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朱元璋传记有感

读朱元璋传记有感

2022-09-22 来源:乌哈旅游


今天,把《朱元璋传》的最后一点读完了,有些许惆怅,“死去元知万事空”。朱元璋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帝王了。他执政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这是他一生辛勤的写照,他功也多,过也多。可是历史上赞颂他的人并不多,也许是他杀人太多罢,为此后世写历史的人并不太喜欢他,而老百姓却也没有为他传名的本事,所以历史这本帐不可全信,不可不信,怎样分辨,全在人生的境界了,也因此人人眼中的历史会有不同。

生活在今天的人和过去的人有区别吗?社会是进步了吗?历史是前进了吗?谁都知道答案会是肯定的,但我自己觉得这些问题是很值得去细细的思考。首先,历史是进步了,社会是发展了,这是人们亲眼看到并感受到的。但是又有谁去仔细想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是现代人比以前的人更聪明了还是比以前的人寿命更才长了。有人类,才有群体。有群体,才聚集成为人类社会。不同的群体,利益不同,才有纷争。随着人类社会化,城市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就越来越重。如果一个人确实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那么他一定可以了解他人,进而一定可以了解社会。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因为人有思想,只要人有思想那他就一定会有欲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欲望,如果人一味为欲望的驱使去追寻外物,外物越大,则内心就越小,进而人就迷失在对外物的欲望之中了。现在的世界强调唯物,其结果就如此,物质社会越发达,精神社会就越空虚,社会上各种匪夷所思,荒诞不羁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人类之间的争斗、掠夺、战争、杀戮越来越多,说到底都是内心空虚所致,而人本身的生存能力则越来越弱。如果一个今天的城市人像鲁宾逊一样漂流到荒岛,没有任何帮助,不出几天就会死了。今天城市化的人如果脱离了彼此,其实是无法生活的。而城市的人没有农村的人种田出粮来养活,更是无法成活。可以看见人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可是在这相互依存中,却又争斗不休,全世界发达国家的人,要靠全世界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供养,来过优越的生活;不发达国家之中,有钱人又是靠大多数穷人的劳动来供养。今天我们的社会是前进了,但我门的人又是前进了吗?不!是倒退了,虽然时间空间不同,可是人性却是一样的,现在

的人自私自利,歧视弱者,没有人情。在大街上遇见大土抢劫又会有谁会出手相助呢!梁山好汉留下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又到什么地方去了?而这就是人性吗?人性就如此吗?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如果从这一点上来看作为一个人的生存意义,这意义是什么呢?

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这问题每个人的回答不同。但是要活下去,首先要明白人和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你的付出为了他人,同时你也从他人那里索取了,虽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能够感受到的。如今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职业分工就越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越复杂。可是人性并没有变化,因为有生命,人首先都是要争取生存权的。可是为生存所迫而去伤害他人的,情可原,理不容,更何况为了一己之私,为欲望所趋,毫无节制的索取的人,更是不顾他人的死活,其实就像害群之马一样,如果朱元璋活到今天,看到这样的恶人,必欲除之而后快。想象一下,当时朱元璋以猛治国,执法极严,不惜大量杀戮,虽然制造了不少冤狱,杀了许多无辜的人,可是站在大环境下看,虽然朱元璋是出于维护皇权的基点,但是也造福大多数老百姓,而除去为富不仁,祸害百姓的人,虽然今天我们不赞成,但是可以明白其苦衷。历史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今天是同样的,老百姓依旧为弱势群体,今天的法律有多大程度能够保护他们呢?最基础的,在法律判决上有很多无法执行,这是有其深刻根源的。如果不从根上着手,在枝枝叶叶上做表面文章,只是自欺欺人,所以说人生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一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只为他人做嫁衣裳。”可笑,可笑。

人性其实很可怕,社会之中极少数人,吸取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过穷奢极欲的生活,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个官僚的豪华坐车,档次稍微降低一点,够多少穷孩子读书?有钱人大多为富不仁。几千年来的历史,在循环往复中,辗转变化,迁流不息,就像我们的生命,有生老病死,昨日之年华,今日已凋谢。人世有变迁,社会有兴替,没有一种社会制度是十全十美的,是历久而不衰的。历史中,昨日之坏,也许是今天之好;

今日之好,也许是明日之坏。但是这之中一定有不变的,人性中一定有可以长存的。为善而不为恶,一定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除一己之私,为天下之苍生,一定是伟大的人生境界。所以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先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我们今天看古人,正如我们的后人也会以同样的心情看我们。我们赞颂古人,因为古人给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值得仰慕的人生境界,试问我们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什么?

