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2020-08-02 来源:乌哈旅游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1

1.1 1.2 1.3 1.4 1.5 2.1 2.2 3.1 3.2 3.3 3.4 4.1 4.2

工程总体概况....................................................................................................................1 隧道工程概况....................................................................................................................1 技术标准............................................................................................................................2 隧道设计理念....................................................................................................................2 隧道进洞方案编制思路....................................................................................................2 隧道洞口及进洞施工流程................................................................................................3 超前支护施工方案............................................................................................................4 百针2#隧道、坡荷隧道进口、岩信隧道及金龙岩隧道进洞方案.............................10 百针l#隧道进洞方案 .....................................................................................................13 果乱隧道进洞方案..........................................................................................................14 坡荷隧道出口进洞方案..................................................................................................16 机械设备..........................................................................................................................18 劳动力组织......................................................................................................................19

二 超前支护施工方案.........................................................................................................................3

三 各隧道进洞施工方案...................................................................................................................10

四 机械设备与劳动力组织...............................................................................................................18

五 洞口工程质量控制及检验开挖...................................................................................................19 六 安全措施.......................................................................................................................................21

6.1 6.2

洞口工程施工安全规定..................................................................................................21 隧道门及端墙工程施工安全规定..................................................................................21

靖那二标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1.1

工程总体概况

广西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No.2合同段全线位于靖西和那坡县境内,起点位于靖西县安德镇堪怀村,与本项目No.1合同段终点K44+913.412相接,经安德镇、坡荷乡,止于坡荷乡的岩信K69+900,路线全长24.987km,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包含坡荷立交和那坡服务区。

1.2

隧道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共有6座隧道,分别是百针1号隧道、百针2号隧道、果乱隧道、坡荷隧道、岩信隧道、金龙岩隧道。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隧道名称 百针1号隧道 起讫桩号 ZK52+430~ZK53+590左幅(1160米) 围岩级别 Ⅴ Ⅳ Ⅲ Ⅴ 百针2号隧道 ZK53+680~ZK54+865左幅(1185) Ⅳ Ⅲ Ⅱ 果乱隧道 ZK56+335~ZK57+178左幅(843) Ⅳ Ⅲ Ⅱ Ⅴ 坡荷隧道 ZK63+235~ZK65+465左幅(2230) Ⅳ Ⅲ Ⅱ Ⅴ 岩信隧道 ZK67+130~ZK67+940左幅(810) Ⅳ Ⅲ Ⅱ Ⅴ 金龙岩隧道 ZK68+489~ZK69+435左幅(946) 14302.5 7174 7128.5 Ⅳ Ⅲ Ⅱ 隧道总长 左洞全长 右洞全长 长度 115 195 850 130 160 30 865 117 130 596 267 643 490 830 100 190 170 350 210 125 230 381 隧道工程情况一览表

比例 0.10 0.17 0.73 0.11 0.14 0.03 0.73 0.14 0.15 0.71 0.12 0.29 0.22 0.37 0.12 0.23 0.21 0.43 0.22 0.13 0.24 0.40 K68+560~K69+450右幅(890) K67+170~K67+946右幅(772) K63+216~K65+480右幅(2264) K56+333~K57+175右幅(842) K53+695~K54+895右幅(1200) 起讫桩号 K52+400~K53+560右幅(1160米) 围岩级别 Ⅴ Ⅳ Ⅲ Ⅴ Ⅳ Ⅲ Ⅱ Ⅳ Ⅲ Ⅱ Ⅴ Ⅳ Ⅲ Ⅱ Ⅴ Ⅳ Ⅲ Ⅱ Ⅴ Ⅳ Ⅲ Ⅱ 长度 105 145 910 130 170 30 870 107 100 635 290 650 500 824 60 190 180 125 227 358 比例 0.09 0.13 0.78 0.11 0.14 0.03 0.73 0.13 0.12 0.75 0.13 0.29 0.22 0.36 0.08 0.25 0.20 0.14 0.26 0.40 总比例 0.09 0.15 0.76 0.11 0.14 0.03 0.73 0.13 0.14 0.73 0.12 0.29 0.22 0.37 0.10 0.24 0.44 0.22 0.21 0.14 0.25 0.40 522.5 0.68 1

1.3 技术标准

本标段主线隧道6座,除百针1号隧道与岩信隧道为小间距外,其余均为分离式隧道;主线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采用双洞单向行驶,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设计速度

主线隧道平纵线形和隧道净空断面标准按设计速度100Km/h设计。 (2)隧道建筑限界

主线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75m (0.75+0.50+3.75×2+1.00+1.00),净高5.0m; 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净宽13.25m (0.75+0.50+3.75×2+3.50+1.00),净高5.0m; 车行横道建筑限界:净宽4.5m,净高5.0m; 人行横道建筑限界:净宽2.0m,净高2.5m。 1.4

隧道设计理念

隧道洞身按新奥法施工原理进行洞身结构设计,即以系统锚杆、喷砼、钢筋网、钢拱架等组成的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型式。

