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本教育论文

生本教育论文

2021-08-03 来源:乌哈旅游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潘海燕

【摘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的策略,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的精彩呈现以及有效的自我反思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就是在合乎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按照合理的构想设置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训练,在单位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本人认为,所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中国面向世界对人才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当然应该完成这一任务。这一问题是今后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大课题。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在探索,这是很好的。如讲《狼和小羊》最后的结局是狼吃了小羊,还是小羊跑掉了,可以有几种结局。又如《小摄影师》一课,小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没能给高尔基照成相,以后小男孩还会来吗?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是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是可以探索的。

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讲,要从最基本的抓起,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抓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见性,这是主体精神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的工作。如果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没有,怎能创新呢?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我想要抓以下几点。 1、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

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跟同学不同的意见,跟老师不同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真正地把自己看作不仅是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班级集体中是跟学生平等的一员。第二,要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教师的责任。一次二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老师说:“对!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老师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同学名)和你。”老师谦虚地问:“我们错在哪里?”这个学生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老师立刻诚恳地说:“对!对!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因为这位教师平时尊重学生,教学民主,所以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显示出师生之间是那么亲密无间。

2、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二年级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爱”有两种意思,一是对人或对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一是喜欢。两种意思都可以。学生说:“我爱踢小足球。”“小朋友们爱祖国。”……老师启发说:“你们说得对,你们说的都是小朋友。人以年龄分有少年儿童,有中年人,有老年人,因年龄不同所爱也有不同。以职业分,有教师,有医生,有营业员,有科技工作者等等,他们职业不同,所爱也有不同。以国籍分有中国人,有日本人,有美国人等等,他们所爱也有不同……想一想继续用“爱”说一句话。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全班学生都举手踊跃发言:“爷爷爱打太极拳。我爱做广播操。”“中国人爱喝茶。外国人爱喝酒。”……有一个学生说:“和尚爱念经。”引得哄堂大笑。老师又启发说:“不说人行不行?”学生很快举手说:“熊猫爱吃竹叶。”“小猴爱学人的动作。”……有一个学生说:“青草爱春天,花儿爱春天,小鸟爱春天,小朋友也爱春天,大家都爱春天。”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也得到了发展。 3、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一条经验叫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我认为这条经验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要研究的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比较多的是由老师提出来的。老师提出来未尝不可,但是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如果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只是让学生从课文找出答案回答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路循着老师的思路走,是在老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还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近几年来,有的老师重视了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

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是不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呢?不尽然。有时教学要求要解决的任务学生没有提到,怎么办?那就得教师补充引起学生的注意。问题不管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鼓励学生讲与众不同的见解 一次,一年级学生识字。识“辛苦”的“辛”时,老师讲谁有好办法记住“辛”是怎样写的?一个学生说“辛”字是七画写成的,点、横、点、点、横、横、竖。另一个学生说,“辛”和“幸”很像,但是“幸”上面是“土”,“辛”上面是点、横。还有一个学生说,“辛”字上面是“立”,下面是十,一个人立着劳动十小时是很辛苦的,所以立、十是“辛”。虽然这孩子的说法是不符合文字学的,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想出了记住“辛”字字形的办法,是别人没有想到的,是与众不同的认识,这就是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老师就需要抓住及时表扬鼓励。

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

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沟通,使学生进行高品质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然而,在实施这一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却看到这样的现实:讨论时,学生看似热情高涨,但在一些小组中,有的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却始终做着听众,无所事事,甚至有的学生或小组干脆开始闲聊。教室里虽热热闹闹,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以至使讨论“形似”而“神”不至;讨论后,得出的观点或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之,讨论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呢? 1、确定一个能引起讨论的主题

这一点很重要,是前提。能引起讨论的主题才能使讨论有价值。讨论策略不是形式,更不是“课改”的标签,一堂课并非只要有了讨论,就在体现“课改”精神,而应让讨论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让学生讨论毫无价值的话题,是浪费他们的智力,学生也就自然把讨论当成了他们课上“放风”的时间,没有人会真的把讨论当回事。在确定讨论的主题时,问一问自己“这个值得讨论吗”、“这个适合讨论吗”也许会更好。 2、设置小规模的讨论小组

