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大学参与科技创新 的宝贵资源,但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 要通过各种 途径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研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 维,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 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渗透 到整个教育培养各个环节中塑造。
对于财经类研究生而言,科研创新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我国建 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对文科学生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与理工类研究生相比 较,财经类研究生更主要是基于调研,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求得创新, 其研 究成果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凝练。
一、 当前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近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然而教育资源发展却相对滞后, 研究 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显现出发展不足的现状, 具体表现为当代研究生缺乏创 新意识和鲜有高水平的创新型成果。
目前财经类院校研究生科研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研究生群体在文献阅读和科研实践方面的欠缺, 导致学生们相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2、 导师队伍发展滞后,研究生和导师的数量发展失衡,附带出导师的遴选 条件降低,导师的平均水平下降;
3、 缺乏系统的、制度化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与环境,研究生无法了解本 学科的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
二、 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分析 1.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发挥其主体作用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创 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倡导鼓励研究生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突破思维定势,形成逆向思维、求异 思维、发散思维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思维方式。
其次,引导研究生重视文献阅读, 提高专业素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广泛 熟悉所在的研究领域,开阔研究视野,提高认识层次 。通过高强度 、高难度的阅 读和训练, 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现状和前沿有较深地了解, 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 紧密,会有效强化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 。
再次,要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 科学研究已成为培养研究生组 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交合作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重 要途径 。研究生通过选题 、文献查找分析 、方案设计与实施 、论文撰写等实践, 真正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日后出色地完成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奠定基 础。
2.导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在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 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发挥。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研究生的培养实施的是分类管理、因材施教。需要导师在做好研究生统 一规格教育的同时,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类管理、因材施教,对有 科学研究热情、学术态度端正并具有创新潜力的研究生实施重点培养。
2)在吸纳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实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导师要让研究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导师只是让研究生从 事一些搜集资料、 原始数据等低水平的劳务工作, 限制了研究生的独创性和能动 性。导师应当将研究生引入自己的课题内核, 了解课题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创新 思维,在导师的传、帮、带下,使研究生能够把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从被 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研究问题,从而熟悉研究步骤,学到研究方法。
因此,导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更要有创新精神, 以自身的科研意识、 思维和能力等因素去带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必 须强化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责任意识, 同时通过制度上规范, 客观上形成对导师 的压力,增强导师的责任心。在导师遴选过程中,应该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科研精神作为作为导师遴选的重要条件。 其次,执行严格的导师考核制度, 对其 本人的教学、 科研、指导研究生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凡是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则 停止招生。
3. 搭建和完善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
把研究和开发过程作为研究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立足学术需求, 为研究生的 培养提供相应的研究平台和环境,这其中包括硬件设备的购置和团队氛围的营 造。
财经类高校应该充分整合学校的资源, 为研究生搭建创新平台, 营造一个良 好的科研环境, 让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定期举办校园学术文化节、 学 科前沿讲座、优秀成果奖励、创新竞赛、展览、社会实践等活动,扩大研究生视 野,激发创新的兴趣,营造科学严谨、研究活跃、学术空气浓厚的学术氛围。同 时要加强校企合作, 共建产学研基地, 让研究生在实践中进行科研训练, 为研究 生提供学习新理论、 新技术、 新方法的机会, 使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由模糊 到清晰,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同样也是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一个窗口。 加 强国际合作, 开展国际间的研究生联合培养, 可给研究生提供一个国际化教育平 台,也是学生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有效措施。 学校邀请国际著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是非常重要的,可使研究生们感受学术大师们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学术 精神,开阔眼界,启发科研灵感。从制度到过程,使研究生在良好和谐的学术氛 围下成长,培养良好的学术思想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
4. 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
培养制度是科学化、 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培养创 新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要加强研究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为提高创新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1)完善招生制度。在研究生的遴选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严进严出制 度。 2)实行弹性学制,推行硕博连读选拔机制,打通硕士、博士两个培养阶段, 统筹安排课程,让有学术潜力的研究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与学位论文 的写作。资助研究生参加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提供时间保障。
3)实行学分制,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提供知识保障。
4)改革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扩大学业奖学金的比例与数额,设立科研奖 学金,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资助学生开展自主创新课题研究, 奖励创 新性成果与优秀学位论文。
5)严格学位论文考核机制。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体现着作者是否具有综合运用 所学理论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校建 立了严格的研究生论文质量控制制度,如开题制度、盲评制度、预答辩制度、正 式答辩制度以及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规定等, 这些论文考核机制为提高研究生论 文质量提供
了制度保障。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 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一个复杂 过程, 是多方面环境因素的有效耦合,它需要多种因素长期不懈的密切配合、紧 密协作 , 从研究生本人、导师队伍、外部环境、培养模式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和 改进, 不仅注意培养制度的科学性 ,还要注意培养工作的持久性。 随着研究生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 ,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 只有不断更新培 养思路,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科研创新能力。
推行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