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1-06-03 来源:乌哈旅游
2019年1月

第42卷第1期

ResearchinTeaching

教学研究Vol.42No.1

Jan.2019

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邵光华∗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 要] 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不够理想,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不足,需要改革培养模式,树立以专业实践能力为重心的培养观。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进研究生指导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管理制度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 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9)01-0039-05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当前和未来教育学类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类型,尤其是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已远远超过教育学术类研究生数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是高层次卓越型中小学教师,不仅应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招生中,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并不理想。从生源类别来看,其中一类是师范生,他们因为考研而轻视教育实习,教学基本功并不扎实;另一类是非师范生,其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不强,实践教学技能较差。从水平来看,现实基本是:一部分学科基础好的学生多去报考本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一部分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师范本科生多考编签约当老师,而不再报考研究生。如此一来,使得现在地方高校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生被人们传说为师范专业的“二流”学生和非师范跨专业的一般学生。而地方教学中比较注重学术性和研究性,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模式过于固化;专业实践单一寄托在教育实习上,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再鉴于实习生教学技能较弱,指导教师怕“耽误”自己班级学生,而舍不得给实习生足高校由于受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习惯的影响,

够多上台授课锻炼的机会。高校导师鉴于高校科研考核压力,专业实践指导也跟不上,致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最终导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培养质量不高。如何根据生源情况提高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硕士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观点

2.1 改革基本思路

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已颁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根据意见精神,地方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切合地方高校研究生实际,逐步踏实推进改革。

首先,应该明确问题解决必须基于现状。尽管目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机制让专业不突出的师范生、非师范生专业学生跨专业考试也相对容易过线,使得生源质量不够理想,但又不能将这些考生拒之门外。因为这些考生既然选择报考教育硕士,说明他们今后有志向做教师,在无法招到优秀的本科生就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收稿日期] 2019-01-18   [基金项目] 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JD18GDJY-1)

 [作者简介] ∗邵光华(1964-),山东单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40教学研究2019

研究生的时候,相对而言就希望乐教、适教的学生就读教育硕士,将来做教师。所以,尽管“生源质量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1]高校有其特殊情况。只要考生有心学习,,但地方都应抱着“有教无类”的态度去培养。如此,排除生源质量这一因素,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就在于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是问题的关键。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专业实践能力立意为先导,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重心,以打好专业理论基础为前提,以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建设为保障,以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旨归,构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另外,根据改革意见,地方院校可以先在可行的范围内进行可能的改革,根据现实情况,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可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学位论文改革、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指导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先行着手。2.2 改革基本观点

心的课程结构体系1)明确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重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

养目标不论从专业知识,还是专业能力上都应高于普通本科学士学位师范生,而对于基础不算良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双管齐下,既强调专业性或师范性学习“教育硕士”,就忽视学科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学科性学习,不能因为是[2]要重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的课程体系。为此。在学,需科知识方面,应重点强调对大学学科性知识的深化理解以及与中小学学科内容教学的关联,强调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科基本素养。在专业方面,应重点强调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方法的学习,打好教育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包括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5项基本功力和学习指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3种基本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应同时兼顾课堂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提问技能等传统教学技能训练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技能、探究学习指导技能、跨领域学科整合技能等现代教学技能培养等。总之,新型培养课程结构体系应重点指向如下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具体如图1。

图1 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图

实践能力培养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2)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新体系。专业

重要环节,必须树立以专业实践能力为重心的培养观,转变实践教学只能在教育实习环节中进行的固有观念,以及传统的将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完全寄托在教育实习这一单一实践教学模式上的观念,科学构建“课程渗透、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新体系(见图2),真正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图2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新体系制。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地方参3)构建高校与实践基地互利共赢合作新机

