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简述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答:我国基本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我国的政策主张: 1、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通常有三种方法,战争方法,政治方法,法律方法。在20世纪前,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被认为是合法的手段。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已经禁止使用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更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必须使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只有在自卫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这两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武力。我国一贯实行和平外交政策,所以采取战争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是不可取的。而我国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引发战争。
2、主权平等,和平共处。在解决南海问题时,相关国家主权平等、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相互信任、进行和平谈判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一切国际关系准则,只有在各国主权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得到遵循。”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对海洋领土主权的要求与尊重对方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对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秩序的现实追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可偏执一端。这既是中国对以往地区乃至国际争端、冲突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东南亚各国谋求发展的现实政治需求。
3、 寻求合作支点,求同存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既有和平谈判的基础,又有彼此观点上的差异。南海周边国家都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新形势下,中国适时地提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基本政策:扩大交往,加深传统友谊;相互尊重,世代睦邻友好;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团结合作,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些政策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规划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未来关系的走向,为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正是在中方推动下,南海周边国家一致同意把双边关系进一步推向前进。
4、搁置争议,和平解决争端。在南海岛礁的争议中,由于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在国家利益、认知程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在协调相互关系和解决南海争端中发生矛盾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而主张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正是中国针对南海周边国家之间和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所做出的明智选择。
2、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1、必须把握好坚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一灵魂。
2、必须把握好加快自主创新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新征程这一基本目标。
3、必须把握好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4、必须把握好创新国家建设这一重大任务。
5、必须把握好解决科技体制突出问题这一基本立足点。
二、 论述题(60分)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受国内外因素影响而呈现加速下滑态势,中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请根据所学知识,论述当前我国经“稳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居于世界前列。但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加速下滑的态势。季度增长率已由2011年三季度的9.1%下滑到今年二季度的7.6%,为三年以来的最低点。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一、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非常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困难早有分析,为今年国民经济制定了7.5%的预期发展目标,上半年实现7.8%的增长,
稍高于这一预期目标。从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内需和外需增速均有所放慢,生产活跃度降低,产能利用率不足,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特点。
一、是出口短期内大幅波动。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不仅明显下滑,而且出现大幅波动。1月份出口负增长2月份增速达到184%,4月回落至4.9%,5、6月又有所回升,这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除了季节性因素影响外,还有以下原因:欧洲经济剧烈波动,国际经济复苏进程波折,市场预期不稳,我国出口呈现短单化倾向,一定程度上导致出口增长的起伏,光伏、化肥、新电子产品等出口受美国“双反”、市场投放节奏等特殊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成为外部世界判断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依据,内需收缩、进口增幅下降也间接拉低了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
二、是企业去库存、去杠杆并存。今年以来,生产侧(见链接资料)的工业增加值、 主要工业品产量、发电量等增速的降幅,总体超过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的降幅。生产侧与需求侧的偏离,主要是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和价格持悲观预期,调减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降低产能利用率。在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下调之后,货币条件改善,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但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也有所降低,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去杠杆、去库存同时并存。
三、是产能过剩突出,经济效益下滑。在传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冶炼、纺织、化纤等行业。 在新兴产业中,由于不少地区采用多种剌激政策推动投资,产能快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出现产能过剩。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经营模式表现出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
四、是地区经济运行分化明显。1-6月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10.6%. 15.1%和15.5%。东部增速最慢,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中部增速延续下滑态势,已落后于西部。
