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2021-10-25 来源:乌哈旅游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同盟会成立——原因: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各地革命活动的发展,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失败的教训。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三民主义——概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内容:①、“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③、“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论战的起因: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

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却站到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对革命进行攻击,阻碍了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

2、代表人物:保皇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

3、论战内容: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4、实质和影响: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1、萍浏醴起义——时间:1906年12月。发动者:刘道一。意义:是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2、浙皖起义。领导人:秋瑾、徐锡麟。

3、镇南关起义。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4、黄花岗起义——时间:1911、4。领导人:孙中山、黄兴、赵声。意义:同盟会成立后规模最大的起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