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临时“拼凑”科研团队。传统的课题研究和
项目申报往往注重“单兵作战”,不注重团队建设,在 高校的科研管理包括科研人员(团队)管理、科
项目申报时,通常的做法是“拉郎配”,根据研究内容 研项目(平台)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临时组建项目组成员,由于临时组建的项目组成员 科研评价管理、科研机构管理、学术交流管理、科研
之间缺乏凝聚力、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平时很少进行
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
学术交流,有些成员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课题组成 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科研团队,重点学科、研 员。这种以获取资源为主要目的团队,一旦项目获得
究中心、基地平台等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也 立项,在后续的研究中往往是项目负责人带领自己 离不开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因此,科研团队和科研
的研究生“单打独斗”,其他项目组成员往往被放在 平台建设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目前,随着国家 一边,只是在评定职称或考核时项目组成员才多方
“双一流”建设的正式启动,高校对两院院士、长江
打听自己是哪个项目组成员,排名第几。在项目结 学者、国家杰青、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 项时,项目负责人便将各成员的成果打包在一起应
的争夺愈演愈烈,如南昌大学为打造铁电领域的创 付检查,项目一旦结束,团队也就寿终正寝了。另外, 新平台,斥资8000万元引进了熊仁根教授团队等。由于目前的激励机制中大部分只认主持人,因而项
科研团队是以科学研究为内容,由技能互补、 目组成员的积极性也不高,用自己的“身份”为自己
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工作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 评定职称或考核换取一项硬条件,项目组成员也乐
的群体。科研团队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组 得其所。织方式和工作方式。一般来说,科研团队的组建需
二是团队交叉重叠。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相当 要一定的平台,平台可以是项目、重点学科、创新基
一部分教师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经常凭着自己的 地、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等。由于依托的平台不同, 兴趣或跟着学科的研究热点走,研究方向极不稳定, 科研团队的组建方式也会有差异。目前,高校科研 加之部分学科的特殊性,各研究方向之间区隔不大,
团队的组建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是在长期的
而研究能力较强的人员数量又少,因而各课题组或 合作研究中经过磨合自然形成的团队;另一种是为
各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时往往会出现人员竞争, 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而人为组建的团队。主要模式
导致人员交叉和重叠,既影响了科研团队的稳定性,
有:“师生模式”,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领导 也使科研团队的实力大打折扣。另外,很多稍有建树 下属模式,领导拥有行政资源,可以将下属团结在 的科研骨干都想在本研究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都 自己的周围以形成科研团队;朋友模式:年轻教师
希望自己是科研团队负责人,“各占山头、自立为 申报课题时往往会将与自己志趣相同的本单位同 王”,争做科研“老板”,不愿“替人做嫁衣”,也是导致
事或外单位朋友作为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展研究。 科研团队交叉重叠的原因之一。目前,高校在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上主要存在
三是可依托的平台较少。目前高校可依托的科
96甘肃科技第35卷研平台主要有重点学科、研究所、科研项目和研究 基地等。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研究所有名无实,研究
基地缺乏专职人员,而科研项目中的项目组成员又 存在临时“拼凑”现象。因此,加强平台建设并将其
实体化是大多数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2对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的思考2.1培养团队意识21世纪,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许多复 杂问题已不是单个科研工作者“单兵作战”所能解
决,因此,无论从科研人员的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 科研项目的申报来看,都需要组建科研团队。目前, 高校教师在项目申报和科学研究中往往比较注重
“单兵作战”,团队意识不够强,这是导致项目申报
成功率不高、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中山 大学校长黄达人说: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因
此,要通过各种途径,使科研人员转变传统的“单兵 作战”观念,充分认识到,要解决重大的理论和现实
问题,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将专业侧重 点互补甚至具有不同学科知识且有共同目标追求
的人员汇合起来,组建科研团队,才能实现学术研
究的创新,也才能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 南京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
校在学校内部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狠抓项 目培育工作,既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和重大项 目的获得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青年教师的团 队意识,取得了明显成效。2.2打破学科和组织壁垒科研团队不是以数量上的“人多势众”取胜,而 是要发挥质量上的系统整合效益,在科研团队组建
中,要选好团队带头人,打破学科和组织壁垒,营造 良好的团队氛围,使团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相互协
作、密切配合的研究集体,真正实现1+1>2的效果。1)选好团队带头人。科研团队应由有长期合作
基础和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 标和工作方法共同奋斗的人员组成。新建团队一般 需要经过磨合期、凝聚期和收获期三个阶段。为了 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团队的整合效益,高校应根据
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广 泛论证的基础上,遴选重点支持的科研团队。团队
带头人的引进、培养和遴选是团队建设的重中之
中,带头人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具备
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另外,团队管理部门 要下放权力,赋予团队带头人更多的人事管理权和
财物管理权,使其按照学术组织的方式运行,防止行 政手段的过度干预。2) 打破学科和组织壁垒。为使科研团队能有效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应改革现行 的“大学-学院-系”学术组织结构,打破人才单位所 有制对学科交叉、跨院系合作带来了组织壁垒,构建
