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白
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背景及作者介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词语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古地名,在今洪。
2、左迁: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3、花:柳絮。
4、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5、龙标:今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的总称,在今省西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及南部局部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桐梓和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树上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夜雨寄北
〔唐〕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背景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注释
①选自\"义山诗集\"。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生[1],又号樊南生。怀州河〔现在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
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诗人单独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在今省南江县以北。〕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选自教育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33页。
人民教育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外古诗词背诵172页。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秋词
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1]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注释
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场。
④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上下。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得意,
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比照,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注释] ①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②树上下: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③金笼:镶金的鸟笼。③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④始知:现在才知道。⑤不及:远远比不上。
译文:那时候在林间飞来飞去,随自己喜欢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在高上下低的树林里翩翩飞舞,在万紫千红的山花丛中任意穿行。今天才知道关在华美的金笼里,怎比得上树林中的自由欢欣.
泊淮①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②淮近酒家。
商女③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④。
背景:
身为一名爱国诗人,杜牧看到忧外患,民不聊生,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外表上是批评商女,实那么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注释:
①选自集梧\"樊川文集\"卷四。〔古籍1978年版〕。淮,即淮河,发源于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流入长江。相传为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后庭花\"的简称。南朝皇帝叔宝〔即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1]
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那么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字词注释
⑴僵卧:挺直躺着,指卧病在床。
⑵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⑶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⑷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⑸思:想着,想到。
⑹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⑺戍轮台:在XX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XX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⑻夜阑:夜深人静的时候。阑(lán):残尽。
⑼卧听:躺着听。
⑽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照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⑾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⑿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2]。
全文译文
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
心中还想着替防卫边疆。
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迷迷糊糊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踏过冰冻的黄河奔赴前线。
淮上与友人别
谷
扬子江头柳春,
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
背景
这首是诗人在〔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一带〕,自己那么北向长安。
注释
①淮〔huái〕:。
②扬子江:长江在、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一带。
⑤花:柳絮。
⑥: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境。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译文
扬子江的岸边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卜算子①·送鲍浩然②之浙东
[宋]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书法作品
水是眼(yǎn)波横③,山是眉峰聚④。欲⑤问行人⑥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⑦。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假设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在浙东府治〔越州大都督府〕创作的著名诗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那么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土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注释译文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④山是眉峰聚:浙东的山是美女的黛眉舒展凝聚。
⑤欲:要,想要
⑥行人:指作者〔王观〕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浙东的山是美女的黛眉舒展凝聚。
要问朋友去哪里呢.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
又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
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风光,
一定要留住春天与你在一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què)辅三①,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huàn〕游②人。
海③存知己,
天涯假设比邻④。
无为在歧路⑤,
儿女共沾巾⑥。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注释译文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现崇州
4、城阙〔què〕辅三: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省潼关以西一带。朝末年,项羽破,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国的降将,所以称三。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5、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6、 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7、宦〔huàn〕游:出外做官。
8、海:四海之,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
9、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0、无为:无须、不必。
