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9年高考题(数列)

2009年高考题(数列)

2023-09-23 来源:乌哈旅游
2009年高考题汇总(数列部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2009广东文数)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正数,且a3a92a52,a21,则a1( )

12A B

22 C 2 D 2

2(2009广东理数)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n0,n1,2,,且a5a2n522n(n3),则当n1时,log2a1log2a3log2a2n1 ( )

A n(2n1) B (n1)2 C n2 D (n1)2

3(2009安徽文数) 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则a20等于 ( )

A 1 B 1 C 3 D 7

4(2009江西文数) 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4是a3与a7的等比中项,S832,则S10等于 ( )

A 18 B 24 C 60 D 90

5(2009湖南文数) 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1,则S7等于 ( )

A 13 B 35 C 49 D 63

6(2009福建理数)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36,a14,则公差d等于( ) A 1 B

53 C 2 D 3

7(2009辽宁文数) 已知an为等差数列,且a72a41,a30,则公差d等于 ( ) A 2 B 12 C

12 D 2

S6S3S9S68(2009辽宁理数)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

73833,则 ( )

A 2 B

C D 3

9(2009宁夏海南理数)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4a1,2a2,a3成等差数列,若

a11,则S4 ( )

A 7 B 8 C 15 D 16

10(2009四川文数) 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0,首项a11,a2是a1和a5的等比中项,则数列的前10项和为 ( )

A 90 B 100 C 145 D 190

11(2009湖北文数) 设xR,记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为x,令xxx,则

51,251,2512 ( )

A 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B 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C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 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 12(2009湖北文数) 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

A 289 B 1024 C 1225 D 1378

213(2009宁夏海南文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m1am1am0,

S2m138,则m ( )

A 38 B 20 C 10 D 9

14(2009重庆文数) 设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12且a1,a3,a6成等比数列,则

an的前n项和Sn A

n2 ( )

47n4 B

n235n3 C

n223n4 D nn

215(2009安徽理数) 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以Sn表示an的前n项和,则使得Sn达到最大值的n是 ( ) A 21 B 20 C 19 D 18

16(2009江西理数) 数列an的通项ann2cos2n3sin2n,其前n项和为Sn,3则S30为 ( )

A 470 B 490 C 495 D 510

第二部分 填空题

17(2009全国卷I理数)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972,则

a2a4a9______。

18(2009浙江理数)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q12,前n项和为Sn,则

S4a4______。

19(2009浙江文数)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4,S8S4,S12S8,S16S12成

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则T4,________,等比数列。

T16T12成

20(2009北京文数) 若数列an满足a11,an12an(nN),则a5______,前8

项的和S8______。

21(2009北京理数) 已知数列an满足a4n31,aa2009______,a2014______。

),若数22(2009江苏) 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q1,令bnan1(n1,2,4n10,an2an,nN,则

列bn有连续四项在集合53,23,19,37,82中,则6q______。

23(2009山东文数) 在等差数列an中,a37,a5a26,则a6______。 24(2009全国卷II文数)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S64S3,则

a4______。

an,an2k,23a1,a2k1nn25(2009湖北理数) 已知数列an满足a1m(m为正整数),an1(kZ),若a61,则m所有可能的取值为____________。

26(2009全国卷II理数)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55a3,则

S9S5 _____。

27(2009辽宁理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6S55S35,则a4______。

228(2009宁夏海南理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m1am1am0,

S2m138,则m______。

29(2009陕西文数)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6S312,则an______。 30(2009陕西理数)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6S312,则limSnn2n ____。

31(2009宁夏海南文数) 等比数列an的公比q0,已知a21,an2an16an,则an的前4项和S4______。

32(2009湖南理数) 将正△ABC分割成n2(n2,nN)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图2,图3分别给出了n2,3的情形),在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各放置一个数,使位于△ABC的三边及平行于某边的任一直线上的数(当数的个数不少于3时),都分别依次成等差数列,若顶点A,B,C处的三个数互不同且和为1,记所有顶点上的数之和为f(n),则有f(2)2,

f(3)_______,f(n)________________。

33(2009重庆理数) 设a12,an1项公式bn___________________。

2an1,bnan2an1,nN,则数列bn的通

第三部分 解答题

34(2009广东文数) 已知点1,是函数f(x)a(a0,a1)的图像上一点,等比数

31x4

列an的前n项和为f(n)c,数列bn(bn0)的首项为c,且前n项和Sn满足SnSn1SnSn1(n2)。

⑴ 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11000 ⑵ 若数列的前项和为,问的最小正整数n是多少? TTnnn2009bbnn135(2009全国卷I理数) 在数列an中,a11,an111n1。 annn2 ⑴ 设bnan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⑵ 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36(2009浙江文数) 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Snkn2n,nN,其中k是常数。 ⑴ 求a1及an;