五、是房地产市场出现新变化。从全国看,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已连续25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20个月高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速,预计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回落趋势。但近期出现了些新情况。6月份,不少城市地价、房价出现上涨。贷款利率下调,在降低购房成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房价预期。
六、是就业约束有所缓解,财政金融风险约束上升。就业和通胀是宏观调控中两个重要的压力测试指标,就业状况明显恶化常常成为调整宏观政策的依据。在本轮持续较长的回调过程中,就业压力尚不突出。就业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有所缓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但应注意就业指标是一个滞后指标,反应较为迟缓。如果短期内增长下滑过快,至少结构性就业压力仍会出现。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银行资产质量、企业资金链等方面的风险开始显现,经济增速下降使得这些风险点(环节)的脆弱性增加,可能引发局部甚至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
上述新情况、新特点,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体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短期内大幅下滑的风险明显减少。随着需求约束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加快,结构调整将会有所进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预调、微调,对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稳增长的必要性
据报道,年内人们就会看到从大型央企武钢出栏的生猪,因为武钢要建万头规模的养
猪场。其实,武钢的\"不务正业\"远不止这些,他们还将买地养鸡种菜,搞立体生态养殖。这些举动让人们怎么看都不似昔日威风八面的武钢,而更像一家在市场边上捡食吃的民营企业。骨干钢企养猪折射了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程度。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阶段的周期性因素,也有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的结构性因素;既有外部需求大幅减弱的因素,也有房地产调控和剌激政策退出后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低迷的因素;既有发展阶段演进和经济总规模扩大后增速逐步放缓的规律性因素,也有政府为了提高经济质量有意调控增速的因素。可以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自然之举\"。
1.稳增长有利于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平衡
短期宏观经济平衡主要是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间取得平衡。去年我国通胀水平高企,政策着眼点主要是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稳物价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进入2012 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去年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开始显现,我国通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通胀压力大为缓解,CPI指数出现了明显回落。今年6月份CPI 已经回落到了2.2%,比上年5.4%的水平低了3. 2个百分点,已回到正常水平。去年上涨势头较猛的食品价格也趋向稳定,涨幅由季度的8.1%下降到6月份的3.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已经由正转负,且降幅持续扩大6月份降幅达到2.1%。显然影响当前宏观经济平衡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价格过快上涨,而是经济增长的下滑。
短期宏观经济是否平衡,还可以从当前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是否匹配的角度来观察。潜在增长率是指在正常条件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或高于潜在增长率都意味着宏观经济的平衡被打破,经济会分别面临通货紧缩或
通货膨胀的问题。根据测算,在考虑外需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后,我国\"十二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仍在8%以上。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7.6%,已经低于了当前的潜在增长率,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稳增长,防止经济进一步偏离潜在增长水平。
2.稳增长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受去年货币政策紧缩的滞后影响、市场需求萎缩和各类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急剧恶化,中小企业尤为突出。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4%,而上年同期为正增长27.9%。利润下降较多的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6.9%,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6.5%。其中钢铁行业又为最为困难的行业之一,今年前两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出现全面亏损,直到3月份才初步实现扭亏、转为微利局面;不过,进入4、5月份,钢价的加速下跌又使得钢铁企业再度出现经营困难,4月份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仅为17.9亿元,同比下降了96.65%。这也就不难理解,为啥不少钢铁企业纷纷转向非钢产业,原来是想靠“副业”来弥补钢铁主业的亏损。
造成企业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市场需求萎缩。今年1一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增长都比上年同期出现回落,其中投资已回落至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引起投资增长持续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持续负增长和房地产投资的不断回落。1-5月份,交通运输投资中的铁路和道路投资同比分别下降41.6% 和3.3%;房地产投资自去年7月开始减速1-6月份增长16.6%,低于上年同期16.3个百分点。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比去年同期放缓1.8个百分点。实际消费增速也已回落到近年来较低的水平。在出口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8%,远低于上年同期24%的水平。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对最大的贸
易伙伴欧盟的出口甚至出现了下降。
导致企业效益大幅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财务成本高。虽然今年连续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由于受银监会75%的存贷比限制和一些地方金融坏账上升等不良事件的影响,各地商业银行加强了对企业放贷的审核,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着审批周期长、贷款规模较小等问题,银行在收取正常利息之外,还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名义收取其他费用,导致融资成本高企。而小微企业由于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来满足运营资金需求,仍主要依靠民间高利率借贷进行融资,利率远高于正规金融渠道,造成新的沉重负担。
去年以来经济运行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停工项目大量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将会出现大量烂尾工程半拉子工程,从而造成更大的浪费。据报道,受资金不足的困扰,从去年年底以来,大量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铁路工程出现了大范围停工半停工现象。全国范围内停工的铁路项目里程在1万公里以上,包括石武高铁这样的主干铁路工程都已经停止施工。广东省境内部省合作建设的高铁项吕广深港、厦深、南广、贵广高铁中,除广深港已基本完成,另外三条跨省高铁都陷入了停工或缓建的状态。据统计,全国处在停工或半停工状态的铁路工程占到全部项目的90%。各地的房地产项目也陆续传出停工的消息。自从执行严格的楼市调控政策以来,石家庄楼市持续低迷,媒体屡次曝出开发商 \"失踪\"或楼盘停工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个别楼盘是因为手续不全和质量不达标被停工外,大多楼盘是困难以承受资金压力被迫缓工或者停工。资金短缺成为目前各地各种项目停工最主要的\"刹车片\"。
