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证券投资学课程设计

证券投资学课程设计

2021-03-12 来源:乌哈旅游
证券投资学课程论文

班级:2班 姓名:左斌 学号:20080101048 评分: 经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对广州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详细分析后写下

本次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 宏观经济分析

(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央行发布的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0,城镇新增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处于较高水平”。“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热情较高,投资动力较强,前期出台的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和各项区域发展战略正在发挥作用,加之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升级和城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加大,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步伐加快,总体看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较为充足”。

受十二五规划开局年的影响,国内今年的投资整体上将延续去年的高增长态势,投资冲动依然持续。从地方两会的情况看,虽然少数以北京为代表的发达省(市)提出了较低的增长目标,但大部分中西部地区普遍仍然提出了10%以上的增速目标,其中不少省(市)更是提出了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即年均经济增长15%左右。

尽管政府已将通货膨胀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而且调控力度空前,但2011年CPI涨幅可能仍难以控制在4%目标以内。主要原因是: 一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主要体现在粮食收购价格预计至少上涨5%-10%;肉禽类价格继续上涨。

二是非食品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主要来自于人力成本上涨、资金成本上涨、生产资料成本上涨。

如果本轮通胀属于成本推动型,那么其持续的时间将明显较长,初步判断本轮通胀可能持续2-3年。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对我国维持30年的高增长提出挑战,经济潜

1 / 13

在增长速度将出现下降。国际经验表明,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相比,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速相对较慢,未来我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由消费推动后,经济增速自然也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高水平。 对于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2011年消费有望加速。我国大道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各地最低工资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提高和税收体制改革的推进都将提升消费能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养老等社保体系完善将提升消费意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将扩大消费热点。

2011年投资将主力转换。转型性投资将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民间投资、保障民生投资、高铁投资将接替房地产投资成为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2011年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1年贸易将实现平衡发展。2011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预计会更大,从而会给一部分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从政策因素来看,十二五期间将改变此前单纯追求出口和顺差的政策导向,转而实施扩大消费需求、出口和进口并重的平衡发展政策。

(二)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预测

2011年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到“稳健”,其紧缩程度将大于2010年。

从利率政策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多次处于负利率状态,但根据以往数据,当期1年期加权平均利率一般不会比CPI累积增速低1.5个百分点,考虑到2011年CPI增速将在4.3%左右,上半年高点累积增速可能在5%左右,在此推算,央行可能会将利率调整到5%-1.5%=3.5%,综合考虑加息政策受到的各种限制,2011年全年加息2-3次的可能性较大,整体加息幅度在50-75个基点之间。

从以往经验看,稳健或者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M2增速目标在16-17%。为实现这一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尚需上调3-5次,共计150-250基点。 汇率方面,人民币整体升值方向不会改变,预计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6%。

2 / 13

财政方面,2000以来,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以下,根据这个比重,预计2011年财政赤字规模在1万亿左右。

二、医药行业分析

2010年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国内对于医药行业的利好政策出台频繁,为医药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极大地拉动了医药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国家8500亿医改投入的逐步到位,国内医药市场供求保持稳定,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医药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整个医药行业效益逐步提升。

(一)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

2010年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152万吨,增长23.1%,当月增加值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19.9%。2010年1-8月,国内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主要产品中,中成药179万吨,增长23.4%;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04万吨,增长20.1%,11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从这也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推动了相关医药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进出口方面,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2010年8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50.58亿美元,同比

3 / 13

增长26.40%,其中出口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进出口额1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出口值10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进口值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2010年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值为4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出口为3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进口为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2.04%。

从统计数据看,2010年在国际医药市场全面恢复以及国内医药市场大幅扩容的情况下,国内医药行业进出口均实现了高速增长,虽然目前国际市场依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竞争力仍不可小觑。而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出口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加上稳定的国内环境以及新兴市场复苏步伐的加快,我国医药产品进出口前景保持乐观。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从2010年全年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预计2010年全年国内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560亿元,增长约25%;国内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因为新医改的效果将在未来几年内显现,因此国内医药工业总产值将保持良好的增速,预计到201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700亿元,同比增长25%。

