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职 许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
B.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C.“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D.小说末段可视为故事的尾声,与许多小说的尾声一样,它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E.这篇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
(2)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
(3)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4)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解答】
(1)本题考查赏析小说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B.“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错,第一处“上帝”是“安排”“海尔曼”救死扶伤,不是“反法西斯”. C.“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错,句中没有比拟手法,全句也不是突出声音“宏亮高亢”,而是突出“坚定有力”.所以选BC.
(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和理解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从标题“天职”的词语意思和揭示主题的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天职”在词语意思方面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挟伤;在文章中的深层含义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3)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也可以从海尔曼的言行举止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小说开头“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先总括了海尔曼的形象,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然后分别从两重身份来表现,作为医生,他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作为反法西斯人民,他是一名爱国者.
(4)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此题首先要答出这两件事都是着力表现海尔曼的高尚品德.写这两件事对下文写海尔曼的爱国主义精神做铺垫,或者答出侧面衬托海尔曼的人物形象也可,这种侧面刻画使海尔曼的人物形象更饱满,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答题时,可从表现海尔曼高尚品德、为下文做铺垫,深化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 (1)BC (2)“天职”在小说中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挟伤;一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3)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他心地善良,宽容;为了救助他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以他的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处死了凶怒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小说中的前两件事着力表现海尔曼高尚的品德,特别是他把救死扶伤看作医生的天职这一点,从而对中心事件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样一位医生却把手术
刀变成了武器,这就更加突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厚重,有说服力,也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① ①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
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格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下列对小说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迟疑、怪异之际,又油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E.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请结合句子含意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3)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答】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欣赏人物形象、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E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语言艺术的基本能力.对于句子含义的理解,一点过要回到原文中.考生首先找到句子上下文,接着抓住关键语句“心地不善”“我立的这规矩”结合“背景”分析.注意答出表现人物的品质:表面上面对弱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以及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
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医术奇”“外形奇”“看病规矩奇”“为人处世奇”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如此题从“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他绝不搭理”等情节中概括出其“看病规矩奇”的性格特征. 【答案】 (1)B,E
(2)苏大夫他心里是愿意帮助张四,但是他立下的规矩不能动.苏七块表面上面对弱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这是他的无奈也是社会的现实.
(3)①医术奇.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高超,“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正面写了他高超的医术水平,“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喀嚓喀嚓’,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速度之快,手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②外形奇.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接着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把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活脱脱刻画了出来.③看病规矩奇.故事交代他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④为人处世奇.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点评】
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有: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其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