如果经济增长继续下滑,将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更大的困难。一些企业的资金链可能会断裂,通过企业间的相互担保关系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卷入,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也相应会受到影响。而银行因风险意识升高而慎贷惜贷,就会出现信贷紧缩,导致经济增长进步下滑。信贷紧缩与经济下滑间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就很难在短期内打破, 这将使经济
增长较长时间陷入停滞而难以自拔。当前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稳增长有利于改善企业运营的市场环境,为稳增长而采取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也有利于扩大企业和工程项目融资,减轻企业负担,缓解和解决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和重大工程因缺乏资金而停工问题,从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3.稳增长有利于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陆阱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增长有利于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OP排名世界第89位,人均GOP为5414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阶段,正处于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从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看,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仍需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才能顺利跨入高收入阶段。在中等收入阶段如果经济出现明显减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难度就会明显加大。我国当前人均收入水平基本相当于1966年的日本和1987年的韩国,从日韩的经验看,我国也必须继续保持一段时期的高增长,才可以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因而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的时候,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经济增长,以确保我国高速发展的进程不会中断,从而为改善民生、结构调整和保护环境奠定基础性条件。
三、稳增长的可能性
尽管经过了几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目前的铁路总里程仍比100年前的美国还少。20 11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80个,但远远少于美国约1.9万个机场,也少于巴西、南非约700个机场。目前我国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无论是人均还是单位国土面积保有量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有很大发展空间。虽然我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速为7.6%,在世界
主要经济体中依然是最快的,但令人担忧的是今后经济增长继续下行,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既存在着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挑战。
1.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
一、是外需持续疲软且波动风险较大。全球经济复苏呈现走走停停态势。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1.9%,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3.0%的增长,美联储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为1.9%-2.4%,远低于4月份2.4%-2.9%的预期范围。近期美国的失业状况也无明显改善,5月份失业率不降反升。房地产市场虽有些积极变化,但还远未走出低谷。总体看,美国经济今年只能是温和疲软的复苏。欧洲经济的增长前景仍然暗淡,主权债务危机仍在继续发酵,对欧洲经济的拖累十分明显,今年一季度欧盟GDP同比增长率仅为 0.1%,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0.8%的增长速度。4月份欧盟工业生产指数较上月又下降了0.7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外需疲软、资金回流、汇率升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减速。今年一季度,印度经济增长5.3%,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巴西经济增长仅为0.8%,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4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预计全年出口增长比上年回落约10个百分点,拉动经济负增长约个百分点。
二、是内需增长仍面临多种因素制约。首先消费增长受到收入差距大和公平性的限制。高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强,但扩大高端消费如奢侈品、高档住房、高尔夫等又受到公平性的限制,而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则受到购买力的制约难于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如何释放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巨大的投资需求也是问题。在现发展阶段仍需要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有机结合,政府投资要在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民间投资则要在制造业、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而目前这两方面均存在着障碍。过去政府投资主要依靠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不规范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低、风险大。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后,地方政府的融资能
力明显下降。据我们在地方的调研发现,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地方土地\"流拍\"较多,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萎缩。另一方面,融资平台通过发行城投债和中小企业集合债的方式筹资,又存在审批难、效率低、资金到位周期长等问题,筹集的资金量也难以满足地方项目建设的需要。在地方政府缺乏稳定和规范的融资方式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受到制约。另一方面, 民间投资增长仍面临各种障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民间投资增长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是新一轮产能过剩开始显现。在当前整个市场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的情况下,工业领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特别是在一些传统过剩行业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产品销售率和产能利用率总体偏低。5月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9%. 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且今年以来一直处于相对低位运行状态。一些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开工率和设备利用率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水泥产能利用率低于75%,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仅为83%,明显低于多年来90%的平均水平。二是部分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引发价格持续走低。5月份PPI同比下降0.4%,环比下降1.4%,且已是连续3个月下降,降幅不断扩大,特别是钢铁、建材、机械等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且销售形势严峻,显示目前市场供求矛盾有所加剧。无疑,产能过剩进一步发展将压缩未来投资增长的空间。
