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峪宏中学邸晓霞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峪宏中学邸晓霞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0-08-15 来源:乌哈旅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是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诗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生平以及相关作品。 2、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大意。 3、体悟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叙写自己的茅屋,抒发了崇高的理想和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我们学过许多大诗人杜甫的诗歌,那么你又对杜甫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发言)

好,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去成都浣花溪畔座简陋而破旧的杜甫草堂,一起去触摸这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爱国之心。 二.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三.整体感知 1、初步感知

听范读录音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 2、研读赏析 ⑴赏析第一诗节

问题①:作者是哪些词语描述秋风的威力? (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卷”。)

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问题②:“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讨论明确:“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问题③: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 —“挂 ” —“飘转” —“沉”等动词, 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问题④: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秋风破屋”(板书)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痛惜)

你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问题⑤你能想象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诗人站在茅屋面前的神态动作吗?请描述一下。

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焦灼和怨愤使他不住的颤栗着。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 ⑵赏析第二诗节

问题: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铺床……。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设计问题:“归: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来倚杖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说诗人叹息什么? 讨论明确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群童抱茅”

问题:如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 学生畅所欲言, (3)赏析第三诗节

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下雨,结果秋雨还是不请自来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夜雨湿屋” (长夜沾湿、长夜难眠)。

问题: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

“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问题“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 (“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 诗的前三节写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让我们再齐读前三节,体会诗人的感情。(生齐读)

6.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7.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4)赏析第四诗节

问题:面对这重重的不幸,诗人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自然引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讨论明确:“祈求广厦”诗人的心情无疑十分沉重悲苦,“长夜”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苦难结束的迫切心情。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 问题: 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问题: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问题: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 点拨: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 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 师: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年代变为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了。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

四.拓展训练: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