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 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求、
(一 )调查研究
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 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 格、市场及使用情况;
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 (二 )可行性分析
1. 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 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 (三)决策
1. 制定产品发展规划: (1) 企业
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 发展规模 ,发展水平和技
性分析,制定企业产品发展
根据国家和地方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可行 经济发展的需
要、 术改造方向、 规划。
(2) 由研究室提岀草拟规划,经技术开发规划部初步审查,由研发中心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 慎密的研究定稿后,报技术委员会批准,由研发中心主任下达 执行。
2. 术、
备方面的应用研究:
(1)开展新产品的研究,促进产品创新,预测企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 据。
(2)开展哪些对新产品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重大工艺改革、 用。 (3) 开展哪些对提高新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研究。 二、产品技术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 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
(一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
,由开发部门或个人向上级对计划任务
书提岀体现产
其
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 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研发方案、 并由开发人员负责编写 作如下规定:
1. 个内容
(1) 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 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 国内空品品种方面填补 白”
(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
,适应市场 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开发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
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开发的依据。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艺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
),其编号内容和程序
的准备和管理,
三段设计 ”程序。
和测试仪器的应 供产品发展的科学依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 新材料、
,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新工艺、新装
(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辅料
,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调查同类产品
要求; 的质量、价
行科学预测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
,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
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
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
(其中标准化 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订
3. 对计划任务书提岀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4. 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列岀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
能、
规格、特征一
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6. 标准化综合要求:
(1)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情况 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列岀应贯彻标准的目标 与范围,提岀贯彻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 :列岀推荐采用的标准,提岀一定范围内 的标准,产品系数
指 标
。 (3) 对材料和原料的标准化要求:列岀推荐选用标准原料及外购辅料清单 原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辅 提岀一定范围内的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行开发时机上的必要性。 ,并说明现在进 ,详述规划的有关内容2.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料标准。
(4)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 ,提岀新产品标准化要 求。 选用标准原料后预
(5) 预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用标准原料、外购辅料及贯彻原料标准和 测的经济效果。
7. 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 理性能及通过 不同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 ,从中选岀最佳方案。
8. 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价 ,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 是否能满足 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9. 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 ,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0. 新产品设计试验,试用周期和经费估算。 (二)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 ,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 和主要零部件
的设计。
1. 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的试验研究 (新原理、材料工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 ),并写岀试验研
究大纲和研究试验报告。 2. 作岀产品设计计算书 (如对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能源效率、
效益等相关方
社会 面的计算、核算。;
3. 对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4. 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
(三) 工作图设计: 1. 产品技术条件包括:
(1) 技术要求
(2) 试验方法 (3) 检验规则
(4) 包装标志与储运
2. 编制试制鉴定大纲: 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
(1) 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稳定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 准方法及 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
(2) 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
(3)批试鉴定大纲还必须提岀工艺、检测手段等与生产要求、质量保证、成 等相适应的要求。 本、安全、环保
3. 产品广告宣传备样及文件。 4. 标准化审查报告:指产品工艺设计全部完成 ,设计文件经标准化审查后 ,由标准化部门编
写的文件,以便对新设计的产品在标准化、 系列化方面作岀总的 评价,是产品鉴定的重要文 件。标准化审查报告分样品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和小 批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
三、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一 )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 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技术图纸、 工艺文件等,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 产品、性能和 小批
试制是在试制的基础上进行 设计的工艺性,考核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指定范围内进行。
,验证全部 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 和工艺 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工艺性 此阶段由技术科负责工艺文件
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标准要求编制下 列文
件:
1. 试制总结;
2. 试用(运行)报告 (二 )试制工作程序
1. 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 :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 设想备、测试条件等
和简略工艺路线。 2. 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 ,作岀材料改制,选配等项 工艺分
析。 3. 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 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 工艺过程卡片(工艺卡);
(2) 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 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 编写试制总结: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 ,供样品鉴定用,小批 试制总结由工 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6. 编写型式试验报告 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 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 ,型式试验所进 行的试验项目
7. 编写试用(运行 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标准规定 ,并由检验科负责按标准编制
)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 文件,试用
,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 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 (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 格按标准,由技术部负责编制。
8. 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辅料报告 ,由技术部负责。 (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
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 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
试制或正式投 产,它是对社会、 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 行。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 ,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
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 ,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 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
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 按规定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 2. 按规定备齐完整成套的技术及工艺文件要求 :
在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
(1)
技术及工艺文件一一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
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 造、 成套资料。
鉴定应具备的;
正常生产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 一一供产验收和管理用
(3)随产品岀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说明 一一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 组织技术鉴定,
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的合理性、 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 等,确定能 否 投入小批试制;
b. 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 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 与可靠程度, 以及资源供应、外购辅料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 ,搞
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
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 及审批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 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 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 (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 属于公司的新产品 (科研)计划项目,由公司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 公司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 (科研)费用。 4. 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 ,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 费用经办公
室审查,研发 中心主任批准后,由财务部掌握,专款专用。
四、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周期
(一 )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 ,允许直接从技
术设计或工 艺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 1〜3个月。
(二 )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 ,必须
索取全部论
证、设计和工艺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 2~5个月。
(三)属于在技术和工艺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类别产品的开发 规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别情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
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 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 工艺周期: 样试1~2个月 批试2~3.5个月
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 :1个月 五、 评审与报批
(一 )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务院、 施厂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为节省开支,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二 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
()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三 )成果奖励分配方案由办公室共同商定后报研发中心审批批准执行。 移交投产的管理 (
1.
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 (或建
术设计,工
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 ”办理报审手续。
励条例和实
):1~2个月
,开发周期一般
),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
议书),由开发部门或个人进行技 艺设计经批准、审核、签字后进行样试。
2. 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经济可靠 ,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标准,在充
3. 产品的主要参数、 型式、 基本原理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 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
4. 每一项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 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 试均由外联部主持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
,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
有运行报告。样试、批
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
,并确定投产后 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
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技术委员会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 成批投产的手续。5.移交生产线由技术推广部组织,研发中心主任主持召开有企管、 验、技术、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
安环、化
,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
,提岀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
作岀评价,确认设计合理性,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 交时间的意见。
6. 批准移交生产线,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 7. 移交生产线的必须填写 七、技术资料验收
工艺规程、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 资料。
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经各方签字。
1.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 中心工艺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资料应移交研发 主任签收归档。
2. 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工艺图纸、资料送企管部审阅。 3. 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办公室负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