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培元
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16期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力和空间,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仍存在着文化背景薄弱、创新明显不足、技术手段依赖等问题。我们可以试着从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着力加强人员培训;紧密结合时代精神,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逐步减少技术依赖,提高创新创造能力这三方面来努力,以包容、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数字媒体艺术的大趋势中去,发展兼具中国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信息化
20世纪以来,人类逐渐进入了数字时代。随着数字媒体对世界的冲击,数字媒体逐渐进入艺术领域,人类的艺术审美也随之被数字媒体所改变。数字媒体与艺术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艺术。
不同以往,艺术家们放下了传统的艺术表达工具,开始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平台上使用新的手段——计算机,以此来表达、加工和完成艺术作品,数字媒体技术很好的融合了媒体技术和人为创造力精神,逐渐被大众认可,成为了新时代艺术表达的一种日常形式和表达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多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产品、数字媒体技术創作的艺术作品、网络媒体作品、多媒体艺术作品等。 1.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艺术创作门槛较高,要求艺术家既要有扎实的艺术基础,还要掌握独特的创作风格。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创作越来越简易化、也越来越受欢迎,呈现出了平民化的趋势。最贴近生活的例子,便是摄影。在以前,从事摄影工作的摄影师不仅要对光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还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掌握传统的暗房艺术;胶片修理师则需通过技术手段重新制作底片。而如今,随着数字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出现了数码相机和数码暗房技术。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随意设置拍摄模式,这使得原本只能由少数人参与和掌握的艺术逐渐实现大众化,成为了大众的艺术。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通过用虚拟的手段来表达现实,加深参与者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可以拓宽思维的范围。这种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创作手段,使媒体艺术工作者的创作范围更加广泛。
数字媒体艺术在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文化底蕴较为薄弱。多元化的全球文化格局加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国家的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不佳的问题,许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内容逐渐被边缘化。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国艺术的基础,失去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媒体艺术只会变得更加粗俗和媚俗。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直接复制和使用西方数字媒体艺术,无疑对中国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其次,明显缺乏创新。中国数字媒体产业作品众多,但高质量的作品并不多见,这使得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在世界上并不是处于领先地位。创新不足在于:一方面,作品缺乏创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化应用,技术可复制性的提升,大量类似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充斥着整个市场,差异化不足,缺乏创新。另一方面,缺乏创新人才。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应用的企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但目前我国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并不多,特别是集技术、艺术、人文等多方面能力的创意设计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创意产业,急需复合型创意人才。受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的影响,并未形成多种人才培养方式,造成了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严重缺少。
第三,过度依赖技术手段的问题。数字媒体艺术很好的将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进行了融合与发展,虽然信息技术给了艺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人们对技术手段的过度依赖会削弱艺术本身的价值和内容。艺术本身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应该被技术创新削弱,艺术创作的本质应该以艺术为中心,技术只能作为艺术发展的辅助手段。如果创作的作品只注重技术的应用,忽视艺术的创新,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就容易出现同质化、低质量的艺术创作现象。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对策
数字媒体艺术既是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同时又是现代技术与高科技手段的必然产物。面对数字媒体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力和空间。那么,如何促进数字媒体艺术更好更长足的发展,值得每一位数字媒体艺术工作者深思。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着力加强人员培训。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扶持,还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投入大量资金主要应用于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制作、动画制作等多方面。此外,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亟待增强。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非常需要拥有多学科水平和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加强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高等院校,在设置相关专业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诸如电视画面编辑、电视艺术美学、数字影视合成与特效、3D打印和建模、三维动画这样重要且前沿的知识要尽量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中配齐。
二是紧密结合时代精神,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数字媒体艺术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关注社会进步、知晓科技发展、适应时代需求就成为了现代设计艺术创作者的必然课题,把握时代脉搏、拓展艺术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作品质量,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充满“温度”,更好的体现时代性和人文性。面对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数字媒体艺术从业人员应坚持从现实出发的原则,继承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融合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因素,加强艺术整合,融入到世界数字媒体艺术的浪潮中去。
三是逐步减少技术依赖,提高创新创造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并没有表现出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年轻艺术家,这种现象较为严重,主要依靠计算机软件和其他技术手段,逐渐失去了艺术创作的灵感火花和创新意识,形成了艺术创作的惰性,忽略了精神领域的重要性,缺失了文化元素和艺术作品应有的人文关怀。国家政府应该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质量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激发设计者设计出更多独特新颖、极富创新的数字媒体艺术产品,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的长足发展。 3. 结语
总体而言,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很好地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力和空间。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前景和趋势是非常好的,相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段文静.从“正变盛衰”浅析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J].艺术科技,2016(08):123. [3]黄文卿.艺术与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中的冲突研究[J].美苑,2014(01):34—36. [4]郑晓慧,侯琳琦.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的建构与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5]蔡兴泉,张俊,李晋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C].2015.
作者简介:张培元(1997-),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