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尚秉和先生治易之学思进路

尚秉和先生治易之学思进路

2021-02-27 来源:乌哈旅游
2009年1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an.,2009 第29卷第1期 JoumM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F V0I.29 No.1 尚秉和先生治易之学思进路 黄黎星.倪可风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以精研《易》象、寻绎《易》理为治《易》之显著特色,创立了 颇具影响力的“周易尚氏学”,成为20世纪重要的《易》学研究成果之一。尚秉和先生的钩沉索隐,揽精发微的 治《易》之学思进路,使众多失传之的《易》象以确凿证据重新彰显。这种研《易》之方法和观念对后人具有 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尚秉和;尚氏; 《易》学;易象;易理 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09)01—0074—04 尚秉和(1870~1950年)。字节之,号滋溪老 尚先生为先师黄寿祺教授所著《易学群书平议》一 人、石烟道人等,河北行唐人。老而学《易》,著 书所作《序言》的开头几句话。尚先生指出了至今 《左传国语易象释》一卷、《焦氏易诂》十二卷、 仍困扰学《易》、研《易》者的一种现象:在纷繁 《焦氏易林注》十六卷、 《周公时训卦气图易象考》 庞杂的《易》学著作和各种不同的解《易》学说 一卷、《连山归藏卦名卦象考》一卷、《周易尚氏 中,如何寻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一种途径是选 学》二十二卷、 《易林评议》十二卷等说《易》之 择高明之士或者选择精辟之作。从而师之.从而学 书约有十种,创立尚氏《易》学 尚秉和先生在 之。尚先生日: “苟非真知灼见之士.为扬榷是 《周易尚氏学自序》中,谈及其书标名“周易尚氏 非,厘定得失,后学将胡所适从哉?”翻《卷 .叙一》1尚先 学”的缘由时说: “我之说不敢必谓其是也,更不 生称黄寿祺教授所著《易学群书平议》一书日: 敢自匿其非也,故名日《周易尚氏学》.以质世之 “凡解《易》之书经黄君商订、解剖,其是非得失, 治《易》者。经者,天下之公物,非一人所得私: 判然立明,如镜之鉴物,妍媸好丑.毫无遁形 学 理者,天地之自然,非偏执所能改。倘学《易》之 者苟由其说以求之,绝不至有面墙之叹、歧途之人 君子.见是编而扬榷其是非。纠正其疏漏.则日夜 也。”闭《卷首‘叙一、1另一种途径则是通过自己的精研深 所祈祷者也。”口】《 》。如今,尚先生已辞世近一甲子. 思,探骊得珠,有所创获。尚先生之《易》学,既 尚氏《易》学已被公认为20世纪重要的《易》学研 有缘于其师吴汝纶(挚父)先生之启发者.更有他 究成果之一。他的近现代《易》学史的多种著作, 自己通过摸索而创获之成就 都曾予以重点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而且学界对尚 尚先生在《周易尚氏学》卷首《说例》中说: 氏《易》学的探讨研究,之前源源不断,目前方兴 吴挚父先生《易说》,于《大畜》云: “凡阳 未艾。 之行,遇阴则通,遇阳则阻,故初二皆不进,而三 欲认识尚氏《易》学之精义,必须先对尚先生 利往。”于《节》云: “易以阳在前为塞,阴在前 治《易》的学思进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充分把握 为通 初之不出,以九二在前;二则可出而不出. 尚氏《易》学,也将对我们的治《易》探赜的工作 故有失时之凶。”此实全《易》之精髓,为二千年 方法和观念带来有益的启迪 所未发 愚于《易》理粗有所入,实以此数语为之 “最多者《易》解,总《五经》之注,不如《易》一 阶.