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ol.10No.24December 2019
基于微信问政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张彩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级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等积极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发布 政务信息,加强政府治理。我们在享受微信问政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微信问政所带来 的不利影响,积极寻找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路径。
关键词:微信问政;政府公信力;困境;建设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 ( 2019 ) 24-0055-02_、微信问政的发展成绩(一) 促进微信便民平台建设
政务微信是政府利用微信平台向公众提供信息 公开、政务互动、实时管理和服务的一种电子政务手 段。[1]大部分微信公众号一般都是相对于一个地区设 立,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实时设计符合本地居民 的问政栏目。以我国率先开通的政务微信平台“广州 应急-白云”为例,其主要发布本地突发事件预警信 息、本地安全服务信息等,成为全国首个运营成功的政 务微信,并产生了一定的传播影响力。目前为止,我国 微信城市服务的用户累计达到了 5.7亿,微信公众平台 已经逐步成为继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之后政府部 门的主要网络问政平台。
(二) 加强政府控制舆论导向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获取的便捷、迅速及公民 参政议政的自由,大多数人开始参与到网络问政中来, 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空间正在急剧扩大;但是部分民 众对网络议政的随意对待,导致网络谣言四起,政府的 话语权逐步失去公信力,这时候政府部门需要一个既 被公众接受又能拥有主导权的平台来建设政府公信 力。微信问政由于其政府部门的主导性,使得政府微 信公众号的信息发布比其他消息更有信服力,获得民 众支持的微信会成为政府部门在舆论混战时站稳脚跟 的重要武器。[2]
二、微信问政的现实困境(一) 微信的宣传力度差
微信问政的宣传力度差。一是微信问政的发展时 间不长,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 促进微信问政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对微信问政的宣 传也是听之任之;二是山寨公众号对正版公众号的影 响,各种错综复杂的公众号导致真假信息难辨,政府打 假力度低导致的民众信息泄露和其他无效信息传播会 失去民众的信任;三是微信问政的政务公开程度低,政 策解读力度不够,无法激起民众的关注兴趣,同时微信 平台缺乏与其他主流媒体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裂变 夫的传播力。
(二) 政民之间互动不足
政民互动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主体和民众 本身两个层面上。首先是政府主体对微信公众号只建 不管,体现在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不及时,线上服务不 到位;其次是反馈和建议的回复时间,回复时间间隔一 般来说太长,很多紧急的问题要一等再等,遇上不是工 作日的时间,还要延长等待时限;再次是回复内容的随 意不作为,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回复的积极性不高,并未
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政民互动;最后是政务微信平台的
技术设计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平台在公众关注以后 会发现有些栏目无法点击,还有一些公众号没有设置 相应的互动栏目,只有文章订阅发布的功能。同时,民 众的互动性不强,没有问政的意识。
(三)微信平台运营不善
政府对微信问政平台疏于运营,把微信公众号办 成了“僵尸公众号”。目前,很多微信平台处于中转站 的状态,微信平台上的意见留言栏目形同虚设,点击该 栏目一般会跳转至该政府门户网站,需要在网站进行 意见的反馈和留言,微信平台只有查看留言处理结果 的功能。这样下来,微信平台的作用就是政府门户网 站的中转站,在增加政府门户网站权威性的同时削弱 了微信平台的权威性。其次是政府部门对于微信问政 的不重视,对微信问政认识程度有一定的局限,平台人 员配备不齐,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公开流程 标准不清晰。
三、微信问政中现实困境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损害(一) 损害政府问政形象
一是政府形象缺乏民主性。微信时代不同于传统 媒体问政时代,但是政府的问政却采用和传统媒体时 期雷同的方式,由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来主导和控制信 息,存在一定的官僚主义,弱化了民众参政的平等性和 民主性,不能以民主的方式对待民意,必将受到民众的 谴责,降低政府形象。二是政府形象缺乏法治性。对 于谣言和问题的治理方式,一味地采用堵住信息流出 的方式,不讲究新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政府形象缺乏高 效性。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看,错综复杂的行政程序 和行政人员工作散漫带来的绩效低下问题直接影响政 府形象的树立。
(二) 阻碍政民关系发展
微信问政采用的信息传递方式目前来说更像是一 种单向的输出,双向互动的力度不大,政府的主导权地 位在很大程度上使公众感受不到平等对待。微信问政 中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即很多政府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存 在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工作态度敷衍不认真、工作能 力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既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升 自己的媒体素质与媒体处理能力,也不能在自己的本职 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影响政府和民众之 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也阻碍了政民关系和谐发展。
(三) 影响公民参政议政
网络的开放性给了公民追求自由与民主的权利, 但是没有出台相关法规对公民网络参政的责任和义务 作出明确规定,使部分网民的表达方式具有随意性、无
55
学市撺讨
新簡爾劳5
序性以及非理性,过于注重单方面的个人情感宣泄而
门应该在民众中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专门的团队对民 缺乏观看全局的理性价值观;同时政府对微信公众号 众进行微信问政的宣传,更多地吸引用户、方便用户。
中民众的留言和反馈回复不及时或者是回复的内容太 (三)建立问政专业制度体系
过形式化和趋于表面,这种“面子工程”的做法容易 一是建立专业的管理机制。成立一个专门的微信 给民众造成一种在微信上留言和提意见无效的错觉, 问政部门,进行职责分配和人员分工。专人专岗,不要 降低政府在民众中的信任度以及民众在微信上参政议 出现一人多岗位,遇到问题相互推倭的情况。二是建 政的兴趣与参与度。