对于隧道洞口IV、V级软弱围岩、浅埋偏压地段及断层破碎带地段,设计中采取了增设仰拱、工字钢架、格栅钢架及长管棚、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措施予以加强。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施工中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据此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相应措施,以确保围岩及结构的稳定。隧道洞身开挖中,将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提前掌握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水文条件,及时采用应对的技术措施。

1.5

隧道进洞方案编制思路

本标段隧道工程洞口施工方案(边仰坡)与隧道进洞方案分开编制,本方案将着重于超前支护和各隧道进洞的不同点。其中百针1#隧道、果乱隧道及坡荷隧道出口端的进洞与设计有所偏差,其方案的编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是本方案的重点。其他的像百针2#隧道、坡荷隧道进口、岩信隧道及金龙岩隧道的进洞方案均为常规的进洞方法,将放在一个章节编制。

2

二 超前支护施工方案

2.1

隧道洞口及进洞施工流程 1、洞口地质、植被、地形、水文、建筑物、沉降要求、泉限出露、土体含水量、塑性 指数等原始资料已详细调查。 1、进出口控制测量完成。 2、进洞控制桩测放完成。 3、边仰坡开挖边线已测放。 4、明暗洞交界里程测量放样已完成。 5、洞口沉降观测点、基点布设完成,洞口临近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变形检测点布设完成,均取得第一组数据。 6、各类桩点保护良好。 施工准备 2、洞口开挖及进洞方案已经报批准。 3、应急预案制定完成并演练成功。 3、开挖机具已到位。 洞顶截水沟及其他排水工程施工,完善洞口排水系统 4、锚喷支护用材料已到位。 5、劳动力已培训,且持证上岗。 6、悬石、危石已经清除。 7、洞口范围的桥台、涵洞等相关工程满足隧道施工条件。 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洞口土石方开挖至设计成洞面 8、永久征地和临时用征地已征用,征地协议已签,场地已清理。 9、弃碴场地已确定,并设置了初步防护。 随开挖及时进行边、仰坡及成洞面喷锚临时防护 洞口围岩完整时 当地质较差,覆盖较薄时 测量放样 当地质较差 覆盖较厚时 在成洞面挖槽,安设第一榀洞口钢拱架或钢格栅 钻孔、安装第一环超前小导管(管棚),尾端和钢架焊接,并预注浆加固围岩 施工砼套拱(导向墙) 以75cm间距安装外侧第二榀钢拱架,连接同定两榀钢拱架 拱架内缘挂模湿喷26cm砼(C25),形成超前支护体系 超前长管棚并预注浆 转入暗洞段开挖、初期支护施工 隧道洞口及进洞施工流程图

因隧道洞口开挖及边仰坡的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完成,这里将不再累述。

3

2.2 超前支护施工方案

本标段超前支护主要有长管棚和超前小导管两种。其中长管棚主要是在隧道进出口进行隧道洞口超前支护,确保安全进洞而设置的;超前小导管则主要是在Ⅳ、V级围岩暗洞施工中进行围岩加强,保证洞内施工安全而设置的。各隧道长管棚设置长度见下表。

表2

编号 隧道名称 项目 左线 单根管棚长度(m) 1 百针1号隧道 φ89Ⅹ8管棚(m) 20级水泥浆(m) 单根管棚长度(m) 2 百针2号隧道 φ89Ⅹ8管棚(m) 20级水泥浆(m) 单根管棚长度(m) 3 果乱隧道 φ89Ⅹ8管棚(m) 20级水泥浆(m) 单根管棚长度(m) 4 坡荷隧道 φ89Ⅹ8管棚(m) 20级水泥浆(m) 单根管棚长度(m) 5 岩信隧道 φ89Ⅹ8管棚(m) 20级水泥浆(m) 单根管棚长度(m) 6 金龙岩隧道 φ89Ⅹ8管棚(m) 20级水泥浆(m) 333333靖那二标隧道长管棚一览表

进口 右线 40 1320 49.86 20 660 24.93 --- --- --- 30 990 37.39 20 660 24.93 45 1485 56.09 左线 30 990 37.39 30 990 37.39 --- --- --- 45 1485 56.09 20 660 24.93 30 990 37.39 出口 备注 右线 30 990 37.39 30 990 37.39 --- --- --- 45 1485 56.09 20 660 24.93 30 990 37.39 出口单向掘进 进口单向掘进 进口单向掘进 出口单向掘进 出口单向掘进 进口单向掘进 40 1320 49.86 20 660 24.93 --- --- --- 30 990 37.39 20 660 24.93 45 1485 56.09 2.2.1 长管棚施工方案 (1)洞口套拱施工

洞口段套拱纵向设置2m,套拱厚50cm,套拱内预埋ø108*4导向钢管,一共33根。套拱施工应在暗洞超前支护施作前施工,固定导向管时应结合施工预留变形量1Ocm。

