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隧道施工的危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

隧道施工的危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3-03-27 来源:乌哈旅游


隧道施工的危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不安全因素(危险源)分析

隧道施工一般可能遇到的不良地段和特殊地段有:滑坡、坍塌、岩堆、偏压地层、岩溶、高应力高强度地层、松散地层、软土地段,膨胀地层、软弱黄土地层、含水未固结围岩、溶洞、断层、岩爆、流沙、瓦斯溢出地层等.

根据“两阶段设计图”说明,本合同段米家寨1#、2#隧道属:“隧址区地表均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老黄土,下伏晚第三系半固结砂砾岩”;“隧址区主要为半固结砂砾岩及半固结粘土岩”;“本次钻孔中未见地下水,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隧道洞身稳定性分析评价:隧道洞身穿越晚第三系半固结砂砾岩,未发现断层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整体稳定,适宜修建隧道”。

半固结砂砾岩的特点是:围岩稳定性差,侧壁处理不当会产生较大的坍塌,地表水极易下渗,属强~中透水层(弱透水层),雨季时有滴水现象。

分析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L2合同段米家寨1#、2#隧道在施工中可能发生地事故主要危险源是“坍塌”。坍塌对隧道施工会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对工程安全、施工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受到极大地安全。

另外其他的危险因素还有:民爆物品爆炸、触电、火灾、运输事故、机械物体打击、高处作业坠落等。后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一览表》.

(二)隧道施工坍塌防范及处理措施

1

1、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1)发生坍塌的原因

1)地质因素

①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工程地质灾害所引发的事故也非常多,这是在不清楚前方不良地质情况下,仍沿用不变的施工手段,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造成的。掌子面前方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岩石走向垂直、岩石间有渗透水、岩层间有泥夹层、前方出现断层带等,这些不良地质极易引发塌方事故。

②地下水、渗透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①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的过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塌的发生;

②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③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连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④有时抽换支撑不当,或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前未及时加固;

2

⑤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⑥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3)支护材料用料不足、施工缺乏规范、引起支护强度降低造成的隧道塌方。隧道围岩压力由围岩、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仰拱和二衬所围成的拱圈多重承载。隧道支护设计参数是依据围岩压力计算确定的,施工中钻爆控制不佳,围岩承载能力降低;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施工中材料用量缩水,施工不规范,降低了支护的强度,削弱了承支护的承载力。当支护不足以承载上部围岩压力时,即引发隧道坍塌事故。

4)施工中不遵循施工原则也会引起塌方事故.新奥法施工原则包括: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如果违背新奥法施工原则,如强爆破导致围岩松驰;长进尺导致循环作业时间拉长,喷锚滞后,围岩变形加剧;不及时施作仰拱和二衬,封闭不及时;这些都会增加隧道塌方的可能性。

5)其他原因不及时衬砌,围岩暴露过久,片帮与掉块,坑壁无支护等。

(2)坍塌前兆

1)量测信息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值超过允许值;

2)喷射混凝土产生纵横裂纹和龟裂;

3)在隧道顶部或侧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构件支撑间隙不断漏出砂、石屑;

4)岩层层理、节理缝隙变大、张开;

3

5)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楔子压扁亚劈,支撑发生破裂声;

6)隧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

(3)容易坍塌的位置

1)洞口10m以内;

2)正洞与人行横洞交叉处;

3)隧道顶覆盖极薄处(如2#隧道盖挖处);

4)小范围的地质突变,如沙层、特松散层、透水层、小段的断层等。

(4)预防坍塌的施工措施

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于隧道之外。

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微差毫秒雷管爆破.

4)强支护。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5)快衬砌.衬砌工作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胚。

4

6)勤检查,勤量测。对围岩发现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

(5)发生坍塌前兆的紧急处理措施

1)拱顶掉小石块,节理缝隙变大,往往发生在未进行初期支护的掌子面,这时应将大部分施工人员撤出工作面,留少部分混凝土喷射工,站在已初支的地方,加大速凝剂用量,迅速喷射混凝土,将曲墙、拱顶、掌子面全部封闭,待喷射混凝土凝固4小时后,检查混凝土喷射面有无裂缝,如没有裂缝可继续施工,在一定长范围内可加密拱架距离。如裂缝继续发展,预示有大的坍塌发生,应立即密支拱架,缓缓向前推进。速支拱架速喷混凝土,稳定后再打锚杆。

2)水加大或变深,也是发生在施工掌子面,预示前方有流沙层,这时不能引水,否则会将流沙引出,前方形成空洞,而应以堵沙为主,地下钻孔,插入钢管,挡上木板、填充编织袋,将沙堵住,不要继续外流,然后速注水泥—水玻璃双桨液,将前方流砂层固结后再施工。