⑵ 若对于任意的mN,am,a2m,a4m成等比数列,求k的值。

37(2009北京文数) 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nN,p0),数列bn定义

如下,对于正整数m,bm是使得不等式anm成立的所有n中的最小值。 ⑴ 若p12,q13,求b3;

⑵ 若p2,q1,求数列bm的前2m项和公式;

 ⑶ 是否存在p和q,使得bm3m2(mN)?如果存在,求p和q的取值范围;如

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8(2009北京理数) 已知数集Aa1,a2,,an(1a1a2an,n2)具有性质P:对任意的i,j(1ijn),aiaj与

ajai两数中至少又一个属于A。

⑴ 分别判断数集1,3,4与1,2,3,6是否具有性质P,并说明理由; ⑵ 证明:a11,且

a1a2ana11a12a1nan;

⑶ 证明:当n5时,a1,a2,a3,a4,a5成等比数列。

222239(2009江苏) 设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满足a2a3a4a5,Sn为其前n项和,

S77。

⑴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 ⑵ 试求所有的正整数m,使得

amam1am2为数列an的中项。

40(2009江苏) 对于正整数n2,用Tn表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b0有实数根的有序数组a,b的组数,其中a,b1,2,,n(a和b可以相等);对于随机选取的a,b1,2,,n(a和b可以相等),记Pn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b0有实

数根的概率。 ⑴ 求Tn和Tn;

22 ⑵ 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2,有Pn11n。

41(2009山东理数) 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nN,点n,Sn,均在函数ybxr(b0且b1,b,r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⑴ 求r的值;

⑵ 当b2时,记bn2log2an1nN,证明:对任意实数nN,不等式

b1b11b21nb1b2bnn1成立。

42(2009山东文数)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nN,点n,Sn,

x均在函数ybr(b0且b1,b,r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⑴ 求r的值; ⑵ 当b2时,记bnn14ann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43(2009全国卷II文数)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716,a4a60,求an的前n项和Sn。

44(2009广东理数) 已知曲线Cn:x22nxy20(n1,2,),从点P(1,0)向曲线Cn 引斜率为kn(kn0)的切线ln,切点为Pn(xn,yn)。 ⑴ 求xn和yn的通项公式;

1xn1xnxnyn ⑵ 证明:x1x3x5x2n12sin。

14245(2009安徽理数) 首项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1(an3),nN。

⑴ 证明:若a1为奇数,则对一切n2,an都是奇数; ⑵ 若对一切nN,都有an1an,求a1的取值范围。

46(2009安徽文数)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22n,数列bn的前n项和

Tn2bn。

⑴ 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2 ⑵ 设cnanbn,证明当且仅当n3时,cn1cn。

47(2009江西文数) 数列an的通项ann2cos2n3sin2n,其前n项和为Sn。 3 ⑴ 求Sn; ⑵ bnS3nn4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48(2009江西理数) 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a1a,a2b,且对满足mnpq的正整数m,n,p,q都有

1245aman(1am)(1an)apaq(1ap)(1aq)。

⑴ 当a,b时,求通项an;

1an。

⑵ 证明:对任意a,存在与a有关的常数,使得对于每个正整数n,都有

n149(2009天津文数)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不为0,设Sna1a2qanq,

Tna1a2q(1)n1anqn1,q0,nN。

 ⑴ 若q1,a11,S315,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⑵ 若a1d,且S1,S2,S3成等比数列,求q的值; ⑶ 若q1,证明(1q)S2n(1q)T2n2dq(1q1q22n),nN。

150(2009湖北理数)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n12(n为正整数)。

⑴ 令bn2n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并求an的通项公式; ⑵ 令cnn1nan,Tnc1c2cn,试比较Tn与

5n2n1的大小,并予以证明。

51(2009四川文数)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n5Sn1成立,记bn4an1an(nN)。

 ⑴ 求数列an和数列bn的通项公式;