故特揭出,以尊师说。 首_说 》1。 经之多。而最杂者《易》解,乡僻之士,据有明以 吴汝纶先生《易说》 (收入清《桐城吴先生全 来高头讲章.著为空泛之说,栩栩自得。辄刊行以 书》本)认为, 《易》中凡阳爻之行,遇阴爻则 淆乱耳目.其间求一能见汉魏古注以资商榷者已稀 通,遇阳爻则阻。故《大畜》初、二两阳皆不进。 如星凤。又或倾向汉学,见黄梨洲、毛西河斥邵子 因前临阳爻受阻;九-<N往,以前行遇阴路通 尚 所传先天卦象,不加深考而盲从之。”罔《蕃首。叙一》1这是 先生禀承师说.特为揭明此例.指出这是“全 收稿日期:2oo8—10—28 作者简介:黄黎 ̄(1965一),男,福建南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后,福建省易学研究会副会长。 74 《易》之精髓”。先师黄寿祺教授、业师张善文教授 合撰之《周易译注》,亦于卷首《读易要例》中将 “阳遇阴则通”立为一例.并称“验之诸卦,颇能 录古代筮例。尚先生已经初步认识到“象者.学 《易》之本”的核心问题。他说: 揲蓍之占,春秋太史所掌,虽亦失传,赖《左 切合”。嘲《卷首‘读自要 MS这说明尚先生创立尚氏《易》 学.亦有授受 然而,尚先生于《易》学研究之贡献最大者, 氏内外传》所纪十余事.义法粗具。后之人犹得窥 见端绪,传述不绝也。盖《易》之用,代有阐明, 而其别有三:伏羲以来察象,周用辞而兼重象。至 西汉乃推本辞象而益以五行 五行明而筮道乃大备 矣。【引《誊首‘ 叙》 乃在于发明f发而明之)后世或失传或误解或混淆 之《易》象,以及用象之例。尚秉和先生在自 传——《滋溪老人传》中,除叙述生平经历外,也 曾详细介绍了他治《易》的学思进路,据其自述并 参考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如下情形: 尚先生师从吴汝纶先生于保定莲池书院.在其 中光绪癸卯科进士前.约三十岁左右。当时,自然 有涉及《易》学,然而专注于《易》乃在二十余年 尚先生注意到《左传》、 《国语》所记载的十 几则筮例的重要意义,称“《左传》《国语》为最 古之《易》师”。 《誊首 《左》《国》筮例,司马迁 撰《史记》之《陈杞世家》、《田敬仲世家》及 《晋世家》、 《魏世家》,都曾引录其事;杜预注 《春秋左氏传》,曾加以注释评说;宋代以来,对 《左》《国》筮例的研究、考辨亦颇有其人其作, 如宋代程迥的《周易古占法》,吕祖谦的《春秋左 氏传说》,朱熹、蔡元定的《易学启蒙》,赵汝棵的 后, 《滋溪老人传》自述说: “《易》学十种,其 伏根在二十年前.其考求遗象而成书.则在二十年 后 ” 《§ 》 可为佐证。尚先生自述: “时民国政府 已南迁.则授读于辽东以自给。年已垂垂老矣!老 而学《易》,自古如斯,亦不知其所以然。” 《卷首》 (按:民国政府迁往南京,在民国十六年(1927 《易雅》《筮宗》,明代何楷的《古周易订诂》,清 代黄宗羲的《易学象数论》,王宏撰的《周易筮 述》,毛奇龄的《春秋占筮书》、李垛的《周易筮 考》、李道平的《易筮遗占》等,都曾进行过相关 年).其时尚先生五十七岁 )当然,尚先生并非此 时才开始专注于《易》,其《周易古筮考》于民国 的考辨研究。尚先生作《左传国语易象释》一卷, 以《易》象为立足点,仔细剖析了《左》《国55筮 例的观象用象的情况.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自洽性极 强的解释。①可以说,此时尚先生的探象解《易》 的思路已经基本明晰。先师黄寿祺教授曾作《论易 学之门庭》,倡学《易》之方法日从源溯流,日强 十五年(1926年)已有刊本,刊本之《自序》写于 民国十五年一月.则其书之撰写.当至少前推一两 年。又,《周易古筮考》附录《筮验辑存》所记, 多为乙丑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事,可见,至 少在此前一两年间尚先生已开始专注于《易》。要 之.尚先生专注于《易》时,约五十五岁。 