11、比邻:并邻,近邻。
12、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辞别。
13、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辞别。
译文
〔即将辞别〕由三之地护卫的长安城,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岔路上因离别而感到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流泪沾湿衣襟。
渡送别⑴
白
渡远外⑵,来从楚国游⑶。
山随平野尽⑷,江入大荒流⑸。
月下飞天镜⑹,云生结海楼⑺。
仍怜故土水⑻,万里送行舟⑼。
\"渡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作品注释
⑴:山名,位于今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假设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土水:指从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把称作故土。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作品译文
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土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那么: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那么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枭逢鸠。
[西汉]向\"说苑·谈丛\"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⑤。〞
鸠曰:\"何故⑥.〞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⑦。以故⑧东徙。〞
鸠曰:\"子能更⑨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那么动物寓言。出自西汉向\"说苑·谈丛\"(\"四部丛刊\"本)。这那么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注释
1 枭(xiāo):又称鸺鹠(xiū liú),一种凶猛的鸟,猫头鹰。
2 逢:遇见,遇到。
3 鸠〔jiū〕: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4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5 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表示\"您〞。
6 将,打算、准备。
7 安,哪里。之,到。安之,即\"之安〞,去哪儿。
8 东徙〔xǐ〕:向东边搬迁。徙,搬迁。
9 何故:什么原因。故,原因。
10 乡人皆恶〔wù〕我鸣: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皆,都。恶,厌恶。我,这里指代猫头鹰。
11 以故:因此。以,因为。故,原因,缘故。
12更〔gēng〕:改变。
13犹〔yóu):仍旧,还。
译文
一天,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儿去.〞
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
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假设此,不假设无闻也
穿井得人选自\"吕氏春秋集释\"相国吕不韦组织其门客编写
注释
1:溉汲——打水洗涤。溉:音gà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2:居---停留
2:及——到了……的时候。
3: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4: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5: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6:使——劳动力。
7:吾——我家。
8:于——向;在
9:对——答复
10:不假设:不如。
11:穿:凿通。
12:闻:听到,后一句中的\"闻〞是\"使听见〞的意思。
13:令:命令
14: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译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打水。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到丁家去询问。丁家的人答复说:\"我们是说挖了井节
约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说挖井挖出来一个人。〞早知道听了传闻像这样,还不如没有传闻。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bīn)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zī)三百闾(lǘ),袂(meì)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那么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那么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字词注解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以:因为。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袂:衣袖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宜:应该
将:将要
使:出使
闻:听说
之:之这个消息,代\"晏子将使楚〞这件事。
左右:身边的人
谓……曰:对……说
习:熟练
辞:言辞
者:人
方:将要
吾:我
欲:想
辱:侮辱
之:代词,代晏子
何以也:\"以何也〞倒装,怎么办
对:答复
赐:赏赐
为:在这里相当于\"于〞。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曷:同\"何〞,什么。
为:相当于\"于〞,当。
固:本来。
善:擅长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重。避,离开。席,座位
闻:听说
之:代下面晏子说的\"橘生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
生:生长
那么:就是。
那么为:就变为。为:变为。
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果实酸苦。
徒:只,仅仅。
其:它们的〔代指前面的橘和枳〕
实:果实
味:味道
不同:不一样
橘生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
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
对曰:答复道。
得无:莫非。
耶:语气助词,\"吗〞.
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熙:同\"嬉〞,开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了。病,辱。
原文翻译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答复:\"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答复。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
带犯人上来
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
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成心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快乐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答复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长进,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我这是自讨没趣。
咏雪
太傅①寒雪日集②,与儿女③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雪骤⑥,公欣然⑦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⑧.〞兄子儿⑨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⑩。〞兄女曰:\"未假设⑪柳絮因⑫风起。〞公大笑乐。即⑬公大兄无奕女⑭,左将军王凝之⑮妻也。
咏雪,始出于东晋安与其侄子、侄女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后世有同名同题诗词多篇见诸文坛,一并流传下来。
注释译文
⑴太傅:即[1]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郡阳夏〔现在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⑵集:家庭聚会。
⑶儿女:子侄辈。
⑷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⑸俄而:不久,不一会儿[2]。
⑹骤:急,紧。
⑺欣然:快乐的样子。
⑻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⑼儿:即朗。朗,字长度,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⑽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⑾未假设:倒不如。
⑿因:凭借。
⒀即:是。
⒁无奕女:指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奕,字无奕。
⒂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史等。
作品译文
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快乐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安大哥无奕的女儿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道旁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取之信然。
