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报告[1]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报告[1]

2022-11-09 来源:乌哈旅游


教育科学2011年专项课题“农村

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 ”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系云阳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1年度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11—036)。该课题自2011年4月开题至今,研究历时一年,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实践与研究,在大量活动开展的背景下,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现作结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实施素质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在国内外对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主要是广泛的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文明规范的一种研究,而在小学生在班级中,如何利用班级的主阵地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道德、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进行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薄弱的领地,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长多数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课堂上,总有学生会插嘴;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课间常有学盛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学生大多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惟我独尊,自我中心,在家中缺少礼教,对长辈不够尊重,使性子,有的甚至和父母顶嘴,对父母出言不逊,对爷爷奶奶更是有恃无恐。还表现为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加上我县文明礼仪进课堂活动已在我县的良好效果,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文明礼仪进课堂”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所以我校课题组经过集体的研究,决定选题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班级养成教育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生文明礼仪

小学生文明礼仪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通过学校课堂这个主阵地的教育,是让小学生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小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使他们进行友好和谐的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使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公共生活准则,克服无知、粗野、愚昧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关怀一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层面。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1 / 8

3、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研究的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本课题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使小学生良好班级文明礼仪行为得以养成。 1.农村小学生班级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小学生一日生活环节中的研究 3、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程学习中的研究

4、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家校教育的互动和一致性的研究 5、班级文明礼仪行为养成的成因及对策个案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我们以双梅小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文化成绩等不同层次,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家长情况,确立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与过程 课题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将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边调整,把“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教育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此方法比较准确地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研究资料,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现状及在研究的各研究阶段出现的交往行为变化情况,为了解各阶段研究,调整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个案研究法:要对每个班级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偏常的小学生的社会条件、教育与家庭的影响、活动情况及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小学生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观察了解,建立交往合作行为偏常小学生的个人档案,做好详尽的记录,以有利于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交往合作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

5、经验总结法:在广泛实践积累的基础下,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按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回顾、整理分析,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 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2—5月,成立课题组,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评审书,为课题研究做准备,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

2、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4月,从一个个调查报告中发现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学校开展一系列体验教育活动,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检验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撰写文明礼仪教育班级活动课例及阶段小结、教师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12年4—6月,

这一阶段课题成员在探索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途径。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课题组整理资料,完成研究成果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六、操作过程和具体措施

2 / 8

(一)、农村小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研究 1、调查过程与内容

在实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课题研究之前。课题组展开了双梅小学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采取调查法。从学生文明用语、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与长辈、同学交往等方面分层次分类调查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文明习惯,力求客观公正全面。我们对学校3-6年级部分学生分发了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分为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学校礼仪、日常礼仪四个部分,从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学生文明素质整体上与城镇学生相比偏低,有相当一大部分农村小生本身具有许多不文明行为习惯。造成农村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农村家庭环境、家长文化层次影响。农村学校地处农村,由于经济的发展,优秀生源的流失,而今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文明礼仪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学生文明意识的下降。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多元素相互竞争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和迷茫,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的、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期的小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一些小学生抱怨在公车上主动让座,常被另眼相看,因此,即使让座,也要看人,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小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3)、学校思想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欠缺 。国家虽然早就推行了素质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把评定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放在学习的成绩上,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变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的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升学率。学生们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认识、交往和接触,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在现实中及时得到检验和引导。学校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二)、我们根据调查报告形成的问题对课题进行梳理;形成相应的子课题(与前面内容相同 略),并通过行动研究法、活动研究、个案研究相结合,多渠道、多侧面进行研究: 1、加强农村小生文明礼仪内容认识

宣传鼓动学生对文明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尤其重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育读本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留守儿童集体生日聚会、感恩教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青春期知识讲座、亲情互动、讲经典礼仪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文明礼仪知识抢答赛、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等途径,让学生参与、谈体会等,加深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2、全面加强农村小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

基于学生对已有的习惯行为经验和知识,学校运用必要的教育手段,让学生意识、有目的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向学生提出习惯形成的要求,强化农村学生的认识。这一环节是训练的关键,内容丰富,结合学校已进行的“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对学生加强传统优良美德的熏陶。

