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针对训练(三模)历史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针对训练(三模)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24-01-08 来源:乌哈旅游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21年5月高考针对性训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2.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主持的财政改革对盐的生产实行民制官收政策,在市内设官吏定点销售,在不设市的小邑和乡村,特准中小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分销给消费者。此举意在A.推动制盐业的繁荣 B.统一盐价稳定市场 C.控制盐业增加收入 D.打击商人消灭割据

3.中国古代,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小农经济形态的长期存续 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C.农业生产水平的长期停滞 D.农村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4.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代,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的现象。这一变化是因为 A.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中央集权的强化

5.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

- 1 -

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 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 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 C.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

6.鸦片战争后期,道光帝派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全权代表同英军议和,但他们三人在后续的几次谈判中却只是委派了几批低等级的官员来承担具体的交涉谈判事务。耆英三人的这一做法意在

A.展现灵活的谈判技巧 B.维护清政府的尊严 C.宣示清朝的等级秩序 D.延缓中英和谈的进程

7.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初六,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为招商在上海试办机器织布局》折。光绪皇帝批复:“机器织布事属创举,织成则天下受其利,不成则商民受其累,且贻笑于外国矣!”慈禧在其后又加批示:“蚕桑为天下本务,机器织布害女工者也,洋布既不能禁,奈何从而效之乎?此事当审慎。”据此可推知

A.洋务运动缺少上层支持 B.清政府帝后权争矛盾激化 C.小农意识阻碍中国近代化 D.“中体西用”思想渐成潮流 8.图1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

A.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 B.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进展 C.工农武装割据成燎原之势 D.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9.1938年中日两军在华北已经没有大规模会战,但日军伤亡数达到将近5万人,其中2月到5

- 2 -

月由于日军在山西主动发起攻势作战,伤亡数占到全年2/3以上,分别为26765人和8321人。这客观上反映出

A.敌后战场的作用日益突出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政府逐渐转向消极抗日 D.日本战争潜力逐步丧失

10.1949年3月,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这是中国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盛大会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全体代表,周恩来为大会题词“努力生产,打破封建”。该会议的召开

A.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凝聚了国家发展的力量 C.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实现了妇女的完全解放

11.罗马法学家普遍认为,一切公民的私有财产都应得到保护,国家绝不能以任何方式侵犯公民权利,一旦财产权被侵犯,正义原则也就从根本上受到破坏。由此可知,古罗马 A.个人权利不受限制 B.公法发展比较薄弱 C.注重维护个人权利 D.强调司法公平公正

12.康德认为,区分自然状态与文明状态(政治社会)的主要标准,是由法律规定的,或者说是由共同的宪法来规定的,如果在人们进入文明状态之前没有承认任何公正的获得,那么这种社会状态本身就不可能产生。康德强调的是

A.天赋人权 B.自由平等 C.人非工具 D.法治精神

13.列宁在1917年9月14日《工人之路报》刊文指出:“直到今天,俄国的国家政权……口头上是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政府,而行动上是反人民、反民主、反革命的……政府,这就是至今还存在的矛盾,这就是政权极不稳固和摇摆不定的根源。”列宁此举旨在 A.论证推翻沙皇专制的合理性 B.阐述无产阶级掌权的必要性 C.揭露资产阶级政权的两面性 D.探寻推翻临时政府的可能性

14.图2是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在1934年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树后人物代表德国,法兰西女士在抚摸、讨好大熊。下面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 3 -

A.英国奉行扶德抑法政策 B.苏联模式受到西方国家青睐 C.苏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 D.法国拉拢苏联维护自身安全 15.表1为二战后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表。这说明了

A.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B.新兴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艰难曲折 C.政治独立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 D.亚洲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4分)表2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注:1贯=1000文;“-”表示数据缺失。

——据陈尚胜《开放与闭关·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

- 4 -

对表2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14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政院论驳上谕风潮

1910年9月,议会准备机构资政院(仿照西方的法规体制设立的中央谘议机关,议员分皇帝亲选、民选各100名)正式成立。清廷希望“为朝廷竭协赞之忠”的资政院议员,以一种“半在朝”的政治身份与朝廷站在一起。

11月4日,清廷颁谕缩短预备立宪年限,定于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并专横声称:“年限一经宣布,万不能再议更张”。资政院议员虽不敢对上谕正面发难,但采取了曲解的办法:“我皇上,我监国摄政王的本意,并不是必要到宣统五年始开国会……不过因皇上方在冲龄,监国摄政王不能自作主张,所以交付廷议以取决之。”进而进一步鼓动大家继续请愿再次缩改预备立宪的年限。

11月9日,又出现了议论上谕的风潮。这天,议长宣读了一道上谕,对资政院核议湘抚与省咨议局关于发行公债一事争议的具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湘抚此举“系属疏漏”,既未给其以任何处分,也未提及发行公债应交或补交省咨议局议决。对此,议员们惊诧异常,他们愤然指出“立宪国精神,全在法律。督抚违背法律而不予处分,则资政院可以不必设……宪亦可以不立”,诘问清廷到底“要立宪不要立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22日,议长宣读了命将资政院议决的云南盐斤加价具奏案交督办政务处,将议决的广西巡警学堂具奏案交民政部分别查核的上谕。议员们认为这不但否定了资政院的议决权,而且无异于宣布以上两个行政部门为资政院的上级机关。因而骤起轩然大波,不少议员开始对上谕含沙射影,旁敲侧击。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论驳上谕风潮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政院论驳上谕风潮”进行评述。(14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8.(14分)表3是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5 -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依据表3,绘制一幅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制图规范,须明示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 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部分立法情况

1874年《工厂(妇女健康)法》获得通过。

1883年《工厂与作坊法》出台。规定:白铅工厂必须具备“通风设备、带盥洗室的宿舍、带有冷热水的女性浴室、舒适的餐厅、全套的工作服及口罩、工厂所有员工可随时饮用的充足的酸性饮料的供应”。

1889年8月30日,英国议会出台《棉布厂法》。该法案关注棉布行业中有害健康的潮湿、蒸汽等特殊问题。

1891年通过《工厂与作坊法》。明确规定:任何工作场所不得出现危害公共健康的恶臭或秽物,也不得违反此前法案关于整洁、通风、宽敞空间以及粉刷墙壁等方面的规定;经英国内政部授权,视察员可随时进入各类工作场所,如发现工厂或作坊中存在违规行为,将协同各地卫生部门进行查处;在规定期限内未做出整改者,将被处以每天10先令的罚金。

——据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整理

概括材料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 6 -

- 7 -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