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

高校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

2021-11-17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

作者:王铁

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2期

[摘要]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的首要重任。结合现实的工作困惑,契合协同育人的紧迫性、可行性和功能性,建立高校协同育人平台尤显重要。通过建立制度保障,发挥高校管理层、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参与育人全程,形成育人合力,破解工作难题,充分发挥各自教育、服务、管理职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起协同育人的强力平台。 [关键词]协同育人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152-0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办学的重要使命和教书育人理念的终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专业教师、学校管理层等各支力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无人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环节的任务。所以,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管理各育人平台的职能,打造育人合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尤为重要。 一、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理念设计

(一)“四个不足”凸显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紧迫性

现实工作开展中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管理层和学生的交流联系形成脱节盲区,基层班集体建设亟待加强,学生先进骨干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这些突出问题,凸显了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紧迫性。 (二)“三个统一”明确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可行性

在高校育人的全程中,各支力量虽分工不同,职能各异,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环境、保驾护航是育人目标是统一的;在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施教者提供不同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全程,理念融通,互为因果,相互配合,形成统一的育人全程;在育人上方法也是可以互为借鉴的,有的教育侧重理论,需要借鉴事务部分的实践经验,有的管理侧重实践,需要理论教育部分的凝练提升,从而形成理论和实践层面教育方法的统一。

(三)“两个理念”彰显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功能性

通过打造协同育人平台的功能性非常明确:即实现“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理念和“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制度保障

由于学生成才培养的专业归属性,平台建设的主体工作由学生所在的二级学院来完成。通过实施大一、大二的专业班主任制和学长导师制,大三、大四年级的双业导师制,同时实施高校领导和处科级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并引入科学建设和激励机制,能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专业教师班主任制

坚持教研室推荐,择优聘用的原则,从教授、党支部书记中选择拥有的政治立场坚定和理论水平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富有责任心和爱心,能做到教书育人的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大一、大二年级的专业教师班主任。

其工作重点分别为:关注学生发展。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加强与辅导员的联系,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学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业规划,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指导科技创新实践,浓厚学生的创新实践氛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意识,建立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建设层次分明的创新实践预备队。 (二)双业导师制

双业导师制,即学业和就业导师制度。学院从教授、副教授中选拔一批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业导师和就业导师(简称双业导师),重点为学生的学业和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双业导师采取每名导师对接一个班级或两个班级的形式,定期通过学术讲座、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学生开展交流。导师每个月保证对集体或个人进行一次对接和辅导。在学业上,双业导师一方面能有针对性地对学业困难同学提供个性化指导,通过建立班内的帮扶结对和专题专人辅导的形式给这些学生强化补课,帮助他们改变学习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加强考研、参与科研课题、学术科技竞赛的具体指导。通过“帮后进、促先进”的指导模式,加强班级的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针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双业导师充分利用特有专业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积极联络用人单位,优化课程设置,广泛推介毕业生,畅通就业渠道。 (三)学长导师制

从高年级本科生学生骨干、党员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大一新生的学生辅导员,负责帮助新生解决入校后在生活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更快融入大学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自愿报名、推荐选拔等方式,选拔优秀研究生党员担任大二班级的学长导师。重点帮助各个班级创建创新小组,对接专业指导教师,组建创新团队,力所能及地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创新竞赛储能蓄力。 (四)学校党政干部联系班级制度

实施学校领导干部和处科级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工作制度,每个学院的分管校领导及其分管处室的工作人员保证每人对接一个该学院班级。学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班级的联系信息和情况资料,配合对接校领导和机关处室深入学生,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状况,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教育学生努力拼搏,成长成才;配合校领导和机关处科级干部和各班级顺利对接,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环境。

(五)建立相关制度的激励机制

每年定期对学长导师、班主任和双业导师进行先进评选和相关奖励。评选工作采取导师工作日志检查、学生评价反馈和学生班级建设情况相结合的方式,对甘于奉献、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对担任双业导师和班主任的教师在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年终评优等环节给予政策倾斜,真正从政策上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和帮扶的积极性。 三、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功能实现 (一)“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实现

1.通过实施双业导师制和专业班主任制,密切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一方面促进教学相长,同时加强了师德建设,强化了沟通交流。不但能更具体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诉求,能更有针对性地反思和改善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实现为“以师德建设促进教风,以教风促学风”。

2.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春风化雨,浸润涤荡”,让基层班集体建设更加规范,信息搜集和反馈更通畅更真实,班级运转更加高效,班级凝聚力更强,真正实现了“班风正、学风浓”。

3.学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也搭建了学校密切联系桥梁,完成学校领导和机关干部和基层学院的对接,有助于学校管理层和育人一线加深理解,畅通渠道,共享资源,让协同育人更加生动鲜活。

4.通过学长导师制的实施,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也成为党员入党后续管理和培养的有效载体。 (二)有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配套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出台,让广大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业、就业、科技创新等活动的积极性极大提升。通过专业老师的积极参与,学生专业意识和学习风貌大有提升,考研氛围日益浓厚,班级学风建设得到加强;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和专业竞赛,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巩固提升;有了专业教师指导和帮扶,毕业生在职场竞争中心态端正,理性自信。这些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的无缝覆盖,形成了“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同时为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成长全程提供了舞台,给予激励,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了优良的成长成才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协同系统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20-23. 责任编辑:张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