你会觉得不幸吗?因为生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首先,作为人,全世界人类的大命运就是你的命运,环境恶化,天气骤变,资源枯竭,战争,瘟疫,饥荒,你能逃到哪里?你应该庆幸没有生在非洲,处在战乱、瘟疫、饿死的边缘或已因此而死。其次,作为中国人,所有中国人的大命运就是你的命运,你应该庆幸没有生在中国农村,穷困而无知,守着地望着天,辛苦的劳作,一年的收成仅够维生,要是年景不好,碰到灾荒,该怎么办呢?你该庆幸生在城市,不用去种地,虽然看到有钱人开好车,住豪宅,可是有更多的人同你一样,靠每月一次的薪水过活,过了今天要担心明天,你该庆幸,至少没有流落到街头去乞讨。你该庆幸,看看周围有太多遭遇生活不幸的人,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其痛苦之情却是相同的。想想自己,看看他人,其实每一个人该庆幸的事真的很多。可是你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心里的欲望,让你有太多希寄,没有满足的时候。如果欲望得到满足,又会有新的出来。如果没有满足,惆怅啊、空虚啊、寂寞啊!做人可真麻烦!问问天下的爱人,有几人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怀,爱就是占有吗?如果得不到,就去伤害他人,伤害自己,这就是爱吗?想想人真是可笑,本来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忧惧烦恼,然后又要自讨苦吃,无事寻愁,乐此不疲。真是可笑,可叹,可悲,可怜!

以前看王国维的遗书上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他是自杀的,生无可恋,就死了。虽然当时很不理解,但现在似乎有一点明白,他是一个为理想而活为理想而死的人,而死也是对理想的追求。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我泪流不止,他是为更多的有情人,为天下苍

生,不顾自己,英勇就义。我觉得他们都是有勇气的人,明知去死,虽然路不同,但是内心对理想的执著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值得尊敬仰慕的人师。所以司马迁,才要赞颂伯夷、叔齐,尽管当时天下大多数的人都反对他们,可是他们却矢志不渝,坚持理想而亡,这是怎样的精神呢?人的肉体可以腐败消亡,但是这样的精神不灭。司马迁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在受了巨大的肉体痛苦和心灵的屈辱后,仍旧屹立不到,可见这种精神力量的伟大。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正是由这种精神贯彻其中,像一条巨龙神生生不息,绵延流长,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应该庆幸,可以有机会做这个伟大巨龙精神的传承者。如果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来共同努力,中华文化能就会源远流长,绵延不息。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如果在内心有这样的情怀,不怨天,不尤人,一生寂寞而无忧,自后世自有知己来寻,就算当时别人不理解也无所谓,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精神啊!因此司马迁才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及,心向往之。”司马迁在这样的精神力量驱动下,完成为伟大的史记,他又何曾想过出多大的名,成多大的功,赚多少钱?可是今天,我们看一个人不就是凭功名财富去衡量吗?有多少人会去想,怎样的人生,才算没有白来一趟呢?就这样吗?在不断的对物质索取中,到了终点,无异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虽然每一个人,无从选择生的时间地点,也无从选择死的时间地点,可是你可以选择怎样去活,正如孔子说的如果得到富贵是可以的,就算拿鞭子我也愿意,但是通过不义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对我象浮云一样。一个人生在世间,就像旅行了一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日里为求取富贵,不择手段,殚精竭虑,而一旦得到富贵,又忧心忡忡,小心提防,不知道自己是谁,成了钱财的奴隶。人生如此,如如不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