(二)2010年我国医药子行业发展现状 1 、中药行业——价格上涨成为全年主趋势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中药是我国医药行业中的宝贵财富,其在预防、治疗和保健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已经被证明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比化学药更有效。09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了政府对中药行业的大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药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郭凡礼指出,由于新医改提倡病前的预防而非病后的治疗,因此中药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另一方面,国际日趋盛行的绿色回归理念也为我国中药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09年,我国中药行业总产值达到2347亿元,销售收入增长到2130亿元,03-09年维持了21.53%的年复合增长率。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

4 / 13

中药行业的利润增长率达到32.1%。

在进出口方面,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商品进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中药商品出口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加20.5%,出口商品依然以植物提取物占比最大。中药商品进口额为4.9亿美元,同比增加19.11%。其中中药饮片进口增幅最大,而中成药及保健品的进口额占比则较为平均。

不得不提到的是,2010年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出现了高幅的增长。截至2010年11月初,全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涨幅一般在5%-180%之间。其中以太子参的涨幅最为明显,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53%;党参的涨幅也高达162%;三七涨幅达68%。而其他中药品种如虫草、当归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郭凡礼指出,此次中药材的大幅涨价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首先,中药材的需求不断上涨。由于中药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用中药调理身体;另外,如今我国保健品行业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如今其市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二,由于保健品的原料多为中药材,这也使得中药材价格飞涨。

其次,从2010年年初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先后经历了干旱、洪水、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由于中药材的产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因此西南地区很多中药材减产甚至绝收,由于西南地区的中药材产量和种类占据整个中药市场50%以上,因此这直接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

第三,游资炒作促使中药材价格非理性增长。如果把需求增加、气候原因归结为可接受的理性增长原因,那么游资炒作就是一种非理性的原因。在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下,游资从楼市撤出的资金不少于3000亿。这3000亿中的一部分流到了中药材市场,直接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由于目前已经进入冬季,也是各种病症多发季节,许多人都会购买中药材保健品来提高免疫力,因此对中药材总体需求依然旺盛,这将导致此轮中药材的高价格延续到今年春季。

2、生物医药行业——结构性问题依旧突出

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5 / 13

决定》,这是我国第一次把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性质和地位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即将颁布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政府也已经提出了接下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重点,即大力发展基因药物、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以及小分子化学物。

近年来,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发展速度平均超过我国GDP增长速度的2倍,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仍然比较低,区域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不平衡,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但是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也将迎来其“黄金十年”。

在生物疫苗产业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有36家疫苗生产企业,其品种基本涵盖了所有预防性疫苗种类,不仅可以预防控制多达27种传染性疾病,而且在质量上以及数量上均可满足国内需要。2010年12月,中生集团研发的手足口病肠病毒71型灭活疫苗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研究批件。这也意味着全球第一支手足口病灭活疫苗有望在中国率先上市。

在血液制品方面,我国总共有33家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以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北京科兴、上海莱士为代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血液制品的门槛不断提高、限制新的血液制品企业审批,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未来必将受益于行业整合带来的利好。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环境进入“最好时期”,未来我国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不可阻挡。预计2010年全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6万亿元,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3、医疗器械行业——大有可为迎来行业景气高峰

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20.81%。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更新换代的需求,使得我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在进出口方面,2010年1-6月,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累计出口61.91亿美元,

6 / 13

同比增长26.98%。其中医用敷料、诊疗设备、保健康复用品等主要产品出口增幅显著,分别增长34.05%、26.09%、28.55%。亚洲市场增幅为29.73%,仍然是医疗器械出口的最大市场,而对欧盟、北美市场的出口则增长平稳,增幅分别为22.96%和25.5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值3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78%,其中,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复用品等商品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出口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药棉、纱布、绷带价格上涨16.70%、未漂白全棉医用纱布价格上涨16.40%,棉制手术用巾及其他毛巾价格上涨4.81%。

