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词单篇阅读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词单篇阅读

2024-05-26 来源:乌哈旅游
课后练习 古诗词单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________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遣 意 [唐]杜 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____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 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 澍

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②

①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颈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②殷尧藩:浙江嘉兴人。③鹤发:白发。 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天平山中 [明]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请简要分析“茸茸”“树树”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三)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

,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1.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 参

梁园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

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南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玉仙馆(2019·温州中考)

[唐]张 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从人物 远景 后面拍摄 1.________ 水流声、 2.________ 鹧鸪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晴 [唐]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宋]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上面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村 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题画诗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欣赏活动,加深对题画诗的理解。

【以诗补画】

题李世南画扇 [宋]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释】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北宋人,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③瓮:水瓮,一种盛水的容器。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静与动:诗人将原本画面中静止的“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景物写出了声音,产生了动感。

2.实与虚:诗人通过画面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画面中没

④②①

有出现的附近村子和深山寺庙。

【借诗传情】

题《墨葡萄图》 [明]徐 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释】①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字文长;才名早扬,却命运多舛,晚年潦倒。②明珠:此处指画中的葡萄。

3.诗与情:诗人通过画《墨葡萄图》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你结合《题〈墨葡萄图〉》这首题画诗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后练习 古诗词单篇阅读

一、1.登高 望远 重阳

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等。

二、1.泛 野花落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古诗的字词鉴赏能力。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上下句提示进行判断。

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通过“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表达诗人什么情感,可以用找关键词的方法进行理解。如从“渐喜”“幽居”等词可以看出,尽管诗人年老幽居,但却有着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三、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四、1.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2.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五、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游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六、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满腹。“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是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比,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如“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已经年老,“离家三十五端阳”可见他离开家乡很久了。儿童“却问”,触发诗人心中的无限苦痛。诗歌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心情。

七、1.“茸茸”写出了春雨细密温暖的特点,“树树”写出了枇杷大片成熟的场景,描绘出一片盎然的春意。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2.“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八、1.在猎猎的秋风中,少年披弓执剑,策马扬鞭,奔赴战场。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出征诗,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他们身上的弓背如彩霞般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光,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出咸阳奔向战场。

2.既交代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表现了少年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未收”是没有收复,“不拟”是没有打算,既表现了青年将士收复失地的决心,也表现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九、1.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思考点拨】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本诗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

2.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思考点拨】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1.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2.上阕“道是天公不惜花”是扬,下阕“道是天公果惜花”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十一、1.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思考点拨】本题整体画面考查的是诗歌的意境,先解释出诗句具体的意思,再发挥想象成画面。围绕诗句,不难看出,是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一人,在山林中渐行渐远。

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古诗赏析中诗人的情感。通过声音,渲染悲

凉的氛围,表现“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十二、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 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觉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

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或: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或:悲哀、抑郁)。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

十三、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之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全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悠闲怡然的心境。

十四、1.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修辞手法的理解。诗的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晚籁之声,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沉寂。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2.示例:“野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词语的理解。应留心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体会该词在诗中创设的情景,领会该词传达出的感情,这里“野兴长”“惆怅”表达了作者从喜悦到思乡的惆怅。

十五、1.野水 秋风(或:树林)

2.逢人抱瓮(或:村人抱瓮) 隔坞闻钟(或:阵阵钟声)

3.示例一:对“半生落魄”艰辛遭遇的喟叹,“独立”体现诗人晚年的孤独之感;“明珠无处卖”暗喻诗人自己怀才不遇,流露出无奈之情。 示例二:虽“半生落魄”,却仍然“独

立书斋”,在凄凉的晚风中吟啸,流露出几分孤傲;“明珠无处卖”暗喻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但“闲抛闲掷”中又不失淡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