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力度不够,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尚未健全。近年来,地方高校普遍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交流,也支持学生出国交流学习,但由于学校管理体制、交流机制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国际交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困难。从管理体制上看,各学校外事处负责对外联络以及国际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承担学校外事管理和服务的职责。与国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互派交换生、组织短期访学等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也自然是外事处的工作内容。但是,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往往涉及课程衔接、学分学历互认、毕业和学位授予等学籍管理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又是教务部门或者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所以,外事处和教务部门及研究生管理部门是否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推动学生国际交流至关重要。据笔者了解,因教务部门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学生国际交流不积极导致学生国际交流难以推进的学校为数还不少。交流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和学分认定机制不够灵活。中外大学之间同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不完全是一致的。即使是同一门课程,其课程名称、教学时数及所得的学分数也不仅相同。有的高校规定学生出国修读的课程无论是名称还是学分数都必须与本校一致,否则就不予承认。这实际上就给学生出国交流学习设置了障碍。另外,很多高校规定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后就不能享受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机会,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出国交流的积极性。地方高校由于学校财政一般都比较紧张,目前尚无法在学生国际交流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学生出国学习的经费主要还是由学生自己承担。这就使出国交流学习成为少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的特权。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往往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而无法参与出国交流学习。
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数量少,交流学校的知名度不高。地方高校由于国际合作交流资源相对较少,目前开展的学生交流项目不多,交流形式比较单一,因而学校提供的交流机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地方高校与国外开展学生交流的学校层次普遍不高,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二、地方高校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主要对策
当前,把推动学生国际交流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此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不同文化的国际化人才,以服务于本国、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重视。在欧洲联盟,以国际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已成为欧盟国家的共识,并以欧盟指令的形式将其上升为法律层面。在欧盟内部实施了“伊拉斯莫斯(Erasmus)计划”,鼓励欧盟高校的学
地方的高问校题推与进对学策生国◆际黄交兴流内容,学生国际交流已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许多高校通过与境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互派交换生、组织短期访学、举办暑期学校、安排带薪实习等途径,大力推进学生国际交流,拥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然而,与“985”高水平大学相比,包括部分“211工程”大学在内的许多地方高校在学生国际交流意识以及学校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力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差距,拥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的学生比例很小。地方高校在发展学生国际交流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地方高校在推进学生国际交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985”高水平大学相比,包括部分“211工程”大学在内的地方高校在学生国际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国际意识相对淡薄,积极参加国际交流的氛围难以形成。相对于
“985”高水平大学学生志向高远,眼界开阔,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比较强而言,地方高校的学生学习动机比较现实,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他们在学业方面普遍缺乏更高层次的追求,专注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束缚于老师的传授,满足于毕业后找一份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的意识,只知道埋头读书,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关心不多,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国际前沿的最新发展了解甚少,对参加国际交流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而主观上没有出国交流学习的愿望。教师对学生国际化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不够。“985”高水平大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他们在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与国际同行保持密切的交流往来,有的教师本身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影响力,他们不但能把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教给学生,而且帮助学生拓宽学术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竞争。而地方高校中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的教师比例较小,他们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他们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大多数教师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缺乏关注,甚至极少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与教学现状,从而导致其观念落后,无法对教育国际化有深刻的理解,更不能将其转化为国际化研究与教学行为[1],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国际化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地方高校校园的国际化氛围也不浓厚。由于受所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学校本身办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的校园国际化氛围不够浓厚,与“985”高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有些地方高校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往来不多,国际合作交流资源比较贫乏;有些地方高校
中国高等教育2012.751集思博议CHINAHIGHEREDUCATION生出国学习,获取国际学习经验。欧洲一些著名高校约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2]。美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先后设立了富布莱特学生项目(Ful-
请曾经参加过国际交流的学生介绍他们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和留学所得,让尚未参加国际交流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国际交流活动中来。
brightU.S.StudentProgram)、吉尔曼本科生奖学金计划
(GilmanScholarshipforUndergraduatewithFinancialNeed)和国家安全语言计划(NationalSecurityLanguageInitiativePro-
2.要制订目标,明确分工,切实完善学生国际交流的管理体
系和协调机制
地方高校各级领导要把学生国际交流作为国际化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把学生出国交流学习作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各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分别制订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处、外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学生国际交流工作协调小组,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分工,如:教务处负责制订本科生出国交流的目标和实施计划以及交流学生的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等与学籍有关的工作;研究生处负责制订研究生出国交流的目标和实施计划以及交流研究生的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等与学籍有关的工作;学生处负责学生交流项目的宣传、对交流学生的考核及交流奖学金的管理等工作;外事处则负责学生交流项目的开发、交流协议的签订、与国外交流学校的联络、指导学生准备出国申请材料并协助学生办理留学签证等。各职能部门必须互相协助、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国际交流的管理工作。学校要将学生国际交流的实施情况作为对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加以考核评估。
grams)等项目支持学生赴海外学习。正在审议中的美国西盟法
案提出美国每年将计划有100万学生到海外学生,并鼓励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社区学院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到国外学习。国外著名高校更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国际交流,一些高校除了通过传统的校际交流方式开展学生互换之外,还积极探索通过建立海外试训基地,开展海外办学等新的途径,为更多的学生获得国际交流机会而努力。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我国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扩大教育开放提出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化竞争的国际化人才[3]。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学生国际流动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以“985”高校为主的一些重点高校在推动学生国际交流方面步子迈得很大,成绩非常显著,已经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那么,地方高校该如何向重点高校学习,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呢?