3)喷射砼出现裂纹,支撑量变形,预示拱顶有大面积的下沉,并且在监控量测结果也反映出沉陷值超过允许值,或继续下沉而不稳定。

这种情况都发生在已经初支的隧道某一段,此时隧道内应停止一切正常的施工,撤出施工人和设备,如发生前兆的区段较短且收敛和下沉缓慢,先采用木柱立即垂直和平行支护,工字钢拱架随密度的沉降大小而增加或减少,支护好后,观察其下沉速度,如果稳定,可在每两榀拱架间用风镐凿开,加设比原型号大一号的工字钢拱架,再喷混凝土稳固即可。

如果下沉速度较快,或采用木支撑加固后仍继续下沉,可采用翻斗车运土混石填充该段

5

隧道。由下向上填至拱顶,一边填一边注浆,将预视坍塌的这段隧道全部填满注实,待稳定和凝固之后,一榀一榀的重新开挖,凿出工字钢拱架,换上更大号的工字钢拱架,并加密间距,边开挖、边支撑,边观察、边量测,稳固前进。

2、隧道发生坍塌后的应急措施

(1)小型坍塌(小于50m3)

小型坍塌一般发生在未支护的掌子面,有拱顶坍塌,侧壁坍塌,掌子面坍塌,坍塌量较小,有时可能只掉几块危石,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威胁范围小。

此时不急于清渣,先将危石清除,迅速喷射混凝土,可适量多掺一点速凝剂,封闭坍塌面,待稳定后再清渣,也可采用喷射混凝土直接补平.

(2)中型坍塌(50m3-300m3)

中型坍塌可能发生在掌子面与初期支护的结合部,可能是由于未支护的裸露面坍塌引起的连锁反应,由于塌方体积较大,对工程的修复、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害都较大.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汇报项目部,并由项目部第一责任人转告有关部门进行人员抢救.

工程抢修不要先清渣,先喷射混凝土封闭坍塌裸露面,然后用工字钢拱架(弯曲半径接近于坍塌半径)立即支护,并按正洞施工一样,打锚杆,挂网片,从上至下全裸露面支护,最后清渣。

坍塌处理后不再补修,待二衬过后采用混凝土泵直接灌混凝土,注满即可.

6

(3)大型塌方(300m3-1000m3)

大型塌方的位置一般可能在局部透水地段、沙层地段、正洞与人行横洞交叉地段。这样的坍塌可能将隧道堵塞数十米长,使坍塌段以内工作面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全部封闭,危害极大。

1)抢险的原则是先救人。隧道施工时,在拱脚处都有两根钢管,一根是直径Φ100-200mm的高压通风管,一根时直径Φ50mm的输水管。一般大型坍塌都是松散的地质,不会有巨石落下,所以地处拱脚处的风管和水管不会压扁或压断,这就是隧道营救施工人员的两条生命线。将空压机送风压力降低,能保证洞内人员呼吸即可,将供水也减小,通知洞内的施工人员安静的等待,时间长时可从输水管中插入一根塑料管,提供牛奶等软饮料。这时开始向坍塌体注浆,使坍塌体在一定厚度内固结,然后象掘进连拱隧道的中导坑一样,打通坍塌体,先将施工人员救出.

2)塌方处理。在坍塌体上架立多层(视坍塌洞室大小而定)支撑钢模架,从上至下开始喷射混凝土,封闭所有裸露面,并且进行钢拱架支撑,打锚杆,挂网片,第一次初期支护完成后,开始清渣,最后再进行第二次架支撑架,进行第二次强支护,以后二衬不再充填.也可进行一次初期支护,二衬后预留孔洞,2m以内填浆砌石,2m以上填干砌片石.

(4)特大型坍塌(大于1000m3以上)

特大型塌方可能发生在浅埋段,或特浅地段(如2#隧道的盖挖段),从拱顶直到山顶一次性贯通垮塌。

1)人员抢救。特大型塌方人员救援与大型坍塌相同.

7

2)塌方处理。如果发生特大型塌方,先将所有裸露面喷一层5cm厚的混凝土,使它不要在短时间内掉危石.然后开始漫长的清渣,清渣过半后将塌方边缘与正洞结合部加固、修整,迅速在此进行二次衬砌,衬砌厚度、混凝土标号、衬砌钢筋要经过计算,以足够支撑塌方回填后的压力。待二衬结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开始从顶部向下逐层回填夯实,顶部筑围墙防止雨水浸入。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