套拱范围内布置3榀工字钢,型号为120a,工字钢纵向间距为75cm。工字钢之间用M20×60AM,每个接头4个螺栓。相邻工字钢的内缘和外缘均用φ25钢筋作为连接钢筋,连接钢筋长度为1.1m,环向间距为l.Om,可以根据拱架的稳定情况加设交叉的连接筋。套拱混凝土采用C25模筑混凝土。

4

(2)长管棚布置形式为:沿拱顶中线两侧各60°角范围内布置,共33根(详见下图)。

管棚外插角2°,与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3m。长管棚的材料选用φ89无缝钢管埋设,并压注1:1的水泥净浆,注浆压力为O.5~l.0MPa,在孔口处需设置止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最大注浆压力。注浆前应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最终的注浆参数。

(3)长管棚超前支护花工:①检查开挖断面中线及高程,开挖轮廓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沿开挖轮廓线外围35cm正确标明管棚位置;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纵向水平钻设管棚孔,孔径为φ108mm,潜孔钻定位时,应严格定位,棚孔不得侵入隧道开挖线;③管棚孔长度根据岩层地质而定。钻孔顺序是从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④在钻进时,出现卡钻、坍孔时,先注浆后再钻。

5

将钢管打入管棚孔眼中。管棚外径为φ89mm,壁厚8mm(长管棚导管制作见大样图)。⑤接长管棚钢管时,接头采用厚壁管箍,上满丝,丝扣长度为20cm,确保连接可靠,且接头在隧道横断面上错开。钢管管壁每间隔15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为φ10mm;⑥用牛角泵向钢管内注入水泥砂浆。⑦封堵塞应有进料孔和出气孔,在出气孔流浆后,即可停止压注。

(4)长管棚跟管钻进施工步骤及要点 ①、放样,测定孔位 ②、搭设平台,安装钻机。

钻机安装要牢固,防止不均匀下沉、移位、倾斜等影响钻孔质量的现象发生,钻 机距离掌子面不超过2m。 ③、钻孔

a、为了便于插管,钻孔直径应比管棚直径大20~30mm,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的O.3m。采用φ108mm钻头钻孔。

b、对钻进不能成孔(如发生塌孔、卡钻等现象)地带应补浆固结围岩,待围岩固结后一次成孔。补浆工艺见下图。

c、钻机开孔时应低速,等成孔O.5m以后再升压至1.OMPa,遇软弱围岩,再改用低压钻进。钻孔顺序由高位孔向低位孔进行。

d、应随时检查钻孔是否倾斜,用测斜仪等方法测定。

6

④、安装管棚钢管,根据设计要求安装管棚。

a、钢管接头采用插口焊接(将接头一端收口插入接头另一端1Ocm以上再焊接),同一断面的接头数应不超过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l米。安装前应在地面预先排好再依次安装,保证接头分布符合要求。

b、钢管上应按设计要求打注浆孔,详见管棚大样图。 c、钢管的径向定位误差不大于20厘米。 ⑤、浇筑C20片石砼套拱基础

a、套拱砼基础应置于基岩上,保证管棚套拱的稳定可靠。 b、C20片石砼浇筑的技术要求

应用粒径大于15cm的片石;原材料及砼必须符合项目部实验室配合及设计比要求;石块无破损、未冻结、未火烧过;片石砼间距应大于lOcm;片石一半插入砼中,一半外露,以便与上层砼连接;片石不超过砼体积的25%且片石符合抗压强度。

⑧、安装钢拱架,并与管棚钢管焊接

a、拱架在加工场按设计加工成型,加工场地用C15砼硬化,按设计放出大样。 b、拱架加工后进行试拼,允许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线误差不大于3cm,各单元螺拴连接,螺栓孔中心问距误差不超过±O.5cm。拱架平放时,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c、拱架架设工艺要求

拱架平面垂直于隧道中线,倾斜度不大于2°。任何部位偏离铅垂面不大于5cm。 ⑦、根据设计参数注浆

注浆设备采用注浆泵,采用1:l的水泥净浆,注浆压力为O.5~1.OMPa。注浆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7

③、C25套拱砼浇筑

a、支模:浇筑护拱砼需要架设底模、堵头模及背模,底模及堵头模采用木板钉白皮铁,背模采用木模,模板的固定用φ25的环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同时要利用原有的工字钢,通过吊、拉、夹等方法将模板固定牢固,纵向钢筋间距为1.Om。模板固定好后必须涂上脱模剂,并要求对模板间的缝隙采用泡沫或沥青麻絮进行封堵,严防漏浆。主要模板安装好后,要求及时检查中线、高程、断面和净空尺寸。

b、砼的浇筑、养生:模板装好后,采用泵送浇筑C25混凝土,浇筑时左右两侧应对称浇筑,并及时采用振捣器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套拱的整体稳定性。初期支护还存在较大变形时,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拆模。为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干缩产生裂纹,应在拆模后立即洒水养护,使其经常保持湿润,养护时间应遵循有关规定。

