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24-01-31 来源:乌哈旅游
Vocationaleducation 职业教育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文/任长乐 张世懂

摘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分析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家各部门和学校给出的就业帮扶政策,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工作的开展,给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疫情防控常态化;就业现状1 前言

2020年1月份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传播最快、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1]

,此次疫情在中国3月下旬已基本被控制,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带来了重大影响。企业长时间无法正常开工、阶段性减产或停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但迟迟进不了工作岗位,不少学生因为所签项目取消被迫在家待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更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问题,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党和国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所遇到问题2.1 就业机会减少

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但境外疫情仍在继续大规模蔓延,多个行业受到严重冲击,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因为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很多企业停工停产,特别是餐饮、运输、外贸等行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不少企业因为租金、人工成本、市场等因素,不得不裁员降薪、停工停产,用人计划也被搁置[3]。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工作时间损失占总时间的8.8%,这相当于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流失,这大约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劳动力市场损失的4倍。

在我国,每年毕业生的人数持续增长,2021年毕业生首次突破900万,就业机会却在减少。网络招聘的大数据显示,在前程无忧网站上,2020年2月的职位发布量不足2019年同期的60%,下半年经济有所恢复,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有些企业为了控制管理风险和管理成本,疫情期间不再接收应届生在本单位实习,而缺乏实习经验的学生,在企业应聘中处于劣势,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4]。2.2 创业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没有创业热情,即使有少部分学生投身创业,也大多停留在广告公司、打印店、淘宝销售日用品等一些技术壁垒较低的行业,很少有人在自己的专业所学上找到突破点,形成产品应用到市场中去。再加上本次疫情的出现,不少企业与身边的店面都关门歇业,很多家庭希望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己有能力为其提供安稳生活的条件,不想让孩子去承担创业的劳累与风险。2.3 就业积极性不平衡加剧

高职院校的宣讲会和招聘会主要集中在每年的9-11月份,因为时间比较短,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中会出现“慢就业”和“乱就业”两个就业积极性极端化群体。

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存在角色转变恐惧情况,对就业有抵触情绪,同时此时间段专业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导致不少同学错过不少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甚至有极个别学生整个宣讲会周期内没有参加一次招聘会。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在筛选工作方面缺乏规划,没有目标,不考虑工作岗位和自己专业是否关联、工作性质与自己性格是否匹配,盲目的应聘大量的单位,最后被多家单位录取后又不知该如何选择,浪费自己大量时间,同时也占用了其他同学的就业机会,浪费了企业的招聘指标。

这是在学生寻求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两个就业积极性上的两个极端,无论是哪个极端段都是不可取的,因为疫情原因,就业岗位减少,懒就业的同学可选择的机会减少,乱就业的同学因为就业紧迫感增加会应聘更多的企业以增加安全感,就业极端化现象加剧。2.4 就业辅导困难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就业相关课程都采用线上授课模式,课程中的模拟面试、着装点评、礼仪指导等相关知识不能面授,专业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明显减少,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的机会减少。理论课程结束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采用线上指导,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难与班主任和就业辅导员面对面的沟通,国家和部门下发的一些就业政策,就业辅导员和班主任只能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解读,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具体了解到什么程度,只能通过学生的字面反馈获取信息,如果学生不说,你很难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针对性的指导。2.5 就业心理压力加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除了上学,其他所有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孩子缺乏社会阅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进入大学以后,遇到困难,处理问题过程中因为心智发展不成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民生活和市场秩序收到严重冲击,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学生在能否顺利毕业,如何找到一份家庭和自己都满意的工作,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等问题上出现焦虑和不安等情绪,容易产出就业焦虑、就业依赖、就业从众和就业攀高等就业心理问题。3 政府和学校制定的方针对策3.1 国家政策方针

针对疫情常态化下的就业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促进就业的的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分别从扩大基层就业规模等五个方面进行拓展高校毕业生渠道。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等多部门分别制定实施稳就业举措。如2020年高职扩招200万人,专升本扩招32.2万人,硕士扩招18.9万;2020年全国招募3.2万名高校毕业生开展支援农村,较2019年增加5000名[5];从2022年起,专科学历学生参军退役并完成专科学业后,可免试入读普通本科或成人本科。3.2 学校措施

执行国家及教育部发布文件,积极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新就业形态,顺势而为,补齐短板的理念,积极应对疫情对就业工作产生的内外部影响,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2020年高校就业考核实施细则,坚持高位推动,严格规范就业信息统计核查及监管机制,加强领导,将信息统计工作落地生根,全面实现学生填报、班主任审核、辅导员复审、学校核查、学生反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工作闭环。

优化报送流程,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建立周报制,统一各项数据的发布节点。2020󰀁年上半年面对疫情下不能开展校园线下招聘新情况,积极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及时发布致企业一封信,及时网上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开展网上招聘。4 做好就业工作几点建议