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时,提升全校师生文化品位,把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与“团结友爱、文明和谐”校训有机渗透,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富有教育性、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不断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首先我校创设良好校园环境。结合人文校园和绿色校园的建设,把有关的礼仪教育内容的誓言、警句做成礼仪展板、专栏张贴在校园里,从而净化美化文明校园,使学生一入校园,就

3 / 8

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氛围。

其次分子课题、分阶段实施,主要措施有:在“农村小学生一日生活环节中的研究”等子课题中,该课题通过对进校礼仪、离校礼仪、课堂礼仪、用餐礼仪、升旗礼仪、集会礼仪、就寝礼仪等等,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的礼仪标准,并经过相应的制度考核来完成检验。 (1)、第一阶段 2011年9月至12月

小学生不同年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评比标准 标 准 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 五、六年级 评 比 标 准 与 要 求 l、认识国旗、国徽,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升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并知道国旗、国徽的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严含义;升降国旗时做行礼。 肃、准确、声音洪亮。 到脱帽、立正、行礼。 2、要体贴尊敬父母,听父母2、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2、爱父母,孝敬父的话。与父母分别时道再见,谈吐举止文明。 母,听父母的话。与回到家主动跟父母打招呼。3、经常性地使用礼貌用语:请、您、父母分别时道再见,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回到家主动跟父母家务事。 4、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打招呼。 3、爱教师,听从老师的教导,握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3、爱教师,听教师见到教师主动打招呼,在教立。 的话,见到教师主动室、楼道、操场见到老师要5、见到老师,亲切问好;上下课,问好。 主动让路,见到老师拿多种起立向老师致意,课堂上,发言先举4、爱同学,同学之教具时,要主动帮忙。 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间团结友爱。 4、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轻敲几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与老5、懂得劳动光荣,好相处,先人后己。 师、同学道别。 懒惰可耻,养成爱劳5、尊重他人。帮助有困难的6、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与动的好习惯,自己能人.尊老爱幼,友爱互助。 归家与家长打招呼. 做的事自己做,不会6、热爱劳动,在校参加公益7、对待客人主动问候,微笑致意,做的事学着做。 劳动为集体做好事,在家要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6、待人要热情,有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8、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礼貌,会用简单的礼学会铺床,叠被、洗手帕、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貌用语:请、您、您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帮助残疾人。 好、谢谢、对不起、7、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9、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没关系、再见。7、会用礼貌用语:请、您、您手接受奖品然后表示感谢。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10、参加集会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惯,不乱扔果皮纸再见。 师长或听众致礼,发言结束后道谢,屑。8、诚实、不说8、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客人、听报告、观看演出、比赛时,适时适慌,知错就改。9、家长与老师谈话时,学生不度鼓掌致意。 未经别人同意,不拿插话,不围观。 11、要按时到校,不迟到。遵守课堂别人的东西,借东西9、初步学会在家庭、学校、纪律,服装整洁。少先队员要佩戴红要还。10、不贪小便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领巾和校徽。 宜,拾金不昧。 礼节。 12、放学后,学生离校一律排路队。11、按时到校,不迟10、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 到。遵守课堂纪律,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13、不浪费水电,随时开关电灯、电服装整洁。少先队员东西,借东西要还。 扇等。 要佩戴红领巾和校11、要按时到校,不迟到。 4 / 8

徽。 遵守课堂纪律,服装整洁。 12、放学后,学生离13、受奖时,少先队员要行校一律排路队。回家队礼,双手接受奖品,并表路上不逗留,要准时示感谢。 返家. 评比方式:评比分个人和集体两个项目,即“文明礼仪标兵” 和“文明礼仪示范班”。每学期评比两次,分别在期中和期末。通过自评和校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出校级“文明礼仪标兵”每班5人。

第二阶段2012年1月至4月 家校结合、走向社会

为了继续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德育处将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守则》《规范》等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各中队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积极开展活动。少先队大队部也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认知到行为,狠抓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校要做讲文明的好学生,在家也要做懂礼仪的好孩子。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学校开展“家校亲情电话、视频聊天等家校互动活动,将文明礼仪延伸到家庭。并总结出小学生“家校文明礼仪”评比标准。 (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行礼。

(2)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让路(集体活动时除外)。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时与老师道再见。 (3)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不打架,说话文明。