2.2.2 小导管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注浆液进行严格比选,进行配比试验并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参数。同时进行注浆设备准备、管材加工、材料准备、机具准备。

(2)注浆试验阶段

隧道全面开工前,选择出口洞门口围岩进行注浆加固试验。从而确定合适的注浆配合比以及注浆终压等施工工艺参数,将以上试验资料整理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隧道施工。

(3)超前小导管设计

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或格栅钢架使用,应用于隧道Ⅳ、V级围岩拱部超前注浆预支护,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lm。

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

超前导管规格:Vb(ø50×4mm长度4.5m);Va及Ⅳ(ø42×4mm长度4.5m); 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倾角:外插角lO°~30°,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注浆材料:1:l水泥净浆,注浆压力为0.5~l.OMPa;设置范围:拱部127.5°范围。 (4)施工工艺 ①小导管的制作

小导管前端做成尖锥形,管壁上每隔15cm梅花型钻眼,眼孔直径为8mm,尾部长度lOcm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小导管构造见下图。

8

②小导管安装

a、测量放样,在设计孔位上做好标记,用风动凿岩机钻孔,孔径较设计导管管 径大20mm以上。

b、成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或用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从型钢钢架上部、中部打入,外露20cm支撑于开挖面后方钢架,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

(5)注浆

采用注浆泵压注水泥浆。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5~10cm厚封闭掌子面,形成止浆盘。 注浆前先冲洗管内沉积物,浆液先稀后浓,由下至上顺序进行。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值,持续注浆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l/4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时注浆方可结束。

注浆施工中认真填写注浆记录,随时分析和改进作业,并注意观察施工支护工作面的状态。注浆参数应根据注浆试验结果及现场情况调整。

注浆参数可参照以下数据进行选择:

注浆压力:一般为O.5~1.OMPa;浆液初凝时问:80~120min; 水泥: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中细砂; (6)注浆异常现象处理 (1)串浆时及时堵塞串浆孔。

9

(2)泵压突然升高时,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

(3)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应调整砂浓度及配合比,缩短胶凝时间。

三 各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百针l#隧道进口端单向掘进、百针2#隧道出口端单向掘进、果乱隧道出口端单向掘进、坡荷隧道进出口双向掘进、岩信隧道进口单向掘进、金龙岩隧道出口单向掘进。

3.1

百针2#隧道、坡荷隧道进口、岩信隧道及金龙岩隧道进洞方案

3.1.1 施工地形地质情况 (1)百针2#隧道

隧道区内地层整体表现为单斜构造,进出口各发育有两组裂隙。 1)隧道进口

产状:倾向0°,倾角69°;

裂隙①:走向40°,倾向3l0°,倾角40°,胶结好,不发育;

裂隙②:走向120°,倾向2lO°,倾角8l°,胶结好,不发育,裂面有擦痕。 2)隧道出口

产状:倾向45°,倾角41°;

裂隙①:走向142°,倾向232°,倾角87°,张开度50mm,有少量粘土充填,线密度约1m,延伸长度小于lm;

裂隙②:走向70°,倾向160°,倾角20°,张开度20mm,无充填,线密度大于2m,不发育。

(2)坡荷隧道进口

隧道区内褶皱较为复杂,地层产状变化大,整体表现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在隧道进口段为40°,倾角约45°,其余段为倾向210°~240°,倾角20°~64°。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第一组(L1):裂隙走向250°,倾向340°,倾角55°~78°,裂面平直,微张,宽约2mm,延伸长度1~3m不等,裂隙间距1~2m;第二组(L2):裂隙走向182°,倾向272°,倾角65°,呈闭合状,延伸长度1~3m不等,裂隙间距1~3m。

(3)岩信隧道

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1):

碎石土:杂色,稍密状,碎石成分为泥岩,粒径一般2~5cm,次棱角状,含量约占55%,含少量粘土。表层O.40m为耕植土。

10

2)泥盆系中统岗芩组(D2d):

微风化石灰岩:浅灰~深灰色,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溶蚀较轻微,局部方解石石脉充填,岩芯为多为短柱—柱状。

隧道区内泥盆系中统岗芩组灰岩地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隧道岩层产状260°∠28°。隧道进出口微裂隙发育,岩石比较破碎。

(4)金龙岩隧道

隧道区内褶皱简单,地层产状为倾向240°~250°,倾角50°~75°,有一定变化。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第一组(L1):裂隙走向250°,倾向340°,倾角70°,裂面平直,微张,宽约2mm,延伸长度l~3m不等,裂隙间距l~2m;第二组(L2):裂隙走向182°,倾向272°,倾角65°,里闭合状,延伸长度l~3m不等,裂隙间距l~3m。

3.1.2 进洞施工方案

根据以上概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贯彻“早进晚出”原则,提倡“零”开挖理念,采用新奥法:本着先排水,预支护,短进尺,弱爆破的方法进洞施工。

