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礼行
来源:《课外语文·上》2021年第02期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又称小古文,因其用语简练,逻辑性强,很适合学生体会古人的写作技巧,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老版的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小学语文教材里都有文言文课文,但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就没有文言文课文,只是在练习中会有名言警句、古今贤文等文言文片段。当前全国正在推行统编版教材,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了全国小学中高年段语文老师不得不关注和研究的内容。本文将从“兴”“读”“法”三个层面来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4-0061-02 【本文著录格式】吴礼行.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04):61-62.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既然是文章,它必定凝结着语言文字的匠心,记载着特定时代的背景,蕴含着作者独特情感的表达。文言文的学习就必定要透过语言文字去探寻历史文化的印迹。”现阶段推行的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共有14 篇文言文,而且从中年段开始,学生便要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小学生的现代语言学习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文言文学习则更是难上加难。而目前很多老师还在用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来教文言文,这非但不能让学生受到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熏陶,反倒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也没有明确规定要怎么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教到何种程度,这使得一线教师十分困惑,不知所措。下面笔者来谈一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策略。 一、“兴”宜当先,爱上文言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正是探索欲很强的时候。刚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时,可能会比较有兴趣,但是文言文本身的朗读拗口、深奥难懂会磨灭掉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爱上文言文课堂,这也是文言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在进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就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那么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穿越古今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符合文章内容的情境,如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古代场所的背景或利用动画带学生穿越到古人的生活情境中去;或者老师也可以扮成古代私塾先生,让学生摇头晃脑地诵读等。老师就是要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或点子,帮助学生“穿越”到古代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等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比如在教学六上《两小儿辩日》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一演,把课文辩斗的内容生动演绎一下。老师此时就是在创设情境,可以师生辩斗也可以生生辩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而且通过情景演绎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学生为了能更好地互相辩日,势必会主动学习课文,为自己找到依据。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巧设悬念,吊生胃口
小学部编版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记叙故事的文章。要想让学生对这些小故事产生兴趣,教师不妨从故事的情节、人物等入手,巧设悬念,吊其胃口。比如,教学四上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时,老师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在古代有一位小孩子,他和小伙伴们出去玩,小伙伴看到路边有很多李树上有很多李子,直流口水,都争相去摘,只有他不动。你们知道这个小孩子是谁吗?知道他为什么不动吗?”学生一下子被问题吸引,学习课文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这时老师顺势再说:“想要知道答案,就去读一读这篇课文吧。”这里老师就是巧设了两个悬念,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二、“读”占鳌头,品味文言
“读”对于文言文来说,尤其重要。“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只有读,才能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只有会读才能感悟出文言文的神韵。所以,文言文教学要把朗读指导放在首位。”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有梯度地、多样化形式地读文言文,以读促悟,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蕴藏的情感。怎么通过读来让学生品味文言文呢? (一)要读出梯度性
首先,学生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句读;其次,学生能借助课后注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然后,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文章的韵味,即“美读文章”;最后,学生要达到“熟读成诵”。简言之,读要达到“通读—悟读—美读—诵读”这四个梯度。
(二)要读得多样化
单一形式的读,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不愿开口再读。因此,老师应当根据不同文言文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形式去读,比如分角色读、师生共读、配有动作、道具读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而不会懈怠。
例如五上的《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就非常适合读,初读我们可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此时可以采用个人挑战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的效果;再读课文时可以借助文章的注释,默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此时要求能大致读懂课文;最后在对课文的情感已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此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读出文章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磅礴气势。
三、“法”不可缺,理解文言
文言文不同于现代白话文,它本身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畏难的情绪。此时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所以“法”一定不可缺,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对文言文不再害怕、畏难,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可以概括为读注释、解字词、查资料和多联系。
读注释,即在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关注课文上的注释。部编版教材里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有注释。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注释理解文章内容的习惯,这样学生可以在预习或者自学其他课外文言文时就会利用好文章下的注释,有助于他们快速读懂文章。
解字词,即我们常说的联系语境来理解词语。文言文中有的字词是有注释的,有的字词是没有注释的。通常没有注释的字词一般是比较好理解的,对于这些字词,老师可以教学生联系课文语境去理解意思。例如部编版四上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折”字理解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猜。学生联系前文和后文,李树上有很多李子,许多小伙伴争着去摘李子,就可以判断出李树枝不是被折断,而是被压弯的意思。
查资料,即查阅各种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内容。老师可以教学生怎么去查工具书,怎么利用网络帮助自己查到需要的资料等等。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多差别,以及学习文言文需要的一些历史背景、作者介绍、文章介绍等相关资料,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是需要查阅资料的。例如,部编版五下的《杨氏之子》中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里有一个词“家禽”,查阅工具书就会知道“家禽”意思是“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禽”的意思是“鸟类”。而文中讲的是孔雀,就是“禽”。所以“家禽”应该拆开来解,指的是“家中的鸟”。
多联系,即聯系成语、古诗词等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的字词和内容。成语、古诗词等与文言文都是古代语言,有很多相通之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联系自己曾经学过的成语、古诗词等,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又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古人谈读书》中“学而不厌”的“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满足”。这里明显是古今异义,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老师可以联系成语“贪得无厌”,这个成语五年级的学生知道它的意思是:贪婪到无法满足的地步。这里的“厌”也是“满足”的意思。两者联系到一起,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记忆也会更牢固。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探究的三个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即兴为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化繁为简,化生涩为生动,让学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读为本,要引导学生有梯度地、多形式地“读”,将“死”的文字读“活”,既读懂文意,又读出韵味;法为辅,要启发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提升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最终养成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文言文被选进小学语文教材,就是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中国古代语言文字,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提升自身的古典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文化视野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J].中国教师,2020(4).
[2]刘璐.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吉林教育,2020(9). [3]梁秀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探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2). 作者简介:吴礼行,1991年生,江苏南京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