2.我国具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一、是经济基本面良好。从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供给情况看,我国都具备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的条件和基础。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看,当前我国真正的城市化率还不到50%。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城市化率为50.32%,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但在我国的城市人口统计中包括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人群估计数量在1至2亿之间,他们并未真正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因而不能算作真正的城市人口。如果去除这部分人口,我国真正的城市化率只有40%左右。要达到一般发达国
家约7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化过程中所拉动的基础设施、住房以及与城市化相伴随的消费结构升级,都会创造巨大的需求。基础设施是2009年以来我国重点投资领域,不少人担心基础设施领域存在过度投资,基础设施会过剩等问题。但实际上尽管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铁路、机场建设,总体规模和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差距。类似的差距或许正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如果以更综合的每个劳动力平均拥有的资本存量来衡量,我国仅为美国的8%和韩国的15%。这些数据说明,目前阶段我国仍有广阔的投资增长空间,还不能轻言投资过度。从工业化进程看,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产品与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蕴涵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总体看,在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有广阔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现实需求需要满足。从要素供给角度看,尽管我国面临着劳动力增速放缓、储蓄率下降等趋势性变化,但在\"十二五\"期间要素供给仍可支撑8%以上的增长速度。
二、是政策调整空间较大。当前经济增长持续下滑一定程度上是去年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所进行的政策紧缩的结果。当前通胀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CPI已经回落到2%附近,处于我国通常的调控目标区间内。今年的夏粮已经取得丰收,进一步奠定了价格稳定的基础。在目前的通胀水平上,我国实际利率已由负转正,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货币政策有较大的余地进行调整。在财政方面,我国整体财政状况良好,从赤字率、国债余额等一些衡量财政稳健程度的国际公认指标看,我国都充分具备实施积极财政的条件。 因而从主要的政策参数看,今年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有较大的运用余地,可望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此外,一些改革措施如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等也将加快推进,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也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就业与收入状况良好。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由明显的供过于求转向供求平衡甚至局部出现供不应求,经济增长回落对就业的影响有所降低。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达到33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9.6%。城镇劳动力需求达到59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
14.5%。平均工资上涨水平受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也有限,今年一季度平均工资上涨了14.7%,与上年同期持平。今年以来,还有15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保持较高速度。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现金收人增长17%,都明显快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就业与收入的稳步增长对保持消费稳定增长进而对整体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目前我国的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市场依存度都超过了50%。因而企业的原材料和燃料成本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较大。近期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调。如伦敦布伦特原油价已由年初时的110美元下降到90美元以下。铁矿石价格也趋疲软,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铁矿石进口价格持续下跌,铁矿石进口均价为每吨138.4美元,下跌 13.9%。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五、是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方向对我国经济影响多为正面。近期一些主要经济体已出台或拟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是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与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也基本是正面的。首先欧盟决定对西班牙银行业进行救援并准备推出总额为1300亿欧元的经济剌激计划,至少在短期内有利于控制欧债危机的蔓延,并防止欧洲经济从温和衰退走向严重衰退,这对稳定我国的外需形势有着积极意义。其次是美联储未推出QE3,而是继续扭转操作,对我国把握政策的主动性有利。以往的经验表明QE对经济增长的剌激作用有限,而对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助力不少。美联储未推QE3,有利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降低了输入性通胀的可能。在价格稳定的形势下,即便外需减少,我国在政策选择上也有更大的空间与主动性,可以更为灵活地调整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另外,IMF新一轮增资成功,进一步强化了危机“防火墙”,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为化解危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展望全年趋势,在适度的政策支持下,经济增长仍可达到8%左右。首先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前景仍有望实现。近期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的势头有所减缓,金融市场的动荡再起。欧洲经济还将经受西班牙银行业危机的冲击,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上升。但另一方面随着希腊大选结果的公布、欧盟即将推出1300亿欧元的剌激计划、IMF新一轮的增资以及美联储继续扭转操作,美国和欧洲经济出现严重危机和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因而总体看,2012年世界经济还是有望维持温和复苏的态势,我国出口有望在下半年出现回升,全年仍有可能达到10%左右的增长。但受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出口显著高于10%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其次投资增长可能继续呈小幅回落的态势。近期商品房销售有所回升,但仍难改全年房地产投资回落的趋势,不过回落的幅度可能有所减少。而基础设施类投资如果政策调整到位会出现明显回升,制造业投资在出口好转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的作用下,减速趋势也将有所缓和。消费则随着财税体制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进展等有利因素的支持下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消费的实际增长可能会有所加快。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会议不仅仅释放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也再次传递出中央稳增长的决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