(1)隧道洞口端地表水,以截、排水为主,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施作排水沟渠,拦截进入施工场地的地表水,防止下渗降低围岩类别。

(2)进洞实施措施:施作长200cm、厚50cm的C25砼套拱及全环3榀间距为75cm、I120a工字钢,在套拱中设置ø89\δ8、环间距40cm的注浆管棚(管棚长度设置见管棚设置表)。

(3)加强初期支护:为防止隧道底部地下水上涌和岩体应力向上扩散,采用全环初期支护。 (4)地表或洞内设置位移观测点,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支护参数,指导施工。 (5)洞口防护、预加固

①洞口防护工程安排应符合下列原则和要求:

a、洞口工程应与洞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施工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 b、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c、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

②洞顶地表水的处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a、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隧道洞门的排、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同步施工,当端墙顶部水沟置于填土上时,必须将填土夯实。隧道洞口及缓

11

冲结构物的排、截水工程应与路基排水系统合理连通。

b、结合现场,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洞口稳定。采用喷锚或砌石护面,坡顶、坡脚宜绿化处理,以防止仰坡范围内地表水下渗和减少对坡面冲刷。

c、洞顶如有溪沟或排水沟槽应加强养护、整治,确保水流畅通,若岩层裂隙多,地表水可能渗漏到隧道内时,应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铺砌沟底,浆砌片石用砂浆抹面。

d、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e、洞口顶部地表的凹坑须填平或喷混凝土填平,并接入两侧路基侧沟内。

③隧道洞口的截、排水系统应与路基排水系统顺接,不得冲刷路基坡面、桥涵锥体、农田房舍。

④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施工措施。

a、永久性防护应按设计图施工,并在隧道施工的初期及早完成。

b、临时防护应视工程地质、施工季节、施工手段等情况,采取喷锚、格构网等防护措施。 c、边、仰坡防护在参考设计的情况下,坚持“以柔克刚\"的原则,积极实践应用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并注重成本、美观与安全的统一。

⑤当洞口位于软弱、松散地层或堆积层时,根据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可采用下列施工措施加固、稳定地层:

a、洞口段位于软弱土层地带,应随时检查地表及坡面情况,发现开裂、滑动等现象时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如第四纪的冲(洪)积层、残积层及人工填土等时,可采用高压旋喷法(垂直喷射或水平喷射)、树根桩、灰土挤密桩、抗滑桩、钢管桩等对开挖的地表及边、仰坡进行加固、稳定。

b、地层为堆积层、断层破碎带、砂砾(卵)土、砂土时宜采用地面注水泥浆或超细水泥浆预加固。

c、有地下水地段,止水注浆可采用TGRM浆及HSC浆水泥基特种灌浆料,没有条件时可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

d、降水过程中,应加强井点降水系统的维护和检查,保证不断抽水。对水位降低区域建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应进行观测监控,并采取防护措施。拆除多层井点应自底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在下层井点拆除期间,上部各层井点应继续抽水。重视降水范围内地表环境的保护,制定量测监控、回灌措施,防止地表超限下沉。

12

3.2 百针l#隧道进洞方案

3.2.1 施工地形地质情况

隧道区内地层整体表现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为240°∠32°~250°∠50°。进出口各发育有两组裂隙。

1)隧道进口

裂隙①:走向215°,倾向125°,倾角6l°,张开度lcm,延长lm,无填充,线密度2m; 裂隙②:走向240°,倾向330°,倾角85°,胶结好,不发育。 2)隧道出口

裂隙①:走向220°,倾向3lO°,倾角40°,胶结好,不发育。

裂隙②:走向120°,倾向2lO°,倾角8l°,密度约O.5m,胶结好,线密度3m。 3.2.2 进洞施工方案 (1)设计情况:

①地形地貌及进口稳定性评价

隧道区地处靖西县安德镇西北侧的峰林山体上,隧道走向主要斜穿两道山脊,进口位于溶蚀洼地或落水洞边缘,山体自然坡度20°~60°,局部达70°;地表多为基岩裸露,零星分布有少量残坡积土层,厚度为1~3.3m,较薄,山岭基岩为石岩系岩关组石灰岩。按设计方案开挖后,形成高7~12m的人工边坡,为岩质边坡,有直立贴坡后,存在坡体塌落的可能,应进行处理。因边坡高度不大,场地内存在边坡空间,建议放坡处理,开挖坡比率为1:O.3~l:O.5。

②右线进口设计

洞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并接长15m单压明洞,边坡为光面爆破+常青藤;仰坡为φ22砂浆锚杆,钢筋网φ8@20*20,10cm厚C20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坡率:边坡为l:0.5,仰坡为l:0.3;边坡高约16m,仰坡高约lO.5m。

(2)现场情况 ①地质概况

开挖后,发现残坡积土约6m多厚,为碎石土类,有少量块石,松散,下伏石灰岩,岩体破碎,基岩裸露较少,偏压严重。这和原设计的地质情况有较大的差别。

原设计是岩石边坡,采用坡率为1:O.3和1:O.5,不加防护,现由于地质情况和原设计不符,上部覆盖有6m多松散的碎石土,如在原进洞位置K52+400进洞,边坡将高达18~20m,