⑵ 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Rn,是否存在正整数k,使得Rn4k成立?若存在,找出一个正整数k;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⑶ 记cnb2nb2n1(nN),设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都

有Tn32。

52(2009全国卷II理数)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n14an2。 ⑴ 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 ⑵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53(2009湖南文数) 对于数列un,若存在常数M0,对任意的nN,恒有un1ununun1u2u1M,则称数列un为B数列。

⑴ 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是否为B数列?请说明理由;

⑵ 设Sn是数列xn的前n项和,给出下列两组判断:

A组:①数列xn是B数列 ②数列xn不是B数列 B组:③数列Sn是B数列 ④数列Sn不是B数列

请以其中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条件,另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2⑶ 若数列an是B数列,证明:数列an也是B数列。

54(2009辽宁文数) 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1,S3,S2成等差数列。 ⑴ 求an的公比q; ⑵ 求a1a33,求Sn。

55(2009陕西文数)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2,an2 ⑴ 令bnan1an,证明:bn是等比数列; ⑵ 求an的通项公式。

56(2009陕西理数) 已知数列xn满足x112,xn111xn,nN。

anan12,nN。

 ⑴ 猜想数列xn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12xn65n1 ⑵ 证明:xn1。

57(2009湖北文数) 已知an是一个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a3a655,

a2a716。

⑴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⑵ 若数列an和数列bn满足an的前n项和Sn。

58(2009湖南理数)对于数列un,若存在常数M0,对任意的nN,恒有un1ununun1u2u1M,则称数列un为B数列。

b12b222b323bn2n(n为正整数),求数列bn ⑴ 首项为1,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是否为B数列?请说明理由。 ⑵ 设Sn是数列xn的前n项和,给出下列两组判断:

A组:①数列xn是B数列 ②数列xn不是B数列

B组:③数列Sn是B数列 ④数列Sn不是B数列

请以其中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条件,另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 若数列an,bn都是B数列,证明:数列anbn也是B数列。

59(2009天津理数)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d0),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q1),设Sna1b1a2b2anbn,Tna1b1a2b2(1)n1anbn,nN。

 ⑴ 若a1b11,d2,q3,求S3的值; ⑵ 若b11,证明(1q)S2n(1q)T2n2dq(1q1q22n),nN;

 ⑶ 若正数n满足2nq,设k1,k2,,kn和l1,l2,,ln是1,2,,n的两个不同的数列,

c1ak1b1ak2b2aknbn,c2al1b1al2b2alnbn,证明c1c2。

60(2009四川理数)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n5Sn1成立,记bn4an1an(nN)。

 ⑴ 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 ⑵ 记cnb2nb2n1(nN),设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都

有Tn32。

⑶ 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Rn,已知正实数满足对任意正整数n,Rnn恒成立,求的最小值。

61(2009福建文数) 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2,a416。 ⑴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⑵ 若a3,a5分别为等差数列bn的第3项和第5项,试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

10

62(2009上海理数) 已知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⑴ 若an3n1,是否存在m,kN,有amam1ak?说明理由; ⑵ 找出所有数列an和bn,使对一切nN,

an1anbn,并说明理由;

⑶ 若a15,d4,b1q3,试确定所有的p,使数列an中存在某个连续p项的和是数列bn中的一项,请证明。

63(2009上海文数)已知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⑴ 若an3n1,是否存在m,kN,有amam1ak?说明理由;

⑵ 若bnaqn(a,q为常数,且aq0)对任意m存在k,有bmbm1bk,试求a,q满足的充要条件;

n ⑶ 若an2n1,bn3,试确定所有的p,使数列bn中存在某个连续p项的和是数

列an中的一项,请证明。

64(2009重庆理数) 设m个不全相等的正数,a1,a2,,am(m7)依次围成一个圆圈。、 ⑴ 若m2009,且a1,a2,,a1005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1,a2009,a2008,,a1006是公比为qd的等比数列;数列a1,a2,,am的前n项和Sn(nm)满足S315,

S2009S200712a1,求通项an(nm);

⑵ 若每个数an(nm)是其左右相邻两数平方的等比中项,求证:

a1a6a7amma1a2am。

2265(2009重庆文数) 已知a11,a24,an24an1an,bnan1an,nN。

 ⑴ 求b1,b2,b3的值;

⑵ 设cnbnbn1,Sn为数列cn的前n项和,求证:Sn17n; ⑶ 求证:b2nbn11n26417。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