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杨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遭到了严峻挑战。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已成为传统新闻媒体发摘 要:
展的必由之路。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并不仅仅指媒体传播渠道的融合,而是要改变原有的以新闻内容制作为主体的新闻传播模式,将用户体验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策略,通过分析传统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
互联网 传统新闻媒体 新媒体 融合关键词: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a)-010-02中图分类号:
伴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的不断增长,互联网发展也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互联网媒体以方便的阅读方式、海量的新闻信息、人性化的阅读体验、互动化的交互体验,受到广大社会用户的欢迎与好评。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新闻阅读模式,对传统新闻媒体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传统新闻媒体受众的逐渐减少,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成为传统新闻媒体发展的出路。
视新闻受众群体人员结构老龄化情况严重。而网络新闻媒体依靠其大众化的传播渠道、实时信息更新功能,向社会群体传播更具有人性化、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的新闻信息,从而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欢迎与赞赏。而传统广播新闻传播媒体在社会层面的传播范围、传播受众最小,但在城市家庭轿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收听新但新闻广播闻广播成为家庭购车人群了解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
在社会的传播覆盖面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受众规模。作为三大传统新闻传播媒体的广播媒体,在新闻市场仍然呈现逐年盈利的趋势,但其并不能与报业新闻媒体、电视新闻传播媒体的规模相比,其总体规模与盈利情况还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以上分析表明:传统新闻传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成为传统新闻传播媒体扭亏为盈的主要解决方式。如何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传统新闻传播媒体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 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的发展现状
1.1 传统报业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
传统报业要在拥有报纸出版许可证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相应的报业准入行政许可权。拥有报业准入行政许可权的报业企业,才具有报纸经营与传播权限。媒体人在进入传统报纸媒体行业内部后,才具有新闻采访、新闻播报、时事编辑的权利。这种传播媒体人高度依赖传统报纸媒体的关系,使得传统报纸媒体的传播速度日益缓慢,报纸媒体运行体制日益僵化,传统报纸媒体受众越来越少。新媒体相比于传统报纸媒体而言,具有着平台的开放化、自由化,在搭建完整的互联网平台中,任何媒介都可以借助网络传播自己的新闻内容,扩大自身影响力。网络互联性使网络新闻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网络受众也逐渐增多,新媒体新闻传播逐渐取代传统报纸媒体的主导地位。报业从业人员、传统媒体人也逐渐转向互联网新闻传播平台,互联网新闻传播平台的商业化运营使双方获得高额的利益。统计资料表明:自2007年传统报业广告收入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后传统报业收入呈现负增长趋势,传统报业面临衰落局面。
1.2 传统广播与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与传统报业具有相同的准入门槛,在管理方式方面也大同小异。目前,我国存在5000多家电视台都需要得到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才能投入新闻播报、电视播放、广告传播的工作业务中。广播电台也要得到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教育部的批准,其中大量的电视频道、广播电台属于区域媒体,只能在小范围区域内展开新闻传播。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中国电视与广播行业的竞争激烈,其中最主要的竞争为同行业竞争。传统电视媒体拥有相同的传播媒介,在新闻传播内容上也存在抄袭模仿的现象。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上的同质化,使接受新闻的广大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的现象。与此同时另一项调查指出,传统电视新闻、广播新闻的受众群体的年龄较大,其中电视新闻受众群体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电
2 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策略
2.1 传统报业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持有量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新闻浏览、手机APP新闻浏览成为大众主要的新闻获取模式。微博、微信等公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也拓展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新媒体业务与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新闻媒体联合,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线上线下、多屏多面的传播渠道。其中《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借助互联网模式,推出自身的电脑端报业网站,同时开发出适应智能手机的专用新闻APP,向广大网民传播更为准确快捷的新闻。《光明日报》采用云资讯的新闻传播模式,致力于服务都市青年白领的新闻需要,向他们传播金融、经济、IT、法律等方面的新闻资讯。《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线下依靠光明日报展开媒体新闻传播,以文字、图片、微博、微信等传播新闻的手段。同时在《光明日报》报业网站开设有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浏览平台,广大网民可以通过无线互联网接收网站信息,并对网站新闻进行具备评论与分享活动。移动报刊新闻传播指数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移动报纸传播电脑端报业网站、新闻客户端已完成对全国大多数省市的覆盖,报刊媒体借助新媒体展开规模扩大,而且其规模优势相对明显。
2.2 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1)合作共赢模式。传统电视新闻传播行业与新媒体行业有效融合,才能打造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以央视新闻为例,央视新闻传播主要与新媒体行业联合,展开资源整合、网络合作等新闻模式