13

将使洞口边坡出现坍塌的可能。

②建议方案

为了降低边坡以防坍塌,建议将明洞延长l0m,在K52+390进洞。

边仰坡都采用φ22砂浆锚杆+钢筋网φ8@20*20,喷射C20混凝土厚15cm,边仰坡率:土质为l:l.25,石质为l:O.75。因为洞口岩层破碎,稳定性差。防护参数土质和石质一致。明、暗洞交界位置不变。

3.3

果乱隧道进洞方案

3.3.1 施工地形地质情况

隧道区内地层整体表现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205°~23l°,倾角17°~37°。进出口各发育有两组裂隙。

1)隧道进口

裂隙①;走向233°,倾向143°,倾角84°,胶结好,不发育;

裂隙②:走向252°,倾向162°,倾角79°,胶结好,不发育,裂面有擦痕。 2)隧道出口

裂隙①:走向270°,倾向180°,倾角78°,张开度50mm,有少量粘土充填,线密度约4m,延伸长度3m;

裂隙②:走向95°,倾向305°,倾角80°,张开度20mm,无充填,延伸长度3m,不发育。

隧道区地处岩溶发育区,区域岩溶发育程度为中等~强岩溶层,地表岩溶溶槽较发育,右幅隧道出口段洞轴线附近斜坡地段发育两个溶洞,两溶洞相距约2m,北东侧溶洞宽约3m,高约l.5m,深约2m,底部为粘土充填,南西侧溶洞口呈园形,洞径约3m,深约3m,往山顶方向发育。

3.3.2 进洞施工方案 (1)隧道地质概况

该隧道所处地貌单元属峰林地形,出团位于山脚处,山体自然坡度20°~35°,局部陡崖,地形平坦,交通较方便。

地质描述:出口洞段地表为第四系坡积层覆盖,下伏基岩为石灰岩,中~厚层状地层,岩体中风化,岩体破碎,桩号K57+128.3~K57+157.8段洞顶围岩厚度薄,且见有溶洞发育,成洞条件差,建议加强支护,并对溶洞进行处理。

14

位于K57+143.3处SDZl6钻孔柱状图揭示:标高1039.85~1035.45为红粘土;1033.65~1032.55、1024.55~1024.15、1024.05~1023.75、1023.25~1022.15均为溶洞,内有少量粘土及碎石充填。

(2)设计概况

由于洞口出口段地表为第四系坡积层覆盖,下伏石灰岩,岩体破碎,成洞条件差,设计中采用复合式衬砌,从K57+118~K57+135,按Ⅵ型支护衬砌;K57+135~K57+155为Va型支护衬砌;K57+155~K57+175明洞衬砌,洞门形式采用削竹式洞门。

设计图中对溶洞未作处理。

边坡采用1:l坡率,采用三维植被网种草防护,仰坡1:O.3采用锚喷网防护,φ8钢筋网@20*20。喷10cm砼。无锚杆加固。

(3)建议方案

该隧道右线出口段开挖后洞脸将形成5~7m的人工边坡,为土质边坡,稳定性差,需支护,右洞前进方左侧边坡地表有两个溶洞,两溶洞相距2m,北东侧溶洞宽约3m,高约l.5m,深约2m。底部为粘土充填,南西侧溶洞呈圆形洞径约3m,深约3m,往山顶方向发育,对洞脸边坡将产生不利影响,建议:进一步进行地质调查,搞清楚两溶洞的形态,同时探明溶洞充填物的埋深,及对洞身的影响。仰边坡采用锚喷致支护,锚杆φ25长3m,@l.0*l.Omφ8钢筋网@20*20,喷射C20厚lOcm,边坡率为l:1。

在K57+143.3处的SDZl6钻孔揭示的情况,而K57+143的设计高程为1026.604,衬砌顶的高程为1034.54,初期支护衬砌顶面高程为1034.80,所以溶洞对洞身的影响很大。建议:

①进一步揭示溶洞的形态和充填情况,进一步修改设计。

②果乱隧道设计未设大管棚,而隧道拱顶面(衬砌顶面)只比溶洞顶高O.89m,溶洞顶板的石灰岩层裂隙较发育,而且破碎,只有l.8m厚,其上为4.4m的红粘土覆盖层,所以加强超前支护是十分必要的,建议采用双层小套管,间距40cm,长度4.5m搭接1.5m,梅花型布置,长度视溶洞长度而定,注浆加固。

③果拱顶上有空洞必须注浆填充,不能留有空隙。

④衬砌仰拱底的标高为1024.534,正处在三层溶洞中,隧底应当根据现在揭示的情况,因为溶洞内只有少量粘土和充填物,而且溶洞内无水,洞的高度也不大。建议:进行充填后注浆加固。