在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2010年我国多个省市大力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其中吊销了一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而为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要做好医疗器械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监测,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经过多年仿制,目前已经开始重视自主研发以及专利保护,这也说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逐渐走向成熟。预计到2010年年底,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也将占到5%,届时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三)2011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1、中药行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政府在多年前已经提出要使我国中药“走向世界”,然而直到现在,国内还没有一家中药企业能成功在欧盟注册成功。因此,想要让中药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规模效应是必然之举。因此,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内中药企业的兼并重组将是未来中药行业的发展主题。

从2009年开始,我国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虽然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资金方面仍然有所欠缺。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药行业的投资

7 / 13

力度,加强对中药产业的资金扶持,以达到政策与资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而有效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郭凡礼同时指出,随着我国开始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我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中药行业的监管方面仍然存在不少漏洞。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中药行业的政策法规,以便中药行业各产业链能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中药在养生保健市场也将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2、生物医药行业

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其发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新型疫苗。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外加新医改之后提出重点发展“病前预防而非病后治疗”的口号,疫苗将成为未来预防疾病的主要生物药品。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疫苗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使用数量达上亿人份,而作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新型疫苗前景非常可观。

其次是基因药物,包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郭凡礼指出,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纷纷兴起了一股基因检测的热潮,但由于我国的基因检测产业处于一个刚刚萌芽的状态,因此未来将在基因检测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随着SARS、甲流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将接触到这一新兴项目。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第三是抗体药物。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抗体药物的出现将降低这一系列疾病的发病率。目前我国有6项干细胞治疗产品在开展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到2015年,我国有望培育1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个性化治疗体系。

3、医疗器械行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未来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形成两大格局,一方面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的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另一方面是以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型医疗器械产品逐渐从欧美发达国家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转移。

而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无可置疑将向更高科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8 / 13

郭凡礼指出,此前医疗器械产品非常庞大,操作不方便,而未来医疗器械产品将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家庭,如按摩椅和按摩床,这也要求未来医疗器械产品将向小型化、家庭化发展。

另一方面,未来医疗器械产品必然将向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如今生物智能以及机器人智能发展有很大的突破,我国也将在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产品中加入高科技的因素,如机械传感器材、智能器械临床实验系统等等,这不但方便操作,而且更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及远程医疗。

在医疗器械产品的性能上,过去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医疗器械产品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精确度不高,由此还会产生一系列负作用。而如今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已经迈向了无创伤或微创伤的新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微型化的医疗器械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新医改方案提出以后,由于新医改注重基层医疗市场,因此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来一次大范围的景气高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人们对养生保健方面的需求增加,未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得到飞速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基础型的医疗器械产品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三、公司概况及分析

(一)公司概况 1、公司简介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是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体改生[1997]139号文批准,由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集团)独家发起,将其属下的8家中药制造企业及3家医药贸易企业重组后,以其与生产经营性资产有关的国有资产权益投入,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1997年9月1日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01011101830。 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体改生[1997]145号文和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以证委发[1997]56号文批准,该公司于1997年10月上市发行了21,990万股香港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2001年1月10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该公司发行了7,8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006年4月12日,该公司A股市场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了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为A股

9 / 13

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得3股股票,该公司的股本总额为人民币810,900,000元,其中国家股为人民币489,600,000元,占股本总额的60.38%,社会公众股为人民币321,300,000元,占股本总额的39.62%。该公司及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以下简称本集团)主要从事资产经营、投资、开发、资金融通,并从事中成药的开发、生产,生物制品、保健药品、保健饮料的生产,以及从事中药、西药及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和进出口等业务。目前该集团的架构主要包括8家中成药制造企业、1家化学原料药制造企业、2家医药研发企业和4家医药贸易企业。主要从事中成药制造、医药贸易和新药研发等业务。