干弱枝,从源溯流之第一步,即“首须熟读《经55、 《传》本文,考明《春秋内外传》诸占筮”。嘲 我 辈后学.亦受此教 尚先生能够创立以探象、明象为核心的尚氏 朱子曾言“《易》本为卜筮之书”(《朱文公易 -/ ̄55卷十八),此乃公论。尚先生说: “欲学《易》, 即不知何来。而《系辞》‘大衍’一章尤难索解, 《春秋传》所谓某卦之某卦亦莫明其故。故学《易》 先明筮。” 《巷首 曾阐述道: “不娴筮法,九六之义 《易》学,与他深究汉《易》之用象情况并加以仔细 辨析,有极大关系,而在探究汉《易》之象的过程 中,他对《焦氏易林》用功最深,收获最大。尚先生 者宜先明筮法。”_引《卷1’甚 尚先生探《易》象、明 《易》理,就是从研究筮法开始的。首先,他遇到 说: “汉人说《易55,其重象与春秋人同。”[41(蓉首》4 的问题是:先秦时期的古筮法已模糊不清。后代如 汉之焦(赣)、京(房),魏晋之管(辂)、郭 又说: “汉儒以象数解《易》,与春秋士大夫合, 最为正轨。”【t】《卷首‘说例》1o以情理推,汉人去古未远. (璞),唐之李淳风,宋之邵尧夫等,对筮法均有创 革更新 于是.尚先生广泛收集古人筮案.上自春 对先秦《易55象必有所承受,但是,汉儒又热衷于 自创象数体系,故先秦《易》象也有被湮没或被歪曲 的,汉儒(尤其是东汉《易》家)亦颇有不识《易》之逸象 而强为立例、曲为解说者在,尚先生对此早有思 考,说: “然(汉人于)象之不知者.浪用卦变或爻 辰以当之。初不敢谓其非.心不能无疑也 ” (卷首》4 到后来,尚先生则直接指出: “乃郑玄于象之不知 秋,下迄明清传记所载,凡以辞、象占而存有本卦 者,概为辑录,得一百零六则,一百一十卦, “揲 蓍之法灿然大备”,又加以注解: “其或词义怪奇, 深奥难知者,则推求本卦.章解句释,以期洞 明”_引《巷首 叙》2,撰成《周易古筮考》十卷。通过辑 ①具体内容可参看黄黎星所著《以象解筮的探索——论尚秉和先生对左传国语筮例的阐解》一文,载于《周易研究》2oo2#-第五期。 75 者.则用爻辰,取象于星宿;虞翻则用爻变,使变 出某卦.以当其象 ”(1】《卷首城例》l。但是.如何识别何 者属于《易》之逸象、何者乃汉儒自立之例呢?尚 先生注意到《焦氏易林》的取象体例,他说: 初在莲池时,读《焦氏易林》而爱之,继思即 一卦为六十四繇词.必有所以主其词者(着重号为 引者所加)。无如《易林》所用之象,与汉魏人多 不同。故仍不能通其义 久之阅《蒙之节》云: “三夫共妻,莫适为雌:子无名氏,翁不可知。”知 《林》词果由象生。叉久之,阅《剥之巽》云: “三人同行.一人言北:伯仲欲南,少叔不得;中 路分道.争斗相贼。”巽通震,由是《易林》言覆 象者亦解 又数年,读《大过・九五》日: “老妇 得其士夫。”《大过》上兑,而恍然于《易林》遇 兑即言老妇之本此也 《大过-九二》日“女妻”, 女妻。少妻也。九二巽体,又恍然于《易林》遇巽 即言少齐之本此也。他若《易林》遏艮即言龟,而 恍然于《颐》《损》《益》之龟之指互艮。遇艮即 言月,而恍然于《小畜》 《归妹》 《中孚》之月之 指兑 若此者共百余象,非《易林》之异于汉魏 人,乃汉魏人之误解《易》。尤异者, 《困》之 “有言不信”.以三至上正覆兑相背也, 《中孚》之 “鹤呜” “子和”.以二至五正覆艮相对也 凡旧解 无不误,亦皆赖《易林》以通。 H《卷首N--5 尚先生的这段话,以具体的象例。说明了《焦 氏易林》保留了《易》之诸多逸象,用汉魏时旧注 旧解无法顺利解释的卦爻象、辞,通过《焦氏易 林》中保留的逸象,可以得到有内证、旁证、互证 的极具自洽性的解释 尚先生还发现. “先天卦象,清儒谓为宋以前 所无,月之数百年矣,乃《易林》无不用之。邵子 所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之先天卦数.及日月星辰水 火石土之八象。清儒尤讥其无理, 《易林》亦无不 用之 ”[4K@/g}S尚先生的《焦氏易诂凡例》、 《焦氏易 林例言》以及《周易尚氏学说例》,对以上的观点 都有阐述。尚先生既有此发明, “于是著《焦氏易 林注》十六卷。 《焦氏易诂》十二卷,以正二千年 《周易》之误解。”