⑤因为钻探揭示的溶洞只有高度没有标明宽度和长度。所以边墙应根据其宽度的情况进行

15

处理,如果宽度不大,可以用混凝土填实,宽度较大时,可以用浆砌片石填充,其背后可以用砂石充填密实,并做好泄水孔,以便排水。

⑥初期支护应当加强,钢拱架间距可以由O.75m改为O.5m一榀,锚杆可以视溶洞的形态后确定,钢筋网采用φ10@20*20,喷砼厚度根据溶洞情况而定,纵向连接筋采用φ25钢筋,间距1m。锁脚锚杆采用φ25钢筋,长约4.5m。

3.4

坡荷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3.4.1 施工地形地质情况

隧道区内褶皱较为复杂,地层产状变化大,整体表现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在隧道进口段为40°,倾角约45°,其余段为倾向2lO°~240°,倾角20°~64°。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第一组(L1):裂隙走向250°,倾向340°,倾角55°~78°,裂面平直,微张,宽约2mm,延伸长度l~3m不等,裂隙间距1~2m;第二组(L2):裂隙走向182°,倾向272°,倾角65°,呈闭合状,延伸长度l~3m不等,裂隙间距l~3m。

3.4.2 进洞施工方案

坡荷隧道出口段处于斜坡地段,上部有一已建公路和隧道轴线斜交,公路中心离左线洞口约45m,离右线洞口约40m。

(1)地质概况

左线出口段,地表为第四系人工堆积覆盖层,为杂色粉质粘土,含页岩碎石块,结构较松散,下伏为页岩及少量石灰岩,岩体风化强烈,围岩自稳能力差,成洞条件差,必须做好超前支护,进出口段建议采用明挖,上部公路采用跨盖通过。

右线出口段地表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覆盖,为碎石块,结构较松散,下伏基岩为页岩和少量石灰岩,岩体风化强烈,其中K65+410~K65+480围岩为碎石土,厚度较薄,顶板厚度小于1m,成洞困难。

围岩自稳能力差,成洞条件差,必须做好超前支护,近出口段建议采用明挖,出口处上部的公路采用跨盖通过。

(2)地质对出口稳定性评价

隧道出口段地面坡度15°~30°,地表分布有人工堆积层覆盖,覆盖层为碎石土,结构较松散,其厚度可达20m,隧道出口位于碎石边坡中,且隧道顶板距上部已建公路路面不足5m,成洞非常困难。同时,出洞口两侧将形成高12~14m的人工土质边坡,土质边坡厚度大,结构松散,直立切坡后,下部边坡失去支护,形成滑塌的可能性大,同时施工中如果处置不当,将

16

直接影响到上部公路的安全。其不但成洞困难,而且对施工安全影响极大,故必须对其进行处理,该段必须做好超前支护,建议采用明挖,已建公路采用跨盖通过。

(3)设计概况

左线出口采用削竹式洞门,边坡未防护,采用三维植被网种草防护,仰坡采用锚喷支护:采用φ22砂浆锚杆,L=3.5m@100*100,钢筋网φ8@20*20,C20喷射砼厚10cm,明洞长15m,明洞段开挖边坡采用锚喷支护,L=3.5m@120*120,钢筋网φ8@20*20,C20喷射砼厚5cm。

右线出口采用削竹式洞门,边坡未防护,采用三维植被网种草防护,仰坡采用锚喷支护:采用φ22砂浆锚杆,L=3.5m@100*100,钢筋网φ8@20*20,C20喷射砼厚10cm,明洞长15m,明洞段开挖边坡采用锚喷支护,L=3.5m@120*120,钢筋网φ8@20*20,C20喷射砼厚5cm。

暗洞段左线采用Vb型衬砌,长152m,右线采用Vb型衬砌,长145m。下穿公路采用明挖法修筑护拱。

(4)建议方案

(一)、该隧道下穿S320省道,S320省道车辆频繁,交通繁忙。在公路的上、下方都是陡坎,没有修筑便道的可能。采用明挖法修筑护拱,必须对公路全幅或半幅开挖,对公路交通造成影响,开挖中,应有防护设计。(设计图中未列)

我部已向公路部门反映,公路部门不同意断道开挖和半幅施工,使明挖法修筑护拱无法实现。

(二)、建议方案 1、洞外加固方案

隧道处在20m的松散碎石土中,所以采用洞外加固方案,使松散的碎石胶结和超前支护共同使用,保证施工安全。

加固方案:地表加固采用φ50~φ76的钢花管进行地表注浆,间距@0.75m*0.75m,浆液为1:1的水泥浆,钢管的长度根据离拱顶的长度而定,在边墙外布置:二排钢管桩,深度至仰拱底。范围:公路外10m,长度左洞60m,右洞50m,宽为边墙外3m,约20m。洞内采用I20a工字钢,间距50cm,φ8双层钢筋网@20*20,C25喷射砼厚28cm。

2、洞内加固方案

隧道内加固方案主要的优点是能保证公路畅通,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施工安全。 加固方案:

