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学术交流对人才成长的促进作用

浅谈学术交流对人才成长的促进作用

2022-06-07 来源:乌哈旅游


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

浅谈学术交流对人才成长的促进作用

段发虎

摘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时代被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形象的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工作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脉博”,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和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关起门来搞学术,是不能成功的,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离不开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为科技工作者获取科技前沿信息、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条件,探讨学术交流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的关系,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⑴“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继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强教育,抓人才培养。科技社团是科学建制的重要组织形态,是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组织载体,对促进科技繁荣,培养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强调充分尊重人的创造意志,调动人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术交流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平台和条件。探讨学术交流与人才成长的关系和特点,对繁荣学术,发挥科技社团在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及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一、 学术交流是科技人才获取科技前沿信息的重要形式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写了人类的历史,技术的进步缩短了人与人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使得世界越来越“小”,智力资本即知识已经直接或者间接成为人才获取竞争优势非常重要的源泉。学术活动一般是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开放性的学术研讨,通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人才成长,在关键领域和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学术交流是检验科学成果的舞台,是启迪思维、掌握新知、纠正谬误的最佳场所。科学家重视学术交流中的质疑,往往在学术会议中带头质疑,而科学史则表明重大的质疑往往是科技进步的先导。上世纪初,物理学家汤姆森领导的实验室形成“茶休”习惯,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聚在一起喝茶,展开辩论和批评,这一形式被国外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效仿,一些国际会议也常采用这种形式。现代学术交流形式更加丰富,如学术年会、专题论坛、学术沙龙等聚会形式,以及学报、快报、互联网等传媒形式。在学术交流者的心目中,最大的收获往往不只获得新知,还有参加讨论,在互动中获得新思想。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个学科领域,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正如宋代文学家苏轼所描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样,对科技工作者而言,通过学术交流,展开辩论和批评,换个角度思考,视野会更加开阔,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利于科技人才的成长。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水不流动就会变成死水一潭而腐臭,门轴由于经常被人开关就不会有虫蛀,同理,人不交流,就会变得愚钝,看不到自身差距和不足,如果没有学术交流,往往使人“坐井观天”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会夜朗自大、固步自封。⑵据中国科协2004年对1727名科技工作者反馈的问卷分析,科技工作者之所以愿意参加科技社团的学术活动,81.1%的人想通过学术交流了解同行的学术情报和信息,41.1%的人想与同行讨论问题,而36.0%的人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获得

2

同行的评价和认可。因此,通过交流使科技工作者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信息,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二、学术交流是科技工作者展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学术交流的动机之一就是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学术交流场合十分活跃,积极与会、发表论文、认真提问、热情讨论,主要目的是得到同行的评价和认可。获得同行和社会的认可不仅是目标,也是手段。当科学家因研究成果通过学术交流获得认可,随之而来的声望就代表一定信用,这种信用会使他更易获得进一步研究的经费、仪器设备以及有才能的学生、富有激励性的同事等,占有更多的科学资源,其新的研究成果也较容易进入科学交流系统并继续引起同行的关注。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网络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新时代,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获得科学发现的优先权显得十分重要。学术交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科学发现优先权的确立有利于科学工作者进入学术交流系统,甚至成为学科带头人或有名望的科学家。在科研成果进入科学交流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越有名望,他们的科研成果就越容易在刊物上发表,并迅速引起同行的注意,即使有时这些成果质量不高或存在问题。科技工作者之所以参加科技社团,是因为他们有在科技社团内获得学术交流的期待,通过学术交流,科技工作者得以展示研究成果。因此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了科技繁荣,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搭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平台,促使科技工作者不断出成果,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利于科技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很多科技工作者往往是在基层生产一线或具体搞科研的,说白了是做具体工作的,他

3

们当中多数具有较高的学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⑶根据毛泽东的观点,一个人正确的做人的态度,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在这个无限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人类发现越来越多的大自然和社会的奥秘,发现越来越多的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但是,并不存在有一天,人类会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已经统统认识清楚了这样的事情的。但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规律,人类又早晚会认识它,但是,究竟是早,还是晚,却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偶然性。“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操作,是正确的,这个操作过程,简称为“实践理论无限循环”。那么,“实践理论无限循环”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做人态度,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的最重要部分当然就是大脑,要想充分地运用大脑的功能,正确的做法,就是按照毛泽东的“实践理论无限循环”的办法去操作。对科技工作者而言,如果没有学术交流,认识只是单调的循环或者说是处于单调的重复状态,简单循环导致停滞不前,缺乏螺旋式上升,缺少认识的不断提高。而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患有严重的认识病的。这里面,长期的过五关斩六将的考试,导致了人们会误以为书本的知识才是真理,忽略了实践。此外,本来科学研究的模式就是“实践理论无限循环”的模式,是先要做许多科学试验,可能中间有许多挫折,但是反复实验后大脑产生飞跃,再将产生的理论用于实践,直到获得某种效果的时候,然后开始写论文,发表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学术交流,将导致中国科学发展停滞。因此学术交流使人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

四、学术交流促使科技工作者“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亦即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概念,是1965年,法国人保罗·伦格兰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上提出的,他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该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思想一经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极大关注。⑷有学者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大学阶获得的知识是整个一生所需知识的10%左

4

右,其余90%要靠完成学校教育后的继续学习去获得。1996年,欧盟以《学习-内在的财富》为主题,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了终身学习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阶段性的学校教育模式,将“学习”扩展为在时间上包括从幼年到老年,在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形式上包括学校学习(基础教育)、职业学习(职业教育)、职后学习(继续教育)、拓展学习(兴趣爱好学习)等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社会形态。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受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由此产生了普遍的、多样化的终身学习的需求。毛泽东“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著名论断,充分说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更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通过学术交流,在交流中促使科技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五、学术交流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形式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早在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并在其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要全面创造条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⑸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才资源并不丰富,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还亟待提高。我国正处在科技人才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下大力气培养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提携和培育他们茁壮成长,使他们担负起我国

5

科技事业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力争取得重要突破;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健康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与跨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整合研究实验体系,建设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构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

参考文献

⑴《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2007年10月第一版

⑵杨文志《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应回归本位》 2006年10月27日 光明日报

⑶毛泽东选集第1卷 《实践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⑷诺曼.浪沃斯《终生学习在行动:21世纪的教育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1日出版

6

⑸人民日报社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2002年5月28日 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 段发虎,1968年5月出生,保山市烟草公司隆阳区分公司工作,职务:股长,职称:农艺师,专业领域:烟草种植,地址:保山市隆阳区永昌镇保岫东路中段25号(金叶大厦) 邮编:678000 电话:0875——2135970 箱:lygs18001@126.com

7

传真:0875——2137717 电子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