作者简介
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城〔今〕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宋宗室,袭封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注释
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1]王戎:字浚冲,西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
尝:曾经。
诸:许多。
游:游玩。
竞:争着。
走:跑。
折枝:压断枝条。
信然:确实这样。
人问之:指代王戎为什么不去采摘果子这件事。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游玩。看见路边有株树,结了很多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子,王戎答复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子,这一定是苦子。〞摘果子过来,尝一尝,
果然是这样。
复裈
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义庆〕
字词注释
1[复裈(kūn)] 夹裤。裈,裤子。
2[康伯]名伯,字康伯,东晋玄学思想家,颍川长社(今长西)人。从小便聪明伶俐,其母也知其必成国器。他\"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玄学家殷浩称其为\"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维护名教,\"郡周勰为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卷七十五\"伯传\"〕。关于他\"周易\"思想的研究,迄今并不多见〔主要的可参见参考文献〕,限于道德思想的研究,更是难以寻觅。本论拟从玄学出发,对其\"周易\"解释中的道德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切入分析,以尽可能作出公正的评价,从而丰富玄学和周易研究的涵。他关于\"周易\"解释的文献主要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注,已被收入\"十三经注疏\"。
3[襦〔rú〕] 短袄。
4[自成之] 亲自缝纫短袄。
5[著〔zhuó〕] 穿。
6[寻] 过一些日子。
8[国器] 的栋梁之材。
8[且]:暂且,姑且。
9[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
10[止]:只是,仅仅。
11[既]:已经。
12[为]:成为。
13[亦]:也。
14[捉]:拿。
15[云]:说。
16[故]:原因。
17[耳]:而已,罢了。
18[异]:感到惊异。
19[令]:要
译文
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袄〕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答复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的栋梁之材。
蜀鄙二僧
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那么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那么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①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本篇课文是针对初中一上学生主要读记叙文而对原文进展的节选,只保存了故事,而删除了\"蜀之鄙二僧〞前面两段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后面局部的议论。故改标题为\"蜀鄙二僧〞。有的书将这故事看成寓言,标题\"蜀鄙之僧\"。
【注释】
①持:同\"恃〞凭借。
②越:到,及。明年:第二年。
③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却。
④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敏:反响迅速,引申为机智。
⑤持:笔者疑心可能为误写,同\"恃〞。
⑥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⑦昏:糊涂。庸:平常。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⑧限:限制。
⑨之:到,往,去。
10至:到,到达。
11惭色:惭愧的神色。惭,惭愧。
12欲:想。
13往:去。
14.语:告诉、说。
15.于:对。
16.何如:怎么样。
17.下:指顺江而下。
18.犹:还、尚且。
19.明:第二。
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21.顾:难道、反而。
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3.足:足够。
24.以告富者:把到达南海这件事告诉富裕的和尚。\"以〞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把这件事。
25.南海: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
26.语:告诉
译文:
蜀地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贫穷的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够了。〞富有的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南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达南海这件事告诉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听了,有惭愧的神色。
〔西蜀〕距离普陀〔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偏远地方的这个贫穷的和尚吗.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鼓励自己〔走向成
功〕的人。
河中石兽
纪昀〔yún〕
南,一寺XX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那么亲身所听闻
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围那么普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1]
字词解释
1.:今省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颠:同\"癫〞,疯,颠倒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顿
12.是非:这不是是:这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即教书。
15.竟:最终
16.并:一起
17.临:靠近
18.圮:倒塌
19.曳:牵引,拖着,拉
20.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21.但:只,仅仅
22.倒掷:倾倒
23.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24.暴涨:凶猛的河水
25.尔辈:你们
26.干:岸边
27.并:一起
28.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29.求:寻找
30.以为:认为
31.盖:因为
32.溯:逆流而上
译文
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漂浮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荒唐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
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但凡丧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外表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假设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
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参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字词注释
1.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2.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
5.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6.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7.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一样。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辞:离开,辞行。
14.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旦:早晨。
16.但闻:只听见
17.骑〔jì〕:人的战马。,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21.关山度假设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23.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绩极高。26.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愿意做。29.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政事的机关。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33.姊〔zǐ〕:姐姐。
34理:梳理。
35.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38.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39.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识别。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4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区分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43.行:读háng。44.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