010
2016年6月 www.chinabt.net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市场研究
拓展。央视新闻在电视传播的前提下,建立央视网新闻网站平台,依托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朝闻天下、东方时空、新闻30分、今日说法等精品新闻栏目,构建央视新闻网站文字、图片、视频网络传播体系。同时央视新闻传播还开发出手机APP,打通电视、手机、PC三方融合,全方位展开互动传播活动。央视新闻常务总监王浩指出:“新闻传播的互联网思维主要以内容为导向,以服务社会大众为主要新闻传播宗旨。通过多种互联网形式的新闻传播,不断扩大央视新闻的受众群体,增强央视新闻的全民互动性,以保障央视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与交互质量。”互联网络媒体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媒体的有效联合,能够建立完善的新闻传播服务体系,提高地区新闻的覆盖面,从而达到效益增长的目的。
(2)节目新闻终端内容保障 。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另一个突出的改变方向,是节目终端内容的改变。传统电视新闻节目采编模式要深入地区采访,通过专业摄像录制,记者采访来完成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这种模式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播放效果较好,缺点是费时费力。如今编辑类新闻节目的新闻信息来自于人民群众自发拍摄,拍摄的新闻经过终端设备软件传到互联网。新闻编辑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剪接处理,进行相关的事件报道。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约采访和录制的时间,还能在很少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新闻资料。新闻性、时效性、丰富性,贴近群众生活的新闻资源,能够产生更加良好的新闻媒体传播效果。同时以上新闻内容、新闻视频也能够进行网络同步,通过电视新闻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展开网络传播。普通群众可以了解新闻制作花絮,从而加深对电视新闻的立体认知。节目新闻终端内容的灵活性、多样化、信息海量化,使得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传播内容更加立体丰满,接近普通大众的生活。
2.3 传统广播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1)发挥便捷互动的先天优势。传统广播新闻媒体与报业新闻媒体、电视新闻媒体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传统广播新闻媒体能够通过电话连线与听众进行实时沟通。沟通与交流是新闻广播媒介拥有的最主要优势,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通过电话热线、手机短信的形式与观众实时互动。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微博、微信等成为全新的新闻传播与沟通交流方式。新闻广播互动交流能够增进网民对时事新闻的了解,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也能够带来更为友好的交互体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在2010年推出一项《你幸福吗?》全民社会新闻调查节目,并通过微博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讨论,在社会上引起广大反响,获得了良好的交流互动效果。
(2)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互动。社交媒体不仅是接受新闻、浏览新闻的平台,也是创作新闻、分享新闻、交流看法的平台。社交媒体有别于其他媒体的主要功能是用户可以对新闻信息选择浏览,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新闻信息做适当修改,同时还可以发表修改的信息。社交媒体的新闻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都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微博、微信作为当前主要的社交媒体软件,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广播新闻媒体可以依托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广泛地活跃用户,展开新闻的传播沟通活动,推动社会新闻话题的快速传播。例如:中央人民广播
(上接009页)
Market
电台新闻频道,会在大型独家报道的过程中,与国内互联网巨头新浪、腾讯展开合作。通过新闻互动专区,获得广泛的关注度。
3 结语
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着受众减少、营业收入下滑等一系列问题,传统新闻媒体传播模式单一、缺乏互动交流、新闻内容视角单一,是制约传统新闻媒体发展的主要原因。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成为传统新闻媒体突破发展困境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翠萍.新闻聚合类APP面临的版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J].新
闻研究导刊,2016(06).
[2] 李珂嘉贺.浅析大数据时代的传统新闻媒体突围策略[J].新闻
研究导刊,2016(06).
[3] 陈丽娟.浅析新形势下传统新闻媒体的生存之道[J].新闻研究
导刊,2016(06).
[4] 陈海丽.强化责任担当,做“厚”做“深”民生新闻[J].兰州教
育学院学报,2016(04).
履行情况(送货的速度快)、沟通情况(客服的态度好)、网站设计情况(网站手机版本的购物界面操作简单、手机购物时的GPS定位和二维码扫描功能很有用)、安全和保密情况(商铺的信誉等级高、支付前需要下载数字证书提高了购物安全性)。因此,对比上述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计划型购物消费者和冲动型购物消费者在网店形象维度上的关注点存在不少截然相反的偏好。
3 结语
通过从多个角度挖掘消费者个体差异与网店形象维度的关系,发现不同特性的消费者对于网络购物的需求和关注点存在明显差异,这有利于网络零售商针对有效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网店形象优化策略,例如,以男性消费者为主的网店,需要让消费者感知到自身信息的安全性,并减少售后过程中无关短信的骚扰;面向中年人群的网店,则应该聘请态度良好的客服人员,并加强客服人员的培训;而对于计划购买价格较高的商品的消费者,网店则需要在物流服务、客服水平、商铺信誉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因此,针对不同人群的偏好进行特定的设计,才能更好地贴近消费者预期,有利于网店更好地经营。
参考文献
[1] 胥腾月,邢文凤.面向移动终端在线购物的网店形象维度研究
[J].中国商论,2016(Z1).
[2] 李彦.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
大学,2012.
[3] 王晗,秦克飞.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敏感度研究[J].情报杂
志,2012,31(12).
[4] 李亚林,景奉杰.基于冲动性购买诱发因素的消费者冲动性购
买之后满意度研究[J].管理学报,2012,9(3).
www.chinabt.net 2016年6月
01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