(1)加强毕业生心理辅导󰀁。学校方面成立以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为主要责任人,以就业辅导员和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老师为骨干的就业领导小组,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深入掌握毕业生就业状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分析市场,认清自我,摆正心态,舒缓就业焦虑,树立正确就业观。家庭方面多关爱子女,调整就业期望值,降低就业心理压力。学生自己也应该认清市场行情,客观评价自己,尽量避免就业焦虑、攀比、依赖等不良心态的出现,增强就业主动性。

(2)加强校企合作。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市场不景气,更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主动联系专业对口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下转337页)󰀁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97

ScienceandEducationForum

外部数据输入或对数据的自动收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它一开始就被困在规则、程序、算法之中,严格遵守程序赋予的规则,执行程序所提供的指令是它存在的全部意义,简单的批判对它来说却难以登天。它完全理性,完全追求逻辑方面的考量,完全规避了情欲对它的可能作用。而人类的自然智能许多时候是完全不讲逻辑和理性的,人类意识常常自相矛盾。人类从来不会把自身困在规则之内,人类总是从遵守规则到无规则最后甚至建立新的更符合人类需求的规则。人类始终坚持以自我为尺度构建世界,拥护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由和尊严的看重是人类意识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因。

尽管不少科学家预言奇点就在不久的将来,强人工智能将会变成超人工智能,届时的人工智能可自我复制可自我提高,从而在整体上超越人类,到那时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将全部交由人工智能来决定,而“人类”的本质将等同于其他普通生物。霍金在2014年对人工智能作出重要评论,他谈到忽略人工智能的威胁可能是我们犯的最大错误。2016年又提出人工智能可能成就或终结人类文明。2017年则直接谈到即使人工智能终结人类,人类也别无选择。但奇点信徒的结论大多数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和无监督学习等技术的进步,是科学技术关注的重点,而非哲学关注的重点。人类的意识何其丰富多样,并非计算能力和运算能力可以囊括的。突现论证实了只有人脑才能涌现智能。人类意识是在生命体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复杂网络上产生的。人工智能要想有意识,需要先成功探索人类意识的产生原理,再研究如何将碳基上的神奇产物“移植”到硅基土壤并让其继续繁衍,其实现可能性是值得商榷的。3 结语

科教论坛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探索人类意识的奥秘有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秉承包容的态度;积极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而非排斥和抵制。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的“超能力”会让人类惊叹,但不应该令人类恐慌。因为从某种角度来看,碳基在基础组织上已经优于硅基,意识、情感与欲望只会突现于硅基之上,人工智能归根结底只是延伸人类智力的工具,由人创造受人管控。而人工智能和人类生活结合的紧密程度不仅仅是由计算机、仿真学、物理学等自然学科决定,更多的是由包括伦理学、法学和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决定。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必然要建立在促进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基础之上,而非影响人类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创造。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的人类有能力解决好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间的矛盾,为全人类进入真正的智能时代保驾护航。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M].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 王延光.斯佩里:脑-意识相互作用理论形成发展过程[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03).

[4] 高觉敏.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杨羚(1994—),女,重庆梁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上接296页)在长期的院校学习生活中增强主动意识,对任何不符合劳动法的院校实习要求说不,与教师沟通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在实习安排方向上的实际问题。劳动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职场实习过程的教育要求中,弥补了职场生活无法正向传授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实际缺陷,让大家在培养自身劳动能力的学习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找到了维权途径,推动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社会生活实践,让原本抗拒群体性生活环境的部分同学,开始在校园社交群体中迈出第一步,变得能够主动参与其它学生的社会生活,成为具有法律意识和劳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以与他人进行必要的社交沟通和工作交接,实现了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3 结语

劳动教育能够为高职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来自职场生活方面的有效建议,帮助更多人了解中国劳动法以及相关知识,使他们理解社会

劳动的必要性和参与劳动的多种专业要求。面向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要重视教育内容对大家心理健康水平起到的重要影响,增加有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习活动和校园活动的知识讲解,结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实际教育资源,为他们呈现出高质量的劳动教育课程。参考文献:

[1] 葛璟.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1).

[2] 宋继林.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J].科技资讯,2020(19).[3] 田刚.体育教学对五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学策略探讨[J].读天下(综合),2020(13).

作者简介:李妍(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接297页)系,签订战略协议书,成立“订单班”,学生入校即入职,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学生,整个培养过程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前为企业培养可用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促成“校企生”三方共赢。

(3)做好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也是容易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群体,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是就业的重点工作。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包括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障碍、性别劣势等几个类型,首先区分困难类型,找出导致困难原因,制定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档案,整合学校、家庭、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做好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4)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创业辅导及动员。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基地,针对有创业意向和潜力的学生进行系统培养。积极组织学生组织团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竞争意识,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良好氛围。参考文献:

[1] 张美玲,赵子涵冰.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及对

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2] 王懂礼,王琴.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影响与应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3] 欧阳润.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20.[4] 陈强.从“粗放”到“精准”: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研究——基于多中心理论分析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9(31).

[5] 霍珠珠.2020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1).

基金项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课题“防控疫情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力提升研究”(编号ES2020-48);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课题“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象研究󰀁——以我校交通工程学院为例”(编号:JYQZ19-15)。

作者简介:任长乐(1989—),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