千里马,送我回故土。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理艳丽妆拌;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翻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区分)。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区分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3]
\"黄鹤楼\"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长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清楚的样子。 4、鹦鹉洲:在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释
①水槛: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读jiàn。
②去郭轩楹敞: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敞,开朗。
③无村眺望赊: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长,远。
④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⑤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
翻译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阔,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七年级下册
早春呈①水部十八员外⑧
愈【唐】
其一: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④一年春好处⑤,绝胜⑥烟柳满皇都⑦。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2]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23年〔长庆三年〕早春。当时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正定〕藩镇叛乱,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快乐,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籍的。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十八〞。大约愈约籍游春,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风光之美,希望触发籍的游兴。
注释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这首诗又称\"初春小雨\"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朱雀大街〔长安外郭城正门明德门与皇城正门朱雀门之间,也是长安城的中轴线〕。
③润如酥〔sū〕:滋润如酥。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处:时。
⑥绝胜:远远胜过。
⑦皇都:长安。
⑧水部十八员外:指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此处代指工部。
译文
其一:
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风光,它远胜过了绿满城的暮春。[3]其二: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4]
钱塘湖春行[xīng]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词语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风光。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缺乏: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那么以湖东绿白堤完毕,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全文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欣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柳荫下的白沙堤。
如梦令〔一〕
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二〕
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
注释〔一〕
常记:经常想到。
沉醉:大醉。
藕花:莲花。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滩:明·毛晋汲古阁本\"漱玉词\"作\"行〞。
注释〔二〕
①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故改为今名。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②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③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一〕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过,桨声惊动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译文〔二〕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清平乐·村居①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最喜小儿亡赖⑨,溪头卧⑧剥莲蓬。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注释
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东部的,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对古代老妇的敬称。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
⑧卧:趴。
⑨亡赖:在这里,\"亡〞读作\"wu〞。意思同\"无〞是一个意思。这里指顽皮、淘气。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乐。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乌衣巷\"
唐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旧时王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
【乌衣】燕子,旧时王之家,庭多燕子。
【王】王导、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巨室。至唐时,那么皆落不知其处。
【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这是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事故的变迁,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
断戟漂浮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幸运。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
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望岳
〔唐〕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通\"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风光,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上,那清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风光,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局部。
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竭力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顶峰,到那时再看其他的山就觉得小了。在这里,泰山的最顶峰又指人生的最顶峰,表达了作者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直到近代才有诗人黄莽〔山水悟道〕在\"清晨登悬剑山\"中写出\"登高方始远,天地纳于心。〞之佳句了,另外近代还有诗人四声喜全递在七绝·心泊水墨峰(新韵)中写了:虽无远志修辞海,自有烟霞绕笔峰。一画显奇心意隐,四时山顶待谁登。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鄞县知县任满回故里时,途经越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非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作品注释
〔1〕选自\"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诸城〕飞来,故名。〔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边。[1]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慨。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2]译文
翻译: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去。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一样。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
