雨连绵,暗示愁苦的不可断绝。

D.全词借景抒情,透过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景象,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读之催人泪下。

解析: “寻寻觅觅”并非实写,只是表现一种心态。 答案: B

4.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答案: 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鹧鸪天 桂花

□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 ①北宋党争期间,词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5.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试简要赏析。

解析: 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在这首词中,作者刻画了桂花的形象,可通过分析其颜色、体态和生长环境加以判断。此外,还要答出作者借桂花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首词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词人抒发了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

6.有人评价这首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词之风,即以议论入词”,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这首词中,作者多次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

接或间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答案: 词人以议论入词,议论桂花之美。“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是直接赞叹桂花。“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桂花。“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以嗔怪屈原来间接表达桂花之独特。三层议论,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7~8题。

孤雁儿

□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鹧鸪天·暮春

□ 黄 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注] ①《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7.你认为《鹧鸪天·暮春》上片的“自拣残花插净瓶”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仔细品读该句,理解把握其中的情感,特别要注意其中的个别字眼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得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然后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案: “残”字用得好。表面上写花“残败”,并借花“残败”写“春残”,实则写出女主人公的青春将“残”,女主人公把花插到净瓶里,特意拣取的是快要凋谢的花朵,掩藏的是红颜将老、芳华易逝的内心感叹,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女主人公青春伤感情绪。

8.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准确把握二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二词各表达的是什么愁,比较其不同之处,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鹧鸪天·暮春》主要是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片进一步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9~10题。

渔家傲

□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 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9.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答案: 此句以人喻梅,用玉人出浴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亦花亦人,梅与人浑然一体。

10.词人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上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②下片则转用侧面烘托,以月色玲珑、金尊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探究拓展] 一、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临江仙

□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 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解析: B项,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答案: B

1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

①①

二句巧在何处。

答案: (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一剪梅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3.下列对这首词的句意理解与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 B.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的忧愤。 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恩爱之情。

D.“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花”传达的感情是“青春易逝之花”。 解析: A项,“深秋”错。 答案: A

1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答案: “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

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

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被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5.下面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解析: B项,第五段: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答案: B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解析: C项,原文为“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答案: C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解析: D项,“为生活所迫”于原文无据。 答案: D

[语言运用]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靖康之变,结束了北宋王朝的统治,这也是李清照重大生活变故的开端,此后种种灾难便纷至沓来。 ....

②宋代才女李清照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

③在中国古代,像李清照那样能以词擅名文坛的女性,实属吉光片羽,屈指可数。 ....④面对来者不善、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逃避,任何懈怠都是对....自己、对子孙不负责任。

⑤金兵南扰造成人民生灵涂炭,李清照被迫辗转江南,她的词也由明丽轻快转向凄婉悲....愁。

⑥她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讳莫如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解析: ①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②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极多。使用对象不当。③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使用对象不当。与“凤毛麟角”有区别:“吉光片羽”只能用于物;“凤毛麟角”可用于人和物。④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使用对象正确。⑤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与句中的“人民”重复。⑥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使用对象正确。

答案: B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承受着丧夫离乡之痛,李清照在辗转逃亡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珍爱的文物和古籍,还意外地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B.李清照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陆游那样和朋友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甚至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

C.在创作《李清照》时,作者细腻地渲染和抒发了李清照在燕尔新婚、惨遭离乱、忧国伤时几个不同环境中的思想感情。

D.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解析: B项,应为:“她既不能像陆游那样和朋友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语序、逻辑错误。C项,是动宾搭配不当。说作者渲染了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可以的,却不能说作者抒发了作品中的人物

的思想感情。D项,成分残缺。在“管理人员”的后面加上“的现象”。

答案: A

2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解析: 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答案: A

21.下面这封邀请函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

树人中学40周年校庆邀请函

尊敬的校友:

风雨沧桑40年,薪火相传一甲子。今年,树人中学将迎来诞辰40周年。为了弘扬树人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和校友力量,促进学校发展,我校决定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梦”为主题,于2019年7月9日(周日)在学校举行40周年庆典活动。我们热忱邀请您亲自莅临,共襄盛举!

专此诚邀,叨扰望谅!

(庆典活动相关安排我们将另行告知)

××中学40周年校庆筹备组

2019年6月8日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使用有误的地方,特别要关注谦敬辞使用不当以及语病问题。文段中“一甲子”属词语误用,指60年,不合语境;“诞辰40周年”属语序不当;“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梦’为主题”位置不当;“亲自莅临”属语义重复;“叨扰望谅”使用不当。学生找出问题后按要求修改即可。

答案: ①“一甲子”改为“数十载”;②“诞辰40周年”改为“40周年诞辰”;

③“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梦’为主题”应置于“举行”之后;④“亲自莅临”应删去“亲自”;⑤“叨扰望谅”改为“敬祈惠允”。

22.山东济南市趵突泉公园里,建有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题有一副楹联。 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请你补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3.“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答案: (示例)一朵疼痛的菊花,一株垂泪的梧桐,李清照,在乌江河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时分独自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黄晕;梧桐低泣,滴滴流到天明;微风轻拂,飘落一朵菊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