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曰 (_________) 溺(_________) 堙 (_________) 故(_________)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卫用__________去填平东海,表现了精卫__________的精神。
2. 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
(一)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shào shǎo)女,名曰(yuē rì)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故为(wèi wé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二)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
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C.夸父与日逐走 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 道渴而死 [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 (___________)——(溺)——(__________)——(堙)
[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 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
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
1 / 6
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
3. 读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 )去( )时的情景,表达了他( )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3)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①至:到。
[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
A.冬天的一天 B.冬天 C.像冬天的日子。 D.寒冷的天气。 [2]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树,是大树。 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 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D.这棵大树是松树。 [3]想一想,写一写。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_______),可以(________)。
5. 阅读小古文《女娲补天》,完成练习。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根据意思找出小古文中的相关词语。
(___________):善良的人民。 (___________):凶猛的禽鸟。
(___________):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___________):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
[2]课文第一小节中与小古文中“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意思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能概括课文3、4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
王戎( )( ),尝与( )( )( )游。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 )( )。唯( )( )(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 )。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选一选。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2 / 6
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_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子意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①之市,而忘操②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③。”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至:等到,直到。 ②操:拿、持。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1]解释下面的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_______ 履:_______ 者: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 (1)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
3 / 6
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 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 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
9.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 ,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 [1]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 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故事排列图画顺序(标序号),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______) (______) (______)
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________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________投入海中,一心要把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精卫________的精神。
[4]下面的哪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卫有相同的精神?( ) A.愚公移山 B.后羿射日 C.嫦娥奔月 D.八仙过海
[5]如果你们班要开“中国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你会推荐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说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练习。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 至: 息: 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6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溺:______________ 返: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外阅读。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 注释:
5 / 6
[1]比:连续,接连。 [2]贾:同“价”。
[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①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②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③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坠于水(__________) (2)入水求之(_________) [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