我们通常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的规模直接影响到讨论的成效。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梅里尔·哈明认为较小的组效果更好一些,因为这能使学生的参与最大化。尽量采用二人小组,这样在讨论时小组中的任何一方要么在讲,要么在听。通常学生的注意力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因此,二人小组更能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参与,并且噪音较小,更能促进坦诚的交流,形成互相

尊重的关系。如果二人小组在讨论中有困难,也可向其他组请教。当然,对于人数也不是完全限定为2人的,当班上的人数为奇数或有些主题需学生调动较多的资料,2人无法完成时,应适当增加人数。 3、加快讨论的节奏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学生更喜欢较快的课堂节奏。拖沓的节奏只会使学生逐渐懈怠、生厌并最终失去兴趣和热情。因而控制好节奏相当重要。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可对学生明确讨论所用的时间:“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一个讨论,时间只有5分钟。开始!”让学生犹如转入一场战斗似的积极投入。如果没有限定时间,也不必等待每一组学生完全讨论完毕才喊停。在讨论进行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当有一半学生参与程度下降时,就应告诉学生讨论到此为止。不必担心,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老师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花在讨论上,下次要提高效率。总的说来,讨论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讨论的重点应突出。 4、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讨论同样需要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喜欢在讨论时坐等别人的观点或答案,以至越来越怕动脑筋。其实,有些主题在进入正式讨论前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再开始讨论。这样可使讨论更有成效,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仍然担心有的学生会偷懒,可以要求学生简要地写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组内交流讨论。 5、最大限度地全班范围交流讨论的成果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重视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的成果。通常的做法是教师请那些自愿发言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这也会使一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失去了发言的机会。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全班或部分学生中采用一种“快速应答/选择‘过’”策略来交流观点。做法是:从某一个角落的学生开始,每个学生轮流发表意见。如果不想说,就说“过”,下一位继续。这可使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话,同时学生在选择是发言还是说“过”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生能保持专注是富有成效的课堂讨论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那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高度参与的讨论才是有效的。需要指出的是,也许我们不能做到每次的讨论都是高效的,因此除了充分备课,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反应,如果学生的参与率持续下降,则表明讨论可能是无趣的,应尽快改变活动形式,毕竟讨论不是课堂的全部,一切当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柳斌同志在《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座谈会》上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

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讲解分析课,那是不成功的语文课。”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水平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时,我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注重了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1、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农民春种秋收,春种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很多粮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小猫最爱吃鱼,它也想收到很多鱼,于是就去种鱼。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首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结论:鱼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是收不到鱼的。鱼儿离不开水,鱼的生活环境与庄稼不同。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傻事的。从而让学生悟出小猫从农民种玉米、种花生收获很多而得出无论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推理方法是错误的。

2、导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我们在教学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段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树木长出新枝绿叶,写出小鹿可爱姿态的拟人句,原木像舰队在前进的比喻句……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3、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间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例如:在口语训练方面,在教学二年级时,针对班上一些学生迷恋电视节目,而把学习抛在脑后的实际情况,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辩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看电视会不会影响学习。”正反方辩论,最后得出结论。正方:适当看电视对学生有益处,如看一些有益的“少儿节目”和“动物世界”等,可以增长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活方面的知识。 反方:长时间看电视耽误学习、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健康。 最后统一认识:适时适量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可以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书面写作训练方面,我们在教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后,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公园或郊外游玩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让学生凭借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例如:有的学生在参观完菊展后写到:

各种颜色的菊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有橙的、还有紫的„„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白的似雪。菊花千姿百态的开放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开得正茂盛、有的刚开放。菊花还组成了许多美丽的景点,有跃动的江城、有书山花海、有菊染江城,还有牧童菊趣„„其中牧童菊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系列的比喻句和排比句,把秋菊的五颜六色和千姿百态描写得真可谓惟妙惟肖。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有效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师的教学艺术,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各国教育专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和背景,对有效教学做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有效教学的涵义、基本特征、基本理念等,为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但这些理论还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策略。同时,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的,这里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深厚涵养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灵,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专心听讲、倾心体验、积极参与。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就是它施展的场所,让语文课堂少一点热闹多一点情趣,少一点花哨多一些效率,少一点说教多一些语文味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

3、柳斌同志在《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作者地址:汉江中路11号 电话:8615229-806

邮编:420011

电子邮箱:hjpaihaiyan@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