(4)就餐要守秩序,先人后己,不争先恐后,不高声喧哗,不留剩菜剩饭;饭后,要轻放餐盘,且要整齐。

(5)遵守课堂、课间纪律,排队做到静、齐、快,集会时要静听。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

(6)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 (8)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

(9)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

(10)按时到校、离校。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上放学路上戴好小黄帽和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11)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

(12)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夜晚睡觉前应说:“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再见” 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我回来啦!” 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13)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

(14)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

(15)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

(16)父母、他人为自己做事情,应该很有礼貌地向他们道谢。

评比方式:少先队在各班推荐的名额下,依据评比标准,在阶段结束时评比出“家校礼仪小标兵每班5人。”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课题组将文明礼仪由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从校园到家庭,再延伸到社会,形成完整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继续细化延伸,学校推出了文明礼仪“四项十六条”

5 / 8

和 “两要两不要”来细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将文明礼仪标准具体化,落实在每一个行为细节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四项十六条” 围绕文明新人、文明用餐、文明用厕、文明校园四个方面制定细则,“两要两不要”要求学生“要轻言轻语,不要大声喊叫;要轻手轻脚,不要追逐奔跑”,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明举止,创文明校园的良好风貌。 小学生《社会文明礼仪》评价标准

(1)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不违章,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在公路上玩耍和追跑打闹。看见老人、小孩、盲人过马路,应主动前往帮助。 (2)走路、骑车不小心碰了人,应说:“对不起”。 (3)遇见外地人问路,应热情回答并指引。

(4)遇见客人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不妄加评论。

(5)乘公共车、船时主动购票,不要与人争抢座位。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6)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购票、购物、乘车要按顺序排队。出入时不拥挤。 (7)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8)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不乱涂乱画。

(9)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到公园游玩,不摘花折枝,也不在树干上刻字。 (10)保护有益动物。不打鸟、不掏鸟窝。

(11)观看演出和比赛,不大声喧哗,不吹口哨,不喝倒彩,不随便走动,保持安静,演出结束时鼓掌致谢。

(12)参观游览时要守纪律,不随便触摸展物,瞻仰烈士陵墓要保持肃穆。 (13)与人讲话要态度和蔼,不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 (14)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应主动道歉、并赔偿。 (15)不进电子游戏厅。

文明礼仪“四项十六条”操作细则 A级指标 B级指标 文 明 用 餐 1、用餐无声音 2、盘内无剩菜 3、桌面无饭粒 4、场地无残汤 文 明 校 园 5、墙面无污痕 6、地面无污迹 7、廊道无追逐 8、校内无纸屑 9、槽外无便液 文 明 用 厕 C级指标 放午学后,班主任立即到场,做到队伍整齐无声音,分发餐盘有秩序,安安静静进午餐,餐盘摆放无声音,回来路上不追跑。 爱惜粮食不浪费、营养全面不挑食,盘内不留剩饭菜,米饭不够再去盛。 盘内饭菜要吃光,讲究卫生桌面净,餐桌上面无饭粒。 端好餐盘慢步走,盘内菜汤不泼洒,保持清洁讲卫生。 爱护墙面讲文明,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整洁区内的墙面由各班级做好保洁工作,发现污迹及时处理。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杂物。 课间休息讲文明,不在廊道上追逐打闹,高声喊叫。 纸屑杂物不乱丢,地面干净无纸屑,发现纸屑主动捡,人人爱校讲文明。 大小便要入槽,不能随意把大小便洒在槽外,男生特别要注意。 爱护厕所里的一切公物,厕所内的门要轻开轻关,有损坏照价赔偿。 便后及时冲干净,保持清洁无臭味,厕所外的水槽及台面要每天清洗,保持干净。 6 / 8

10、坑内无便迹 大便后及时冲洗干净,做到坑内无便迹。 11、厕门无损坏 12、厕所无臭味

文 明 新 人 13、指甲无黑泥 指甲每周剪一次,饭前便后要洗手,指甲干净无黑泥。 14、脖子无脏痕 洗澡及时讲卫生,身子干净无气味,脖子耳根无脏痕。 15、衣袖无污迹 衣服脏了勤换洗,保持清洁讲文明,衣袖、胸前无污迹。 16、鞋子无泥尘 不穿拖鞋上学校,鞋子脏了勤换鞋,保持清洁无泥尘。 文明礼仪 “两要两不要” 操作细则