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单独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确实,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假设幻假设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今属〕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
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仲淹、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论语八那么
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教师了。〞
⒊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为政\"〕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那么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认真学习,那么会感到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
道,这才是聪明的啊。〞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被赐予\"文〞的谥号呢.〞先生说:\"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赐予\"文〞的谥号。〞
⒍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教师的人。应中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教师。
⒏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教他了。〞
重点解释
⑴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⑵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⑶时习:在周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按时〞。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⑷说:同\"悦〞,快乐,愉悦。
⑸朋:志同道合的人。
⑹乐〔lè〕:快乐。
⑺人不知: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⑻愠〔yùn〕:恼怒,生气,怨恨。
⑼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⑽调〔diao〕:凋。
⑾好〔hao〕:喜爱,爱好。
⑿尝:曾经。
⒀寝:睡。
〔14〕罔:迷惘而无所得。
〔15〕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补充解释
而:顺接作用,然后。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知道,了解。
而:连词,却。
时习:时,按时。习,实习,温习。
南辕北辙
王欲攻。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出自\"战国策·策四\"
字词注释
1 北面:面向北方
2 持:驾着
3 欲:想要
4 之:到;去
5 虽:即使
6 攻:攻打
7 奚为:为何
8 用:费用,钱财
9 恃:依靠、倚仗
10 犹:好似,犹如
11 大行:大路,一译太行山
12 驾:马车
13 犹:好似
14中道:半路
译文
王想攻打。季梁听到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来不及舒展衣服的皱折,顾不得弹去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拜见王,说:\"今天我回来,看见有人在太行山,正在面向北方驾着他的马车,(他)告诉我说:‘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到楚国去,为什么要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费用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再多,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技术好。’这几个方面越好,但是就离楚国更加远罢了!而现在,大王想要成为霸王,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依仗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来使土地扩大,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就像是去楚国却往北方走。〞[4]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
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是一个成语,出自\"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而\"子·人间训\"中的这个寓言故事,也被人们称作\"塞翁失马〞,被许多中小学课本录用[1]。
注释
1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2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3亡:逃跑.。
4而:连词,表承接。
5:古代少数民族。
6吊:对其不幸表示抚慰。
7其父:即为上文中的\"善术者〞。父,老汉〔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读第三声〕。
8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遽,就。
9福:好事。
10居:这里指经过的意思
11数月:几个月。
12将[读一声]:带着。
13马: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马。
14贺:表示祝贺。
15富: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许多。
16良马:好马。
17好:爱好,喜欢。
18堕:掉下来,摔下来。
19髀[bì]:大腿。
20丁壮:壮年男子。
21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2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局部。
23跛:瘸腿。
24以:由于。
25故:缘故,原因。
26.归:回来。
27.居:经过。
28.保:保全。
29.此:此人,这个人
30.善:擅长。
31.近塞:靠近长城。
翻译
靠近边境的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进入人的领地。人们都对他的不幸表示抚慰。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着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祝贺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掉下来摔折了大腿。人们都
来抚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人大举入侵边境,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死了十分之九〔绝大局部〕[2]。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阿豺折箭
阿豺有子二十人,及老,临终谓子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知否.单者易折,众那么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1]
阿豺折箭,典故出于\"书·吐谷浑传\",讲述一个部族的首领名叫阿豺为了纠正孩子不和睦相处的行为,以折箭方式告戒他的孩子,单独的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很难摧毁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江山就能稳固。〞后人以\"阿豺折箭〞比喻团结就是力量。
注释
〔1〕选自\"书·吐谷浑传\"。作者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时下曲阳〔今晋县西〕人。在北和北齐都担任过重要官职。撰写的\"书\"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今天看到的是由恕、祖禹据\"北史\"补成的。
〔2〕阿豺:吐谷浑的国王。吐谷浑,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名,在今及的松一带。
〔3〕谓曰:对……说
〔4〕奉:拿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母弟:同母的弟弟
〔7〕汝:你们。,辈
〔8〕摧:折,消灭、崩坏
〔9〕戮力:合力,协力
〔10〕社稷:古代帝王和诸候所祭的土神社和谷神稷,后来代指
〔11〕只:现代汉语作\"枝〞
释义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年老了,临终前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我的一支箭来,把箭折断在地下。〞过了一会儿,阿豺让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拿十九支箭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折不断。阿豺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一支箭容易折断,很多箭就难以摧毁了。你们同心协力,这样以后就可以稳固。〞说完阿豺就死了。
渡者之言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
那么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1]
文章作者周容,记叙了作者前往蛟川县城的路程中,船夫向作者进言,告诫作者\"欲速那么不达〞的道理的故事,阐述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到达目的。
字词解释
1.自:从。
2.以:用。
3.命:命令.
4.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
5.萦:环绕
6.许: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望:遥望.