跨学科、跨院系的学术交流平台。对跨学科组建的 交叉学科团队,要解决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 资源配置上的各自为政和院系建制所产生的学科壁
垒,并采取“双聘”或“多聘”的方式,对团队成员根据 其业绩贡献分别在不同的学院享受待遇。还要改革
现行职称晋升、竞聘上岗、选拔任用、评奖评优、绩效
考评中的“单干”导向。对科研团队的管理,要区分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对科研团队的考评要着重体 现团队的协作精神及创新性、标志性成果等。3)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作为团队带头人,应营 造良好的团队科研氛围,给予团队成员个人成长、发
挥的空间。有效协调好团队成员在合作产生的矛盾
和冲突;作为团队带头人,应鼓励科研创新,容许失
败,强调集体价值观,团结协作,彼此共同进步,重视 成员的个性化发展。高校科研团队是一个典型的知 识型组织,对团队成员的信任、尊重和支持是最基本
的要求,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不应仅体现在物质层面,
还应该有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2.3以服务社会为切入点强化平台建设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因此,在科研 平台的建设上,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把服务社会作
为切入点,突出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以服务 求支持,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创特色。近年来,国 内各高校以服务社会为突破口,加强平台建设的做
法很值得借鉴。如北京师范大学采取学校与中央和 地方政府部门共建研究机构,争取横向项目服务社 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下设的17个综合交叉
平台都有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中国移动、民进中央 等作为共建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的首都基础教育发
展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
促进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强化首都师范大 学为社会的服务职能,在探索为首都基础教育可持 续发展服务的新途径、新形式,加大服务力度,突出
服务特色,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多层
第4期梁丽:对高校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思考97次、全方位、综合化、立体式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 南开大学的APEC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为
极性,促进了学术繁荣,对科研人员多出产品,推动
高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但也引发了一 系列弊端,如激励短期行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 轻内容等等。针对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所产生的
我国参加APEC领导人会议和部长级会议提供多份 研究报告,得到外交部、商务部的多次表彰。南开大
学的WTO研究中心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就 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为
弊端及滋生的学术腐败现象,国内部分高校为鼓励 科研人员探索重大课题,使教师潜下心来多出精品, 降低考核频率,延长考核周期,实行“代表作”制度, 即对学者的考核与评价不再以一年为限.不再以成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提供及时的和可操作
性强的决策咨询报告。目前,各校在平台建设上都制订有健全的研究
果的形式和数量为主要依据,而主要依据其“代表 作”。如果其“代表作”是该学科领域里目前最具代表
机构设立条件、报批程序及管理与考核评估办法;
注重学科资源的整合,鼓励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培育学科增长点;以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
性的成果,则在一定的聘期内(3年或5年)不再对 该教师进行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评估,其科研方面 的一切待遇照旧。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在国内首先
的研究课题,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 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推动
推出终身教授制度,终身教授可以免于学校定期考
学术创新和服务社会,并对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 核,享受学校特殊津贴。部分高校还对基础研究、应
纳的咨询报告给予重奖等。用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剥 离岀一些教学岗位让一些以教学见长的人专心于教
3改革学术评价制度,为科研创新提
供制度保障近年来,国内学术机构和高等学校为了便于对
学,教好书。上述学术评价制度的改革,为科研创新
提供了制度保障。参考文献:[1]李新荣.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激励,普遍引入了量化的考评办
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
(上接第148页)并在研究后依照决定开展。按照多年来实际经验,
表明实施轮灌组机制使灌区的灌溉秩序得以良好
5结语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系统建设具有较强的
维持,灌区由于灌溉水造成的纠纷从未发生过。4.7提升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管理能力提升灌区水利灌溉的管理能力,对于节水型灌
系统性,只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弓I,全局统筹规 划,开展科学有效的农业节水灌溉建设工作,增强
溉系统建设也至关重要。先应做好整个灌区水利工 程灌溉的规划统筹,按照灌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
对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各 项管理机制,强化对各类新型节水型灌溉技术、设 备的使用和推广,并结合实际工程建设和管理经
性的节水灌溉系统建设方案,同时对建设过程开展 科学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然后应制定节
验,方可保证节水型灌溉系统得到不断发展,从而
水灌溉系统的发展机制,要确保各环节都做到严格 规范,切实保障节水效果。接着,积极选用新设备、
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
席爽.农业水利:r程节能型灌溉系统建设卩].中国农业 信息,2014(3): 164.新技术,增大对节水水利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提 升灌溉质量与水平。最后,应实时做好对灌区气候、
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从而实现对灌水量、灌水时
[2] 胡长林.浅谈农业水利工程节能型灌溉系统建设[J].黑
间的有效控制,以确保在灌溉工作达到实际要求的 条件下,又能实现节水效果。
龙江科技信息,2016(33): 271.[3] 宫庆生.浅谈农业水利工程节能型灌溉系统建设[J].农
业与技术.2016(1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