与,高校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必须主动借力地方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3]位研究生的协同培养不能再是过去学生到学校进。教育硕士专业学行教育实习这种单向式被动接受实习模式,而应是能够激发活力、实现高校与实践基地双方共赢的创新型实践模式。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实习与本科生实习的一个根本不同在于实习研究生需要边实践边研究。所以,实践基地建设应发挥研究生的研究功能,在教育实习中帮助实践基地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实践基地也可主动提出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实习研究生可以在教育实习期间思考、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作为学位论文选题,通过深入研究获得解决。如此可以达

第1期邵光华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41

到“基地出题,高校解题”的效果。这样,研究生既能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又能学会思考解决教育实际问题。高校同时应充分借力实践基地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如智慧教室、软件资源如兼职导师等,用于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从而实现高校与基地共赢。

3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培

养模式改革

 理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转变培养,明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性”和“应用型”,清楚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应培养以适应地方需要为主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或者说培养愿意扎根地方的卓越型教师。因此,在培养理念上,必须将“专业实践性”置于“学术研究性”之上,转变过去重“研究”的观念,强调专业实践教学,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实践导师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双导师制在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作用。

3.1 优化教育硕士培养课程结构,突出理论课程

的实践性

 系 ,应以专业实践能力和素养培养为中心优化课改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程体系结构系方面1),完善课程体系。

要改变过于学术化的课程体系。在教育硕士培养课程体

。一是增加教学实践类课程或实践内容。鉴于地方高校生源质量,充分考虑教学实践能力弱的现状,需要加强实训课程,如可增加“课堂教学技能实训”“学科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实践类课程,以及“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教育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等研究实践类课程,既训练教学技能,又增强研究能力;二是在理论课程学习中优选理论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以增强课程实践性、突出课程实用性。

在课程建设上,加强课程的现代性建设,课程本身要达到“四性”:前沿性———涉及学科前沿研究或热点思考,有助于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宽广性———课程内容涉猎面要宽,有助于研究生个体的教师专业素养的构建;研究性———既要体现问题性,又要适当展现结论得出的研究过程,有助于研究能力的提高;实践性———结合现实讲授理论,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有助于专业实践能力的

发展。

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实践教学成分,强化课堂教学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沟通与联系,对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使之呈“7+3”结构,即“7成”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3成”理论和方法的实践性应用内容,每门课程都应结合教育现状,密切联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际,充实、渗透联系教育教学现实的案例内容程教学的实践性2)建立实践研究型作业制度。

,学校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建立实。为了突出课

践研究型作业制度,让研究生课程作业具有实践研究性。教师要结合课程与当下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布置面向基础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型作业,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增进研究生对当下教育实践的了解。

3.2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系统性

实践能力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心工作,在培养模式改革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实践教学,需要系统地设计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重新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是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1)重构校内模拟实训课程。

。校内模拟实训

,但通常会被忽视,默认教育硕士本科期间训练过。但是,根据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情况,许多学生是跨专业的,本科期间没有训练过此类课程,本科是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多由于专注考研导致技能训练不到位。因此,地方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必须重视模拟实训,应系统设计校内模拟实训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为依托,以研究生自主互助方式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开展模拟教学训练、视频观摩点评、微格教学实训、课例分析等系统训练,通过细化考核方式促进研究生模拟实训目标的落实外教育实习是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2)构建“三位一体。

”的教育实习新体系。校

节。为了使校外教育实践更系统科学,让研究生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可以构建集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于一体的教育实践新模式,每个环节做到目的明确、操作具体、扎实到位。

教育见习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除了正常的组织研究生到实

 42教学研究2019

践基地学校见习外,更主要的是校内专业方向导师通过联系基地或校外导师获得相关信息,带领研究生走出校门参加一线或基地学校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及教研活动等。“请进来”,是把作为兼职导师的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等请进高校,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做有关基础教育相关问题的专题报告。二者结合,能够让研究生更全面地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教育实习改变以往的实习机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构建分类实习模式。根据地方高校教育硕士研究生个人基础、需求特点和基础教育学校实际需要,将实习形式分为4类:实践基地实习型、顶岗代课实习型、校外兼职导师指导实习型、有经验的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与全日制教育硕士结伴互助实习型。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类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实践能力。