7.因:于是。
8.熟:仔细地,详细地。
9.徐:缓慢地。
10.趋行:快步而行。趋,疾走。
11.仆:跌倒。
12.就:完成。
13.牡下:指闭门上闩。牡,门闩。
14.近道:很有道理。近,接近。道,道理。
15.穷暮:一直到晚上。穷,穷尽。
16.其犹是也夫:真的像这样啊!其,语气词。也夫,语气词。犹:像
17.小奚:小僮,年少的奴仆。
18.阖:闭。
19.愠:恼怒,恼恨。
20.理书就束:把书捆好。束,捆绑
21.二里许:许,大约
文章译文
清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县城去,让书僮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随着我。当时太阳已经落山,黄昏的云雾环绕着山林。远望离城大约两里路,于是问船夫:\"还可以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地看着书僮,答复说:\"慢慢走,城门还开着;快步行走,城门就关了。〞我恼怒地以为他在开玩笑,就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的时候,书僮跌倒了,捆书的绳子断开了,书也散了,〔书僮〕哭着没有马上起来。等我们整理好书,完成捆绑,可是这时南城门已经关门上闩了。我恍然大悟,觉得船夫说的话很有道理。天下的事很多都是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真的像这样啊!真的像这样啊!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矣。桓侯遂死。[6-12]
节选自\"非子·喻老\"。概述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本文为著名篇章,曾入选课本。
字词释义
1.扁鹊〔biǎn què〕:姓,名越人,战国时鄚〔mò〕
地人,属于早期人一支。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2.立:站立.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好〔hào〕——喜欢。
(另解:好〔hào〕喜好,习惯,医生的习惯,就是医治没有病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的,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8.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xuán〕——通\"旋〞,回转。走——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现语文教科书读〔yùn〕】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到达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古代针灸用的用砭的石针
14.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无奈何也——没有方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
18.索——寻找。
19.遂〔suì〕——于是、就。
20.及——到达。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容许,理睬。
23.恐——恐怕,担忧。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指使,派人
28.居——过了。[6-12]古今异义
1.走:
古义:小步快跑今义:行走
2.请:
古义:询问今义:礼貌地求
3.以为:
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
4.间:
古义:一会儿今义:中间
5.居:
古义:过了〔多长时间〕今义:居住
6.索:
古义:寻找今义:索要
7.益:
古义:更加今义:好处
8.故:
古义:特意今义:往事[6-12]
作品译文
扁鹊拜见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道:\"您有小病在表皮,不抓紧医治恐怕将要更加严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做自己的功绩。〞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他说:\"您的病已到了皮肤和肌肉里了,不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没有理睬,扁鹊便离开,桓侯不快乐。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他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没有理睬。扁鹊离开,桓侯又不快乐。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就跑开了。桓侯特意派人去问
他,扁鹊说:\"在皮肤纹理间的病,烫熨能医治;在肌肤里的病,用针灸能医治;在肠胃里的病,用火剂汤能医治;今天在骨髓里,是司命神所掌管的,医药是没有方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深入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早已逃到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了。
卖油翁
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那么寓言故事,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通过记述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注释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有删节。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溢号文忠,吉州吉水〔今属〕人,宋代文学家。
康肃公尧咨: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善射:擅长射箭善:擅长,善于。
当:在〔处于〕……的时候
当世:在当时。
双:匹敌。
亦:也
以:凭借。
自矜(jīn):自夸。矜:夸耀。
尝:曾经。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
睨(nì)之: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这里指斜着眼看尧咨射箭。
去:离开。
其:他,指代尧咨。
发:射出。
矢(shǐ):箭。
中:射中。
但:只,不过。
微:微微。
颔(hàn):点头
之:指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手熟尔:手法娴熟罢了。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然:气愤的样子。
知:懂得。
射:射箭的本领。
精:精湛,微妙。
无他:没有别的〔微妙〕。
尔:语气词
安:怎么。
轻:作动词用,看轻。
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以:凭借、依靠。
酌(zhuò):斟酒,这里指倒油。
知:了解。知道,懂得。
之:指熟能生巧的道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历〕知道〔这个〕道理。
乃:于是就。
取:拿出。
置:放置,安放。
于:在。
以:用
覆:覆盖。
徐:缓缓地,慢慢地
杓〔sháo〕:舀东西的器具,勺子。沥〔lì〕之:向下灌注,沥,下滴。自:由;从。
入:进入,注入
因:于是。
唯:只,不过。
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湿;沾湿。
通假字
\"汝〞和\"尔〞:你
\"唯〞和\"但〞:只,不过。〔\"但〞为古今异义;今:有表转折意思;古:只,不过〕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解牛斫轮:指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译文
康肃公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自我夸耀。他曾经在家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着他射箭,很久也没有离开。〔老翁〕看见他射箭十支中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头。
康肃咨问〔老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高超吗.〞卖油的老翁说:\"这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尧咨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历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的。〞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杓子舀了油向下灌注,〔油〕从钱孔中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沾湿。〔老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微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假设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然那么予固不幸而遇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那么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1-6]