14]《卷 》 (按: 《焦氏易林注》撰 成于己卯(1939年),在后; 《焦氏易诂》撰成于 甲戌(1934年),在前。) 先师黄寿祺教授为其师《焦氏易诂》作序, 按:作于民国甲戌(1934年),当时先师年仅二十 三岁 对此也有解说,日: 《焦氏易林》,自唐王俞、宋黄伯思、晁公武、 程迥诸人.皆不能通其义。……《易林》繇辞,无 76 一字不从象生,不从数出,且对象、覆象、大象、 半象,往来杂用,妙义环生,与《周易》之彖辞、 爻辞,若合符契,则二千年来无一人能察见 吾师 行唐尚先生,既以古文辞名于世,而尤精《易》 理。独谓《易林》之词,多至四千余,必有物焉以 主其辞 不然.虽善者不能为(着重号为引者所 加) 于是以十余年之力,极深研几,而求得其象 数,一一注之。研《善 ’黄叙 而最精彩处.却是先师黄寿祺教授所记载的与 尚先生的对话: 寿祺从先生学有年矣。先生尝教寿祺日:子以 为吾以《易林》注《易林》乎?日:然。先生日: 否。 《易林》繇辞,皆规模《周易》。而《易》有 注, 《易林》无注,故《易林》之难解甚于《周 易》。即此一百二十余失传之象,吾于《易林》遇 之十余年矣.皆瞠目而不知其所谓也。后往往于 《周易》及《左传》中遇之,于是以《周易》释 《易林》,复由《易林》证《周易》,再由《周易》 《易林》证《左氏》及邵子所用之象数,往来疏证, 一一吻合 然后此一百余失传之象.方能确定也 当其潜通默契,吾不知《周易》《左氏》之注《易 林》, 《易林》之注《周易》及《左氏》也。此中 艰窘,非尔等。吾孰语之?又孰能知之?(着重号 为引者所加)先生自述之甘苦如此 M{g-*i.黄叙》5_6 这段记载是反映尚秉和先生治《易》之学思进 路的重要的文字 或以为尚先生寻出象例,亦“不 过如此”.而不知尚先生“甘苦如此” 尚先生之成 就,看似寻常,其意义却不可轻忽,因为,明察彰 显“二千年来无一人能察者”, “实《易》道之晦 茫否塞而忽露曙光也”!同《 l黄叙》 除著《焦氏易诂》、 《焦氏易林注》以明象学 外,尚先生还考察了汉《易》之“卦气说”, “卦 气者,b筮之资,乃必与《时训》相附,初莫明其 故。久之知七十二候之词,皆由卦象而出。如《中 孚》日‘蚯蚓结’,上巽为虫,故日蚯蚓; 《中孚》 正反巽相对于中,故日‘蚯蚓结’。于《复》日 ‘麇角解’,震为鹿,故日麇,艮为角,艮覆在地, 则角落矣,故日‘麇角解’。初以为偶然耳,既求 之各卦无不皆然.且用正象、覆象、半象靡不精 切。凡《易林》所举失传之象,如以艮巽为鸿雁, 以兑为斧为燕,求之《卦气图》往往而在,于《周 易》所关至巨。”【 《卷首》s尚先生仍从考察象例出发, 疏理其说,著《周公时训卦气图易象考》一卷。 尚先生还联系到古代的《连山》、 《归藏》、 《周易》的“三易”之说(见《周礼・春官宗伯.太 》) 而加以研究。尚先生认为: “文王演《易》,本因 二《易》之辞,而改易旧卦名者,约二十余卦。其 旧名略见于宋李过《西豁易说》,乃说之不详。至 同。” 《卷 》6 尚先生总结说: 此六人者 其说《易》虽不皆善,而各有二三 说与余符合 可见真理之在天壤。久之必明。孔子 日: “德不孤,必有邻。”岂不然乎!乃引以自证 焉。独《左氏》与《易林》所用正覆象,迄无一人 用以解《易》者,则余说之赖以证明者,不过百分 清黄宗炎、朱彝尊、马国翰等迭考之,于某卦当今 之某卦略得矣,而皆未详其义。又二《易》繇词, 杂见于传记者.其卦名虽异,其取象则同,可考见 《周易》之沿革。”[4K卷确于是,尚先生又著《连山 之五六耳.其有待于后者尚多也 《卷首》 此后,尚先生还陆续撰写了《易说评议》十二 归藏卦名卦象考》一卷 至此.尚先生的《易》学研究已经达到一个思 路明晰、证据充分、圆通自洽、独具特色的境界。 卷, 《读易偶得录》二卷, 《太玄筮法正误》一卷 及《洞林筮案》、《郭璞洞林注》、《易卦杂说》、 据尚先生之自述, “《周易》之真解既明, 《易》 象之亡者复得。于是,由汉魏以迄明清,二千年之 误解,遂尽行暴露。非前人知慧之不及,乃《易》 象失传之太久也。因之及门诸友环请注《易》,乃 复成《易》注二十二卷。” 《卷 这就是标志着“尚 氏《易》学”真正创立起来的《周易尚氏学》一 书. “以其与先儒旧说十七八不同.