2、经营范围

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开发、资金融通。中成药的开发、生产(持许可证经营)。生物制品、保健药品、保健饮料的生产(持许可证经营)。批发和零售贸易(含中成药,其他国家专营专控项目除外)(持许可证经营)。普通货运;运输代理。批发:煤炭。批发、预包装食品。酒类批发。(以下由分支机构经营)批发定型包装食品、酒类(不含保健食品)(持食品卫生许可证)。批发:中药材(收购)、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原料药及其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除疫苗)(持药品经营许可证)。批发:危险化学品:3(1),3(2),3(3),4(1),5(1),5(2),6(1),8(1),8(2),8(3)(剧毒品、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除外);批发、零售:乙醇(95%)(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销售:三类注射穿刺器械、医用X射线设备、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二类普通诊察器械、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诊断试剂、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软件(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批发:保健食品(持卫生许可证)。批发:一类医疗器械。医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技术服务。商品信息咨询。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的项目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场地出租。仓储(化学危险品除外)。

10 / 13

四、大盘分析

——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大盘周线

——2011年1月19日至2011年6月14日大盘周线

由图可知整个大盘走势从2010年1月12至2011年6月14日间非常曲折,由于最近国家近期一系列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制约了大盘的反弹空间。 周二沪深股指小幅低开后,单边上扬,轻松收复5日和10日均线,成交量温和放大,呈明显强势。沪指收涨1.1%,成交960.6亿元,较周一放大30%;深成指在地产股的带动下大涨1.82%,成交622亿元,较周一放大32%;中小板指 (6320.246,89.90,1.44%)上涨1.26%,创业板指上涨1.10%,短线均有所企稳。

1、从消息面来看,统计局发布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创2008年8月(4.9%)以来34个月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涨幅与4月份持平。CPI数据此前被彭博等几家国内外证券机构准确预测,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这也使得行情在连续下跌之后迎来了一波略强势的反弹。不过盘后央行突发消息,决定自6月20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以来每月一调的规律。目前研究所内部对于短线行情的分歧比较大,部分研究员认为短线利空出尽,后半月维持相对强势;部分研究员则相对看淡。本人观点略偏空:回顾前两个月的回落,恰是因为上调存准率,导致资金面趋紧,引发行情的快速杀跌。虽然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但短期市场估计仍有反复。另外,本周五是6月期指合约的最后交易日,根据以往的经验,宽幅震荡的概率比较大,因此短线尚难以乐观。

2、从技术面来看,周二沪深股指双双以略放量的中阳线报收,最近3天的日K线连收三阳,且最后一根阳线实体最大,似红三兵崛起,颇具强势特征。但是,自5月底以来,反弹每每维持3天,之后夭折,本次恐不能例外。近期我们反复提示,周二是短线最重要的时间拐点,是确定向上突破?还是见短期小高点?建议密切关注周三的走势,如继续反弹,可确认短期强势,反之,短

11 / 13

线将维持弱势横盘震荡格局。这里仍提请投资者适度谨慎。周二的生命线位置较低,沪指收盘站到了生命线2672点之上,未来3个交易日的生命线分别位于2723、2752、2714点,其中周四2752点的阻力不容小觑,不过未来生命线的低点位于2714、2691点附近,恰在2700点整数关附近,提示短线下跌空间也不是很大。

五、股票分析

(一)经营情况 1、分红情况

2、财务数据

(二)技术分析

——周线图

——日线图

广州药业(600332)技术点评:表现疲弱,空方仍将继续宣泄;成本20.07元,中线整体弱势状态明显,还有下跌空间,观望。

六、总结

12 / 13

作为一个初学者,很多理论应用方面可能还是有所欠缺,大多数时候还是凭一时感觉买入,对股票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不是很到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获得许多买卖股票的心得。作为模拟操作者,我比较倾向于短线操作,最主要目的不是赚多少,而是通过实际接触,熟悉股票交易的各个流程,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学以致用。

想要立足于股市,必须理性看待市场,理智分析,冷静操作。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包赚不赔的投资,作为投资者应理解并始终牢记“买者自负”的原则与“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投资准则,把目光放长远,遵循投资风险组合原则,尽量降低风险。

温馨提示-专业文档供参考,请仔细阅读后下载,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