A、方案一:①两层小套管直径φ50,长4.5m,搭接1.5m,注浆超前支护。间距40cm,

17

梅花形布置。②初期支护,采用I20a工字钢,间距50cm,φ8双层钢筋网@20*20,C25喷射砼厚28cm,纵向连接筋采用φ25钢筋。根据监控量测情况,必要时增加临时仰拱。增设锁脚锚杆φ25钢筋。初期支护长度左洞55m,右洞45m。③二次衬砌采用C25钢筋砼,厚60cm,和明洞厚度相同。

方案二:①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原设计大管棚左、右洞都为45m,建议采用二排大管棚,左洞每排35m,右洞每排30m,每排搭接3m。②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同方案一。

3、注意事项:监控量测应加强,特别是对公路路面的观测,因为洞内施工,对路面影响较大,路面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洞内施工应采用机械开挖,尽快支护,成环,二次衬砌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后,及时跟进。

四 机械设备与劳动力组织

4.1

机械设备

表3

序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 设备名称 打钻台架 风动凿岩机(台钻) 铲装机 挖掘机 自卸汽车 电动空压机 混凝土湿喷机 交流弧焊机 混凝土拌合站 捣固棒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折机 钢筋调直机 砂轮机 机械设备配置表(每个作业面)

型号 ZQ4132 ED600T PC220-7、ZAXIC200 15T L3.5-8/20 ZSP-Ⅱ BXl-500A 2×50 YS90L2 XLY6 GQ12 M3030A 数量 1台 l台 2台 各1台 3台 5台 2台 3台 l套 5台 2台 2台 1台 l台 备注

18

4.2 劳动力组织

表4

序号 l 2 3 4 5 6 7 8 人员 技术人员 工班长 开挖班 喷砼班 钢筋班 砼浇筑班 安全员 电工 合 计 1 1 14 10 10 12 1 1 50 喷射混凝土劳动力配置表(每个作业面)

职责 负责技术指导 组织和协调(兼) 负责爆破、出碴、运输等 负责喷砼的搅拌、运输、喷射、养护等 负责钢筋的加工、绑扎、安装等 负责砼的搅拌、运输、浇筑、拆模、养护等 负责施工安全 负责本班作业用电操作 备注 人数 机械和人员可以根据各个施工作业面的任务随时进行补充,确保满足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要求。

五 洞口工程质量控制及检验开挖

(1)大管棚、小导管

1)钢管的型号、质量和规格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2)超前钢管与钢支架支撑配合使用时,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与钢架焊接。 3)钢管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4)具体实测项目见下表。

表5

序号 1 2 3 4 项目 长度(mm) 孔位(mm) 钻孔深度(mm) 孔径(mm) 钢管实测项目表

规定值或容许偏差 不小于设计值 ±50 ±50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和频率 尺量:检查10% 尺量:检查10% 尺量:检查10% 尺量:检查10% (2)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的基坑开挖范围、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台阶形基底的台阶应完整、平顺。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3)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基础基坑开挖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19

表6

序号 1 2 3 端墙和翼墙、挡土墙基坑开挖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规定值或容许偏差(mm) +50,0 尺量,每边不少于5处 +100,0 0,-100 仪器测量,每边不少于5处 检查方法和频率 项目 基坑中心距线路中心 基坑长度、宽度 基底高程 (4)模板

①模板及支(拱)架的结构及材料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②模板及支(拱)架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③端墙和翼墙、挡土墙模板及支(拱)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

④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7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基础边缘位置 基础顶面高程 边墙边缘位置 边墙拱脚、端翼墙顶面高程 模板表面平整度 模板表面错台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mm) +15,0 ±l0 测量,每边不少于4处 +10,0 ±10 5 5 2m靠尺测量,不少于4处 尺量 检查方法和频率 ⑤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8

序号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中心线位置 允许偏差(mm) 5 ±10 3 尺量 检测方法 1 预留孔洞 尺寸 2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⑥拆除端墙和翼墙、挡土墙之外的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且不得小于2.5MPa。

20

六 安全措施

6.1

洞口工程施工安全规定

洞口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口的路基及边、仰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开挖人员不得上下重叠作业。在高于2m的边坡上作业时应符合高处作业的安全规定。

(2)边、仰坡以上松动危石应在开工前清除干净;施工中应经常检查,特别是在雨雪之后,发现松动危石必须立即清除。

(3)爆破作业应符合爆破作业的规定。爆破作业后应在清除边、仰坡上的松动石块后,对松动岩层应进行支护。

6.2

隧道门及端墙工程施工安全规定

隧道门及端墙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体工程脚手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并设有扶手、栏杆。脚手架不得妨碍车辆通行。

(2)起拱线以上的端墙施工时应设安全网,防止人员、机具和材料坠落。 (3)起吊作业应符合起吊作业规定,起吊材料时机下严禁车辆和人员通行。 (4)施工时必须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措施。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