3.要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打通学生出国交流渠道
地方高校首先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来发展更多的学生国际交流项目,通过与国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互派交换生、合作科研、组织短期游学、举办暑期学校、安排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施学生个人赴海外访学制度,即:由学校确定一批海外大学,学生可以不通过学校交流项目,自己申请去其中的任何一所大学学习一学期或一年,只要修读的课程与本校的课程基本相近,学校予以承认。为了全面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学校还应鼓励和支持各院系在校际合作交流协议框架内独立组织学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学校则制定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管理办法,对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申请程序、学籍管理、学分转换、奖励政策等予以明确规定。要完善课程和学分认定制度,为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明确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技知识,所以在课程和学分互认时不要拘泥于课程名称、课时和学分是否与本校的一致。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学校不但要保障参与国际交流学生在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方面的利益,而且还应该提供更多优惠。要加强对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的过程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协调并帮助处理好学生在外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地方高校还可以对参加出国交流的学生进行外语强化培训,针对留学目的国的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对学生进行行前指导。
1.要转变观念,扩大开放,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潮
之中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系统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渐加快,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高校要及时转变观念,主动融入国际化的大潮中,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来突破发展的瓶颈,实现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高校要积极引进国际化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大力实施“大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校要扩大宣传,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拓宽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意识。地方高校应结合学校的生源特点,利用报告会、讨论会等形式使学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其内涵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等有全面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出国交流学习对个人成长、成才以及个人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要让学生意识到,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不仅能强化语言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技知识,体验不同的科研学术氛围、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不同的文化生活。学生在国外学习还能锻炼其独立生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地方高校要把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向学生推介出国交流项目时,学校可有目的地组织召开学生出国学习经验交流会,邀
4.要拓宽领域,提升内涵,积极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
52中国高等教育2012.7集思博议CHINAHIGHEREDUCATION◆孟雪/林艺茹
学习型社会下教育领导力的构建及提升
不同时代对教育领导力的要求也不同。建设学习型社会亟待教育领导力的重构并提升,其核心是促进全民学习、服务终身学习和支持多样化学习,主要表现为学习权利的保障能力、学习机会的扩大能力、学习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学习文化的塑造能力和学习制度的完善能力等五个方面。
一、领导力与教育领导力
“领导力”的概念最初仅在管理领域流行,以研究领导者个体和企业组织的领导力为主,如今,“领导力”被各个领域借用,出现了政府领导力、和谐领导力、科技领导力、校长领导力等新概念。由于分析角度不同,学者对领导力的界定也有差别。有从领导主体与共同愿景的关系出发,认为领导力是把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能力(Bennis),也有着眼于领导主体与受领导者的关系,将其定义为影响别人的能力,尤其是要激励别人实现那些极具挑战性的目标(Chapman,O’neil)。而我国学者刘吉则将其定义为“权力”和“影响力”。尽管角度不同,但阐述的问题基本一致:都是围绕领导主体展开,分析在一定的情境下领导主体为带动他人实现共同目标而表现出来的领导行为与领导能力的总和。
同企业和政府组织不同,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它是指向人,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事业。同样,教育领导力的最终指向也是人的发展,它是教育满足受教育者的受教育需求,达到教育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实现,不仅需要教育自身体制的改革,
良好的校园国际化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的热
图1教育领导力分析图
换言之,教育领导机制包括自我领导和外在领导两部分,自我领导机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学内容的改变、教育管理的规范、办学模式的改革等等,而外在领导主要指教育政策的制定、政府投入的增减、社会的支持。因此,“教育领导力”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是教育通过改革内部体制手段满足受教育者需求,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是政府和社会规划、管理、服务教育事业满足人们学习需求的能力,不同时代所要求的教育领导力也不同。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教育之于外界应具有引领作用,既为行业输送人才,也要推动行业的后续发展,形成学习文化;至于教育内部系统,其任务不仅仅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制,使学习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教育
〔需求〕〔内部体制〕
时代背景
更需要政府政策的保障和社会的支持。具体如图1所示:
{外部环境(政府、社会)}{办学、教材、教学方式等}
受教育者
◆◆◆◆◆◆◆◆◆◆◆◆◆◆◆◆◆◆◆◆◆◆◆◆◆◆◆◆◆校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可以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外部支持,如:争取社会名流及杰出校友在校内设立学生国际交流专项奖学金,通过与企业开展委托培养或联合培养的形式争取国内外企业对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给予经费支持,等等。
地方高校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不仅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外部期待,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地方高校只要真正重视学生国际交流,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也一定能取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情。因此,地方高校要拓宽交流领域,丰富交流内容,切实加强校园国际化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一是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修养课中开设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刻了解世界,获取对不同国家文化、习俗、信仰、思维方式的认识,具有对异域文化多样化的敏感性。二是举办国际性学术活动,如经常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文化讲座,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召开会议学术会议等。通过这些讲座、论坛和学术会议,使学生经常有机会与外国专家学者们开展面对面交流,了解国际学术、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三是组织开展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外国民俗风情展示、国际文化活动周、国际知识竞赛、中外学生联谊互动等等。让学生在参加国际文化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和参加国际交流的兴趣。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孙纬君)
[1]冯海志.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1).
5.加大投入,争取支持,努力为推进学生国际交流提供保障
经济因素是制约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发展,地方高校可以设立学生国际交流基金,并逐年增加经费投入,用于资助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学
[2]黄进、李晓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法律问题探析[J].大学国际,2009(2).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
中国高等教育2012.7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