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有效引导主流舆论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有效引导主流舆论

2021-05-23 来源:乌哈旅游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有效引导主流舆论

加强网络舆论监测与引导,是推动网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 路,也是推进我国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的途径。

根据网络舆论监

督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网络监测和引导网络舆论监 督行为。

一、 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 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 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 有效 行动。制定网络舆情预警利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

及早对可能

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 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 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危机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 能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的苗头,

以及

准确判断这种发现与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越

大,相关职能部门越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 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

效应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 强化网络“把关人”

三、 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 度”。面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和突发事件及敏 感问题,我们新闻媒体多年来一直面临“报与不报”的困惑。

但 实

际上,热点、难点问题恰恰是群众最为关注的, 读者最关心的 公共事件发生后,你不报,就是把话语权拱手让给别人,就可能 导致非正常渠道的捕风捉影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 给事件处置带 来不利影响。谣言止于公开,要确保人们获取信息的权威准确, 压缩谣言扩散的空间, 必须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 同时要最大程 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 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发 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 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 建立新闻发言人是 一个有效举措。通过新闻发言人,既向公众传递了权威信息,又 将信息内容归口到“新闻发言人”这一权威信息源, 从而使政府 部门在处理舆情危机时,掌握了主动,稳定了民心。

四、加强网络舆情技控管理

到目前为止, 网络技术手段依然是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一个 有效方法。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 IP 地址的监测、跟踪、 封杀;网管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运用 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 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 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 部分重要论坛实行实名认证制 度等。尽管这些做法会引来种种争议, 但至少在短时期内依然是 网络舆情引导控制的有效手段。

五、发挥“舆论领袖”的正能量 在密切注意潜在负面舆论的同时, 对于正面舆论的苗头也要 进行提炼、归纳与放大。放大正面舆论的方式可以邀请一些专家、 学者或专业人士做媒体评论、 专家点评, 邀请民众代表媒体访谈 等,还可以请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对正面的网络“舆论 领袖”进行专访, 使其从幕后走向台前。 “舆论领袖”在影响受 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尤其当网络上出现海量的信息时,一 般公众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 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重要依据。 就目前我国一些较有影响 力的论坛的参与情况看,培养论坛的“舆论领袖”,利用这些 “舆论领袖”来引导网上舆论, 已成为普遍做法。 这些“舆论领 袖”有见地、 有代表性的发言一般被版主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 以强调,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 论。

六、尽快实现网络立法 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制约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发 展。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思考如何加强互联网管理,探 索可行的方案。美国最近 10 年先后出台了《未成年人互联网保 护法》、 《反垃圾邮件法》等与互联网管理有关的法案。我国现 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新闻网 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等,但上述法律法规尚存在不够 完善之处, 对于网络监督腐败现象出现的问题, 如何处理知情权 与隐私权、 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 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等关系问 题,尚需更为明确的界定。 目前当务之急要明确规定网络舆论监 督公权力腐败行为的法律责任及监督主体的权利及义务, 使其在 法制化轨道上健康运行。一些地方和部门正在进行这样的探索。 2008年 8月株洲市纪委、市监察局出台《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 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成为全国首个网络反腐文件。之后颁 布了《网络反腐倡廉工作平台操作规程》等文件,为网络监督与 纪检监察制度对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总之,社会公众应该具备对于各种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 保

持冷静理性的头脑,让虚假的网络信息和偏激的网络舆论消失在 萌芽状态。同时,网民应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既要明确权利, 又要牢记义务和社会责任。还要有清醒的法律意识,不做对他人、 社会、国家有害的事。此外,网络服务商也要加强行业自律。一 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删除危害国家、

社会或侵犯个人隐私的帖

子,并对发贴人提出警告;另一方面,也要遵守职业道德,不传 播有害或不健康的信息和言论。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净化网络 舆论环境,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拓宽道路。 虽然网络舆论还存 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 及,相关法律的制定以及网民的自身素质的提升,

我们终究会享

受到网络舆论带给我们的巨大好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