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06:诗词赏析(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6:诗词赏析(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2023-05-23 来源:乌哈旅游
 1 4 专题06 诗词赏析

1.(2022·江苏·中考真题)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骨肉分离 战乱频年 (2)离别 漂泊

(3)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写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天狼”,星名,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人通过引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间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2.“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3.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

4.下列语句中,对自己住处的态度与《小宅》一诗最不相称的一项是( ) 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2.地处市井(或“毗邻百姓”);建筑简陋(或“屋内陈设简陋”)。(意思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一:这两人的园屋和作者的宅院一样狭小,以此表明自己和他俩一样,不重物质生活,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运用村托(类比)手法,以“庾信园”“陶潜屋”衬托自己的“小宅”(或“以小宅类比古人的陋室”),隐含以“贤人”自居之意,抒发自己虽居小宅,但心胸宽广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4.C

【解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可知“小宅”地处市井,毗邻百姓;根据“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可知“小宅”是建筑简陋。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运用典故,借古代的贤人“庾信”“陶潜”自比,表达自己虽居陋室,但品格高洁。安贫乐道的情怀。以“庾信园”“陶潜屋”衬托自己的“小宅”,以小宅类比古人的陋室”,以古代贤者自居,“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表明自己不介意生活的清贫,更在意精神世界的满足。

4.本题考查迁移拓展。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与《小宅》一致;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明了陶渊明喜爱远离俗世的隐居生活,淡泊的情怀。与《小宅》一致;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表现的是杜甫因为自己的茅屋破漏而感到忧伤,并由此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生活。与《小宅》不一致;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体现了刘禹锡身在陋室,安贫乐道的情怀。与《小宅》一致;故选C。

(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

度关山 [唐]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

【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 5.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

2 4

选择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 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

【答案】5.示例:选B, 首联、颔联中“红日”“狐关”“危楼”“广漠”“长城”等,描绘了雄浑壮阔的边塞图景;颈联中“拂剑”“弯弧”,展现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图B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

6.示例:表情:表情严肃,眼神坚定。 动作:拔剑、拉弓。 7.示例1:宜重读“系虏”,可以突出英雄壮举,体现豪迈气概。 示例2:宜重读“贾谊”(或“书生”),可以凸显诗人虽是书生,但仍可以杀敌报国的志气与豪情。

示例3:宜重读“谁知”,说明人人皆可成为报效国家的英雄,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扣住画面,进行描述。根据诗歌内容,首联“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中的“雁塞”“红日”“雪”展现的是边塞雪后初晴的景象;颔联“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高楼、大漠、长城展现了边塞特有的雄浑壮阔的图景;颈联“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拂剑”“弯弧”刻画了一位挽弓射箭的英雄形象;尾联“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意思是俘获敌人的人竟然是个少年儒生,表现的是作者对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的赞美之情。据此分析,图B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

6.本题考查朗读的技巧。

要根据诗句所展现的意境或是情感,注意朗读的语气、重音和朗读时的动作。“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中,“拂剑”是拔剑的意思,“金星出”写出拔剑时迅速,刚劲有力;“弯弧玉羽鸣”写拉弓射箭,箭呼啸而出。这两句诗刻画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据此分析,朗读时应该用坚定的眼神,严肃的表情,配以拔剑、拉弓的动作,展现为国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7.本题考查朗读重音的处理能力。重音是朗读时,为了传情达意的需要,对某些词或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要结合语境分析,做到言之有理。

①可重读“系虏”,意思是俘获敌人,写战场上打了胜仗,俘虏了敌人,更能突出英雄壮举,体现豪迈气概;

②可重读“书生”,说明诗人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仍可以上战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③可重读“谁知”,意思是哪里知道,说明报效国家的英雄竟然是少年儒生,出人意料。 (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8.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9.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答案】8.采用了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伤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庭、莺鸟乱啼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

9.“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既包含仕途不顺的贬谪之思(政治失意的郁结或宦情的凄凄),又包含羁旅无归的怀乡之念(漂泊在外的愁绪或羁思的凄凄)。

【解析】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可以从字词含义、诗文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是: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这两句偏重叙事描写“百花尽”,写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将“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写出植物在雨后凋零之景;而“莺乱啼”则写出雨后的生灵——莺,啼叫扰人心扉,杂乱而无韵律,借鸟声传达诗人因景伤悲,心烦意乱,因贬谪离家凄迷惆怅的精神状态,因此是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的写法。

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诗歌情感分析。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意思是: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联系注释中“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因为作者一贬再贬的仕途失意经历,让作者心生愁意。被贬十年后刚回长安,随即又被贬到更荒僻的柳州做官,背井离乡,因此“宦情”“羁思”两种愁情一齐涌上心头,“共凄凄”。

10.(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砦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

【答案】(1)偏僻(或:险峻) 宁静(或:安宁、祥和) (2)“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砦来逃避。既表现鑫末战乱常年不断,也表现出阳兴砦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

3 4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描写了阳兴砦所处位置,和自然环境。要穿过乱石,从樵夫打柴的小道才能到达,足见其位置的“偏僻”;“戍城”点出了阳兴砦的功能——防守的重镇,“重岗”表现阳兴砦的外围环境,被一层层的山岗围绕,由此可见其“偏”和“险”。“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描写的阳兴砦的社会环境,民风淳朴,鸡犬相闻,好一派宁静的场景,这与外面兵凶战乱的状态仿佛就是两个世界,宁静而祥和。故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偏僻、宁静(祥和)的特点。

(2)本题考查关键字句的赏析。“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砦来逃避。既表现金末战乱常年不断,也表现出阳兴砦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所以“年年”也抒写战乱的情景和对家乡沦陷的悲愤无奈的心情,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战争的仇恨。

(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云山图》二首

沈周① (一)

看云疑是青山动, 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 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

侵晓溪山半是云, 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 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1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

12.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3.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案】11.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12.B

13.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雾缭绕,朦朦胧胧,草堂在朦胧云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仿佛白云和草堂主人各占了草堂的一半。

1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容”、“云态”,也写“云情”。第一首描写画家兼诗人沈周眼中看出的“云”。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第三句的“云山”,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备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画出来,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与第一首不同的是,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己。石田到山里来,由“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另外此联中“空”与首联中的“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该选项的诗句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最接近;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故选B。

13.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忙”和“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与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静止与云移动时的画面,诗人误认为山在移动,事实上是云在移动,山作为云的陪衬,衬托出白云的变化的动态美,故而也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物我合一的情趣。

(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14.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15.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答案】14.诗人客居异乡,在雨夜,独坐室内,点一盏孤灯,隔窗听雨打芭蕉的声

4 4

音,孤灯照着离人难入梦。

15.“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

“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即可。句意是: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诗人雨夜孤灯相伴,独坐室内听窗外雨打芭蕉的景象,来作答。

1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妙处。

诗句中“一声声,一更更”是间接写雨的,“一声声”写雨之稠密,“一更更”写雨不断绝,衬托诗人的夜深难寐。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意思是:雨声啊,不懂得离人不爱听,敲打着空阶一直到天明!从中看出诗人一夜未睡。“空”,一是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二是突出了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点睛】参考译文:

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