立政府官员问责监督机制。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 四、微信问政如何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国家公职人员,在自己的行政岗位上就要清楚地认识 (一) 增强公民合理参政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要为自己的行政行为负责,一旦 首先是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尤其是网络道德意 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政府部门就要对相应的人员进 识,使网络道德修养根植于民众的心中,让民众清楚地 行问责。政府部门要积极接受民众的监督,对于正面 意识到网络参政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而 的舆论监督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并激励政府部门不断 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同时要构建完整的网络道德规 进步;对于负面的舆论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回应,提高政 范体系,让民众明确自己在网络参政中的责任与义务, 府工作的效率和处理危机公关的能力。
明白自己不该是任性妄为的个体,而是建设和谐网络 五、结语
的一分子。其次是增强公民的监督意识与法律意识, 新媒体时代为政府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带来了新的 对于网络治理过程中的不和谐的声音要有规劝的意 机遇和挑战,而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政府信息公开和 识,抵制不合理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部门共同营 政民互动的重要载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程度不言 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而喻。本文在了解微信问政现实建设情况的基础上进 (二) 推动政民双向互动参与
行分析,发现了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困境,并就此提出相 推动政民双向互动应分别从政府和民众两个方面 应的解决措施。
出发。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政府信息的公开化程度,强 化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政府应该构建一个高效的信 参考文献:息收集、过滤和反馈机制,以便于更快捷地处理民众的 [1 ]王芳,张璐阳.中国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及公众利用情
信息,及时回应。同时,需要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 况调查研究[J ].电子政务,2014 ( 10) :58-69.业化的培训,从思想教育和工作能力两方面着手提高政 [2]周图伽,沈丹.微信问政:自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探索
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此外,还要及时优 [J] •新闻界,2014 ( 15):64-68.化网络问政的渠道,实现微博和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共 享和资源整合,跨平台联动与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另 作者简介:张彩(1995—),女,湖南娄底人,湘潭大学硕士研 一方面,要积极调动民众微信问政的积极性。政府部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上接第12页)网络空间生态。
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防止“能量传播失控”现 最近,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在全世界走红,成为一 象发生。
种世人争相讨论的现象。她的新浪微博有2000万粉丝, 在互联网这个舆论主战场,随时存在正能量传播 她在YouTube (优兔)上发了 100多个视频,积累的粉 失控的风险,这就是“最大变量”。在5G (第五代通信 丝数量近800万,足以和发了 14万个视频的CNN (美国 技术)和AI (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成熟,社交媒体、短 有线电视新闻网)比肩,更是超过了西方老牌媒体BBC 视频风行的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传播渠道、信息来 (英国广播公司)、NBC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福克斯。
源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自媒体制造的“议程”往往能 一个小小的自媒体达到了传播中国文化、讲述正 主导舆论。我们不能对“变量”心存畏惧而裹步不前, 能量中国故事的大效果。央视微博评论道:没有一个 而是要认真研究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主动出击,科学 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驾驭“变量”,强化“增量”,防止正能量传播失控,构 已然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
建起符合全媒体发展需求的正能量舆论引导机制。
因此,通过“大V” “网红”的私域流量,与网友 五、结语
建立更有深度、更有情感的连接,提升正能量传播效率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党的舆论工作的重要 是值得探索的路径。
职责和使命,在新的舆论格局下,我们要认真研究正能 第四,运用情感传播策略,让正能量传播更充沛。 量传播的新特征、构建传播新策略等问题,以媒体深度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分享、评论的速度几乎是同 融合为抓手,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建设科学高效的正 步的,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成为传播者、评论 能量传播体系,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者,情感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以上新的传播方式、理念的变化,主流媒体传 参考文献:播正能量,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找到受众的 [1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共情点”。正能量传播本质上是求得一种价值认同, [2]李正良.传播学原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既要“在理”,更要“在情”,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引 2007:54.发用户自发分享传播行为,让正能量得到更大范围的 传播
作者简介:姜春勇(1964— ),男,重庆人,本科,高级记者职 ^五,把握网络传播规律,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
称,重庆日报副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