字词注释
〔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老〕人(随园,在市北小仓山上,袁枚中年辞官后居住的别墅),文学家,钱塘人。
〔2〕生:古代年轻男子的称呼。
〔3〕授: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或\"你\"。
〔5〕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西汉末年学者向整理校订宫
廷藏书。向的儿子歆继续做这项工作,写成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宫廷的藏书,分经、史、子、集四库。这里的七略四库泛指皇家的藏书丰富。\"七略\",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府藏书。
〔6〕然:然而,但是。
〔7〕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汗,名词用做动词,使……流汗的意思。塞,使……塞满,使动用法,汗牛冲栋。
〔8〕祖父:祖父和父亲。
〔9〕子:儿子和子
〔10〕弃者:丢弃的情况。
〔11〕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独:只,仅仅。
〔12〕然:这样。
〔13〕夫〔fú〕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那。
〔14〕强〔qiǎng〕:勉强。
〔15〕假:借。
〔16〕虑:担忧;害怕。
〔17〕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焉,……的样子。
〔18〕摩玩:摩挲抚弄。摩:抚摸。玩:玩弄。
〔19〕假设:如果。
〔20〕业:已、已经。
〔21〕高束:捆起来放在高处。束,捆绑。
〔22〕庋〔guǐ〕:放置,保存。藏:收藏。
〔23〕姑俟〔sì〕:姑且等待。姑,姑且。
〔24〕异日:日后,将来。异:别的,其他的。
〔25〕云:如此
〔26〕尔:罢了。云尔:如此而已。放在句末,表示\"如此如此〞的语气。
〔27〕难致:难以得到。致,得到。 富:多。
〔28〕与:给。
〔29〕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出现,表现,表露。诸,等于\"之于〞。〔\"之〞指代词,代借书的情形;\"于〞指在。〕
〔30〕切:迫切。
〔31〕如是:像这样。
〔32〕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辄,就。省,记。省记:明白的记在心里。
〔33〕通籍:指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通,动词,有上升进入的意思,这里指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34〕俸:俸禄,官吏的俸禄。去:离开,此指\"用去〞\"花去〞。
〔35〕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积。
〔36〕素蟫〔yín〕:指蛀蚀书籍的银白色蠹〔dù〕虫。
〔37〕灰丝:指灰尘和虫丝。素蟫灰丝:蠹〔dù〕虫丝迹。
〔38〕时蒙:常常布满。
〔39〕卷〔juàn〕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40〕少时:年少的时候。
〔41〕岁月:指时间,光阴,时光。
〔42〕可惜:值得珍惜。
〔43〕类:好似,类似,像。
〔44〕公书:把书公开,大方出借。公,同别人共用,与别人分享〔书籍〕。
〔45〕吝:吝啬。 固:固然,本来。
〔46〕归:归还。 归书:还书。
〔47〕为一说,使与书俱:写下这一篇\"黄生借书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为,写下;俱,一起〔交给黄生〕。
〔48〕使:让[1-5](49) 固:难道
翻译
读书人黄允修前来借书,随园的主人把书交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然而皇帝读书的人又有几个.那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那些祖辈父辈
收藏〔书籍〕,儿子子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不仅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向别人借来的,〔他〕一定会担忧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忧惧地抚摸玩赏那个东西而久久不停,心想:\"今天还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自己所占有,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以后的日子再看吧〞,如此而已。我年少时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困,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年少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现在姓黄的书生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大方出借和姓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一样。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姓的,然而姓黄的书生本来幸运遇到我吗.〔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观沧海
[东汉末年]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
字词解释
(1) 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假设:如同.好似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欣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吼叫,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似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饮酒·结庐在人境
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末宋初大诗人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作品注释
①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⑤见:〔读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黄昏。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黄昏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⑦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区分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2]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归园田居〔其三〕
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
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去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去除杂草,黄昏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过:造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9〕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10〕开:翻开,开启。
〔11〕轩:指有带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12〕面:面对。〔13〕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14〕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作品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翻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欣赏菊花的美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