而又不敢自匿 其非也,因名日《周易尚氏学》”。i 】《 》,《周易尚 氏学》定稿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当时,尚先 生年已七十二 因北平沦陷于日寇.未能刊印 尚 先生殁后十年.先生哲嗣尚骧以稿付中华书局 版.排字付型已毕,又因“文革”爆发而未果印 行.至1980年5月始正式出版.距此书脱稿已经四 十年了,此即中华书局本 尚氏《易》学之核心、 精义.蕴涵于《周易尚氏学》并流贯全书。 《周易尚氏学》既已撰成定稿,尚先生又思忖: “以二千余年之旧解,今忽谓其多误,以一人之是, 谓千百人皆非,无乃骇众。然而《易》象《易》理,如 此则协.如彼则熬。一经道破,明白易知。” 《§ 》s 但是. “以天下之大,千百年学士之多,果无一人 同我者乎?”于是,尚先生又广泛地翻阅历代各种 《易》说之作,达数百家之多。他发现,有会稽茹 敦和(乾隆进士)所著《周易大衍》, “其发明失 传之象,与我同者十有五”。有归安卞斌(嘉庆进 士),著《周易通释》, “其取象与我同者三” 有 安仁卢兆敖(嘉庆进士),著《周易辑义》, “说与 余同者三”。有黄冈万裕云(嘉庆举人),著《周易 变通解》, “说与余同者六”。有宛平李源(道光举 人),著《周易函书补义》, “说与我同者九” 有 江宁沈绍助,著《周易示儿篇》, “言《焦氏易林》 为言《易》者所不解,其学遂绝。苟有深明象数 者,一一诠注。可以发无穷之义蕴。乃注《易林》 《乾之随》 《艮之离》二卦,皆原本象数。又谓 《左传》‘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南国蹙.射 其元王,中厥目’等辞,皆明言先天卦位。说与我 《周易导略论》等。部分作品已散佚。 以上我们通过尚先生的自述《滋溪老人传》及 其它相关资料,追溯、评述了尚先生治《易》的学 思进路,小结如下: 尚秉和先生师承桐城派后劲吴汝纶先生.早年 以古文辞知名,五十五岁后,始专注于《易》学研 究.从探究筮法人手.探析了历代筮例,又特别关 注《左传》、《国语》所记载的筮例,认识到《易》 象是筮法所依据的根本,继而领悟《易》象在《周 易》整个系统中的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经过十 几年的思索、考证,尚先生主要依据《焦氏易林》 的用象规则,以及汉,《易》 “卦气说”引《逸周 书.时训》的象类,宋人邵雍所倡发的“先天”、 “后天”方位说,乃至《连山》、《归藏》仅存之卦 名卦象资料,扬雄《太玄》的筮法,等等,钩沉索 隐,揽精发微,使众多失传之《易》象以确凿证据 重新彰显 在此基础上,尚先生撰成《周易尚氏 学》二十二卷,标志着“尚氏《易》学”的确立。 参考文献: 【1】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尚氏易学存稿校理.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2】 尚秉和.易学群书平议叙【M】∥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I4J尚秉和.滋溪老人传[M】//尚氏易学存稿校理.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5】尚秉和.周易古筮考[M】//尚氏易学存稿校理.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6]黄寿祺.论易学之门庭【M]//群经要略.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0. [7]黄寿祺.焦氏易诂叙【M]//尚氏易学存稿校理.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马旭光]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