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要求 1.一般规定
(1)适用于桥梁施工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应符合混凝土相关的规范要求。
(2)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尺寸标准试件测定。试件以同龄期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的,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应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有一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15%时,则该组试件无效。
(3)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为标准尺寸试件在温度为20±2℃及相对温度不低于95%的环境中养护28d做抗压试验做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单位Mpa),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取其保证率为95%。
2.混凝土的配合比
(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渗、抗腐蚀)等质量要求。
(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规程》(JGJ/T55),通过试配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可参照桥规附录F-4计算确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亦可参照上述规程,经过试配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积累资料,为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依据。
(3)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浇筑时的坍落度应按浇筑入模时的坍落度执行。
当工程需要获的较大的坍落度时,可在不改变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影响混凝土的的质量的情况下,适当掺加外加剂。
(4)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中规定。
(5)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
不宜超过500 kg/m3。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350 kg/m3。
(6)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时,除应符合外加剂掺入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钢筋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②位于温暖或严寒地区,无侵蚀性物质影响及与土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30%;位于严寒和海水区域,受侵蚀环境和使用除冰盐的桥涵,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15%。从各种组成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如大于上述数值时,应采用洁净水和无氯骨料时,氯离子含量可主要以外加剂或混合材料和氯离子含量控制。
③无筋混凝土的氯化钙或氯化钠掺量,以干质量计,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3%。
④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宜为3.5%-5.5%。
⑤对由外加剂带入混凝土的碱含量应进行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碱量,对一般桥涵不宜大于3.0 kg/m3,对特殊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不宜大于1.8 kg/m3;当处于受严重侵蚀的环境,不得使用有碱盐水泥,普通水泥或其他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中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用于代替部分水泥时的掺量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
(7)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下列规定:
①骨料最大料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应符合粗骨料的规定。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小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
②最小水泥用量280—300 kg/m3(输送管径100—150mm)。 ③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宜为80—180mm。 ④宜掺用适量的外加剂或混和材料。
(8)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应填写试配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方面批准。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报批。
3.混凝土的运输
(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当混凝土拌合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表中所规定。
(2)用无搅拌运输工具运送混凝土时,应采用不漏浆、不吸水、有预盖且能直接将混凝土倾入浇筑位置的盛器。
(3)采用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 ②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③泵送前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内壁。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4)用搅拌运输车运输已搅拌成的混凝土时,途中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混凝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
(5)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的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证其原水灰比不变。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4.混凝土的浇筑 (1)一般要求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因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②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b.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c.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③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
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表中的规定。
④浇筑混凝土时,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捣实外,宜采用振动器振实。用振动器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b.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
c.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够在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d.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⑤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
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表中的规定。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
⑥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距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a.应凿除处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Ⅰ.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Ⅱ.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Ⅲ.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010mpa;
b.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为10—20mm的1:2的水泥砂浆。
c.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石榫;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d、施工缝处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e、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试验资料,可参考附录F-5。
⑦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⑧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层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完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完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⑨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⑩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2)墩台混凝土的浇筑
①对墩台基底的处理,除符合天然地基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底为非粘性或干土时,应将共润湿。
b、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②一般墩台及基础混凝土,应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③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墩台及基础,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防止混凝土水化过热后影响混凝土质量。