教育研习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可以专业领域方向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研习工作。一是由研究生自主组织的教育研习,根据阶段性教育实习情况,自我阶段性实践反思和共同分享实习经验,选择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途径;二是由高校专业导师、一线实践导师、实习研究生共同组织开展针对教育实习中遇到的教育现象、教学问题、管理问题、学生问题等进行的专题研讨。通过教育研习,使研究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获得思考、分析、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实习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集体性实习反思总结会,让教育硕士进一步从反思和分享中成长。

3.3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发挥实践基地在教育实

践中的重要作用

 重要场域 实践基地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是做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高校应以实践基地作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明确研究生实践内容和要求,健全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协调与基地的关系,确保实践质量研究生参与实践基地学校的课题研究和创新教1)建立“。

双赢”管理运行机制。一方面,可让

育,高校通过课题指导、教研指导、学术报告等形

式对基地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引领;另一方面,实习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可作为高校导师、基地导师、实习研究生的“合作项目”,共同研究,成果共享,基地导师在此选题基础上可进一步论证申报各级课题,以此来激发基地导师的指导热情和积极性,使其对研究生实践指导舍得下功夫,从而形成一个“互帮共赢”的良性循环互动系统,激活基地活力高校导师及研究生应参与实践基地或实习指导教2)引导高校师生参加实践基地的教研活动。

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协助实践指导教师完成教研课题,以提高研究生的教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情意。高校导师与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应拉近关系,使研究生实践指导变得更加和谐有力。高校鼓励年轻导师到实践基地兼职、挂职,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在导师遴选标准中,制定不同于学术型导师的遴选标准,注重地方服务和基础教育研究类成果,以此引导高校导师服务实践基地。3.4 完善研究生指导模式,强化学位论文实践

导向

 导师制 完善研究生指导模式作用,进一步强化,专重视发挥导师组和双业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

究生指导模式是导师负责制1)完善研究生指导模式,这样的负责制对于一。高校通常采取的研

些不负责任的导师缺少监督,所以有时会导致个别研究生中途要求更换导师的情况。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改进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制度,高校应建立“导师负责制下的导师组—导师—实践导师—管理人员协同培养”机制,各负其责。导师组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检、预审、答辩环节;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学术发展、职业素养养成,实践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位论文写作实证材料的协助搜集;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风建设、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多方相互合作,协同培养以集中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2)强化学位论文的实践导向。

、。技能解决基础学位论文可

教育教学和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应强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严格执行教育硕士论文选题要面向教育实践的要求,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在教育改革的现场。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教育教学现实问题或教学研究课

第1期邵光华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43

题,要有明确的基础教育背景和教育教学应用价值,教育硕士论文选题不是面向教育实践的“一票否决”。研究生在基地学校或实习学校实习过程中,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择研究课题、搜集研究资料,让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成为教育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论文答辩评价要强调论文中综合运用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学校鼓励研究生学位论文尝试采用非传统形式,如以案例分析或研究报告为主要内容。

高校引导研究生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开展学位论文工作。论文选题可基于实践基地的实习进行;论文写作需要的课堂观察、教育调查等都可进入基地开展。这样不仅容易获取研究资料,而且能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发挥实践基地的创新功能和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3.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导师指导质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建设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是根本,建立发挥校外兼职导师作用的有效合作指导机制是关键校内外导师遴选条件1)培植优秀专兼职导师队伍。

,把好校外导师选聘标准。高校要严格

,将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经验、热心研究生培养的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聘任为校外兼职导师,优先考虑实践基地学校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并注意培训兼职导师指导研究生实践的能力。同时,高校导师应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加强基础教育研究,导师或专业教师要到中小学进行专业指导,以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双导师制的关键是建立校内外导师之间的良好关2)让校外导师更多地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系,而制定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制度是提高校外导师指导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关键是让校外导师更多地参与研究生培养,增进高校导师与兼职实践导师之间的交流。为此,除了让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实践教学指导外,还应尽量请他们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改制定、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学位论文的评阅、学位论文的答辩等研究生培养的其他工作,让校外导师感受到在研究生培养上自己是有一份责任的,从而增强其指导的责任感。