(1)“两要两不要”:要轻言轻语,不高声喊叫;要轻手轻脚,不追逐奔跑。

(2)爱护花草:不进入花坛和草坪内玩耍,不攀枝折花,也不能在雕塑下面花坛边沿的石块上走过。

(3)上下楼梯靠右行:上下楼梯轻步慢行,靠右走,不跳不跑,不推不挤,注意安全。集体活动时,要互相谦让,一班一班轮流走,不能两班同时并排走,避免踩塌事故的发生。 (4)课间文明:课间活动讲文明,不做剧烈活动。

第三阶段评比方式:对照上述标准,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联评,评出“文明礼仪标兵” (每班级5人)和“文明礼仪示范班”,并进行隆重的表彰。 (三)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检验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自动地将行为规范表现为外在的行为。行为规范的“内化到外化”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否真正形成的标志。外化行为直接与行为规范相对应。这一阶段需开展一系列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检验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主要内容如下: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比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三八节,国庆节,元旦节,母亲节,教师节,我们都要举行相应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践行文明。 每期、每个中队都要制定文明礼仪活动计划并实施活动。

举办专门的专题文明行为活动:比如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家校共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红故事演讲等等。 七、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影响

1、优化了环境,营造了文明礼仪氛围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如:在上下楼梯处、走廊上、草坪花圃旁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和文明礼仪的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雅,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另外,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文明礼仪展示栏,把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写成文,画成画,张贴起来。利用“队角”开展争章达标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2、制订规范,普及了文明礼仪知识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至7岁,大至12岁,年龄层次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因此,我们从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依据,构建不同年龄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学生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待方面的礼仪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的“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标准,要求学生对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们推出了“文明新人、文明用餐、文明用厕、文明校园”四项十六条教育。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明举止,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7 / 8

3、学科融合,渗透了文明礼仪教育

我们对每门课程怎样渗透礼仪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教师明确各科如何挖掘教材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教育目标。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会自觉列队,主动帮助在活动中跌倒的同学,主动帮助教师收拾活动器材等;科学课上,根据学生实验,进行文明合作、尊重他人教育;思品与社会课上,根据“家庭”教学内容,进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教育等等。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证明: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教书育人水乳交融,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就会养成。 4、践行实践,文明礼仪大为改善 (1)、校园文明礼仪改善:碰见老师热情地向老师问好,师生亲切招呼,已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文明礼貌”用语不绝于耳, “请”、“谢谢”、“对不起”成了我校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课间活动文明守纪,做到轻言轻语,不高声喊叫,轻手轻脚,不追逐奔跑。就餐做到用餐无声音,盘内无剩菜,桌面无饭粒,场地无残汤。放学路队整齐有序。校园整洁美丽,赏心悦目。学生举止文明,说话彬彬礼仪,相互谦让,同学友好互助等方面有了可观的进步。 (2)、家庭文明礼仪改善:礼仪教育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同,和睦了亲子关系。在家长的反馈中,在孩子的文明礼仪体验日记中,我们看到了礼仪教育给家庭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和谐的音符。孩子们孝敬父母,不再跟父母顶嘴;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3)、社会文明礼仪改善:我校的学生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如:护绿、敬老等。参与活动时,从孩子们的谈吐和举止中体现出较强文明意识,他们爱护环境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举止文明,受到了社区领导和居民们的高度评价。学生良好的文明言行为学校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了社会的赞扬。 5、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何卫兵校长撰写的文明礼仪教育论文《浅谈留守儿童文明礼仪的教育》发表于《新一代》杂志;课题组成员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徐凌玉老师的《浅谈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全厚英老师的《让文明礼仪走进课堂》、向守美老师的《培养优生的健全人格》等多篇文明礼仪教育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 八、研究带给我们的思考

在一年多来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中,我们产生了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 文明礼仪教育应该家校协同

据了解,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在家却是另一番样子。小学生的礼仪表现反映了家校教育的不平衡。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家长的文明素质相对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的礼仪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促使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影响孩子,与学校的教育一致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文明礼仪教育应该持之以恒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懂礼仪,知规范,但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再有常规训练的松懈、负面环境的影响等也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