④采用爬升模板浇筑墩台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
b、浇筑应分层分段进行,各段应浇筑到距模板上口不小于10—150mm的位置为止。若为排柱式墩台,各立柱应保持进度一致。
c、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振捣。
d、为加速模板提升、可掺入一定数量的早强剂。
e、在滑升中必防止千斤顶或油管接头在混凝土或钢筋处漏油。 f、每一整体结构浇筑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途停工,应按施工缝处理。
g、混凝土脱模时的强度宜为0.2—0.5Mpa。
⑤大体积墩台基础混凝土,当平截过大,不能在前层混凝土出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次层混凝土时,可分块进行浇筑。分块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分块宜合理布置,各分块平均不宜小于50m2。 b、每块高度不宜超过2m。
c、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应错开位置做成企口,并按施工缝处理。
⑥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应参照下述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
a、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b、采用水化热低的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度水泥。
c、减少浇筑层的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的速度。
d、混凝土用料要遮盖,避免日光暴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温度。
e、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道通水冷却。
f、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生。
5.混凝土的养护
(1)对于在施工现场集中养护的混凝土,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养护制度。
(2)一般混凝土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3)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4)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用加压成型、真空吸水等法施工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可酌情缩短。采用塑料模板或喷化学浆液等养护层时,可不洒水养护。
(5)当结构混凝土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用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d内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10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前,不受水的侵袭。
(6)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
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7)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受到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6.热期、雨期混凝土的施工
(1)热期混凝土施工,应制定在高温条件下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并应符合如下要求:
①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 a、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b、热期施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应准备工作充分,施工设备有足够的备件,保证连续进行;从拌合机到入仓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c、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控制在32摄氏度以下,宜选在一天温度交底的时间进行。
d、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摸板,钢筋的温度和改善工作条件;也可在摸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
e、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洒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②混凝土的养护
a、不宜单独使用专用养护膜覆盖法养护高强度混凝土,除非当地无足够的清洁水用于养护混凝土。
b、洒水养护宜用与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湿养护应不间断,
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c、混凝土浇筑完,表面应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初凝后墩台塑料膜,用温湿的粗麻布覆盖,经常洒水,保持潮湿状态最少28日。如有可能湿养期间采取折光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构造物的竖直面拆膜后,宜立即用湿粗麻布把构件缠起来,麻布出处整个用塑料膜包紧,粗麻布应至少7d保持潮湿状态,随后可用树脂类养生化合物喷涂。
③热期施工应检查下列项目:
a、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时,环境温度每日检查4次,并做检查纪录;当温度超过热期规定的要求时,混凝土拌合时应采取有效降温,防晒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否则应停止施工。
b、混凝土热期施工,除应留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件处,还应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28d的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
c、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通过试验确立在最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覆盖时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
d、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剂的掺量,并检查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以防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危害。
(2)混凝土雨期施工:是指在降雨量集中季节且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时进行施工。雨期要按时收集天气预报资料,混凝土要施工要尽可能避开大风大雨天气。雨期施工应制定防洪水、施工场地、生活区做好排水措施。施工材料如钢筋、水泥的码放应防雨漏及潮湿,
建立安全用电措施,防漏电、触电。
①雨期施工准备
a、准备雨期施工的防洪材料、机具个必要的遮雨设施。 ②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a、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施工;对受洪水危害的工程应停止施工。若必须施工时,应有抗洪抢险措施。
b、雨期施工应加强地基不良地段沉降观测,基础施工应防止雨水浸泡基坑,若被浸泡,应挖除被浸泡部分,用与基础同样的材料回填。基坑要设挡水埂,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设集水井,配足抽水机,坡道内设接水措施。基坑挖好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或垫层,防止被水浸泡。
c、施工前对排水系统应进行检查,疏通或加固,必须增加排水措施。
d、雨后模板及钢筋上的淤泥、杂物,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干净。
e、雷区应设置防雷措施,高耸结构应有防雷设计;沿海地区还应考虑防台风措施;露天使用的电器设备要有可靠的防漏电措施。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 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见下图
(三)混凝土施工监理要点
1.检查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是否与设计配合比的材料相一致,特别要注意检查原材料易变异的指标,如砂、石的含泥量,碎石的最大粒径,砂石的细度等,这些指标往往会反应到现场材料的目测处理上。因此监理人员在进行必要的试验抽检同时,要经常性地进行目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试验验证。防止材料变异影响混凝土质量。
2.检查拌合设备标定的时间,防止超过标定时间的设备进行混凝土拌合。
3.核对有于现场施工拌和施工配合比是否与设计配合比相统一,施工配合比应为设计配合比的含水量调整,否则将不能有于施工。
4.对承包人施工现场的准备进行检查,特别是设备、人员、场地和上道工序的检验。防止准备不足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
5.检查环境气候情况,要求承包人根据气候条件采取相关措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6.旁站混凝土施工,旁站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对于施工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如水下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要严格检查坍落度,当坍落度不满足要求时,要求承包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达不到要求而出现问题或质量事故。监督承包人按审批的施工方案中的工艺进行混凝土施工,并做好监理旁站记录。
7.检查、督促承包人根据规范和施工方案要求组织混凝土养生,防止因养生不到位引起混凝土裂缝或强度不足。
8.制备监理抽检的混凝土试块,并按要求进行养生。 (四)混凝土质量标准
1.混凝土强度按照分项工程为单位,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的方法确定混凝土是否合格。合格证到满足要求,评定时可以得满分。
2.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
3.无蜂窝、麻面裂缝和损边缺角现象。
4.有于单体结构中的特殊要求及实测项目在单项工程监理细则中阐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