3.6 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教育实习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生培养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实践教

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之路。学校要改变只注重结果的管理模式,逐渐建立并健全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保证研究生学习时间,抓好学风建设,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除了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之外,高校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管理实习过程管理需要建立实践导师考核1)规范教育实习过程管理制度。

。、规范教育

实习学校鉴定、高校导师考核、学院汇总评审综合考核机制。高校要精准制定各学科方向领域教育实习大纲,要求研究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制订自身专业实践计划。高校导师一个学期实习期间必须定期、定次到实习学校与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实习,并做详细记录。这要成为对高校导师实践指导工作的一项考核指标。高校编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习手册》并于实习前发放,要求研究生对实习过程中听课情况、上课情况、参与的重要活动、典型教案以及教学反思等进行记录,作为检查评定依据实践需要加强各类教育实习质量管理2)建立教育实习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教育

目标质量要求,建立目标管理制度。不论采取何种校外实习模式的研究生,都要完成以下“八个一”工程目标任务:做出一个优秀教学设计,上出一堂精彩好课,撰写一份详实的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收集整理一个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制定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设计一个主题明确的班会特色方案,总结一份实践教学反思,确定一个来自现实问题的论文选题。这些目标任务的完成质量也是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实习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记录不能参透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研习时讨论。

参考文献

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质量———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二年总结.服务需求创新模式突出特色 J .提高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 1 1-6.

2 吴晓威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曹雷 王兴铭 等.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

———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 11 103-106.

3 孙玉红 UGS 探索 李广 J . 程黑龙江高教研究媛.地方高校培 2017 1 养师范 生91-93.

的联动优集机制

下转第48页

 48

基础 J .黑龙江教育 2003 11 47-48.

教学研究

大学学报 2009 30 6 157-161.

2019

2 康德军.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坚实 3 李珍 张长海.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研究综述 J .吉首

4 董帆 孙艳娟 傅敏 等.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教学管理质量

体系的建立 J .广州化工 2012 40 23 147-149.

Researchonmanagementsystemofgraduates

educationbasedonkeynodecontroltheory

HuangLei ChenShan HuJin-wen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 NanChangHangKong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330069 China

  AbstractThequalityofgraduateseducationistheultimategoalofmaster′sdegreeconstruction.Themanagementofmaster′sdegreetrainingprocesshasbecomeanimportantwaytoensurethequalityofgraduateseducation.Thispaperintroducesthekeynodecontroltheory withthepracticeof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master′sdegreeasanexample andsetsupthethree-stagewarningsignalthroughthekeynodes aimingtobuildagraduatestudenttrainingmanagementsystem withlimitedresourcestoensurethequalityofgraduates.

Keywordspostgraduatetraining keynodecontrol managementsystem

(上接第43页)

StudyonreformofcultivationmodeforPDEinlocaluniversities

(TeacherEducationSchool,NingboUniversity,Ningbo,Zhejiang315211,China)

ShaoGuang-hua

  AbstractThequalityofpostgraduatesinregionaluniversitiesisnotideal,andthetrainingofprofessionalpracticeabilityisinsufficient.Itisnecessarytoreformthetrainingmodeandestablishtheconceptthattakesprofessionalpracticeabilityasthefo-cus.Byoptimizingthecurriculumstructure,enrichingthepracticeteachingsystem,strengtheningthepracticebaseconstruction,improvingthepostgraduateguidancemodel,perfectingtheconstructionofthetutorteam,andpayingattentiontotheconstructionofthemanagementsystem,thequalityofthepostgraduateeducationwillbeeffectivelyimproved.

  Keywordspostgraduatesofprofessionaldegreeineducation;cultivationmode;professionalpracticeabil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