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简论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简论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22-10-26 来源:乌哈旅游


简论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偏向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但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科综合、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学术学位研究生。

标签:农科; 学术型研究生; 创新

农业虽然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缺乏高级专业人才的困境,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院校之间的竞争、农科的自身特点等决定了农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必要性。[1][2]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质和目的是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级专业人才。[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恢复学位制后,学术型研究生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主要生力军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4]现代研究生培养模式首先在西方国家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并取得了不错成就。黄文涛[5]等指出,英国研究培养模式只修少量课程,注重培养研究能力,以创新性和实证性的论文为主,对论文质量要求比较高。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以学术性培养为主,而深化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紧紧围绕探索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来进行。[6]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一、变革教育思想观念

一是说教式的教学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任务已经变为牢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去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这导致教师比较习惯于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直接灌注给学生。二是高校电子教材数量偏少,纸质教材更新速度偏慢,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三是部分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扭曲。有的课程多媒体演示太长,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有的只是简单拷贝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上这些弊端使课堂教学往往缺少了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7]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主要是要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更新教育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新人才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更新教学观。[8]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针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农业高级人才主要来源于高等农业院校的农科专业,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也要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大局。[9]课程内容在注重讲解经典基础理论的同时, 应增加符合课程教学需要的新的相关知识, 同时将与学科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理论研究动态等相结合,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10]大多数院校课程设置模式是在二级学科层面上开设课程,学生选课自由度较小,应鼓励并支持以一级学科组织开设交叉学科知识课程,同时研究生课程设置需体现国际水平,突出前沿性,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迸发创新的火花。[11]

三、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可从年龄、职称、学历、学科等角度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以提升结构素质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观,[12]同时选派教师去国外著名院校考查、访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以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准,发展教师学术事业,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准备。[13]

四、学科综合化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化为学科专业化时代画上了句号,学科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综合性学术氛围得以营造,人才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学科群是以知识综合化为前提而产生的,它是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从教育规律来看, 学生只有在各种学科相互渗透、文化相互交融的环境下, 才能借助强大的学科综合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五、 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本身包含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以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为例,该校拥有的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全部属于农科,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以农科为重点建设对象,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单点突破,培养自己的龙头学科,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农科学术型研究生不仅要注重学术培养,还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发展;更要以发达农业国家为目标,向他们学习先进理念,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实现提高高校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 明.我国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陈聚伟.研究型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3]于淑慧,周鑫斌,常 红,等.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

[4]陈新忠,未增阳.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善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48-52.

[5]黄文涛,赵学增.国外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述评及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3):87-90.

[6]英 爽,康 君,甄 良,等.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1):1-5.

[7]李进才,孙 超.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 55-57.

[8]易自力.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与破解[J].中国高等教育,2010, (21):12-14.

[9]王林生,张雅莉.农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及原则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5):140-142.

[10]崔艳红,韩庆功,张海棠,等.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5):169-171.

[11]康若祎,夏 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 (12): 93-96.

[12]吴福儿.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战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 (12):44-46.

[13]李永强,罗 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J].中国农业教育,2009,(3):27-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